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的教学方案设计【5篇】
【导言】此例“《画家乡》的教学方案设计【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画家乡》的教学方案设计【第一篇】
《画家乡》的教学方案设计
《画家乡》一课在新课标语文第二册的第六组课文中的第3篇课文,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难得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学生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妖娆。
教学思路: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挑自己喜欢的段落加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
一)、揭示导入新课
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并找找课文写了哪些人的家乡。(让学生根据拼音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读后,找到了“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京京的家乡在城市。”(课文的段落结构相似,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力有一定的发展。)
三)、再读课文,你喜欢谁的家乡,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学生非常高兴,显得兴趣极高,但让他说说为什么喜欢时,显得有些词不达意,或干脆哑口无言。说明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只读了两三遍,生活经验不丰富,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课文,必须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并结合课文插图,全方位理解课文。指导朗读重点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那么……那么……”这种句式,表达了小朋友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结合学生实际,重点指导平原这一段
师:“你能说说,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吗?”学生的回答范围过于狭小,只说了个小地名。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家乡跟课文中平平的`家乡一样,也在平原。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平原的特点,如: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们这儿还有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如:春天有桃花、梨花、竹笋……夏天有荷花、西瓜……(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能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能更好地记住课文内容,理解平坦、宽广的意思,想想我们平时能看到家乡的边吗?让学生通过实际和课文的对比,了解到其实我们的家乡比书上写得更美,物产更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画家乡》教学设计【第二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小组合作
画笔 课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新课引入:(图片导入)
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 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3、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一)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二)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1、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2、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四)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五)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1、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 )的家乡在( )。他画的( )那么( )那么( )。还有( ),那个孩子( )。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有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一)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二)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1、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2、“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3、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4、配乐,感情朗读。
5、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6、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7、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三)拓展:(美术课画家乡的基础上)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板书: 24画家乡
那么…………那么
山山
京京 画家乡 涛涛
青青 平平
教后记:
《画家乡》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么难得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
二、学情分析
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自己的家乡,搜集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一)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二)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三)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一)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二)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1、自主说。
2、同桌互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欣赏景色美。
1、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2、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四)说话训练: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五)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1、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一)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二)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1、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2、“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3、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4、配乐,感情朗读。
5、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6、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7、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拓展: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九、板书设计:
那么 那么
山山
京京 画家乡 涛涛
青青 平平
《画家乡》教学反思【第四篇】
我原本设想把第二课时当教研课,但考虑到内容较多,画画费时,担心40分钟完不成教学任务,就选择了第一课时。
一、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随课文识字虽然可以避免集中识字法的单调枯燥,但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易打断学生学文的思路,所以我还是采用传统的集中识字法。由于学生预习得比较充分,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干,我一行一行出示,待出示第三行时,我说要把机会留给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小朋友们立刻就坐得端端正正了,而且读得响亮、正确,我这话可谓一举两得。小老师只带读四个前鼻音的生字,目的是要他们读准前鼻音。读词语时,我让他们做做捡贝壳的动作,说说“又—又—”的用法,这样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认识,小朋友学得比较有兴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读着《画家乡》,好像遨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多么美丽。这将激发起我们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们呢!孩子们喜欢旅游,我就设计了一个旅游主题,让他们乘上“快乐的小列车”,闭上眼睛听海浪的声音。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海边,听到了海鸥的叫声、海浪的拍击声,看到了又宽又蓝的大海、又多又满的鱼虾,还有五颜六色的贝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起对课文的朗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课文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参与讨论,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去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在读文感悟
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同桌之间我读你听,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进行朗读,四人小组合作夸夸涛涛的家乡,选择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使学生拥有适度的自主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读书、去思考、去表达。
四、存在的不足和方法的改进
1、朗读教学不应是纯技巧性的指导,更应注重的是以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朗读课文。涛涛家乡这一小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谈感受,读句子,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心理感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但在观察涛涛捡贝壳时,我只是问“捡到这么多的贝壳,如果你是涛涛,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高兴”,“那就让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引导孩子读出高兴的心情。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读船多、鱼虾的满时,若是出示几幅形象的图片,直观一点,效果会好得多。
《画家乡》教学设计【第五篇】
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体现个性的体验。学生的读书应该体现学生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上进行感情朗读和语言积累。此外,本堂课还力求体现一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即文本中处处可寻训练点,训练形式也可多样化。
从课程内容来说,本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利用课程资源,拓展语文课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4-6自然段的优美语句。
3、学习应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积累运用语言。
教具准备:课件 (平原、草原、城市美丽图片,课文插图、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24课。(生齐读课题:画家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五个可爱的小画家,他们是谁?(生说,师贴出板书: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引读第一自然段:这些小画家爱家乡,也?(生齐读: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3、复习第二自然段:我们欣赏了涛涛的画。引读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文段: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4、复习第三自然段:我们还到山山的家乡参观了。山山的家乡也特别美,谁愿意来描述一下。(生可读第三自然段,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与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既帮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又为本节课的新授奠定了基础。)
二、新授:学习课文4-6自然段
过渡语:听你们这一读啊,觉得山山的家乡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真是个鸟语(花香 )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夸夸山山的家乡:山山的家乡柳绿花红。山山的家乡莺歌燕舞……)同学们真了不起,小脑袋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夸山山的家乡夸了这么久。有个小朋友都等不及了,你们听,她在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巧妙自然的过渡,调动了学生的词语储备库,对以前学过的词语进行复现运用,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进行下面的学习。)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屏幕显示平平的画面:一(1)班的同学们,快来我的家乡参观吧!
