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44743

【导言】此例“《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热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1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以情感体验为载体,以听、说、读、写、思为实践平台,以质疑问难、解决问题为效益优化,展开教学,抓住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重点,突破在读中领悟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的难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激情导入。

1、谈话回顾旧知。

2、教师激情导入。

(二)以情入境,突出重点。

1、提领全文关键句,解读全文,学生边读边划出父子了不起的语段。

2、默读相关语段,思考他们怎样了不起,写出体会。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其真情流露,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体会其语言的真意。用教师的激情驱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随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相关镜头,音乐引导学生读中想,读中说,读中写。让学生从父子的“了不起”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品读感悟,突破难点。

1、在品读感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规律,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利用评价语言顺水推舟,渗透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和读书方法。

切入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切入情景:16自然段感受儿子在绝境中冷静、勇敢。想象在长38小时中,漆黑的瓦砾堆底下会有怎样的感人镜头。结合课后练习,读写有机结合,落到实处。

(四)探索体验,化解疑点。

1、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

2、质疑问难,梳理归纳。

3、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创读升华,拓展延伸。

1、播放父子拥抱的配乐画面,学生自然带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到这激动人心时刻,再诵读这激动人心的句子————全文关键句(照应开头)

2、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感动了说说都想到了什么?

3、推荐有关人物亲情的文章和动物亲情文章。

附:板书设计

17                                                  了不起

震                           父                 子

的                       守  刚  执         勇  无  冷

父                       信  强  着         敢  私  静

[NextPage]以情入境   品读感悟   探索体验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恩施市实验小学  李小东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1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以情感体验为载体,以听、说、读、写、思为实践平台,以质疑问难、解决问题为效益优化,展开教学,抓住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重点,突破在读中领悟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的难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以情入境  突出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我是这样落实的: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抓住文中一个文眼——“了不起”,以此为立足点,对全文进行解读,在解读父子“了不起”的过程中,又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载体,避免了那样纯理性、毫不动容的对文本的解剖。课堂中,我以自己的激情驱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领悟,不断增强感悟能力。我看到了学生一下子抓住了触动他们心灵的语段,动之以情地读,动之以情地想,言之有理地写,晓之以理地说。到后来,孩子们质疑问难,那动之以情地思,激情满怀地解难,无不让学生从父子的“了不起”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我深感在有限的时间里长文这样有效地短教,是孩子们的需要,我做对了,心里感到特别痛快!

品读感悟  突破难点

关于领悟文中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我是这样来突破的:我在课中尊重儿童原始表达,让其真情流露;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体会其语言的真意。我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活跃、更为开阔的实践平台:抓住提领全文的关键句品读全文,感受父子“了不起”,采用读中划(相关语段)、读中写(体会)、读中想(感人镜头)、读中说、读中思、读中悟(表达方法)、读中议(解难),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引领学生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凸现了儿童主体地位,但也不忽视老师的导引、组织、学生活动的促进者,适时点拨,积极鼓励。如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规律,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接合点,利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顺水推舟,渗透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读书方法,这样自然贴切,不着痕迹地教给了学生人物对比描写特色,不断列数字写父亲挖掘时间之漫长、之艰难的特色,及人物外貌描写的特色,读书方法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到不仅痛快,而且很踏实,是因为我实实在在给了学生营养。

探索体验  化解疑点

作为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寻找最近发展区,加强教学设计的启发性和针对性。我设计了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鼓励学生带着各自感受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还有没有没弄懂的问题,学生潜心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困惑与需求,这是纯开放性的。我在此过程中归因析理,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真正的难处,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积极、高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既享受到了探索的快乐,也享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不是让我痛快,也不是踏实,而是兴奋。课堂评价是课堂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基本手段,更是一种综合能力。我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让学生充分享有发言权,表述自己观点,发表意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注意到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注意了语言的丰富性、有效性、激励性、引导性,为学生做好示范,从而使课堂和谐,真正让学生“人在语言中渐渐长大,心在语言中慢慢享受”。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望专家和同行们不吝赐教。

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精彩

――评李小东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恩施市教研室  冉正方

[NextPage]李小东是恩施市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凭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细腻的课堂教学风格,前不久在参加市、州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技压群雄均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李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1篇讲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李老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精”。从这个“精”字派生出五个词,即精深、精确、精巧、精妙、精辟。

一,    文本解读——精深

李老师就《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研读不少于20遍,因此,熟读成诵,甚至背得滚瓜烂熟。这还不足以值得称道,真正让人佩服的是李老师自己先把这篇文章读成了一幅画,再把文章读成一句话,那就是“父子了不起”。只有教师把文本解读深透了,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准确地与文本对话。

