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拿来主义》教学原文1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21,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教学分析
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昨天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带着这种好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PANDA》。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艺术家赵半狄打着横幅“不允许好莱坞在中国捞金”来到国家电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咱们班上的情况怎样?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1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知道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例论证
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该怎样写?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女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3、有没有高度概括拿来主义做法的句子或词语?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
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三、走出课堂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亿美元。5月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亿。
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可以理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彻底否定。
废物: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盘接受。
2、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一定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3、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大国,远远排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韩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比中国制造更强大。举例!
中国制造的8—10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波音客机,这需要多少中国女工在嘈杂的制衣车间中劳作多长时间?又要花去多少中国销售人员的精力,因为要想美国男人都买四五件衬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美国的高科技赚取中国人多少汗水与劳动,但是我们可曾想过美国的电影、文化在中国市场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银!
4、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武力,金钱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动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我们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来的文化,要占有、挑选,《功夫熊猫2》来了,咱们可以勇敢的走进电影院,自信地借鉴外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也是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许。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3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师:“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生:封闭、落后。
(放映鸦片战争片断)
师:“落后就要挨打”,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作法呢?
生:搞“送去主义”。
师: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生1: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生2: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哒到欧洲去。
生3: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师:为什么要送?
生: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1:媚外、讨好。
生2:投降。
师:对!讨好外国,投靠外国。
师: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反语。
师: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份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
生:叫化子,要饭人。
师:你给叫化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1:同情他。
生2:打发他。
师:“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
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
生:“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放映鸦片战争的片断)
师:刚才看了片断,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生1:毒害中国人民。
生2:欺骗中国人民。
生3: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
师: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1:毒害。
生2:欺骗。
生3:侵略。
生4:掠夺。
师:中国人民对这样“送来”的东西感到可怕、恐怖。因此,鲁迅先生提倡“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怎样理解“运用脑髓”?结合外国人“送来”的东西进行分析。
生:英国人送来了鸦片,鸦片要得要不得,我们就没有动脑筋去思考,以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对于任何东西要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师:很好!我们又怎样理解“放出眼光”呢?
生:要有辨别能力,有鉴赏能力。
师:“自己来拿”又何理解?
生:既然是“自己来拿”,就可以分清东西的好坏,自己可以挑选吧!
师:大家理解得很透彻。
师:接下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请问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有什么心理?
生:怕。
师:“怕”的表现?
生:徘徊不敢走进门。
师:鲁迅先生取了一个什么绰号?
生:孱头。
师:还有什么心理?表现如何?有什么绰号?
生:再一种就是“勃然大怒”,于是就放一把火把宅子烧掉,鲁迅先生称这样的人为“昏蛋”;另外一种心理就是“羡慕”,“接受一切”,“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先生称这样的人为“废物”。
师:刚才讲了,鲁迅先生在这里是打比方,那“大宅子”是比喻什么?
(学生沉默)
师:(引导)请看第一自然段,“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生:泛指学术文艺。
师:对!是文化遗产。
师:以上几个方面通过比喻写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即“怕”“怒”“羡慕”,这三种态度是否正确?
生:错误。
师:那有没有正确的?
生:有。占有,挑选。
师:好!请同学门朗读这一段。
生:朗读。
师: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分别说一说。
生1:鱼翅。
生2:鸦片。
生3:还有“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对待“鱼翅”应有什么态度?
生:“像罗卜白菜一样吃掉”。
师:“鱼翅”可以“吃掉”,那它是有益的东西还是有害的东西?
生:有益。
师:我们讲到“大宅子”是“文化遗产”,那“鱼翅”就是“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是精华。我们再来看看“鸦片”是有益还是有害?
生:有益,可以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
师:没有害?
生:当然有害,因为它毒害了中国人。
师:所以,鸦片是既有益也有害的东西。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排泄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
师:对待“烟枪和烟灯”应采取什么态度?
生: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师:送博物馆干什么?
生1:展览。
生2:当纪念品,给人以教训。
师:对!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用。
师:对“姨太太”又持什么态度?
生:请她们各自走散。
师:也是应该抛弃的、排除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师:从以上来看,对待文化遗产,错误的态度分析了,正确的态度有了,该是下结论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朗读第10自然段。
生:朗读。
师:找出结论性的句子。
生:“我们要拿来”。
师:鲁迅先生归纳了“拿来”的具体做法,有哪几点?
生: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哪些可使用?哪些可存放?哪些要毁灭?
生:使用的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存放的有:烟枪和烟灯。毁灭的有: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烟枪和烟灯也可以使用?
生:不能,只能存放。
师:前面说到,对待文化遗产德才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归纳起来讲应具备什么条件?
生: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师:最后,我们看看拿来的目的是什么?
生:给自己用。
师:那么,自己有的东西要不要拿来?
生:拿自己没有的。
师: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是新东西,因而,拿来的目的就是创新。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1]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写法,《拿来主义》。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 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弄清什么是“拿来主义”。
2、难点: 认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本文议论的核心是什么? 通过什么材料来阐述论点的?
2、找出本文运用的比喻论证,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3、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倾向是什么? 怎样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4、什么叫“拿来主义”?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引言: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同学们可能看过一些。如: 《三国演义》、《水浒传》、唐宋诗词、明清笔记小说、《西厢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拿来主义》》。古代的和外国的一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 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解题: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放录音“拿来主义”
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
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提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四、诵读鉴赏1~4段
1、诵读1~4段。(指定一个学生朗读)
2、提问: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朗读后回答)
明确:指出它的来源——闭关主义;表现——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实质——媚外;危害——讨残羹冷炙(经济衰败)、任凭“抛给“(丧失主权)。
3、提问: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4、提问: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确: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
(2)……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
5、提问: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明确: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象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
五、师生共同小结
“抛来”的不好,“抛给”(或“送来”的,又不怀好意,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拿来主义”。该怎么去拿来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次欣赏作者是如何在彻底批判“送去主义”的基础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并进而找出“送去”与“拿来”的区别。
学生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联系背景,深刻理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思路
明确:课文由“闭关主义”导致“送去主义”谈起,只是“送去”不仅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仪节,而且必定穷了自己,因此,“送去主义”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听凭“送来”就好么?难道我们受“送来”的祸害还少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二、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精辟阐述
1、齐声朗读5~10段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文。
资料显示(一)(投影或多媒体)
……这些采取(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资料显示(二)(投影或多媒体)
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存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
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
3、提问:这是两段鲁迅关于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请读后摘录其大意。
明确:
①关于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中国古代的还包括欧美的。
②继承文化遗产的方法:“弃去蹄毛,留其精粹”“采用外国的良规”。③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再次阅读课文5~10段。
4、提问: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
明确: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占用,挑选。
5、提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提示学生,参看“资料显示”上的资料,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6、提问:为了阐述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人。从整段文章看,显然作者是用调侃的笔法幽默风趣,又很有批驳力地借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
7、提问: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
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阅读最后一段
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阅读第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明确:
①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②“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创新
④“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四、小结
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就是被腐败的清政府送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国家强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我们要“拿来”的是高科技、先进经验,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的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
同学们,鲁迅先生的思想博大精深,尽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今天同样能知道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再次欣赏先生的杰作,聆听先生的教诲吧。
放录音……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读本》中徐訏的杂感《谈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