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反馈意见优质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家长反馈意见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家长反馈意见范文【第一篇】
1 档案利用信息反馈
我国的档案利用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吴宝康先生首次提出,他在1985年向南京档案工作者作的学术报告中强调“只有做好档案利用工作,开放档案信息资源,才能使我们的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跟上时展的步伐”,
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是指“在档案利用这一连续活动中,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将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提出的要求、意见、评价和效益等,以信息的方式反过来传输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据此来调节档案工作诸环节,使其逐步完善,在满足利用者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档案利用信息反馈不仅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还包括信息的反馈控制,即根据利用者反馈的信息,对档案工作中的偏差或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制定出新的科学决策,并及时地再次反馈给社会,因此,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是一项连续性、循环性的工作,需要各行为主体积极参与。在对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的同时,国内外学术界也开始探讨档案信息反馈的重要性。
2 目前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存在的问题
缺乏制度保障。
虽然,国家和各级档案部门制定了有关档案利用方面的法律规范,如《档案法》、《开放利用档案办法》等法律条例,为档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总体来说,还未有一部系统性的有关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的标准制度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规范管理,没有严格的反馈登记手续及处理时间上的规定,档案工作者很可能将反馈信息随手搁置,更谈不上有效利用了。因此,这项工作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就变得可有可无,而档案利用者本身似乎也没有义务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的主要来源:档案利用者和档案工作者反馈动力欠缺,信息反馈工作带有浓厚的被动性色彩。
反馈模式单一。
通过借鉴相关领域的反馈模式,我们可以将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模式概括为三种:直接反馈模式、间接反馈模式及复合反馈模式。直接反馈模式主要由利用者承担,它是指利用者在利用档案过程中对服务的要求、意见或建议直接反馈给档案工作者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直接、方便,有针对性,利用者大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和目的。缺点是:内容单一,价值有限。间接反馈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延时的信息反馈,它的反馈来源包括档案利用者、档案工作者、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反馈内容来自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后所取得的效益,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学者的研究等。这种反馈模式的优点是,避免直接反馈有可能给档案工作者带来的尴尬局面;信息来源广泛,真实性、可靠性大;经过过滤后的信息价值较大,且较容易执行。缺点是:时效性差、回收率低。复合反馈模式是直接反馈模式和间接反馈模式的结合体,兼具两者的共同特点。
目前,大部分档案馆采用的还是直接反馈模式,社会大众利用完档案后会对档案馆的资源建设、服务质量等提出口头意见或建议,或现场填写“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构成了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内容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作为联系档案馆和利用者的桥梁,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决策者无法预想到的问题,这部分信息往往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对档案利用工作的影响等方面间接信息对于做好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提高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社会大众满意度意义重大,但是,这部分信息往往容易被忽视。
信息反馈枢纽机构欠缺。
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它的贯彻落实需要多个部门参与,比如,法规处首先要制定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的相关规定,由利用处负责反馈信息的收集,编辑处定期将收集的典型事例进行汇编,由对外宣传处负责宣传,等等。但目前来看,各处大都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主要由利用处承担,其工作主要局限在反馈信息的收集方面,至于如何处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未落实到具体的部门。
3 提高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的对策
加强制度建设。
要做好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的制度体系,使档案工作者在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归档等基础性工作时有章可循,使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真正成为档案工作者和利用者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作为国家来讲,首先,应对档案利用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把握档案实践的发展变化,在宏观上对档案利用实践进行指导和监督,配套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为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各级档案部门作为提供档案服务的直接主体,应根据档案利用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力求将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纳入本馆的日常工作轨道,使该工作合理、有序、规范地进行,同时吸收借鉴同行的工作经验,避免走“弯路”。
建立复合反馈模式。
无论是直接反馈模式还是间接反馈模式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复合反馈模式兼具直接反馈模式和间接反馈模式的双重特点,兼二者之长,既可以通过直接反馈及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又能通过间接反馈动态地把握好档案工作的变化发展规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复合反馈模式应成为未来档案馆收集反馈信息的主要模式。
完善信息反馈机构。
在档案馆内,应专门设立一个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的调研部门,负责对反馈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本馆利用部门提供资料,作为预测利用需求,改善服务质量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还能使该工作责任归属明确;在人员的配备上,可以从各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兼任,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收集、调查、汇编。