过渡语:平平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赶紧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按要求学习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
(1)把第四自然段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用“——”划出平平的家乡在哪里。
(3)用“~~”划出你喜欢的景物,多读几次。
(4)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小记号。
(设计意图:像这种易操作的学习方法,或者是说课文段落的一个学习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胜任。我们应常进行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汇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1)学习句子: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想看看这平坦而宽广的平原吗?欣赏平原美景,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并适当提提祖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设计意图: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平原”是一个陌生的词语,通过图片的欣赏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像这样平坦、宽广的地方就是平原”。适当地介绍祖国的三大平原,能让学生对“祖国的广大”有所理解,也可能在一些学生心中播下地理知识的种子。)
(2)学习句子: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看图,认识稻子、棉花、菜地。练习用“一大片一大片”说词组。平原那么宽广,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还有……(生看图说词组)
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子
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
一大片一大片火红的高梁
一大片一大片青翠的甘蔗林
……
(3)学习句子: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平平的画上有自己吗?她正在干什么?学习生字“奔”、生词“奔跑”,引导学生想像说话。
平平奔跑着追赶蝴蝶。平平奔跑着去菜地摘菜。
……
(设计意图:这两处充分体现了,文本中处处可寻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还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充分理解后,他们会把“一大片一大片、奔跑”这样的词语读得格外生动。)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语:平平的家乡真美,我们真想和平平一道在平坦而宽广的平原上玩个够。可是,你们听,有人骑着骏马来接我们了。(响起马蹄声),她就是谁?(青青)青青的家乡在哪?(草原)那就让我们一起骑上骏马到草原上去走走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指名同学读读这一自然段。
2、草原大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也一眼望不到边?(练习说词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一眼望不边的稻田)
3、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又绿又密)练习读句子:草长得又绿又密。学习“密”,用“密”组词。再次读句子。谁把句子中“又……又……”换成“那么……那么……”,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这里要体现的是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随文识字。这种分散识字法,更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把生字记得更牢。)
1、看哪,这些又绿又密的草把谁吸引过来了?(羊)读句子: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还会有谁?牦牛在草原上走来走去。马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2、青青呢?青青正在干什么?找到这个句子划上“——”。读句子: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走着羊群。学习“匹”。
3、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碧绿的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奔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现在就让我们骑上骏马,在祖国美丽的草原上走一遭吧。欣赏图片;这是伊犁草原,在新疆;这是呼伦贝尔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这是锡林郭勒草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这是位于青海和甘肃的祁连山大草原……
4、大草原美吗?那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因为只有入情入境,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
让学生讲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来读文,在感悟中朗读,真正让学生读出了理解,读出了情感,这样的朗读才算是发自内心的情动而辞发。)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语:读得这么投入,你们也想继续和青青骑着马儿,赶着羊群吧。别,赶紧从马上下来吧,跟青青告别。我们还得去一个地方呢,那是谁的家乡?京京在哪?京京啊,是唱着歌儿来迎接我们的。(播放《北京欢迎你》)
(设计意图:这样过渡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能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地过渡到下环节的学习。)
1、歌曲中唱的是哪一座城市?(北京)学习“市”。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城市?(上海、天津、广州、香港……)
2、出示语段,引读第六自然段:这些城市都那么(美),都有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3、京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播放录音:一(1)班的同学们,你们参观了我的家乡,能不能替我当当小导游,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 ),我画的( )那么( )。( )的街道,( )的楼房,还有一座座( )。那个正( ),就是我。小朋友,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玩。
(1)指名填一填,读一读。
(2)齐读一遍。
(3)练习说说前面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语:同学们真棒,一学就会。现在,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也想请你们替他们当当小导游,也这样替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行吗?四人小组先练习说说,说的最棒的就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前一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此时引导他们,由文本联系生活,调动生活的体验,进行巩固运用,将文本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迁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拓展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让老师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广大和富饶!让我想起了一首儿歌《祖国多么广大》(本单元园地中的儿歌)。
1、出示,师生齐读一遍。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设计意图:这是本单元园地中“读读背背”的儿歌,用在此处总结全文,能让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得到升华,)也体现教材编排的连贯性,我们可以巧妙地整合。)
2、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也自己的家乡,你们能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一样画画自己的家乡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现在请你们画自己的家乡,你准备画什么?欣赏家乡美景,说一说,为画家乡作准备。
(画莲花山,莲花山那么高,那么绿;画长安公园,长安公园那么大,那么美;画荔枝,荔枝那么红,那么甜……)
(设计意图:这样的铺垫化解了难点,学生定能画出自己美丽的家乡了。)
4、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用画笔描绘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可以怎么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呢?(提示用歌声,用照相机留住家乡的美景,写诗等)
5、学生一边欣赏歌曲《长安是我家》,一边拿出画笔画家乡。
(设计意图:有趣的拓展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作业布置:
1、完成画家乡这幅作品
2、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 海边 捡贝壳
山山 山里 采蘑菇
平平 平原 奔 跑
青青 草原 骑马赶羊群
京京 城市 跑向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