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44591

【导言】此例“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简说【第一篇】

师:课文预习吗?读了几遍?

生答略。

师:能听写词语吗?

(生急急翻书。等学生抬起头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

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每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教师指点)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你看是写在哪一组里面去?——草帽。

(学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学最终谁也没有落笔)

师(问第一位同学):噢,你在下面写上‘蚂蚁’了,那“草帽”为什么不写上?

生:因为它们都是昆虫。“草帽”不是。

师: 啊对,“草帽”没有翅膀。(转对第二位同学)你为什么不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吃的。(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师:你够馋的,是在饭桌上的?

生:是在地里长的。

师:在地里长的,叫什么?

生:庄稼。

师:“草帽”不是庄稼,不好写在第二组。那这个词应该写在这三组罗。——你也没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干的农活,“草帽”不是农活吧?

师: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那写在哪儿呢?对,写在另一边。我们写一写(详细指导右边的“冒”,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

师: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指黑板上的词语)

生读: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庄稼——

生读: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师: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儿——

生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赏析

过去教学字词,有一个说法叫做“扫清阅读障碍”,意思是字词教学零散琐碎,是服务性的,而阅读——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才是重头戏,是教学出彩的地方。于是字词教学许多时候不为老师研究关注,往往只是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课后再来听写检查,要求实在的字词教学现实里反而是孤立、空洞的。

看这个片断,可说是匠心独运,一次看似简单的听写不仅检查了预习,而且训练了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难写字的教授,这是怎样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由这三组词语还自然牵引出课文内容的学习,园子里有什么,这是怎样的园子?在园子里干了什么,这是怎样的童年?就这样,下面的课文学习不时回应听写的这三组词语,于是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根基;反过来,这些词语也因为课文内涵的发掘,它们之间有了关联、有了生命!

虽然我们不可能篇篇课文都可能如此巧妙地将词语归类(也无必要),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文章终归由词语构成的,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可以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在头脑里复现整篇课文的内容。这就叫“纲举目张”。所以,听写一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一组词语去复述课文内容,教学效果的一箭双雕我们应该不难理解。因为字词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当字词嵌入课文内容的组织中时,它也就活在学生的记忆中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简说【第二篇】

执教班级:五年级2班       执教时间:2006年11月24日

执教教师:魏星             听课、评课教师:张文倩

一、初读课文

t:我们今天来学习1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t:这是园子,如果这个园种菜,是——生:菜园。 t:如果种花,是——生:花园;t:如果种果树,是——生:果园。

t:通过预习,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

s:有小白菜。   s:有许多昆虫,样子美。   s:有许多菜

t:(请一位不举手的小女孩)你对园子有什么了解?——s:样样都有。 t:非常丰富。

s:在园子非常自由。

评: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常识,采用问答法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体会我的自由

1、t: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t:同学们读书非常专心,非常投入,坚持下去,终身有益。

评:虽不是与课文内容有关,但魏老师善于抓住时机向学生进行情感、学习态度教育,从这微小的一点就可以看出魏老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s:一起浇菜。——就浇菜,从早浇到晚——还有种小白菜。铲地……——还有浇菜(笑),你再看一看,不要看我脸,看书,我和祖父一天在园子里,干什么?——我和祖父一起载花、我和祖父拔草、我和祖父铲地、 ——你能连起来说吗?——(学生做了很多事,探讨,拾谷穗,和祖父一起玩,祖父还收拾残局——)

板: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对种的字音的提示、还有可以用省略号)

评:对易错字“种”相机正音,反馈非常及时。

t: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地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祖父抽烟——我也(笑) 我不能抽烟。这样写说明什么?

s:我和祖师父关系好。   t:不能用好。   s:用亲密

s:祖父爱我,我也爱祖父。

s:说明有新鲜感。

s:我是祖父跟屁虫。

s:觉得很有趣。

s: 我对祖父有一种亲切感。

评:从几个“祖父——我也”入手,引导学生感受“我”和祖父的关系非常亲密,为下文分析“我”之所以自由的原因做铺垫。

2、t: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t:先请读一读。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

s:读有关段落。“瞎闹”可以看出不是劳动,在玩耍。

t:板“瞎闹“。怎么写的,你看出来了?

s:踢飞。

t:哪里在下种,不但没有平,反而踢飞了。 注意,这里用了这样的句式:“哪里……反而……”(板书:哪里……其实)     还有吗?

