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麋鹿教学设计范例(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3743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麋鹿教学设计范例(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麋鹿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由词入境,咬文嚼字语文味

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倾向:将接受性学习丢掉,单纯地抓探究式学习;将教师的主导性丢掉,而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文本丢掉,一味地抓拓展。教师的智慧不单单体现在赏词析句上,更多的是要将课文的原生价值挖掘出来,使其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在这点上,接受性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如在《麋鹿》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文字,让学生先自读,然后从语境中进行分析。

师:你见到过这个词吗?(出示年逾古稀)是什么意思?

师:经常和山水连在一起使用,这两个字念什么?(学生借此了解“跋山涉水”,简缩一下,就是“跋涉”,爬山趟水的意思。)

对课文中字词的处理,一是要让字词在新语境中再现,使其有了新的生长力量。在鲜活的语境中,学生能很快形成语感。二是训练形式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但领悟新词,而且能够熟练使用新词。

二、以“饵”诱“探”,实践深思语文味

探究型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探究式学习有泛滥使用之嫌。如何才能将探究真正落实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这需要敏锐的思考力,用实践来拨乱反正。从现实来说,探究学习本身应该从文本和生本两个层面进行操作,但效果不太理想。曾有人对说明文这样戏言:纠缠文字太枯燥,搞表演太浮躁,读起来又没有情调。在《麋鹿》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物——《驯鹿图》,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进行求证,深入文本寻找答案:它究竟是不是麋鹿?这等于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诱饵”,诱使学生去观察字里行间的细节,诱使学生主动阅读和探索文本的内涵。这种内在的需要就是学生探索的动力——它究竟是不是麋鹿,课文中就有答案。在此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不要讨论,而是要独立观察、独立寻找、独立辨析。这样,让学生静下心来,观察就变得富有质量,能够获得丰富的体验。学生开始找麋鹿特征: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而图中的鹿显然不符合。有的学生发现,麋鹿的生活环境是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但这幅图里,林不茂,草也不丰。还有的学生发现,麋鹿的毛色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总是偏棕色的,但图上的这头鹿却是灰色的。

这样的探究,课堂实践操作性比较强,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探究根植于文本语言的沃土中。学生提出的理由,来自他们对驯鹿的细心审视,来自自身对文本信息的选择性提取,来自在探究中获得的睿智发现。由此看到,当教师采用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进行发散想象,效果自然就好。但前提是,教师一定要做好预设的指导性方案。

三、引入“传奇”思考,情感激荡语文味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跳出语文教语文的意识,理清语文与非语文的关系,让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而教师应该以自身具有的语文素养,将语文新课标与文本的深刻内容进行阐释与演绎。用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这是语文课堂的永恒滋养所在。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获得独立思考的语文能力,培养思维的完整性,在教学传奇经历这部分,我进行了两方面的互动分享。

1.对麋鹿的命运进行提问:看了麋鹿传奇的故事,你有什么想问的?这时候学生的疑问多了起来:为什么麋鹿在汉朝会销声匿迹?这个向全世界介绍麋鹿的人是谁?

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热情。

2.对文本情感解读,选择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自我表达,并做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很愤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有的则表达了自己的高兴:1986年8月,39头麋鹿可以回到祖国;有的则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如果没有大卫、贝福特公爵这样的人,麋鹿有可能已经绝迹。借此机会,我面对全体学生追问一个问题:麋鹿还会迷路吗?这引发大家的思考。

通过《麋鹿》的教学,我发现要让学生在文本的语言中活学活用,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与文字亲密接触。说明文也有金子,既要让文字活,又要让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动起来。另外,要深挖文本的情感因素,让说明文也“多情”。在《麋鹿》教学中,我让学生积极阅读,自主讲解,激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语文味和人文精神荡漾在每个人的心胸,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麋鹿教学设计【第二篇】

关键词:说明文 教学 有效取舍 案例

关于说明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案例描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投影,让学生感知麋鹿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出示一幅图便请同学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动物。(依次出示:第一幅:麋鹿的角;第二幅:麋鹿的脸;第三幅:麋鹿的蹄子;第四幅:麋鹿的尾巴。)

(2)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出示完整的麋鹿图片。

(二) 自读课文,了解特点

自读课文,按三个方面,相互交流——

1.外形:奇特,“四不像”。

2.生活习性:(1)草食性哺乳动物;(2)角的特点;(3)尾巴特点;(4)蹄子特点;(5)毛色;(6)自然繁殖力。

3.传奇经历:(1)麋鹿在我国几乎绝迹的原因;(2)流落国外的麋鹿的境况;(3)返回故乡的麋唐正茁壮成长。

(三)品味语言,掌握方法

品味给你留下印象的这些语言文字,看看有什么特点。

准确具体:

(1)词语运用准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品味“放养”和“饲养”的细微差别)“……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品味“陆续”和“相继”的细微差别)

(2)数字说明具体:“……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39头选自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不仅数目具体,年代也十分准确)

简明扼要:

(1)“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品味一个词说明一种活动习性的简明)

(2)“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不加修饰,直白明了)

生动形象:

(1)“天色微明……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一段生动的语言描述,在读者面前展一幅优美而神秘的画面)

(2)“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外形描写形象,用古典小说的内容,增添麋鹿的神秘)

(3)“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把麋鹿比作流落海外受尽磨难的游子,读来既辛酸又庆幸)

