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课堂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580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课堂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心里的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

教材分析: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孩子心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棵小草,一缕阳光,一朵鲜花……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博大的世界,因为孩子在用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诗歌内容浅显,意境悠远,是1篇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

学生分析:

由于前面的教学把识字和阅读作为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阅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生字,并能在生活中识字。课堂上学生能积极思考,提出简单的问题,而且特别喜欢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文能展开适当的想象。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4、使朗读成为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诗歌,感悟诗歌意境。

5、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诗歌意境。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象。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伴随着《郊游》的音乐声,学生自由做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旅游,今年我就游览了几个景点,这就是老师在这几个地方拍下来的。(在黑板上贴出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朵浪花)快来猜一猜老师都去了哪里?并说出猜的理由。

2、学生自由交流。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告诉你们,我春天去了石梯子沟桃花庙会观赏桃花,暑假去了内蒙古和北戴河游览了草原和大海,而且还把看见的都用录像机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在黑板上贴出草原、果园、大海图)

组织学生看剪辑的草原、果园、大海风光片断,引导学生说看完的感受。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告诉你们,随我们一起去的还有一位小诗人,他和你们一样,被这几个地方的美景迷住了,回来后就写了一首诗,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7课《心里的世界》。

板书:心里的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学习的生字。

2、你喜欢哪个字就站起来当小老师,领同学们读一读。

3、除了课文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分小组出示学生搜集到的有这些字的报刊、杂志、商标等,念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读书,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2、全班交流。

重点讨论交流:

(1)、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远很远。我想到了什么?

(2)、理解“拥抱”一词,能用它说话。

(3)、我为什么要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蓝天?

课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唱好少儿歌曲《茨藜花》。通过学习曲调优美抒情,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的歌曲,感受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2.引导学生参与命题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乐器复习演奏歌曲《茨藜花》等歌曲,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命题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t.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旅游,让我们一起随着火车的声音动起来吧!

(播放声音,全班律动:咔嚓咔嚓)

师:看看我们来到哪里了呢?

(出示“布依族”图片)

师: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去过吗?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布依族吧!你们最想了解什么呢?(教师分别出示图片)

二、歌曲教学

师:布依族的的景色是如此美丽,让我们陶醉,布依族的人民也是这么的热情,而布依族的民歌则更是美妙动听……

(播放歌曲《茨藜花》,学生闭眼仔细听)

师: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曲调,它就是来自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民歌《茨藜花》,你们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呢?

师:听的真仔细!这么美妙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一展歌喉了,想邀请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小乐队,你们愿意吗?

师:我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有同学听出来是几拍子的歌曲了吗?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四三拍含义以及划四三拍指挥图式:要点地方重点讲解)

(跟随音乐练习四三拍指挥图式)

师:《茨藜花》这首民歌表达了布依族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那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从中找到答案。

(师生有感情地朗诵,学生回答问题)

㈠歌谱学习:

1.跟随音乐用“u”字母发音

2.歌谱学习,分组合作。

㈡歌词学习:

1.教师分段范唱,学生跟唱。

2.学生找难点处,全班一起解决。

3.集体演唱。

4.对歌曲进行处理,要求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㈢附点二分音符学习: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学生共同查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附点二分音符)

㈣男女生分段演唱,要求边指挥,边演唱

三、课外拓展

师:布依族的小朋友们真热情,把他们心爱的茨藜花送给了我们小朋友,那我们江南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礼物要送给他们呢?

(欣赏歌曲〈茉莉花〉)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游玩了布依族,了解了那里的风情,特色小吃,民歌、服饰等等。最后,让我们跟布依族说声“再见”吧!

教后记:

不足的地方:其一,文字讲解部分过多,忽视了音乐的本质。导入的介绍和布依族的介绍内容过多过繁,在歌曲本身上缺乏,有点避重就轻;其二,重难点没有落实好,并单调枯燥乏味,学生难点依旧没有掌握,对歌曲的处理过于肤浅;其三,准备不充分,比较匆忙。

课堂教学设计3

一.备课

(一)集体备课

1.备课主要内容:备教材、备三维目标、备重点和难点、备方法;

2.备课形式:每周最少备课一次,有主题,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发言;

3.要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记载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

(二)个人备课

结合集体备课的精神,分析本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本上写出个人备课教案;上课结束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包括成功之处、要完善的地方、具体完善的措施等;必要时可写出教学故事。每学期最少交1篇教学故事。

(三)教案书写的要求

1.个人教案要书写在备课本上,同一备课组不同老师,教案要有所不同;