二,    目标定位——精确

本节课属于第二课时,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李老师在确定目标时重点以读为主线,以情感体验为载体,以听、说、读、写、思为实践平台,以质疑问难、解决问题为效益优化,展开教学,抓住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重点,突破在读中领悟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的难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流程设计——精巧

李老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师生对话,激情导入——以情入境,突出重点——品读感悟,突破难点——探索体验,化解疑点——创读升华,拓展延伸。”这样的设计一是紧扣了教学目标;二是体现了时代特色;三是突出了教学重点;四是回归了语文本源。

四,    情景创设——精妙

首先,李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当时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的真实感人的场面的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毁灭性的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样为学生走进课文,研读文本奠定了基础;然后,李老师又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对话情景和问题情境。以情激情,情景交融,这就是李老师的匠心独运所在。

五,     课堂语言——精辟

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过渡性语言,还是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都很精美、精辟、精彩。例如李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说,这样的表达真清楚,可以说是言之有理;我发现你有一双慧眼,找得很准;你在读中已经动情了,如果你再把字都准一点会更好;它最先抓住这个机会,就让他来说吧等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时,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自己感知,自己品味,自己想象,自己领悟,而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去理解课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外之画”、“字中之情”。给学生以自能获取知识,自能开发智力,自能陶冶情操的广阔空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1篇略读课文。文中讲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生死面前的一个感人故事。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使学生受到父子情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2、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引导学生与主人公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制作有关地震的录相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课前先观看一段录相片,请大家认真看并说一说看过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正处其中又会怎样呢?(生谈感受)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大地震的情景,给人的感觉确实是惊心动魄,地震中也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一次大地震中的一对父子身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个感人的故事?生:想。(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想象画面,引读悟情

1、自由读文,要求:

(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句子认识本课生字和新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2、读第十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

3、生汇报,指导朗读。

生:我看到父亲满身都是灰尘,可他什么都不顾了。

生:我看到父亲的手指抠破了,手上全是鲜血。

生:父亲的眼睛肿了,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

师:同学们说的多感人啊﹗把你们想象到的融入到朗读中,自己试着练一练。(指名读,评读,齐读)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默读课文,要求:

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除了刚才学习的,文中的哪些描写还使你感动?

引导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得知儿子有危险。“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的情况。)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发自心底的痛苦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向起!他坚定地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来,并向废墟走去。那么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评议,齐读)

(4)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在一起,”(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心中即有千言万语,而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是通过言语来表现,请你试一试怎样读才能把父子重逢后的激动与喜悦之感读出来呢?(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读,师生读)

(5)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真切的语言——生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是会跟我在一起的。“

是呀,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话牵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想对文中的父亲和儿子说些什么吗?

2、学生讲

3、感受多么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记在你们的日记本中。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从课文的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是对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标出。

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和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初读中认识生字、读好词语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更是深入再读课文的动力。

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设计意图

人们常说“学贵有疑”,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一个字—读,所以在第一课时,重点仍以“读”为主,读会词语,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读出让你感深感动的地方,读出个人独特的体会,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为第二课是时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课后让学生讲故事,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了不起)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所以这个导语的设计既紧扣单元,又揭示课文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学生谈各自观片后的感受。

3.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面触摸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爱)

设计意图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扣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细细品味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熏陶。同时让学读懂作者用来表感情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

1.观看课件,听朗诵,感悟父爱。

2.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设计意图听感人的朗诵,与温馨的画面相互配合,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将文本的主题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时“写话练习”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发。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设计意图“父爱”不仅在文本中、课堂中,更应在生活让它不断延伸下去,让“父爱”在学生心中不断回荡。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目标:

1.掌握“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欢声笑语、血丝,血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词入境,引入课题

1、我经常跟老师们说我们班同学的朗读水平特别好,连读词都非常入情,今天就让大家领略一番了,一起先来看一组词语,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 混乱  废墟  瓦砾  爆炸  破烂不堪

2、说说由这些词想到了什么?

3、是呀,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次地震中夭折,多少高远的志向在这次地震中破灭,多少年幼的孩子要从此孤身一人!让我们一起再读这些词。(学生读词)

出示第二组词语: 疾步   绝望   颤抖

4、说说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5、突如其来的地震中震跨的不仅仅是房屋,还有许多人的心。今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让我们对这些词感同深受。让我们一起读。(学生读词)(评:词语都能读的如此入情,相信等下学习课文会更精彩)

6、1994年4月美国的洛杉矶也经受了一场灾难,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

7、在这场灾难中,几万座房子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下,灾难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考验着人们的毅志,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每场灾难都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在这片废墟中同样演绎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课件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切入文本,初步感受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93 页,按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文。

2、再次读词。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与子的?(学生回答)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是啊,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

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又是什么力量使这对在地震中分离了整整38个小时的父子得以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的呢?让我们深入文本,细细研究体会。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12自然段,为父亲的了不起找到有力的证据,划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

3、交流体会。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彼此的学习体会。谁来说一说,文中哪个画面打动了你?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伟大?