拓宽反馈渠道。
家长反馈意见【第二篇】
一、向党内通报和向社会公开巡察反馈意见
1.被巡察党组织以党内文件形式转发巡察组向领导班子反馈意见、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讲话、党委(组、支)书记代表班子表态讲话。转发至下一级党组织或中层站所室等。
2.被巡察党组织起草反馈情况新闻稿,字数控制在1000字内,其中正面评价部分不超过100字,问题部分不少于250字。报巡察组组长审核后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召开专题党委(组、支)会议研究落实巡察反馈意见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巡察组审核),明确分管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在整改中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建章立制。
2.整改结果汇总。
三、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巡察反馈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并提出整改措施。要做好会议和图片的记录工作。
四、向党内通报和向社会公开巡察整改情况
1.形成整改报告,内容要与反馈意见对应。向党内通报整改情况要以党内文件形式转发至下一级党组织或中层站所室等;
2.向社会公开的整改情况通报内容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等特殊情况外,其他均应公开。
向社会公开时,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驻留时间不少于5天,在网站内不少于1个月。
整改情况报告和整改情况通报需经巡察组审核。
以上四个大项工作形成的资料和反馈方案、反馈时党委(组、支)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表态发言等应装订存档,以备检查。
五、报巡察办备案资料
被巡察单位从收到巡察反馈意见之日起2个月整改完毕,整改新闻稿公开7天后将以下资料交巡察办备案:
1.巡察反馈意见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个人表态发言材料
2.巡察反馈意见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代表班子表态发言
3.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以个人名义报送组织落实情况:报送履职情况,履行第一责任人抓好反馈意见落实情况,对班子有关成员做好相关工作的情况和不宜写入党组织报送的整改情况报告中的事项(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4.以文件形式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的整改情况报告;
5.在门户网站公开的巡察整改情况通报及不公开事项说明;
家长反馈意见范文【第三篇】
在实践当中,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反馈机制虽然没有形成体统,但在人才培养和文化服务方面已有所体现,但这些方式和措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反馈难以形成回路哲学社会科学对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一种素质的教育。正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方式,哲学社会科学服务育人的效果的评价以及反馈方式在两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困难。一方面是育人效果的反馈难以实现。目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主要是依靠就业率这种单一的途径进行,虽然这种直接的、有效、有说服力的方式能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认可,但是却过于片面,维度也较为单一,特别是难以对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反馈信息反馈由于缺少多方参与,难免会出现反馈信息不准确、反馈实施不科学等问题,使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工作的专业性减弱;反馈过程不完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信息仅仅停留在就业部门而很少能够及时反馈给人才培养其他环节,或者难以应用到人才培养的调整上和人才的素质培养、思想教育上,导致信息的传递仅仅是一个单线的模式。另一方面是对教育产品的需求难以被感知。怎样对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进行设计,使“教育产品”能够获得受众的认可、接受和喜爱,这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由于信息反馈机制的匮乏,使得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比较缺乏创新,实践教学比较薄弱,课程的教学、考核等环节存在缺陷等等。6这与其说是一个教学模式的问题,还不如说是联系机制问题。这说明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在信息反馈上,很明显地脱离了受众,没有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教育产品”,这样就难以使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服务深入人心。
(二)社会文化服务路径存在交流阻碍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的一条重要方式,就是提供文化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7目前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中存在着供需不对称、不适配问题,与公民参与面不广泛、参与人次少、参与不便捷或无参与需求相关。8这种供方和受众反馈链的断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无论是公共文化供给的国家化路径还是市场化路径,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部门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和缺位的状态。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缺失,使哲学社会科学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响应度降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部门倘若不能嵌入公共文化供给链条,那么它在反馈链条中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信息相关者。其次,国家路径和市场路径的反馈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逻辑,这使得哲学社会科学服务部门难以使自己的文化产品同时符合国家路径和市场路径的运作逻辑。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服务部门往往会放弃从市场路径提供文化产品或者是忽视这一路径的受众回馈,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方式存在难度。
二、社会服务反馈机制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根据反馈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要建立长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反馈机制,需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以系统的观点构建反馈机制。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是一个相对开放而又独立的大系统,期间涉及到众多环节。这都要借助于反馈控制,将现实状况与预定状态之间的偏差信息及时输送到施控与受控系统,借以调整和改变,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系统预定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将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和行动者都纳入到反馈系统当中来。
