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46934

【导言】此例“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优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虎门销烟》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 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伟大壮举。(板书)

过渡:在“壮”下加“△”,“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壮”在这儿是雄壮、气势盛大的意思。)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壮”,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什么?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山草香§ 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 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二篇】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运用“四导四自”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在自我发展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凭借文本的语言走进文本的内容,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具体到一幅幅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并通过具体物质及想象、联想让一幅幅场景在大脑中活化、重组。在这个过程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奥妙,探究、模仿、建构语言的运用形式(表达层面),探究作者剪裁内容、组织材料的方式,并能把这种感性触摸内化为心理经验,形成言语和语言运用心智。抓住“壮举”这个关键词,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升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文字还原和活化虎门销烟的现场,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情绪经验,更深层次地体味“壮举”的意义,最终“水到渠成”。通过感性触摸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形成特有的语言和表达心智。

教材分析:

这是1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百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积累四字词语:敲锣打鼓、震耳欲聋、水泄不通、恭恭敬敬、垂手恭听等,习得遣词造句之奥。

3、体会销烟前的沸腾场面,引导学生练习写一个节日的有趣的场面,丰盈谋篇心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但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屈辱,有磨难,更有不屈不挠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虎门销烟》,跟随民族英雄林则徐,去感受虎门销烟的壮观吧!

二、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1、齐读词语,注意生字。

2、带入文章读课文。

三、浓缩课文,抓住文眼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句话能表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导定向)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出示)

2、“这”指的是什么?(虎门销烟)

3、这句话告诉我们虎门销烟是什么?(板书:壮举)壮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轻声读一读,再联系课文,你认为“壮举”的壮是哪种意思?壮举就是伟大、有气魄的举动。根据意思给另外两种解释组词。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壮举,让我们试着用读书的方法来解决。(导定向)

四、还原场景,精读感悟

(一)、再现城门前场景,体会沸腾

1、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1839年6月的广州城,城门边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快去瞧瞧吧!(张贴布告)

师:孩子,布告里写的是什么呀?谁能更大声地宣布这个好消息。

指名读布告

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回答)

2、广州城的百姓们,听了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2)思考:这段话中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人物的那几个方面描写的?

3、反馈学习情况

(1)、文中写了三种人的表现(老年人、青年人、孩子)

(2)、分别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

师:同学们你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兴奋)

(3)分角色朗读句子,有学生点评,进行挑战朗读。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情感,让学生自评进行挑战,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又锻炼了学生能力,体现了自激励教学模式。)

(二)再现广州城场景,感悟热闹

1、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走进了沸腾的广州城,6月3日的广州城会怎样?在老师的朗读中,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导定向)

(出示)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边听边分别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听到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回答问题。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从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当时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兴奋)指导朗读出这样的语气。

(设计理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再现销烟现场场景,理解壮举

1、师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导运作、自运作)

出示学习要求:

(1)熟读4、5自然段。

(2)思考:林则徐使用什么样的办法来销烟的,总共分几步?

(3)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3)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理念:本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进行自调节,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2、那么老百姓看见销烟这么井然有序的进行反映怎样呢?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人民的心情?(欢呼雀跃)。

3、同学们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4、再现活动场面,进入心灵场景,升华“善”之情感。

假如你是在场的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豪、激动、兴奋)假如你是在场的鸦片贩子们,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震惊、害怕、敬畏)从哪体会到的?读第六自然段(出示)

师:是谁让趾高气扬的外国商人垂手恭听,连声称是?(林则徐)林大人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朗读出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语气)。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老师的导调节中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5、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激情总结,活用中积累词语,丰盈语言必智,再次升华“善”之情感。

1、总结:同学们,为了庆祝虎门销烟,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为了目睹虎门销烟,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到害人无数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着卷走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面对威风凛凛的林大人,外国商人(恭恭敬敬)、(躬身弯腰)、(以示敬畏),聆听林大人义正严词的宣告,外国商人(垂首恭听)、(连身称是),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同学们,虎门销烟,销的仅仅是外国人的鸦片吗?赢的仅仅是中国人的白银吗?它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

2、点题:让我们永记这一天——(          ),铭记这一英雄——(          ),牢记这一壮举——(                     )。

