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设计(精彩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学案教学设计(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案设计【第一篇】
关键词: 数字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教学方案
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两大块内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是根据已知电路确定其所实现的逻辑功能,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是根据实际问题所要求达到的逻辑功能,求出实现该功能的最简逻辑电路图,两者是相逆的过程。其中,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逻辑门电路、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和逻辑代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编码器、译码器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掌握这节内容是学好数字电路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这一部分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前提条件,我通过几年的电路教学,总结出了该课题的教学方案,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引入课题
通过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根据电路写出各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化简和变换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得到逻辑功能),我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并提出问题:“当遇到实际的逻辑问题应如何解决?”让学生推导出解决该逻辑问题的步骤,发现其实它就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逆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举例:利用基本门电路实现一个三位判奇电路。
解题过程:(1)分析题目: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输入情况和输出情况,本题中用A、B、C作为输入变量,用F作为输出变量。当三个变量中有奇数个变量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列真值表
((4)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电路图
2.通过学习上面例题的解题过程,布置一道类似的题目:设计一个四位判偶电路,请学生完成,并请2位学生上黑板解题。
3.请学生观察刚才两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发现两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归纳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
(1)分析题目的逻辑关系,列出真值表。
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正确地列出真值表,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关键,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设计的正确与否。一般把引起事件的原因作为输入变量,把事件的结果作为输出变量,再以二值逻辑的0、1两种状态分别代表变量的两种不同状态,并根据给定的因果关系列出真值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2)根据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具体方法为:①由真值表中找出使逻辑函数输出为1的对应输入变量取值组合;②每个输入变量取值组合状态以逻辑乘形式表示,用原变量表示变量取值1,用反变量表示变量取值0;③将所有使输出为1的输入变量取值逻辑乘进行逻辑加,即得到逻辑函数表达式。
(3)化简表达式。
为了使逻辑电路中包含的逻辑门最少且连线最少,要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求出描述实际问题的最简表达式。一般采用逻辑代数公式或卡诺图进行化简,但当逻辑表达式较复杂时,采用卡诺图化简更快更简单,且出错率低。
(4)根据题目要求画出逻辑电路图。
根据简化后的逻辑表达式,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如果对所用逻辑门电路有一定限制,就需把表达式变换为与所选门对应的形式,最后选择合适的门电路替换表达式中的运算符号,即可画出逻辑图。
4.分析刚才的例题,电路要求由三种基本逻辑门电路组成,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能否用其他学过的门电路实现它们的逻辑功能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起来作总结。我针对三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可以发现例题的表达式可以写成:F=ABC,从而得到如下的电路图。
从上面两个电路图可以看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不是唯一的,利用不同的元器件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电路图。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最简单最实用的电路呢?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它有一个标准,利用SSI电路进行设计时,最简的标准是所有门电路的数目最少,输入端数目也最少;利用MSI电路进行设计时,最简的标准是MIS电路集成块的个数最少、品种最小、连线也最少。只有了解了这个标准,学生在设计电路时才能得到最佳电路。
三、课题总结
1.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
分析题目列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化简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设计时应该根据标准得到最佳电路。
上述就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整个教学方案,当然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关,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广大教师一生追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电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学案设计【第二篇】
1.“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调整教学内容服装图案是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语言,服装图案与装潢装饰图案、广告图案、视觉传达图案、建筑图案的艺术内涵是一致的,基础知识与形式美法则也有共同之处,区别在于服装图案有着特定的装饰对象、用途和工艺要求。它是针对服装、部件、配件的装饰设计。服装图案的学习可以从图案的基础知识开始,掌握设计方法、规律、技巧,逐渐结合服装,进行相关设计。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图案的运用能为服装款式增添新的美感,不同的图案能产生不同的服装的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图案的多边形正好适应了大众的需求。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时,除了要了解品牌的风格,还要了解当季的服装流行趋势。服装图案设计时,设计师在考虑形态、色彩、材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能够赋予图案新颖的外观,服装图案的表现手法很多,常用的有印、染、手绘、刺绣、编织、扎染、蜡染、拼接等,随着新材料与工具的开发,新的工艺也随之产生,因此,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表现技法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服装图案。根据市场需求,电脑绘图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因此,图案设计课程中需要加入电脑软件的相关知识。调整教学方法“图案设计”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图案课程的认识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一样,认为都是基础课,和服装设计并无联系。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作业完成,就意味着图案设计课程的学习完成了。这也反映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课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延续。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程中的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边缘纹样、角隅纹样等按照形式骨架在纸张上正确完成即可。学生在课程中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很难在图案设计中创新和突破。鉴于此,在课程讲授与任务完成中,尝试改变作业完成的形式,比如,图案的变形部分结合文化衫的设计进行,同时,利用主题性思维训练,内容有:(1)自然形态;(2)历史文化;(3)民俗文化;(4)文化艺术;(5)社会动向;(6)科学技术;(7)日常生活;(8)微观世界。可任选其一,自由发挥创新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会积极地查阅各种资料,作品完成后,进行小型展览,课程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继续延伸进行鞋子图案设计、扇子图案设计等,对于这种原创设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图案的色彩学习中,也抛开了传统纸张的限制,鼓励学生在相互在指甲上、在面部上做彩绘。由于各省经济发展与专业人才需求、生源质量与生源结构等方面的因素,本科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想法多、手工优;有的想法多、手绘差;有的想法少、手工劣;有的想法少,手工好;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律对待。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图案作品和范例,开阔学生眼界,另一方面,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服装图案流行,上课地点也会由教室转为服装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图案设计在课程中大多以绘画形式出现,最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还是要以成品形式结束。