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育教学论文范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12163

【导言】此例“教育教学论文范例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想要转变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实现生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然科学观的形成,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以便保证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能够受到重视,让老师充分发挥其向导和顾问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要充分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我们初中所学的生物是较为简单的,往往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生自身的感知与课本中所需学的知识相结合。比如,我们在学习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好多学生会疑惑光合作用过程以及有关知识,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首先加以肯定鼓励,对于超出目前所学范围的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讨论,增加学生对生物热情,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创新思维中难能可贵的思维方式,是多方面的、多数量的、全面的,而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研究。比如,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就要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小鱼必须安静地呆在实验台上,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必须展开自己的思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被充分带动起来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其次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田永亮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校

第2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析

一、教育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这个问题,我试图通过加大教师对学生练习的检查力度,力争与每个学生对话,想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成绩的目的,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后来我就尝试新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检查中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练习完成正确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小老师”,让他们对练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讲解,从而使群体教学达到1∶1的个别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质量明显的提高。这样做的理由是:在练习时每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完成练习相对又快又准确,而他们完成练习后若去做别的练习,教师力不从心,照顾不过来,这部分学生没事做浪费他们的时间,而其他学生完不成练习,又不能同步进行,这时若让做得快的学生用自己对练习题的经验去指导做得慢的学生,可使双方都受益。一方面,教室里增添了许多“小老师”,使不同程度的差生得到分层个别指导,创造了第二次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好学生通过给别人讲解指导,加深了自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纠正了自己的某些错误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对出现错误的观察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全班的学习风气明显改善。这种做法使一个教师变成了多个教师,而且学生越多,所产生的“老师”就越多,较好地发挥了群体教学的优势,实现了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如果用得好确实可使群体教学达到1∶1的个别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二、个别学生的培养(尖子生,学困生,问题学生)

1.尖子生的培养

(1)团队合作先把班级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在班级做出榜样、做出示范,并且让他们一周后通过单元测试成绩进行一次定时定点的交流,交流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

(2)数学错题本的利用让学生每周都整理好自己的错题和学校出的每日一题,并且把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记录好,用红笔分析错题原因,寻找对策。

(3)关心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雪中送炭学生考得不好,很郁闷的时刻,一句鼓励,一个分析,学优生会感动。学优生遇到了大的变故,给予心灵鸡汤,比上多几节课好得多。

(5)给他们定时定量的一周学习任务

2.学困生的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学习兴趣有关。因此,要使学困生不学困,或者发展成为“不学就困”,就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1)潜能的激发

(2)分析原因,制订计划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某些原因。我会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自身身体素质、智力发展迟缓、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因素。

(3)降低门槛,引入殿堂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记得我在初二的时候,7班有个叫帅泽华(化名)的男孩,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次的数学测试就是考不出好分数,对于这个孩子我一直很关注,所以我一开始就让他多做点容易的题目,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了他的学习兴趣,因此,他的数学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现在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4)主动帮助,促使前进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当然不会主动地去请教。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主动会低下头问问她,会了吗?要不要我提示下?让他们感到我是很乐意帮助他的。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3.问题学生的培养

(1)了解问题学生的爱好先知道问题学生的爱好是什么,从他的爱好当中找出他的闪光点,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美的一面,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问题学生他并不是天生是有问题,是由于很多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心灵受伤才成为问题学生,如,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留守儿童等,他们主要缺乏的是亲情。像这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和他讨论问题,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接受你、亲近你,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2)帮助问题学生克服意志薄弱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勇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并且陪着他一起挑战,当他们碰到疑难问题时适当地给予提示,让他尝试到挑战困难后的喜悦感。

作者:邹金香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第3篇: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一、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事实上,大众音乐主要以流行音乐为主。这类音乐具有传唱度高的特点,能够给人们带来视听上的冲击。这类音乐虽然不像古典音乐那样具有文化底蕴,但是却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大众音乐逐渐走进初中音乐教材中,并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主动将大众音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大众音乐和经典音乐之间的异同,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于音乐的认识。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国威国魂”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该单元涉及和爱国情怀相关的歌曲。其中像“歌唱祖国”和“祖国颂”这样的经典歌曲传达了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音乐家背后的故事加以讲解,并对音乐进行分析和对比。教师可以以“音乐家聂耳和田汉”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情感加以体会。当然,教师还可以拿“周杰伦”的事迹为例,向人们讲述周杰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成为一代亚洲天王的故事。这样就可以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故事。教师不应该对大众音乐加以禁止,而应该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认识。

