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新闻两则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一语文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1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常红艳
授课地点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授课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生1:(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
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生2: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
生3: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
生4: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
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
(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
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
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
(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
生3: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
师:这两句确实是全文的难点,要读准这一句,首先我们要弄清前面“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与今义是否相同?
生4:与今义不同,文中的“儿女”指的是侄儿侄女,即谢安的哥哥的儿子和女儿。
师:谢安何许人也?
生4: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师:喔,文中的“公”原来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谢安。那最后两句话又是介绍谁的?请用自己的话讲出大意。
生5:那个兄女就是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下面谁来攻破这两句?
生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好,攻破了难点,有谁来挑战全文?(生陆续举手)
生7:读全文(摇头晃脑)。(生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生8:全文的节奏他不仅把握得比较好,而且他读得很是沉醉。
师: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倾听。确实这位同学不仅读准了节奏,而且还读出了音韵味。(板书:读出韵味)文言文,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一半,还有一半则需读出韵味。看来,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咏雪》。还有哪些同学想向他挑战,请再读课文,像这位同学一样摇头晃脑读出韵味来。
(生边笑边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下面就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它的音韵味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9:(摇头晃脑)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
师:你的朗读再现了当时谢安说话时的语气及神态,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9:大雪纷飞,谢安即兴提问,很有生活情趣。
师:说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便有多广阔。(生笑)
生10:我喜欢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了轻盈的柳絮。
师: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生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句诗写的是梨花呀?
生11:是以梨花喻冬雪。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生12“这些诗句分别把雪花比作飞花、玉蝶、玉龙、天女散花,生动形象。
师:那么大家见过雪吗?(生摇头)没见过,那给我们留下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想见见吗?(生齐答:想!)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吗?(生闭上眼睛约30秒)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
曰:“未若 ”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生13:生a曰:“撒糖空中差可拟。”
生b曰:“未若槐花迎风飘。”
生c曰:“未若鹅毛当空舞。”
生14:生d曰:“棉絮纷飞差可拟。”
生e曰:“未若梨花漫天飞。”
生f曰:“未若天仙散百荷。”
生15:生g曰:“樱花飘落差可拟。”
生h曰:“未若玉屑静静落。”
老师曰:“未若白蝶翩跹舞。”
(仍有不少小组举手)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生16:我认为还是兄子的那句话:撤盐空中差可拟。
师:你认为这句话对雪花的描述好在何处?
生17:盐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鹅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扬的,且颜色上有的是淡黄色,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抓住了盐和雪花的形似之处。有没有观点不同的?
生10:我还是觉得兄女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
师:柳絮和雪花具有神似之处。对雪花最贴切的描述往往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
生18:我觉得生c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生鼓掌)
生19:我觉得老师的“未若白蝶翩跹舞”最为贴切、生动,具有美感,且富有诗意。
师:是吗?我觉得同学们写的也不错,你看,“未若鹅毛当空舞”,不仅形象,且有气势,还有“未][若梨花漫天飞”,岑参就有一句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就是以梨花比喻冬雪。下面,大家就带着这种美好的想像去朗读《咏雪》。
(生带着想像朗读《咏雪》)
三、赏读《陈太丘与友期》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1篇,请大家评评我是否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
(师朗诵《陈太丘与友期》,读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一个字:好!(生笑)
生2:老师有一处读错了:“尊君在不”中的“不”应读,老师读成了,(马上有生举手)
生3:这里应读成,注释中说这是一个通假字。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质疑与解答。下面就请大家自读《陈太丘与友期》,读中质疑(板书),在书上将疑难点进行圈点勾画。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4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请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生分组讨论)
生4:我们这一组对文中的后两句不太懂,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而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非常有价值。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待会请大家来解答。在疏通文义方面还有疑问吗?
(生摇头)
师:真没有?可我对文中的“尊君”、“君”、“家君”不太明白。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谁来告诉我?
生5: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师:看来是真懂了。下面请大家分角色来朗读全文,一生读叙述性语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
(生分角色朗读)
师:听了刚才的分角色朗读,东汉时期机智过人的元方仿佛历历在目。刚才有同学问: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下面就干脆来个角色串演,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辨(板书:读后思辨)。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将两人的对话表演出来,也可以改编对话,甚至还可以创编结局。要求:对话中要体现元方的机智,可以文言与白话夹杂。
(生纷纷下位自由组合进行排练)
(第一组上场“一人当解说,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解说: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同行,说好了中午见面,已过中午,友人未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当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等你等了半天不来,已走了。”友人便发怒说道:“真不是个东西,与我说好了同行,却丢下我一人走了。”元方说:“你与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中午过了你还未到,则是不守信用。对儿子骂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刚才是我的不是,对不起,对不起。”于是元方便带领他去见他的父亲了。(生鼓掌)
师:这一组的表演回答了友人为何要“下车引之”,并将结尾的“入门不顾”给予了创编。下面还有没有将文中对话进行改编的,如面对友人的“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还会有怎样机智的作答呢?