2.教案要求的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二.上课

1.教师必须依时到位,认真履行职责。上课期间无故不在课室的作“旷工”处理。

2.上课时必须做好考勤工作,若有缺勤情况及时通知班主任。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并与家长联系。

3.讲课要做到“五为五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抓住四个方面:一是生动讲解,二是恰当提问,三是直观演示,四是形象板书。主导作用的功夫在于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留有学生思考训练的余地。避免学生在上课时无所事事或做与上课无关的时事。

4.要利用好课室的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

5.不拖堂。

6.晚修期间要确保课室安静。

三.训练与作业

1.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抓住重点,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编制练习。内容重在能力培养。课堂训练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发展学生思维,磨练学生意志,增强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培养严谨态度等)很有作用;又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

2.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要份量适当(20分钟内完成),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达到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全批改,给分数不给等级,最好有评语,及时发回,及时讲评,讲评要注意针对性。要求学生做好错题分析笔记,并做到每周检查一次以上。

四.考试

1.模块测试:学习完每个模块后学科要组织考试,评卷后向学生公布成绩和相应的学分并交一份到教学处备案。要组织不合格者补考。

2.阶段测试:年级组织期中考和期末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检测阶段性教学效果。备课组组织集体评卷,流水式评卷。备课组长要到教学处领取成绩统计表,填好后交到教学处备案。

3.监考要求:依时到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不能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备课、批改作业和试卷、读报等,防止学生舞弊。

五.听课

1.学校行政、科组长、备课组长、名师、骨干教师:

(1)听课量:每周最少听课评课1节。

(2)听课对象:以教龄为3年内及在我校没有任教毕业班(高考科目)的教师为主,其中备课组长以听本备课组老师为主。

(3)听课形式:随机听课。

(4)目的:提高相应教师的业务水平。

2.教龄为3年内及在我校没有任教毕业班(高考科目)的教师:

(1)听课量:每周最少听课1节。

(2)听课对象:学校行政、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等。

(3)目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4.听课记录要求:到教研处领取《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听课后要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并于每月的1日交到教研处,教研处统计、公布。

六.体艺活动课

1.体艺活动课要有计划、有教案;

2.每次活动后要填写好《体艺活动记录本》,学期末交到体艺处备案。

七.社团活动

1.社团活动要有学期活动计划并交到团委备案;

2.每次活动后要填写好社团活动记录本,学期末交到团委备案。

课堂教学设计4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劝学》的作者是谁吗?(荀况)荀况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他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况有两位很著名的弟子,一位是李斯,一位是韩非子,李斯和韩非是不是继承了荀况的衣钵发扬光大了儒家学说呢?他们后来成了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为什么儒家学派的弟子要另立门户,走一条和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路呢?

其实,韩非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战国的末期,儒家“仁政”观点,“仁者爱人”的主张已难以推行,诸侯纷争,恃强凌弱,武力兼并,战争频繁,已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实际情况,封建君主都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紧镇压老百姓,纷纷提出法治的主张,韩非适应当时这种发展趋势,提出法治的思想主张,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这个人“为人口吃,不能说道”,便发愤著书,其代表作便是《孤愤》、《五蠹》这两部最能体现其法治政治主张的名篇,他多次向韩王阐述其法治的政治主张,但不被采纳,当他的《孤愤》、《五蠹》传入秦国,当时,秦始皇读过此文后大加赞赏说:“厉害厉害!我如果能得到这个人并同他进行交往,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的作品真的有那么大的艺术魅力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五蠹》。

2、同学们,请先来听一遍课文前三段的录音。

3、全体同学讨论串第一、二段。

4、点名学生用自己的话串译课文第一段,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句的幻灯片。

①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成“但是”;后一个表因果,译成“因此”。

不胜:受不了,“胜”是“承受”、“禁得起”。

圣人:有智慧,才德超群的人。

以:连词,表目的,译成“来”。

悦:喜欢。

王:wang,名词活用为动词,统治。

②以:来。

化:消除。

说:通“悦”。

③天下:名词作状语,在天下。

大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洪水。

而:连词,表因果,译成“因而”。

④今有……者: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可译为“如果有……”。

必为鲧禹笑矣:被动句式,“为”被动标志,“被”的意思。

⑤然则:连词,表转折,既然如此,那么。

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歌颂,赞美。

必为汤武笑矣 被动句式 必为新圣笑矣

⑥是以:因此。

期:期望

修:学习,仿效。

法:名词活用为动词,效法。

常可:指旧的制度。 论:研讨。

因:依,按照

备:采取措施。

译:所以,圣人(治国)不期待用古人的办法整治(国家),不去效法以往可行的措施,而应当研究当代实际情况,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

⑦ 而 因释其耒而守株 折颈而死 表顺承,可译为“然后、就”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表转折,“但是”

冀:希望。

身:本身自己。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式。

⑧以:用。

政治:政,政治措施;治,治理。

⑨皆守株之类也:判断句。

5、本段结构分析。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本段表达作者观点的中心句。

明确:“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如果学生答到最末一句,教师可点拨:“既然是段中的中心句,这个句子肯定能统帅整个段落,那同学们刚才说的最后一句,能统帅整段吗?它是由哪个事例引申出来的结论?”(寓言))

继续提问: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个中心句的?

