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竹影》教学设计方案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7147

【导言】此例“《竹影》教学设计方案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竹影》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真完成预习,、词典解决课文中字词,并记下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前古诗推荐

(课前演讲)

二、导语引入

展示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车㈡脚踏车,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象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三、作家小档案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看谁说得棒):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品味语言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梳理: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中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八、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九、走进童年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3、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课文竹石教案【第二篇】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 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二、回忆方法。

学古诗先理解什么,再理解什么,最后体会什么? 板书:古诗

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三、讲解《竹石》

1、听配音朗读磁带。

2、指读注释,理解诗句。(让学生标出不懂的句子)

3、讨论重点词句。

(1)第一句中“咬定”是什么意思?

板书:咬定

(2)学生自己解释第一句。(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3)第二句“破立”是什么意思?“立根”是什么意思?

板书:立根

(4)学生自己解释第二句。(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5)第三句“坚韧”是什么意思?“千磨万击”是什么意思? 板书:坚韧

(6)“咬定” “立根”指的是竹石的什么?

板书:竹石 特性

(7)竹石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坚韧?

板书:历经磨难

(8)学生自己解释第三句。(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

(9)第四句“任”是什么意思?“尔”是什么意思?

(10)指导学生看挂图,理解第四句诗文。

板书:无论 多少

(11)学生自己解释第四句。(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12)竹石的特性好象人的什么精神呢?

板书:人 坚忍不拔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竹石》

2、理解诗句,领会诗句中赞颂了什么精神?

竹影优秀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探究交流:

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延伸拓展:

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2、延伸拓展。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c、教师小结。

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1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竹影》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

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3、由“意会”(理解文本、逾越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中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4、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星星的晚上

妈妈,我走,星星也跟着我走,它是不是有脚呀?是的,它也有脚。那它要走到哪里去?我们回家,它也回家呀。它的家在哪里呀?天空就是它的家。它也要睡觉吗?要呀。它晚上跟谁睡呢?跟它的爸爸妈妈呀。它睡觉前会不会刷牙洗脸呢?会的,它也是讲卫生的宝宝。如果它不刷牙洗脸小朋友就不敢跟它玩,对不对?

(过渡)孩子的问题是天真的,但充满童真的问题里面往往包含了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今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我和小伙伴们提出了一些什么问题,他们又获得了什么收获。??

二、新课

──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

1、展示画有“竹”和“影”并含有“光”的图片,欣赏后,根据图片提问,让同学说出课题──竹影

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同学阅读课文1、2小节。重点领会:

⑴这两段写出了光的──?(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

⑵这两段写出了小朋友对光的──感情。(喜爱,挽留)

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标明小朋友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同学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同学把“赞美”一词具体化。可问问同学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其目的是培养同学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光,对小朋友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示了小朋友们当时的心情。没有“光”,就没有“影”,没

了“影”就无以描,这不只影响小朋友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所以先引导同学阅读“光”的描写,不只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同学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三、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

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小朋友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幻灯显示)后让同学一一找出并体验。

1、重点体验:

⑴猜烟气。放手让同学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测中,体验小朋友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同学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⑵描竹影。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小朋友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趣事和趣味,同学们都有过。如何防止以教师分析代替同学的体验,让年岁稍善于文中的小朋友们的同学有同样的体验,就得让同学自身去读,去品味。本环节的两个体验重点,前者让同学自身猜,后者让同学比较读,其目的就是多给同学自身体验。体验时,还应指导同学回到童年,沉溺在童年的生活中。)

四、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园子中,小朋友们的玩是充溢童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请说说他们提了什么问题,爸爸又是怎样深入浅出地说明的,从小朋友们和爸爸的问答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幻灯显示)

1、重点明确:

⑴模仿和创新的意义。

──描和画,其实就是模仿和创新问题。模仿有模仿的意义,创新也有创新的作用。因事因时而异,有的需先模仿后创新,如练字、画画之类:有的更强调创新,如科技发明。可让同学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见解,说说模仿和创新的不同意义。

⑵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在基本明确中西画风格之别后,展示两幅画,让同学判断并说明理由,重点欣赏中国画。欣赏的方法是让同学给中国画拟标题,在与原题比较中印证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活的神气”的理解。

(小朋友的问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让同学理解深奥的道理,必需与他们熟悉的生活联系,才干体会“创新”和“活的神气”的意义。联系练字和画画,展示中西画并拟题,正是让可感的生活来解释笼统的道理。)

五、跳出文本──体验生活,欣赏艺术

1、引向生活:

小朋友们的问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浅出。从爸爸的深入浅出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就画画而言,有模仿有创新,我们要追求创新:有形似和神似,我们要讲求神气。但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神气也离不了形似。前面小朋友们的描人影描竹影,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艺术的起步。诸如此类与艺术有一定联系的儿童游戏生活,你们也一定有过,也一定很好玩,我们无妨再回过头去想想,小时候你做过的哪些游戏也蕴含着艺术和美呢?比一比,谁的游戏更富有艺术和美。组织同学小组讨论交流。大致明确: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扮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人体彩绘、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男孩的地上撒尿

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小朋友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拍照片(摄影)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另外

2、再次欣赏:

童稚的游戏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艺术和美!难怪有的西方学说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论艺术起源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小朋友们童稚的游戏中。”(幻灯显示)

让我们大声把我们的感悟读出来。

现在我就请大家欣赏一组来自小朋友游戏的艺术精晶,让我们再次来体验艺术中的童趣。(幻灯显示)──丰子恺的漫画。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回忆自身的童年后再来看这几幅漫画,是对童心童趣和艺术美的再度体验,里面的认同感和强烈共鸣都化作一个会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脚踏车”点拨:“每个会游戏的人都有艺术天份,关键在于有没有努力把它发挥出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欲)

3、“再来品读一首小诗

时光带走我们的童年,让我们长大:岁月增加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幼稚。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纯洁的童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发明?”(幻灯显示)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在朗诵中细细体味。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趁热打铁,沿续心灵交汇的暗流,自然而然而引出下面的作业,使同学有话可说有情欲诉。)

(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文本拓展到生活,又从生活进一步体验文本,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义所在。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延伸?本环节试着先从文本延伸到童年游戏,意在让同学领会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再从文本延伸到艺术作品,进一步证明艺术离不开生活。通过延伸,进一步激发同学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课后练习

1、人尽其能,各显所长: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1篇文。喜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懂得写诗的,把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2、丰子恺的胜利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假如我是家长”为题写1篇短文,畅谈自身的教育构想。

3、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练习练什么?怎么练?我以为在一定教学目标控制下,应该有相对的自由度。自由可以培养同学练习的兴趣,自由可以发挥同学的特长。鉴此,本练习就给同学选择而练。)

七、播放儿歌《找朋友》,结课再见。

课后记

本文充溢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主动进行探究,进行考虑;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协助同学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 山草香 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协助同学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丰子恺在《艺术三昧》中的话: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人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朱光潜先生说:“模仿只是发明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缺乏以言发明。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题画诗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文与可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22 36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