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麋鹿》教学设计【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367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麋鹿》教学设计【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册语文 《麋鹿》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 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 )( )( )( )( )( )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麋鹿》教学设计【第二篇】

跳出语文教语文,拨正语文课的非语文化倾向,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不管人们对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怎样阐释与演绎,语文课要把根留住的信念,对于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是永恒的。理论是灰色的,教学实践之树常青。蒋老师《麋鹿》一课的教学在我眼中成了新课程实施至今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甚至可以成为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典范。

一、透过创生性语段看,认知技能目标已经不留痕迹地落实于语文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容易出现这样的倾向性:注重了探究性,丢失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丢失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注重了课外拓展,丢失了文本涵咏。反之亦然。知识技能目标如何与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有机统一在同一坐标中,是语文新课程留给我们的新课题。蒋老师的课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他的教学设计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让人感觉到教学居然可以如此惟妙惟肖。

教师富有智慧性地编辑组合成的带生字语段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具课程创生价值与推广意义的地方。细细悟来,的确一箭多雕。首先,生字在新语境中的再现遵循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言习得规律。新语境的出现使学生学习生字有了新的生长力量,在鲜活的语境中,学生不断接受语言的视觉反应并形成语感。其次,字词理解的基本功训练形式生动,在反解释中让学生感悟到新词的意思。而本课真正出彩的地方是蒋老师的新编语段把课文的行文线索作了纲领性的提挈,提前对于课堂结构作了方向性的引领,学生有了把握课堂步骤的思想准备。课中学生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其实已经站在了统领全文的高度,学生不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由于教师的指导无形地,隐性地为学生增加了内功,所以学生回答时难度系数并不大。课堂教学从要求学生抽象概括到现在只求学生感悟,语文学习更符合学习规律与学生心理规律了。

二、透过三个剪辑来看,自主、合作、探究已经理智地增强了有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以合作来说,结课时老师要求语文课代表把同学们帮麋鹿写的竞选报告片段拼起来,进行调整(或增补或裁减),整理后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再一起修改。丰富多彩的个体智慧一旦聚集,就产生了综合效应,集体财富又通过学习委员个体努力实现增值。比之许多课堂上泛滥成灾的四人小组讨论,蒋老师赋予了合作以新的意义,使它的内涵与外延更丰富了。专家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修炼之一就是团体学习,而蒋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完全是在全新的组合方式上促成了学习型班级的形成。

探究学习是现代西方学校日常教学方式,但在一些语文新课堂上却被用得形似神不似,有识之士提出探究学习已被泛化与神化的警告。出路何在?现在需要一批有敏锐思考力的语文教师站出来用实践拨乱反正。从现实的课堂教学来说,探究学习应该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特点,进行具体化、个性化的操作。说明文难上,曾有网友戏语:纠缠文字太枯燥,搞表演太浮躁,读起来又没有情调。但在《麋鹿》教学中,蒋老师没有简单枯燥地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探究麋鹿的特点,而是借助形象化的驯鹿图来作比较,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潜心会文本。这样的探究很形象,操作性又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探究深深地植根于文本语言的沃土中。五位同学的五种不同理由,无一不来自于对驯鹿图的细心审视,无一不来自于对文本信息的选择性提取,无一不来自于比较性探究中睿智的发现。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容易走进放任自流的误区。同样写竞选报告,可能有的老师采用全放的方法,不指导,先写了再说,但这样过于发散的课堂容易造成收效低微。提倡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丢,该出手时就要出手,我想教师一定要提前预设好指导方案。蒋老师让学生帮《麋鹿》写竞选报告,其妙笔生花之处正在于提供了全新的、多元的、科学的参照系并及时交流了写作角度。中国虎与藏羚羊当选奥运吉祥物的几大理由为学生作了活生生的范本,学生得到了写作角度的暗示与材料组织方式的感悟,教师组织的交流更让他们明确了方向,写起麋鹿的竞选报告来有板有眼。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学生在这一广阔的空间里正因为有了跳跃的力量,所以才情感迸发,灵感闪现,语感充实,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三、透过课堂结构看,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链呈全方位推进态势。

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依赖于有效的活动形式。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应该是随意撷取、任意组合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逻辑环,使分散的活动有机组合,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孤立的活动互涵共振。透过课堂结构看,蒋老师的《麋鹿》一课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依据文本材料安排,重组了学习的科学里程,使分散的活动有机组合。全课从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入手,到部分解读,再回归整体提升,依次学习了麋鹿的传奇经历、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本身容易分散的教学组块统一在了一条主线上。

