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的步骤及主要内容总结【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5867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教学设计的步骤及主要内容总结【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1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中国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学习难点分析

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1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自己读书吧!

2、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位听。)

4、合作识字,交流方法:你认为哪个字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共同练读不带拼音的字:生字宝宝把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6、游戏识词:还有调皮的词娃娃躲在了葡萄里面,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吧!

7、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播放录音,边读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读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导看图:狐狸在干什么呢?

⑵指导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狐狸的感情来。(指名读,挑战读。)

3、学习第2 、3自然段:

⑴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⑵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⑶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请自由读4~7自然段。

4、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⑴生自由练读。

⑵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⑶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

5、齐读感悟,学习第八自然段:

⑴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有些不明白,它们不明白什么呀?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小朋友你们明白吗?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6、总结全文,揭示文意:通过这个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表演读、评价读、挑战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读中再上新高。)

四、情趣引入,指导书写

1、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狐狸说些什么,让我们给狐狸写几句话吧。首先,让我们先学写狐狸的名字。

2、投影出示,指导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评价。

五、课外扩展

课后,你除了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种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将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训练场。)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文中角色对话。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读好课文。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请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们不用自己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他的大手替他们把桃子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球”。

3、学写“球”字:(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球”字)怎样才能把“球”字写漂亮呢?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现“王”变成“王字旁”后的区别。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年纪已经很大很大了,他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45亿年了,所以我们称他是——地球爷爷。(板书:爷爷。)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读一读。(齐读。)谁能和地球爷爷打个招呼?(请学生说,表扬说话亲切热情的小朋友。)

二、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创设情境,自读课文。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地球爷爷年纪大了,有几个字他总是念不准。小朋友,我们能帮助他吗?(能!)好!巧的是,他念不准的的字就在课文中。我们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平时自己读课文时,你会做些什么?指名说,老师建议:把预习时圈记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2、利用情境,认读生字。

大家准备好了吗?看,想要摘到花果山上的桃子,就要把这些生字给读出来,就是这几个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能大声地念给出来?指名认读,随机正音。(这时,课件上生字的拼音消失。)哎呀,拼音不见了,字也打乱了,现在谁还会读?(随机点读、正音。)

开火车读,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认读词语,引导学生说更多的词语。

三、情境继续,研读对话。

1、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说说小猴和小兔在森林里干什么,指导读好“唱啊,跳啊,真高兴!”

树上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导读好“又大又红”。

2、出示课件,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可口,我们再来读读桃子上的词语,把它摘下来吧!学生读词语。

3、小猴想请小兔吃桃子,可是又大又红的桃子高高地挂在树上,该怎么办呢?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好“有礼貌的小猴”。

出示桃子掉下的课件,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你有疑问吗?

4、自由读课文的六到九自然段,注意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集体交流,指名逐个读,评价提高,最后整合。

重点读好:

(1)小兔:礼貌;很奇怪(适当加动作。)(2)小猴:很奇怪。(3)猴爸爸:笑着说。速度较慢。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把书立好。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5、自由读一读地球爷爷说的话,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后知道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集体交流:

(1)地球有地心引力。带领学生根据词语初步理解意思,板书:地心引力;

(2)地心引力“很大很大”,“能”做很多事。根据课文,观看课件,联系生活:①说一说“地球爷爷的手能……”

②有表情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高兴的语气。

6、地球爷爷真厉害,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心引力吗?

老师演示磁铁和曲别针的实验

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吸铁石把曲别针吸过来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爷爷一样有这样的引力,不过要比磁铁的引力大得多。

7、列举有地心引力的现象,教师演示纸飞机现象,总结地心引力现象。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地心引力的现象。

能不能把第十自然段读好?再读课文。指名读。地球爷爷的年纪很大,指导读慢,“很大很大”读好,教师范读,学生再读,指名读。

补充句子的练习: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 ),能让( ),能让( )

8、师读最后一段,学生读。

说话练习:老师刚讲完课,( )。

四、情境小结,拓展阅读。

听了地球爷爷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340年前的一天,有一个人在果树下休息。忽然,“扑通”一声,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个现象很平常啊,却引起了这个人的思考,后来他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是谁——(牛顿。)一只苹果给牛顿带来了什么呢?大家课后可以问问家长、查查资料、看看书,下次我们再来讲故事!