s:读,……其实是铲……往往……。作者用锄头乱勾一阵,可以看出不是铲地,

t:板“乱勾”。 该勾的没勾,不该勾……这里又用了一个“哪里”。继续

s:乱叫,下雨了,下雨了。  作者不往菜上浇,可以看出不是劳作,是玩。

t:可以看是,是乱闹。跟谁闹——祖父。

t:不管是……,都是在瞎闹、乱勾、乱闹。

t: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s:快乐的,   自由的、   无拘无束、   愉快、  有趣、   烂漫(在学生回答中,教师没有说一个字的评价)

t:概括得非常得当。如果是你,你这样会怎样?

s:会受到批评。  s:如果是我,我也会帮倒忙。

t: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

评:由萧红的在园子里劳作的动词入手,体会她童年的顽皮,进一步感受她在园子童年生活的“快乐的,   自由的、   无拘无束、   愉快、  有趣、   烂漫”,值得注意的是,魏老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没有做任何评价,他并不决定学生的思维走向,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让课文内容去启发学生。

t:这里面有一段对话。我们来读读看,看读出什么来?

s:当祖父……(认错谷穗的事)。

t:完了,我请你继续读下去。

s:继续读,(吃黄瓜、追蜻蜓有关写三心二意的一段)

t:现在完了,你从对话中,有什么发现?

s:祖父非常疼爱作者。如他看到把狗尾草留下,一般家长会责备。

s:祖父有耐心。虽然……他教我区别谷子。

s:祖父喜欢,我三心二意

s:作者很天真。她很小。

t:因为有了祖父的爱,她天真。

评:问题一步步深入,最后帮助学生总结,作者的天真是由于祖父对她的爱

s:我是作者,我感到祖父很爱我。

s:作者淘气。

t: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先读一读。

s:读。

t: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我的生活。

s:轻松有趣。

s:淘气。

s:丰富多彩 。

s:没有烦恼   (无忧无虑)。

s:愉快而自由。

t:我们可以看出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同时板书: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

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键词: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内容重点。

t:这些感受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师指板书和学生一起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评:适时回顾课文,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理思路,而且能为学生顺利地理解下文内容做铺垫。

这就是作者的生活,自由的、快乐、幸福。

t: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为什么写生活,还要写景物呢?读这两段,看你读出了什么?

t: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s:自由的。  快乐的    既自由又快乐   美丽、 生机勃勃   漂亮、   多姿多彩

很大,什么都有(应有尽有)   快乐、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丰富多彩

t:他是怎么写出这个美丽来的?

s:从我家有个大园子,……样样都有。 看出美丽,因为美,所以吸引昆虫。(昆虫和你一样,喜欢风景,是吗)

s:一切都活了……看出这个园子是自由的。

t:这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s: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t:他怎么写出“活“,联系上下文看看?

s:花开了,就像睡醒了。  t:花活了吗?   s:开了——活了吗——没活——开都开了,还没活——活了。(下面老师笑)

s:鸟飞了——活了吗——活了。

t:它没写:花活了,鸟活了,虫子活了……是怎么写的。

s:是三个拟人的手法写出了。

评:学生回答得好,一个“活”字点出了园子的生机勃勃的状态,教师引导得好,抓住“活”字做文章,将文章用拟人手法写出园子的特色的写作特色

t:你读。   s:生读得拿腔拿调。

t:挺可怕的。   s:生读较好。

t:这个自由是怎么写出的。你读给大家听。

s: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莴瓜、玉米、蝴蝶) 看出自由,随便他们怎么样?

t: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自由的句子有特点吗?

s: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自由不自由。

s:读。

t:怎么读才自由。

s:莴瓜随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t:读出自由。  一起读。

t:这里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句一句地连起来写,这是排比。

除了一个随意,还有什么词?

s:一会儿……一会儿……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到谁家去。

t:从一会儿,一会儿,只是天空蓝…… 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s:蓝天也是自由的。

s:随意就是自由的。

s:连太阳都不知道在哪里。

s:又高又远说明他们自己。空间给他们很多自己。

t:生活的空间,心灵的空间都是自由的。

t:同是写自由。我做这些事是自由的。这里写谁是自由的?

s: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

t: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呢?

s:写所有东西自由,一起写,可以衬托我的自由。

t:好,他体会出衬托。

s:自由和自由在一起,更自由。

t:前面写的是自由,有没有出现自由。但现在,这里写了。这里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叫借物抒情。

t:现在请大家借助“要怎么样,就怎样”,发挥想象写出作者的快乐、幸福。会写吗?(学生思考如何写)

t:想象一下还可以怎么样?