明确: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本段中,作者从上古人们造屋、用火、治水事实来对事实作具体分析,很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论点。“对比论证”:本段中,作者写到“古之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如果在今天我还筑个鸟巢住住,拿几块石头敲敲来取火,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可笑?那么课文中哪一类人就属这种情况的?(“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者,“守株待兔”者,)作者对这类人持什么态度?(可笑,批判)显然,作者这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本段中,作者用了一个很新鲜的事例,那就是“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运用寓言来论证观点应属什么论证方法呢?寓言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比喻,在《察今》我们曾学过三则寓言,运用寓言来说理,文章生动形象,属于论证方法中的比喻论证。那么这则寓言故事又是怎样和本段的中心论点联系起来的呢?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态度的可笑,从而也说明人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不可拘泥于古法,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

再继续启发:“守株待兔”这则故事删去后,并不影响这段话的完整性,因为论点、论据都已说清,那么作者为什么还加上这则寓言故事呢?

明确:它的客观意义除了可以讽刺那些看不清环境变化而拘泥旧说和墨守陈规的人以外,还可以用来讽刺那些只知坐等时机,不肯极积努力的一流人物。使得文章针对性更强,论点更具说服力。

6、学生翻译第二段,教师点明本段中的重点字词句。

重点词句:

(9)丈夫:指男丁。

食:吃 衣:y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从事。

养:供养。

财:财货,物资。

(10)是以:因此。

自治:自然就不乱。

(11)大父:祖父

(12)劳:辛劳,劳苦。

薄:少

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从事。

虽:表假设,“即使……也”。

7、总结: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财货多寡的经济方面说明古今的不同。(拓展延伸)如果我们的国家今天还沿用古代先王之法来治理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还能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吗?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政策说明了什么?(“因时变法”、高瞻远瞩的魄力)

8、课堂上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一、二段,那么第三段呢?我想留给大家课后独立完成,训练一下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大家找些时间,运用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试着串译第三段,下一节课上课之前老师将检查大家对这作业完成的情况。

9、迁移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不法常可 B、禽兽之皮足衣也 C、使王天下 D、蜂涌而至

(2)下列句子中句式角度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皆守株之类也 B、必为鲧禹笑矣 C、而身为宋国笑 D、学于余,不拘于时

(3)试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古义: 今义:

B、古者丈夫不耕 古义: 今义: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兔走触株 古义: 今义:

(4)试翻译下面一段话: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始皇)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课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第8至10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2、能够理清文章结构。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前:聊莫言

1、刚刚跟同学们聊天,大家都知道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实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等等,我们把这些奖项啊统称为“诺贝尔奖”。

2、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那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情况。(板书:诺贝尔奖)

2、交流。(课文第1、2、10自然段)

3、轻声自由读第1、2、10自然段,说说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等)

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提取出了这么多的信息。那老师还发现,1、2两小节就是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而第十小节则是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那么3—9小节又是写的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主要内容?(诺贝尔为发明炸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发明炸药的?

三、抓住重点,阅读感悟

1、轻声自由朗读第3—9自然段,要求:

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部分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②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提示:4、5/6、7/8、9 (板:发明炸药)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爆炸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

(3)冒着生命危险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过渡:研究炸药的过程是艰辛的,是困难的,老师相信总有一个过程会打动你,直击你的心灵。

2、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3、学生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指导)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补充介绍: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

这几百次的失败,就是几百次的危险呐!可以说,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发明过程的艰辛。

(4)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①轻声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②从“亲自点燃”、“双眼紧盯”、“双眼仍然盯着”等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③“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三个感叹号让你感受到什么?

④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看哪!看哪!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⑤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的专注、炸药的威力巨大、诺贝尔处境的极度危险。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体会诺贝尔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6)(分析第九节时)此刻,如果你是在场的人们,目睹这一幕,你心中有什么感受?你能否用上一些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过渡:这就是诺贝尔,一个志向高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诺贝尔。

4、同学们,你被哪些句段感动了呢?请你有声有色的读出来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造福了人类。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诺贝尔!(齐读课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56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