在课程设计时,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纸张开始,通过添加型、减少型,做一些纸张的二次设计,逐渐过渡到学生到市场上收集最新的面料、辅料(如花边、各种线迹、亮片、纽扣、拉链、珠),进行面料再造。面料再造是一项创意性很强的面料设计,它的设计原理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图案设计为基础的,是将立体构成的概念实施于材料的二次创造。从服装比赛赛事及服装业的发展来看,服装款式等的创新往往受到服装功能的约束。而面料的挖掘与再设计无疑为服装设计开拓了新的设计思路。面料再造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立体的,通过皱褶、重叠、压拓、编织、刺绣、绗缝、烫贴、打磨、镂空、抽纱等处理手法,使面料具有立体感。最后,把设计好的面料运用到服装上,很好地实现了图案设计课程与服装设计课程的衔接。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图案作品往往与市场脱节,学校做的用不上,企业要的不会做。学校方面,应为学生提高市场实践的机会。以学校的名义与企业进行对接,进行真实项目的训练。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市场的调研、主题的创意性表达、设计稿的修改、成型,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课堂和职场的对接。加强电脑软件学习在服装企业,电脑辅助技术几乎渗透到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借助电脑来完成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在服装设计院校,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已经成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与传统的手绘技法相比,电脑服装设计具有高效、便捷、易于修改、显示直观等许多优点。电脑中的变形、修剪、相交、焊接、旋转等命令的灵活运用,可以产生图案的多种组合方式,以便设计师从中寻找到最佳表现形式;运用电脑可以快速完成图案的换色、上色过程,以便设计师从中找到图形与色彩的完美搭配。借助电脑进行服装面料、图案的仿真设计,能达到自然而逼真的设计效果。另外,通过电脑绘图,可以轻松自如地实现设计构想。因此,建议,开设“图案设计”课程之前,一定要先开设电脑软件课程(AdobePhotoshop、CoreIDRAW、AdobeIllustrator)。
2.结束语
图案与服装有机结合,可以丰富服装的造型设计语言,增添设计的情感因素,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视觉享受,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图案是服装设计的审美及造型设计的基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了解专业特点,强调学生的创新型,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邢英梅 王竹君 王艳平 王萌 李婷玉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学案设计【第三篇】
关键词:导学案;原则;要求;构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难困惑、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一、导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在设计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设计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 合乎学生使用和教师自己使用, 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设计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设计前我们年级语文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马老师就引领我们解读教材,深入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提前说课,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设计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月备下月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 “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课堂练习。
三、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质疑困惑、整体感知、交流探究、课堂检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2~3 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流程。学习流程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 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检测落实。(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0+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教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教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五、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4.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5.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六、结束语
自古以来,教无定法,学生掌握知识,升华精神才是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题目灵活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并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王天蓉,徐谊著。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第四篇】
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
一、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学习目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
学习重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统筹兼顾,分别确定重点和难点。
学法指导呈现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与指导性。
知识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铺垫知识,相当于“引桥”、“拐杖”的功能。如本节课内容简单,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无障碍,此板块可省略。
自主学习本板块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等内容设,计要控制难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本板块内容一般应是2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要求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通过本板块设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目的。本板块内容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点,要求教师务必依据学习目标、吃透教材。探究的问题要控制数量。(注: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建议教师将问题通过具体活动的方式呈现)。
整理学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达标测评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精选精编练习,难度适中,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要求当堂完成。
二、教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设计,行为主体是学生,表述应具体,可操作,结果性目标具有可测性。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分别确定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选择和使用阅读、对话、讨论、辩论、展示、实验、演示、观察、模仿、讲授、游戏等方法,根据简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灵活运用。
问题导入要从教与学统一性出发,从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问题情境设计,突出问题导入的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实效性,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互动合作以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为起点,创设良好的互动合作的氛围,精心设计互动合作的内容,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组织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设计要注重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期,设计好应对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达到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体验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馈,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活动体验、增强合作能力。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巩固拓展巩固重在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提升,拓展则是新知识、新能力的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
布置作业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设计活动类或纸笔类的作业,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
板书设计教师板书应依据简洁清晰、美观实用的原则,展示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内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板书不能简单地列举知识标题,也不能用多媒体演示简单代替。学生板演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展现学情,反馈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