二。案例分析

1.把握特点,定准目标。

这篇教学设计,使我们认识到,说明性课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这类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有关知识,主要是课文介绍的某个事物的知识;二是课文的说明方法,主要体会课文所采用的说明方式和文章语言以及结构特点。只有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定准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重点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2.激发兴趣,灵活教学。

说明性课文大多是平实的说明,学生学习起来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面教学设计中,一开始就利用麋鹿长相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课文的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但学生的兴趣往往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大胆取舍,选择突破口,点面结合,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讲读给学生带来厌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学习语言,“意”“文”兼得。

说明性课文有它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通俗、形象而又富有情趣。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味揣摩,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表达方法。说明文还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常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这类文体的行文结构,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打好基础。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取舍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072)子课题。

麋鹿教学设计【第三篇】

兴趣是驱使人们去追求或认识某一事物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兴趣往往与一个人的情感相联系,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曾有很多教育学家都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激发出学生对它的兴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更愉快的接受语文阅读学习,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必须要把静止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体验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九寨沟》这篇文章时,就运用了网络和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了九寨沟的风景,充满神秘的森林、湛蓝的湖泊、清澈的溪流、壮丽的瀑布,这些课文中描绘的景象都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配以《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其间。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配合笔者的讲解,学生很快的就对九寨沟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对于文章中运用的优美词句也能够快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基础上,我又抽选了几名学生和自己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全班同学都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风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陈述,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始之前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再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草原》这篇文章,第一次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美”字。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以“美”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把问题归纳为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两个方面,在这一基础之上为学生确立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主题:其一是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的?你认为有哪些语段描写得很好,当读到这些句子时说出你的感受?其二是文章中草原的人文美景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自由阅读和讨论,最后再抽取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烦琐教学模式,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麋鹿》这篇文章时,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对麋鹿的描写自己画出麋鹿的形象,看谁画得最好。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大家都能够仔细的去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想象,最终画出了自己心中麋鹿的样子,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从关键词句入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仅仅通读了一次文章,课文以及很多字词还没有完全的熟悉和掌握,教师就让学生讲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来看仿佛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带动整节课的教学节奏,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如此组织教学不但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知,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被极大的减弱,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坏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在1篇文章之中,有它的中心段落和关键词句,在我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找准这些重点词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从关键词句出发。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这一关键特点来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西沙群岛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得出最终答案。这样有重点有问题的代入式阅读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麋鹿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增强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词卡、挂图、吸铁石或多媒体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在阅读方面,让学生自由朗读、轻声阅读、有感情的放声读。小组合作探究时,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根据出示的问题,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研究要求。在教学中利用小黑板、词卡、挂图、吸铁石等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学前调查,引出课题

课前猜谜语引课题。师出谜面生来猜。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自学要求)

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词)

师:刚才大家读书都非常投入,老师来了解一下生字掌握的怎样。(指名读。边读可边纠音)在加点的生字中,有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如(涉、沛等)齐读。

3、师:大家生字词掌握的非常好,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指名生说。可以引导生用词语概括。板书: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4、师:同学们,我们写介绍动物作文常常是抓住动物的外形、习性和用途,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却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向我们讲述麋鹿的传奇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麋鹿的传奇经历?(5—7)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2)为什么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呢?指名说,可以指名进行补充。(课文出现词语:3000多年前、汉朝以后、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8月)(3)指名生把表示时间的词语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写到黑板上 。(4)其他同学小组合作,请看要求。

三、小组合作探究(指名读要求)轻声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麋鹿在各时间段有着怎样的经历?划出有关词语。

2、麋鹿哪个时间段的经历牵动着你的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师走进小组,参与讨论。

四、交流反馈

(一)交流:麋鹿在各时间段有着怎样的经历?

1、让学生自主说,师相应出示相应的经历词语。如3000多年前--有麋鹿。汉朝以后---逐渐减少,销声匿迹。1865年---120头:1900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1967年—18头、400多头、2000头。1986年8月---39头(大丰麋鹿保护区)。

(二)交流:麋鹿哪个时间段的经历牵动着你的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随着学生的思路交流相应的内容。

1、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要求生把句子读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1865年,……动物园里展出。(愤慨)师:麋鹿的再次出现给我们带了惊喜,但强盗们自私自利的行为又让我们很愤慨,竟然把我国的麋鹿偷盗到国外欧洲当展品展出,麋鹿的生活和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好难过呀。指名读,男生齐读。

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国内几乎绝迹。(令人痛惜不已)重点语句师:八国联军指的是(英、美、俄、日、法、德、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八国联军竟然在我国的土地上如此疯狂,为什么?(国家落后、贫穷)落后就要受欺压。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国这段落后、屈辱的历史给麋鹿带来的厄运吧!指导生带着这种感情读!齐读。

4、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并向各国输出。师:英国贝福特公爵使地球上唯一的一群麋鹿绝处逢生,并精心喂养。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和敬佩到乌邦寺公园去看看麋鹿吧。齐读。

5、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放养和饲养的区别)(高兴感慨)师:我国逐渐富强了,让一群幸运的麋鹿重返家园,这是个难忘的历史时刻,我们万分感慨,无比的高兴呀。

6、从此,麋鹿结束……如今,他们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据老师查阅,如今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已经有1789头麋鹿茁壮成长,繁衍后代。出示2011年6月----我国1789头。

7、师生共读麋鹿的经历。师引读表示时间,生读经历。

五、总结升华同学们,通过麋鹿这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我们体会到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保护野生动植物,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下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去,看看麋鹿现在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板书设计:(省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5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