二、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

因为经典的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且经典音乐的年代较为久远。要是学生在音乐课上只能接触经典的音乐文化,就可能只是对无法真正体会当下音乐中的精髓。相比之下,大众音乐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却更为现代人所接受。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让两种音乐文化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对两种音乐文化的不同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音乐审美教学,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悠远古风”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该单元涉及我国古代的经典音乐。教师不妨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进行说明。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传统越剧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让学生欣赏“梁山伯与朱丽叶”以及“两只蝴蝶”这样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对比经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就将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之间的异同点讲述出来,比如流行音乐更加着重爱情故事的描述,而经典音乐同时还兼顾到了社会背景和文化领域。这样进行对比,就可以使学生对音乐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

三、正确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引导学生传承经典音乐文化

事实上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还与大众的接受程度相关。就现代社会而言,流行音乐占有更大的市场,被更多人所接受。而相比之下,人们对于经典音乐的追求则越来越少。正是这种失衡的情况使得大众音乐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就会对音乐糟粕加以抵制,并自觉传承经典音乐文化。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龙的传人”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正确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龙的传人”该单元涉及中华民族的经典音乐。教师可以引出“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体会“后生可畏”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王力宏的“龙的传人”,使学生感受两首歌曲之间的区别。当然,对于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教师应该让学生坚决抵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不放在初中校园内以“文化融合”为主题开展传播会,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融合方面的表演。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体会到文化融合对于音乐产生的影响,并自觉传承经典文化。

四、总结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采取以上三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其次,教师应该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最后,教师应该正确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引导学生传承经典音乐文化。

作者:王利芬 单位:江苏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

第4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有效运用

一、深挖课程资源,渗透情感教育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涵了深厚的美好情感。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将情感教育教学的渗透放在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教学中要深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认知和感悟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使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展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图片、声音、影像、文字相结合的特点,将课程资源所蕴涵的情绪情感多维、立体、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对内蕴情感的深刻感悟。例如,在教授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塑造了母亲朴实而真挚,平凡又伟大的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温馨柔美的音乐,渲染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母亲”以及母爱的形象图片,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双重的冲击力,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母爱、亲情的伟大,从而渗透情感教育。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理论指出,一切教学都是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的。初中语文课程因其丰富的故事性和人文性,课程内容本身就蕴涵了丰富的“情境”。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宜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具有吸引力和新奇性的文字或图片,构建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丰富对课程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情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发学生联想,补充文章背景知识、增加情感体验。要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与文章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原本抽象、单调的文字描述有了一个直观、立体、形象的多维展示,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收集作者当时身处日本侵略华北的历史资料,了解社会环境,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留学日本的异国生活,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内心的忧虑和苦闷。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音乐背景的渲染,创设一种饱含秋味、秋色、秋意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故都的秋”的“清”、“静”、“凉”的环境中,细致阅读,深入理解,充分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情感互动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师生互动的、内容充实的、学生受益的,这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情感性的要求。多媒体的引入和使用,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泼、互动成为了可能。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原本静态的文字变得立体,使原本“清一色”的课堂教学变得“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安排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有声朗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整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情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配乐朗诵这篇文章。学生一方面聆听着抒情音乐,一方面在音乐的渲染中诵读这篇优美散文,在悠扬的旋律中感悟静静荷塘、迷蒙月色,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感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性格塑造、价值观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深挖课程资源,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教育。