3、让我们带着对这一壮举的自豪之情,对林则徐大人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板书设计:

长中国人志气

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27、虎门销烟             壮举

躬身弯腰    垂手恭听

灭外国人威风

《虎门销烟》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交流。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3)讨论: 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4)齐读课文。

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1)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画出课文中具体写怎样销烟的。根据出先……再……然后……的顺序。(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巨大成果。(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可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注意动词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计划]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1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6个自然段,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本课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历史背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第三课时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本篇教案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

3、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1、《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时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本课教学时通过采用“读悟法”,变读为导,以读带研,读中带情,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为发牟取暴利,不断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取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同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在此时,站出来了一位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派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潍上将收邀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大家想不想去看看那大快人心的一幕?(课件播放虎门销烟的画面)

二、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1、(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发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那你们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两个词语说说“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生:伟大壮举)(板书)

师:虎门销烟是伟大的壮举,“壮”在这个词中又是什么意思?(生:壮大、雄壮,气势盛大)

(2)课文中哪些内容或句子能表现“壮”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并画下来。同桌或邻座的同学可以轻声讨论一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各回答以上问题。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部分内容中,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学生交流:①前来观看的人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②仪式隆重: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师:你觉得当时场面怎样,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生:壮观、隆重)

(2)指导朗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呢?(指导读好“分外壮丽”“男男妇妇”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壮观的词)

师小结:销烟前的场面这样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除了这一段内容能体现事件还有没有其它也能体现事件“壮”的?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①这部分内容哪些地方(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生:“群情沸腾”、“礼炮轰鸣”、“一声令下”)(这些词句充分反映了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大家都知道,鸦片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现在马上就要被销毁了,假如你也在场,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生:激动万分、欢呼雀跃。)

②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部分内容。(要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来。)

③接下来虎门销烟就开始了,请同学们来观看插图,图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从林则徐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交流画面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

课文中哪部分是描写这人画面的呢?指名学生朗读虎门销烟的经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学生汇报,板书:(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

师: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销烟方法,那课文中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

(生:先……再……然后……)(板书)

④师引导齐读感悟,体会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壮举。

师小结:中国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现在终于被销毁了,这是大快人心的“伟大壮举”。

(2)、①看到这害国害民的鸦片被销毁了,你的心情怎样?那课文中老百姓的反映又是怎么样?

(生:群情激奋,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②可见虎门销烟是顺民意的正义之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老百姓欢喜的心情读出来,谁来试试。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要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动人的力量读出来。)

过渡:课文中还有无表现“壮”的内容?(第五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课件显示本段内容)

(1)师:“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这些词说明什么?(生:虎门销烟战果之壮。)

(2)师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读出“壮绩”。

指名试读,点评,再齐读。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什么意义?

生讨论交流、汇报。

(3)师归纳后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内容。(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

①播放本段录音范读。(板书: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②生小组比赛读,要把爱国拒侮的志气,撼天动地的力量读出来。

③师小结: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是不可欺侮的。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因此,1839年6月3日这天是“值得纪念的”。(板书)

(4)师:文章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生:首尾呼应突出了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

四拓展、练说

(1)今天我们学习《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想必同学们的心情和老师一样的非常激动,请同学们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应该发奋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让外国人欺侮。

生:林则徐不愧是民族英雄。

……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烟斗争早在100多年前就进行了,可当今社会上毒品死灰复燃,不少人身陷毒品不能自拔,害已害国,家破人亡,你有什么看法?

生……

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板书)

(3)毒品是万恶之源,它摧残着人的体质,腐蚀着人的精神,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运离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建议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辣宣传为主题的中队会,好不好?

板书设计:

值得纪念

7虎门销烟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中国人民不可侮

(先……再……然后……

伟大壮举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 历史 虎门寨 水泄不通 赤着双脚 盐巴 欺侮

林则徐 短斤缺两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 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 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 (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 闻讯 应邀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脊梁 咆哮 健步

一声令下 伟大壮举 (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

4.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四、朗读课文  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2.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一类生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 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 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 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 (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第三步:倒石灰。) 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 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四、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五、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44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