(第二组上场: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生甲:尊君在不?
生乙: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甲:(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生乙:家君是非人,君与家君同行,君岂不非人哉?
生甲:(惭)小小年纪,机智非凡,佩服佩服。
生乙:哪里哪里。
(生大笑,长时间的鼓掌)
师:对于刚才的两组表演你喜欢吗?
生6:第一组表演创编结局,让我们意识到要讲信用,同时要学会宽容,给人以改过的机会。
生7:我更喜欢第二组的表演,改编对话,充分体现了元方的机智。
师:刚才的两组表演,都非常精彩,我觉得不仅表现了大家在才学方面和文中元方一样机智,而且在品行方面比古人更胜一筹,(生笑,长时间地鼓掌)
四、朗读背诵
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生自由朗读背诵)
生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3:背《咏雪》全文(生鼓掌)
五、激趣探究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一鸣惊人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新闻两则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新闻两则》导学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
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
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
教法
传授、点拨、讲练结合。
学法
自主、合作。
教具
传统、powerpoint 投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朗诵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1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提问:作者是谁?什么身份?由此可以说明什么?
背景介绍: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谈判,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
教师提问:这是1篇新闻。同学们知道新闻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新闻特点:真实、及时、简明)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填表(投影):
引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按照“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来报道?
明确:一是按照渡江的时间顺序;二是先写西路军是因为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放在一起写方便分析,语言更精炼。
2、划分出报道三路大军渡江作战情况的层次。(答案详见课本。)
三、新闻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本篇新闻的结构组成。(答案详见课本。)
补充说明:背景不是每篇新闻都有的结构。导语通常是开头几句话或者第一段。包括引题、主题和副题,字号最大的是主题,主题下面的是副题,上面的是引题。导语前面的文字叫做电头,属于结构的附加成分。
小结: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就要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就要看主体。
四、语言特点
思考:结合导读和原文,具体说说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巡查指导。(答案详见课文。)
课后思考:划分第二则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教师巡查点拨。
明确:
人物:南线人民解放军
时间:
地点:南阳
原因:解放全中国
经过和结果:王凌云弃城南逃,解放军当即解放南阳。
小结: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了。
二、新闻结构
理清了六要素,我们来划分这则新闻的结构就容易多了。请大家思考、讨论。
明确:(详见课文)
点拨:课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划出表示时间的文字,有助于分清结构。
说明:这则新闻结构比较特殊。背景材料占了新闻的相当大的篇幅。为什么要介绍过去一年来的背景材料呢?(为了说明王凌云弃城南逃的原因。南阳解放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蒋介石军队从此走上节节败退的道路。此时正是总结一年来所取得成绩和教训的大好时机。)
三、课堂练习
投影:
一、按拼音写汉字
kuìdūsài dāng退战要锐不可suí èxiájiū靖阻管正cuànfújiān逃被灭
二、说说下列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繁叶茂了。
三、改病句
1、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并封锁长江,控制江阴要塞。
2、在野战军和游击队的配合打击下,使困守的敌人不得不弃城逃窜。
四、划分两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层次
五、分析下列这则新闻的结构
世锦赛美国胜阿根廷摘铜
tom 体育讯北京时间9月2日,2006年世锦赛铜牌争夺战拉开战幕,对阵双方是宿敌阿根廷和美国队。在双方国际正规赛事交战史上,美国9胜4负占绝对优势,但是役之前的最近两次交手,获得胜利的却都是阿根廷。阿根廷今晚一度领先梦七9分,但是两员内线大将斯科拉和奥博托在第三节就领到4次犯规,美国队在那一节将比分拉开,并且最终以96:81击败阿根廷,夺下世锦赛铜牌,阿根廷获得第四名。
四、作业
课后习题二;抄写生字两遍,要注音。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3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2、 请学生试读课文3、 教师范读4、 学生齐读
二、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 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6)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 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 拓展延伸1、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1)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