交流读一读。

s:我愿意摘花就摘花,愿意睡觉就睡觉,愿意吃芒瓜,要怎么就怎么玩,玩到深夜也没人管(那是有人管的)。

s:种花、 踢飞种子,愿意吃柿子,就把柿子树吃完(那不行),想玩电脑多久就多久。(你写着写着写到自己身上了。)

s:铲地、拔草、让生活充满花香。愿意浇花就是浇花,把花淹死也没人管。

s:我的生活是自由的。我愿意摘花,把所有的草都留着,   睡觉……若把他们吓跑了,没关系,我知道他们会回来的,因为这里是自由的……

t:他注意先写中心句。

s:……一会儿……,一会儿……

s: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愿意玩耍就玩耍, ……即使……一会儿……(写得和课文内容很像)。

评: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体现“自由”的词句,用自己的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自由”,最终能够感受“我”童年的“自由”,这一过程非常流畅自然,得益于教者问题设置巧妙,同时,作者还注重利用文本中的实例,适时地介绍“排比”、“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领会写作的方法和精华。“要怎么样,就怎样”的句式练习,反应了教学要求,不仅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趁热打铁,更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t:如果每个同学用这样的写法,写你现在的生活能写出来吗?

t:写不出来  为什么?

s:我们没有文中作者那么自由。

s:我得写出来,我爸爸妈妈是民主的。

t:你看,他的爸爸妈妈是民主的,你的爸爸妈妈不民主。

t:作者因为有祖父。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s:呼兰河小城里住了我的祖父……。

t:你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吗?呼兰河小城里就住着他的祖父。

s:还住他的父母。

t:我想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就住着他的祖父?有没有亲戚?——有啊,他的姑妈住在这样。

s:——可能是因为有大园子(笑)。

s:因为主要描写的是我和祖父。

s:主角是我的祖父。

s:祖父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s:祖父非常疼爱我的,又引出下文。

s:祖父对作者非常疼爱,开头就想突出祖父。

t: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他给他幸福的童年。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再读。

t:这里写出了祖父的爱。

t:所以课题写《我和祖父的园子》。

t: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别回答,先去看看《呼兰河传》,看完后,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文章是要用一倍子读了。

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从新的角度审视“我”的园子,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挖掘。

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一读第13自然段,再次感受下萧红笔下珍藏的园子。

s:生随音乐齐读。

t:萧红的园子里充满了爱,有爱的天地真好,在你们的童年里有这样的天地吗?

师生漫谈童年趣事。

评: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美好动听的背景音乐中富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以自己的朗读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评课: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魏星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听说是1篇新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魏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魏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魏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个问题出现,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问题只是铺垫,没有上一个问题的巧妙的铺垫,课堂教学就会停滞受阻,情感无法进一步升华,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者提问的时候,善于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去说去总结。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魏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魏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魏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魏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总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让语文学科姓“语”,引导孩子在文本的解读中,达到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互融互进,凭借丰富动人的语言文字敲击孩子们的心灵,让语文的“语言”的魅力打动孩子们的心。而魏老师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他的教学过程,很多需要学生朗读的部分,他用幻灯片展出来,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这样就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教学难点:

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进园子,感受园子里一切都活了。

1、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马上回来。

指名说(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

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

3、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指名学生读本小节。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来。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

5、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蝴蝶、黄蝴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板书:自然之园)

6、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读。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就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出示第13小节)

教师领读红色部分。

7、同学们,这小节中哪些语句你最能感到自由,用笔画下来,指名说。

a、(倭瓜……也没有人管。)

这几个自由的句子还很特别呢,咱们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不要小看这个“就”字,一个小小的“就”,自由就全出来了,不相信我们就来配合配合,你读“愿意”部分,我读“就”的部分,指名读,读后问有什么样的感觉?(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同桌配合读。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全班学生。

师:自由吧。倭瓜、黄瓜自由了,还有什么自由了?指名读。

b、(蝴蝶随意地飞……又高又远。)

这里白蝴蝶、黄蝴蝶虽然不好看,但它们又出现了,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也很自由自在)

这里好看的不好看的它们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一切是活的,一切是自由的?

c、(花开了……说话似的。)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领读这一句,同学们,这里的“睡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再读这一句。

小结:是啊,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这一段自由的话。(出示第13小节)

8、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萧红眼里的自然之园,这一自然段又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由之园。

小结:其实植物昆虫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的自由呢?你是怎么想的?(作者自己是自由的)这样写作的方法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二、走近童年的“我”,体会“我”的自由、快乐、幸福。

原来,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我的自由之情,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我的自由的呢?