作者:陆燕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八中学

第5篇:初中物理学科特色教育教学分析

一、物理特色课堂的构建首先应该重视兴趣的培养

不容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专业契机,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例如,在学习物理“汽化和液化”一节时,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有的教师就只是总结一下结论,要求学生记住就结束了。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不高,记忆也不会太牢。而我在此却增加了三个演示实验:把两滴相同的酒精分别滴在学生的手和玻璃上,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的快慢;把两滴相同的酒精分别滴在温度相同的两块玻璃上,并将其中的一滴均匀涂开,增加其表面积,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的快慢;将两滴相同的酒精滴在温度相同的两玻璃上,然后用书本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方快速扇动,加快其表面的空气流动,同时让学生观察它们蒸发的快慢。通过以上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自己便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像这样的演示实验,从实验关键过程到结论都是由学生共同参与下完成和得出。不仅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和说理能力,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获得了新知。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了本节难点,使学生很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好物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学生兴趣培养放在教学首位,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重视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开展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体会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所以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预习开始,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前,一般都花些时问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都给学生通过学案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能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就充满好奇,通过听老师的讲解,让他们了然于心,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注重合作学习。不容否认,物理学科学生最讨厌枯燥无味的课。一堂物理课,如果老师不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不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干巴巴的为所给的结论而探究,学生会厌倦课堂,学习兴趣也会冷淡,为了使探究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就要求教师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小组合作,不仅使得学生都能够锻炼自己,还是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优化课堂结构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物理是一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学科,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而物理学科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可以说科学家在物理领域每天都有新的突破。而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应该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有所掌握,并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来向学生进行介绍。比如关于从粒子到宇宙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在粒子研究领域的最新突破,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讲解粒子的发现过程、种类和组成,进而可以引申到各类航天器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各种未知粒子的寻找、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同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同学发言,告诫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老师的鼓励,对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巨大的推动。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活跃和扩展,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优质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理教学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物理学科优质教育教学。

作者:潘进 单位:江苏省泗洪第四中学

第6篇: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方面教育教学浅析

一、正确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不容否认,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完整的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是从教学准备开始的。为使教学准备有效,教师备课时得确定有效的学习目标,还得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首先,我们应该确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因此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既要依据三维目标的设计理念来把握其核心语文价值,又不宜过分拔高。教学前,得充分对话课标、文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在进行目标的明确中,我们要引领学生在文本体验中把握文章的语言美。要依据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美读能力。要依据读写结合原则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些都是教学目标。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预习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与文本主体进行自主对话行为,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自读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地翻阅资料,和本节课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动机,并弄清文章体裁;翻查字典词典,解决疑难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在阅读课文过后,先由段至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如标出自然段,划分逻辑段,归纳段落大意等等。再理理课文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大致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然后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最后标出个人难以理解的句子,有待于上课时听讲解决或与同学、老师对话解决。读完课文后,回顾全文,尝试透过文章的语言美,感悟它所写到的生命之美,借以领会文章的体裁特点和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课前准备,使得老师乃至学生都非常自信的进行课文阅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教育模式的开展

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在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现在逐渐被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所代替。学生慢慢的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慢慢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其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把人对神的崇尚,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时至今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事业。教育以人为本,教育要以教育对象的需要为首要考量。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新课程计划,还是课程标准,都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精神。从过去的死记硬背到现在的探究和讨论;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到现在的自主学习;从过去教师是课堂主角到现在学生为主题。这些我们以前在书本中提出的理论,现在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课堂当中了。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结构,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贯彻,是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到位的关键。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更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得到自己的阅读感受,领略的阅读的魅力,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而我们的教学,就是务必帮助学生掌握好这把人生幸福的钥匙。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语文、定位语文,促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可课程,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三、重视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阅读效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最好措施之一。初中学生由于初步掌握了系统的科学知识,人生经验也不断丰富,其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品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具体的阅读计划,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作为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阅读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但在质量上,要尽量选择那些经典的书籍、文章,或级别层次较高、独具特色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具体的阅读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阅渎方法就是博览与精读。博览,读之宜速,略知大意即可;精读,渎之宜慢宜精,要力求烂熟于心。博览与精读相辅相成,它们携手共建知识和学问的大厦,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才能使他们的阅读由自发到自觉,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四、总结