(师随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示句子并深入体会)

1、           理解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冲”的内涵。

(1)学生读句子说体会,师出示句子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2)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冲”来体会,“冲”是什么意思? 这个“冲”字写出了父亲什么心情,(急切、迫切、着急、不顾一切……)说明了什么?(爱他的儿子,不想失去儿子,儿子是他的一切……

(3)带着心情朗读句子。

2、理解第3自然段,体会父亲的语言。

师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2: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可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你见过地震后的场面吗?我们看看图片(课件),当父亲“冲”向他儿子的学校,看到的是这样子的“废墟”,他会怎么想?

(2)是啊,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已变成一片废墟时,他以为儿子死了,他悲痛欲绝,大喊(引读——阿曼达,我的儿子)这是悲痛的喊声,这是泣血的喊声,还可以怎么读?(多媒体效果这句话变色)

(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必要的时候教师采用不同的语气范读)

(3)是什么让如此心痛的父亲坚定地站起身来?(引读他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多媒体效果这句话变色)

(4)“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还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读出了父亲的自信和承诺

读出了的坚强,读出了父亲同生共死意愿

……)

(5)多么伟大的父爱啊,师生合作读。

3、汇报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坚强。

(1)师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很多同学都划出了这两句话,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到这两句话,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1)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或着说是两天一夜)

2)对比:如果写成“他挖了36个小时”,这样与原句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情朗读)

3)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中父亲都在干什么?(挖)

4)“挖”是什么意思?

师:1小时过去了,父亲在—(生答)手酸吗?

8小时过去了,父亲在—        饿吗?

12小时过去了,父亲在—       渴吗?

24小时过去了,父亲在—       想睡觉吗?

36小时过去了,父亲在—       累吗?

5)透过“挖”你读出了什么?这是怎样的36小时啊?(关键的、艰难的、痛苦的、寒冷的、饥肠辘辘的、口干舌燥的、万分疲惫的……)

6)让我们读读第一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指2-3名读)

7)我觉得这还是孤独的36小时,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来?(生答:没人、再)

8)从“再”中我们读出曾经有人阻挡过父亲,到课文中找找有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

(师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句子4)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指名分角色读)

8)父亲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9)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交流)

10)小结:同学们,从这简简单单的三句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来读一读。

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的问:(生接:谁愿意帮助我?)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生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就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生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1)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呢?(学生交流)

12)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父亲啊?

眼前出现了一位为了抢救儿子,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

出现了一位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出现了一位为了儿子,不顾惜自己,几乎疯狂的父亲。

……

13)父亲在痛苦中不断地挖,他挖的哪里是土,分明是饱含血泪的情,令人心痛的爱啊!在孤独无助的境遇下,依然坚定执着,这就是父亲。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读这两句话。(学生齐读)

14)为什么后来没人再来阻挡他?(由于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所以后来就没人阻挡他了)

15)你们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么?

16)虽然大家认为父亲精神失常了,不吃不喝、不听别人阻挡……但是我们都知道其实父亲的精神并没有失常,因为在他心中一种父爱的力量支持着他,坚定着他,鼓舞着他,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一定要救我的儿子,一定要救和儿子一样被压在废墟下的孩子们!所以说,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17)再次充满爱意朗读这两句话。

4、寻找力量的源泉

这伟大的力量也正源于什么呢?是父亲对儿子说的(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件出示句子5)

是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把儿子和父亲紧紧的维系在一起。

(1)    当父亲看到倒塌的三层教学楼,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接读句子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接读句子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当儿子在瓦砾地下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希望

(生接读句子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一句话牵动两颗心,是父亲深沉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无比信赖,创造了这一生还的奇迹!这对父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板书:信任)

(5)让我们怀着一颗感动的心,怀着一份崇高的敬意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此时你最想对父亲说什么?(生答)

2、同学们,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通过学习,我想父亲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在感受父爱的同时也别忘了回报吧!至于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些地方,我们下节课再细细感受。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描写父爱的小诗。(配乐)

致我最亲爱的父亲

曾经

你坚定的双脚

踏着坎坷崎岖的山径

在每一个拂晓的早晨

走向熟悉的田地

用滴滴的汗珠

滋润我童年的梦想

风雨无情吹打

岁月无痕流过

你无怨无悔

苍老的身躯

总在昏黄的深秋

化为如血的残阳

照向牵挂的远方

站在都市的高楼

回望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父亲 我的父亲

依然是山水里

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思忆他那疲惫的身影

泪水已模糊我的双眸

酸涩得无法品味。

父爱 如歌声永远萦怀

在我心灵最深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94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