默读3——12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指名说。

1、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出示:祖父戴一顶……)

2、同学们,萧红的语言很朴素,像孩子说话似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咱么再来读一读。(师有意加上:祖父在劳动……)“我”是在劳动吗?

3、课文有好几个特写镜头,写得有趣,让人有一种想玩的冲动,小组交流,说感受。

小结:作者的自由、快乐就藏在铲地、浇花、拔草这些小事中,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想玩就玩,想闹就闹。我玩累了……学生齐读(出示最后一节),这些自由之情就藏在这些小事之中,这种写作的方法叫叙事抒情(板书)。

三、走近祖父,感受祖父浓浓的爱。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个自由是谁给予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比较少,请大家读一读3——12小节,画出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小结:是啊,祖父勤劳、幽默、宽容、有耐心……

四、再进园子,体会这是萧红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1、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会给你造一座天堂,祖父分明就是为我造起一座爱的天堂,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还表现了自由和爱,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园子里为什么只有祖父而没有爸爸妈妈?萧红的童年果真这么幸福吗?……)

2、联系课文默读资料。

“等我出生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的爱我。是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还有后花园!”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3、作者简介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父亲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继母对她恶言恶色,祖母更是对她恶毒,只有祖父给了她疼爱和温暖,祖父去世后,她对这个家庭已没有丝毫的眷念,毅然离家出走。当她走投无路,孤独寂寞时她想到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当她生活困窘,付不上房租,吃不上饭时,她想到了——,当她遭到丈夫的抛弃,悲痛欲绝时,她想到了——,当她疾病缠身,弥留之际时,她想到的还是——。这园子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这园子已经成了她无法忘却的“精神之园”。

五、推荐原著,深化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同学们,当萧红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她似乎又看到了园子里的一切……(出示:祖父戴一顶……)

是啊,在这样的园子里是多幸福啊!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

《呼兰河传》就是1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幻灯出示)同学们,读《呼兰河传》吧,它一定会把你带进萧红真正的内心世界。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1篇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呢?(各抒己见)由此引入课题。此问题的设计为文末总结做铺垫。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园子,再读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活动?

……对课题的质疑,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师挑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一)、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读第二、十三自然段,拿笔画一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学生自主尝试学习,在自学中去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师在出示自学提示时给学生明确学习段落,这样学生不会在长文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词语补白,既复习了词语,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园子中哪些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的?

4、体会“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指导学生读,体会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二)由物及人。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

虫子是——,倭瓜是——,黄瓜是——,玉米是——,蝴蝶更是——。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2、说说这种写法。(借物抒情)

过渡: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

出示: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通过这样的句式补充练习,让学生很快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指名生回答。

3、反复读这几句话。

4、说说这又是一个-----的园子。(快乐)

5、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1、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在这个园子中凝结了祖父对萧红的多少的爱,也凝结了萧红小时候的多少美梦。说到这不得不提一提萧红的身世,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对她很冷清,祖母有洁癖,她生活中全部的疼爱几乎都来自于祖父,写这篇文章时萧红已经身患重病,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同学们读到这,结合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背景资料补充,将作者的身世遭遇与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中心。

2、还记得上课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问题吗?那你觉得在萧红的眼中什么是“幸福”呢?

小结:“幸福”是如此的短暂美好,也许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已经悄然离去,所以珍惜我们身边的幸福吧。最后以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作结:“1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首尾呼应,回到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

五、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六、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幸福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一天里在园子里都做些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等。)

(二)趣事体乐

1、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在园子里也在劳动吗?

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在园子里的描写,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抓住“瞎闹、乱勾、乱闹”三词体会作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学们,羡慕作者的生活吗?喜欢他的生活吗?喜欢、羡慕他的什么?板书自由、快乐的我。

对于我在园子里的举动,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后生评,相机指导。

2、祖父对我的顽皮举动是什么反映呢?

观察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语句,通过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

填一填:

当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当我 ,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板书:宽容、慈爱的祖父

正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我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借景抒情

文章中除了写我的自由,还写了什么也是自由的?

迅速浏览1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齐读。

这一段作者怎样将事物的自由描写出来的呢?请先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动植物仿佛也变得具有灵性,生动活泼起来了。

指名有感情读。

出示: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山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 ,我 。

学生练读,试读排比句。

引读: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所以,作者说:一切 。

作者仅仅是想写景物的自由吗?他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板书:爱园、乐园。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长大以后,历经了许多坎坷与不幸的萧红,常常会回忆起呼兰河城,因为这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出示:(师配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同学们,有别样的感受吗?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读读本文,也许你会读出更多的感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944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