教育教学论文【第二篇】

1.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艺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有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部分,实践内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材教学实践部分占比较重,理论知识基础较少,这样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是重实践轻理论。由此可见教材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2.教材要具有实用性。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必须具有实用性,与时俱进,让学生学后能运用自如。综上所述,我们要选择内容新颖与时代同步的教材,培养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校对艺术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着课时不足这一情况。由于课时非常有限,授课内容又较多,很多艺术教育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讲些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教育知识而采用比较传统的”满堂灌”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满堂的听讲与记录,课堂气氛十分匆忙紧张。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乏味无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改进“满堂灌”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要多发言,加强教学互动,趣味性教学,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艺术教育教师如果能很好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化、趣味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尽量使用诙谐幽默,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艺术教育课。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书讲书”“、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现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术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下载教学资料和共享教学资源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艺术教育电影、动画片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的同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反而觉得很有趣、很轻松、很愉快。学生渐渐的对艺术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教育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艺术教育课堂,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师,其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现在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偏年轻化,有的老师刚刚走出校门,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生硬、无感染力,教学思维不够清晰;有的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有的实践课老师不能顾全大局、指导不够到位。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注重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新教师听课。教学经验不仅仅要靠自己积累,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而获得。听课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让新教师感官认识到前辈教学的整体情况,还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识记前辈的教学语言,更能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可见,听课是新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好办法。

2.组织艺术专业教师进行深化学习。好多艺术专业教师自步入大学的讲台,就很少有充电学习的机会。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课时上的安排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放假期间,其他专业的教师还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艺术专业方面的交流学习相对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校方应积极主动地给艺术专业教师联系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教师能在假期这段闲暇的时间进行充电,从而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人师表,要勇于提高自己,不要仅仅局限于院校考核范畴之内,要积极汲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才能在专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总结

教育教学论文【第三篇】

教师的个人威信是有效的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如果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专业造诣深、要求学生严格而又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关怀和热爱学生等,便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威信的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他们喜爱的老师的课认真学习,对老师的教导也是言听计从;相反,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则会持消极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逐步树立自己的威信,用一颗爱心去与学生建立站址的感情,赢得学生的好感、尊重和信任,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期望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

教师要有教好学生的强烈愿望和信心,我们把这视作“教师期望”。教师在这种期望的作用下积极工作,不断探索教学规律,自然会产生自己期待的教学效果,即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讲,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将“暗含期待”的信息产地给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任和尊重,这样的情绪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教师在接受学生这种良好情绪的反馈后,又增添了“暗含期待”,不自觉地对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这种师生间情感方面的双向反馈,无疑会促进学生及其智力的发展,使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桥梁

所谓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师生间充分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即人们常说的尊师爱生。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都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期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所希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反之,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他们不抱希望,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品行便会一天天变坏。这表明师生情感的交融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缺点,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去接近他们、教育他们,发现有点并鼓励他们。我国有句古话:“数子十过,不如获子一功。”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温和、热忱、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的效果好。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及想象等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教学的责任感及富有情感的生动讲授,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绪,而冷漠的态度、简单粗暴的批评与责备只会增大师生间情感上的距离,成为妨碍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

四、愉快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育教学论文【第四篇】

我省的工业设计协会成立于80年代,是国内较早成立协会的省份,然而协会的工作开展艰难:一没有较自由宽裕的资金来源和财政权,二没有决策权和话语权,这就形成了说了不算,算了也办不了的状况。而省内的工业设计公司自2008年“黑龙江省彩格工业设计公司”成立以来也再也没有出现第二家。在这种状况下,若省政府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关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扶植政策,并给予相应的资金等资源投入,必定能使我省的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得到良好的、有效的促进。在2014年7月,由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举办的“国家设计政策与促进发展工业设计事业的高级研修项目学习”中,与会人员不仅有教师,还有很多政企代表参加,这说明,我省工业设计的发展正逐步得到政府的重视。

2、灵活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体现的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我省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多数设置在“机械学院”、“工程学院”这样的理工类二级学院中,受工科影响严重。其正面影响是培养学生规范性、技术性,但其负面的作用似乎也有不少。例如:受院系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很多工业设计系不能按其教学内容自由选择校外实习时间,往往错过企业学习参观或风景采风的最佳时机;有的特色教学模式不能给予学生学分上的承认,也不能兑现指导教师相应的劳动报酬,打击了师生的创新性。针对这种现实问题,学校层面上如能针对本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各种需求,从专业特殊性出发、学生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灵活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让学生真正能够从中受益,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校企交流

工业设计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学校资源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要求,学生就业后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来学习新技能。校企合作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一方面能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与环境,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在浙江、广州等工业设计发达的省份,这一模式早已启用,企业甚至还向学生购买设计专利,进一步实现了互惠互利。

4、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4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