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970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一篇】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万隆会议★★★①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意义: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单元: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二篇】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核导弹试验成功。

3、1967年,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

4、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5、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环绕地球14周后,在蒙古安全落地。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第三个完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东方魔稻”的粘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7、1986年3月,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建议下,我国提出了“863计划”

8、1986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策略。

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

10、1989年10月,我国实施“希望工程”。

11、1977年冬,恢复了在废除的高考制度。

12、1999年,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3、1956年,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14、“双百”方针的成果:《林海雪原》、《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将军三步曲》、《雷锋之歌》。

15、1995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了群众的体育活动。

16、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打破最轻级双手挺举世界纪录,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

17、1959年,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18、1981—1986年,中国女排发扬“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成为了世界第一支取的“五连冠”的女子排球队。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第三篇】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在建国前夕),

海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相继建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兵种组成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国后)。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战斗英雄 蒋道平 安徽人)。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由聂荣臻元帅剪彩在沈阳飞机制造厂。

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 1966年(20世纪60年代)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它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人民军队的组成:陆军(1927、8、1)海军(1949、4)空军(1949、11)战略导弹部队(1966、7、1)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对峙状态。

我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尼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1970年到现在)

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1949-1970)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0-1979)

背景(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正常化的三步走:——“乒乓外交”或“小球推动大球”机会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称“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1979年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亚非国家的支持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中日关系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以上两点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失败。

新时期外交成就——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或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于1991年加入APEC组织)

特点: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篇】

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实行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7、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8、意义:这条总路线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善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9、大跃进的意义:“大跃进”运动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各部门经济关系严重失调、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10、大公社成立时间为1958年七月,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11、起因:毛泽东对国内外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2、标志:(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通过。

13、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叛逃,到蒙古飞机坠毁。

15、(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个历史问题》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1996年10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个重问题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确立“三步走”战略,定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科学地概括“邓小平理论”,确立它的领导地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中共十五大:1997年7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五篇】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

1、提出: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目的),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 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 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1984中英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据:1987中萄联合声明)

2、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

3、回归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升(根本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港澳回归的启示: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29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