教学设计是什么【第三篇】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现在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提倡学生创造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实践是我国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必然造成教学设计在我国形成了所谓“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既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我们可以看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过程都只是宏观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成为个别教员的专利,远远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教学应用性,实现规模效益。认为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

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学习活动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确定问题 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可以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所处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问题空间。

形成探究思路 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有些时候,可以考虑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问题,这样,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够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实施探究 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所开展的活动类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

结果展示/交流 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结果,可以是实验报告、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抓住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揣摩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以及文章两处对比描写,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炮手思想感情、奉献精神的体会。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对话,体会特点。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非常有特点,尤其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请们翻开课本101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炮手和将军的对话,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符合他们的身份。

2、你们觉得,将军在发号施令时,他的语气应该怎样?炮手的回答呢?谁愿意为我们读读2—10自然段。(抽生分角色读),生评价。

3、军人在战场上,说话非常干脆,绝不拖泥带水,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好吗?(全班分角色读)

4、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开始将军让炮手炸毁的是德军的什么?将军叫炮手炸,炮手就炸,这叫什么?结果炸毁的是什么?(板书)

(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1、虽然炮手和将军的对话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洁、平静,甚至看不出丝毫的犹豫,但此时此刻,炮手的内心早已经是翻江倒海,这从他的神态就可以清楚地了解。默读课文,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抽说、出示)

2、认真读一读与这些词语相关的语句,思考:炮手的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中你能体会到炮手怎样的心情?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这些词语旁边。

3、我们来交流交流。

5、(出示2—4自然段)请个孩子来读读这部分文字。

6、炮手的脸为什么会苍白?你从中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抽说,相机评价,并指导读。)

7、(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脸为什么变得煞白,从中你又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当将军让炮手看红瓦白墙的房子的时候,炮手可能会怎样想?指导朗读。

8、将军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小,目标越来越接近炮手的家。炮手的心情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的脸色由苍白变得煞白。终于,将军下达了残酷的'命令——

9、(出示9—10自然段)士兵的脸色变得惨白。想象炮手的家。

10、导读10自然段,从炮手和军官们强烈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

11、可他毕竟是一个军人,战场上,一切都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他服从了命令。

12、导读12—13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相机出示最后一段,指导读。

(三)升华情感,学习奉献精神。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家,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他不炸不行吗?这可是他家仅有的一点财产啊!(生讨论交流)相机指导第一段。

2、如果不炸掉德军驻地,一旦巴黎被占领,会发生什么?炮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选择了炸毁自己的家。尽管他内心痛苦,可他的行动是那样坚决。(再读10自然段最后一句)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生说)

4、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个军人崇高的品质。此刻,如果炮手就站在你跟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5、小结:他们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充满感情地读读关于奉献的名言。

(四)、布置作业:续写《炮手》。

教学反思:

《炮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1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100多年前,在巴黎郊外,一名炮手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亲手炸毁自己家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不长,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并以对话为主贯穿全文。他们的对话完全是一个长官与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之间简短的一问一答,文中在写对话的同时描述炮手的神态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形象地表现了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阅读,我设想通过充分地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默默奉献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学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以读为本,体会感情。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同时分角色朗读,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到位,所以分角色读的不是很多,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

(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

(2)通过提问发现美;

(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

景点 景物 特色

镜泊湖 山湖花树 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静态

吊水楼瀑布 瀑布 万斛珍珠 动态

千朵银花

千军万马

地下森林 森林 郁郁葱葱 静态

野生动物 活动 动态

火山口 峭壁如屏 静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25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