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83294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一篇】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二篇】

知识目标:

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五、作业练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三篇】

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复习引入:

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

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

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

3、交流反馈:

a、学习第三节。(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

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4——6节。

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

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

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

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

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

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引读最后两节。

周总理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傣族,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和总理一起在锣鼓喧天,花炮声声,龙舟疾驶中泼啊,洒呀,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幸福哇!

4、朗读全文。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四篇】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五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六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七篇】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1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八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识字、写字。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出自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88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