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安塞腰鼓》优质教学设计1
导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本文气势恢宏、词语简洁有力、句式铿锵激越的特点。
3、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4、体味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课时计划
1课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
自学互研 生成基础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亢奋(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
冗杂(rǒng)蓦然(mò)戛然而止(jiá)
闭塞(sè)飞溅(jiàn)恬静(tián)
烧灼(zhuó)骤雨(zhòu)震撼(hàn)
瞳仁(tóng)辐射(fú)
2、词语解释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冗杂:繁杂。
蓦然:突然,猛然。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作品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文章按“鼓响前,鼓演中,鼓声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27段),第三部分(28-30段)。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也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把握情感
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先找出第二部分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前写的好的地方,抽取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的用意。
交流点拨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2、品味“一捶起来就发狠了,没命了,忘情了!”的作用。
交流点拨短句,用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了哪些修辞,起到了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想大开大合,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表达出了安塞腰鼓雄壮的场面,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步骤四 精读课文 理解内涵
1、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下面来感悟《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
交流点拨用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情的句式、瑰丽奇特的想象、急促爆裂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棒槌的文字,在那天地之间,在那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为我们鼓荡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这鼓声鼓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舞姿、沉重的鼓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赞美之情,歌颂了陕北人民的粗犷、豪迈情怀。
2、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交流点拨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②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③歌颂阳刚之美;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黄土高原上有壮阔、豪放、火烈、雄浑、激荡、磅礴、冲破束缚、阻碍、痛快淋漓的安塞腰鼓,而江南有姿态各一、百船竞渡、气氛热烈、争先恐后的龙舟赛。这些形式各一的表演,铸就了我们中华的灿烂文化。
2、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这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
交流点拨划龙舟比赛、足球比赛、田径比赛等。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表演前 安静(以动衬静)表演中 亢奋(铿锵有力)表演后 寂静(呼应开头)
安塞腰鼓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
1.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积累本课字词:亢奋()晦暗()羁绊()烧灼()冗杂()蓦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
3.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一)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用文中词语或短句)
如: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
(二)理清结构:
1、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2、表演部分从四个角度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寻找美点: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分小组讨论进行。
如:
1、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2、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
5、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从形式上看: 有句内的排比,如: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有句与句的排比,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有段与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从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强语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气势,如: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五)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有气势、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写。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开始,我先用视频——西北安塞腰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声响和剧烈翻飞的动作在一瞬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几分钟后当我提问“安塞腰鼓给你带来哪些震撼”时,学生一片沸腾。“荒凉的背景”、“虎虎生机的动作”、“粗犷豪放、精神抖擞的表演”,他们的评价正好达到目的,我顺势一导,今天,就让我们在刘成章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
接下来我让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引导他们用心体会,大声朗读课文就顺理成章了。这节课带给我的思考是:当电化教学日益成为我们的辅助教学工具后,真正的追求应该不是手段而是教学效果,一切设计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氛围的亲切、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努力,那种滥而不精的幻灯片,除了让学生觉得我们的老师会运用电化教学之外就没别的效果的课件,是不是该退出的课堂?
还有,那种把课堂上得十分“热闹”,一堂课下来,学生唱了,跳了,画了,讨论了,体验了,旁观的人却分辨不出到底是上语文课呢还是文体活动课,这种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教学是不是也应从多媒体手段中安静下来了?电化教学的推广已经走了好几年了,我忠心祝愿我们能更快的走向成熟,踏着坚定的步伐,来优化推广我们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我先作个调查,看过腰鼓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2、看后你有何感受?
3、对,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宣泄。今天我们来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题目是──
二、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⑴ 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A、这是1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⑵ 说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⑶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2、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三、分角色读主体部分
1、读课文。
2、仿句。
四、品读
1、结尾句的含义。
2、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 ?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五、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给你们一份礼物:《龙泉日报 菁菁校园》等你去发表1篇文章,正标题自拟,副标题是──我读《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快速阅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按照表演前、中、后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
(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
(1)亢奋(kàng fèn) :极度兴奋。
(2)晦暗(huì′àn) :昏暗。
(3)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戛然而止(jiá rán′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3.学生演示结构划分后,教师显示结构示意图。
4,学生初谈感受。
5 教师: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
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放录音)
三、评点式品读
1、师:;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提示: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
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多媒体显示)
(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
(4):运用反复,使语言有了一种鼓的 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推动情节和感情达到高潮。
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作者歌颂了什么?。
(教师摘要出示:A、这是1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D、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了承载生命的黄土地。歌颂了黄土地上生活的人。
四、质疑探究
1、师: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找出来,一起探究。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是1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震撼与鼓舞。
安塞腰鼓教案5
一、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1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五、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导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本课导入 的设计以此为根据,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1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三、朗读赏析探究
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 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 歌颂黄土高原 歌颂民族精神 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上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