其次,设计了不同阶段的活动,使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教学活动要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蒋老师的课其实分成了五大部分:1、借助组合语段,整体把握文章结构。2、个性情感体验,解读麋鹿传奇经历。3、观察寻找辨析,把握麋鹿外形特点。4、游客提问互动,探讨麋鹿生活习性。5流写作角度,撰写竞选报告。针对不同教学要求与操作特征,五个阶段的活动分别设计了互不雷同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整堂课中原本容易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

再次,融入超学科设计,使孤立的语文活动互涵共振,充满生活气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的综合化,语文课首当其冲应该与其它学科甚至非学科课程揉合起来,共同铸造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语言精神合金”。《麋鹿》一课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的涵养,许多地方可能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而直抵学生的生命领域。当蒋老师在多媒体上打出一个卡通的麋鹿头像时,学生会心地微笑了,语文课原来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走学习、批判、实践、反思、重建的革新之路。当改革出现一些误区的时候,蒋老师的课犹如扑面春风,定能催生语文界更多含苞欲放的花蕾。

麋鹿的教案设计【第三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板书17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2.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 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 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在网络环境下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发现的新问题,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4、学会研究的方法,渗透大语文观教学思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教育。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教学内容

在我国有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藏羚羊等,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麋鹿也是一种,只是相比较前面几种动物,它甚至有点神秘,命运也更为坎坷。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本文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和坎坷的史识:“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做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资源

鉴于学生对动物的爱好与对世上万物的好奇,学生学完《麋鹿》后,浓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猎取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开发这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麋鹿的研究主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与延伸。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对培养学生众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里其他同学对研究主题的研究结果。

教学模式

教学支架

当学生完成《麋鹿》两课时学习后,我发现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几个核心问题,也就是确定了本堂课的研究性主题。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研究主题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围绕研究主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阅读,指导学生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生将各类信息加工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小型报告、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组织形式

全班发现问题→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小组合作、实施研究→全班汇报交流→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教学环境

自愿组成小组,每人一台电脑。每组学生围坐在电脑前。

每台电脑连入宽带网。

各组自己推荐一名组长。

教学评价

(1)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否持久地比较专注于他研究的领域,能否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

学生能否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

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学生是否能比较概括地、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是否能合理地评价别人的作品

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是否学会研究的方法,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形式。

上网浏览,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是否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是否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是否有成就感。

教学过程

“学习支持网”与语文教学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原则,学生能够完成确定研究主题、实施研究、成果评价等研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本课的研究性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生成问题,确定研究主题——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研究性课程虽然有总的目标要求,但作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形态,更为详细的课程目标是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逐渐构建的。学生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能够达到何种水平,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当学生完成《麋鹿》两课时学习后,我发现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

因此,我就通过留言薄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几个核心问题,也就是确定了本堂课的研究性主题。其实,这些都属于动态生成。

2.分析资料,实施研究——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研究主题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围绕研究主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阅读;通过个人研究和团队协作,识别对本研究主题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活动目标:一、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二、学生学会在bbs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三、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活动计划:一、各小组讨论初步的研究方向。二、学生网上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三、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提出自己的观点。

研究过程中也可以突破时空隧道,与校外专家、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各类信息加工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小型报告、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及指导学生制作各种ppt作品、电子作文,将研究结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汇报,展开答辩会等,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整个过程,呈非线形结构,流程均为动态生成。我们则可按照如下几块问题展开研究。

研究一

a麋鹿在30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就有,为何在汉朝销声匿迹,在1885年又在北京发现。时隔这么多年,还有奇迹的出现。而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恐龙为何却没有奇迹般的出现呢?(生活习性、地球运动等方面研究,涉及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拓展)

研究二: 姜子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封神榜写了个怎样的故事?通过研究了解姜子牙的人物特点以及文学艺术,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其他更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与故事。

研究三:中国还有哪些麋鹿保护区,这些麋鹿生活得怎样?我们全社会该怎样来保护这些麋鹿,以及珍稀动物。再次激发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民族自豪感。

研究四: 贝福特是怎样饲养这些动物的?他为什么把这些动物养得这么好?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感悟保护之重要。

研究五:中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他们生活怎样?深化“动物——人类的朋友。”之强烈意识。

汇报形式多样化,或ppt,或电子作文,或自由创作,或完成教师提供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呈现出白花竟艳的势头。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形式,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宏观地把握学生的研究进度、深度,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脱困境,为了使学生持久地比较专注于他研究的领域,我们的评价坚持激励与发展的原则,并贯穿学习的全过程,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学习中,个体成员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承担学习责任,荣辱与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研究,周而复始。

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产生的新问题再次展开研究,让我们的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65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