第二,信息反馈与控制协调相结合。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效地、及时地实施控制,就需要有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应以信息的最大化利用为方向,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增强对反馈信息的科学化分析和处理,提高对信息的反应力;增强反馈信息在服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避免对反馈的麻木不闻或不以为然。
第三,全员参与和持续反馈相结合。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信息反馈机制的实质,是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全面参与为基础,进而构建让受众满意和社会受益的管理途径。从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的性质来说,其服务对象既是不特定而又各具特点的;服务的方式是多途径的而又各有不同的实施逻辑;服务的时间既是持续的,但又不是连续的。因此保证社会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纳入反馈体系当中,保证不同的服务阶段和方式能以恰当有效的途径进行反馈和持续进行,这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反馈机制从这两个层面去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反馈机制能发挥作用。
第一层面要建立服务工作者与管理主体间的反馈机制。一是建立项目过程跟踪管理平台。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具有长期性、阶段性、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在监管和自我调节这个方面需要进行一种持续不断地信息反馈,以保证在每个阶段都能够对服务进展能够得到及时掌控。二是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社会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将其理论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科研成果转化是否顺利、是否合理,如果仅依靠自我感觉的话,难以得到一个客观评估,因此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对成果的转化情况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三是科研团队建设的服务平台。科研团队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主体提升自己服务能力的立足点,管理主体和服务工作者之间不仅是一种“扶持—受助”的关系,更是一种“委托—”关系,因此服务主体有义务向管理主体就其科研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反馈,管理主体有义务对服务主体进行监管。四是建立专家咨询平台。通过邀请专家对某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监督和反馈,有利于对咨询者提供重要的意见参考,深化社会服务的力度和深度。
家长反馈意见【第四篇】
按照省局党组的统一部署,2019年X月X日至X日,在汤XXX组长的带领下,省局党组第X巡察组对我局党组进行了全面巡察。今天专题反馈意见,标志着巡察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整改阶段。
巡察组所反馈的意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非常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我局下一步如何抓好整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局党组完全认同、全部认领、诚恳接受。
会后,将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根据XX局长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制订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逐一落实整改。同时,把落实整改的过程作为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升能力的过程,真正把巡察整改转化我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更好把国家局和省局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下面,我代表XX局党组做以下表态发言: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巡察整改
开展巡察整改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助于我们更加扎实的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助于我们更加及时的改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局领导班子建设和行业监管工作。我们一定会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巡察整改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巡察整改工作的要求上来,增强巡察整改的政治自觉。我们一定会遵守各项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把巡察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服从巡察组的指导意见,坚决高质量完成巡察整改工作。
二、聚焦问题,立行立改,积极推进巡察整改
巡察反馈的问题,我局党组负总责,本人将亲自审定整改方案、亲自主导整改工作、亲自跟踪整改落实,确保责任分解到每个科室和每个人,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党组成员要按分工各负其责,认真抓好分管科室的整改落实,督促党员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今天反馈会议后,我们将认真对照反馈意见,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科学谋划部署,聚焦重点问题,制定务实举措,注重标本兼治,明确整改目标、内容、责任和时限等,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使巡察整改工作成为推动XX管理工作的新动力。
三、注重结合,一体推进,扎实推进巡察整改
家长反馈意见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反馈机制;职业素养;思政课
一、思政课反馈机制研究的背景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表现不尽人意,每当毕业季到来“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人才培养难得到企业认可,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深思的问题。学界一直来都有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研究,但从“建立思政课教学反馈机制”的途经审视提高W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探讨甚少。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职业素质重视不断提升,作为必修课之一,结合高职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新确立课程融“思政政治理论教育及服务人才培养”的内涵,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培养和储备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施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自己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机制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借鉴于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反馈机制的定义为:高职院校学生素养评价信息回路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大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与学生本人和家长和用人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构建的沟通交流反馈监控机制。
二、目前思政课反馈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院校在持续推进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联系方面开展了多项有效探索,使得师生、校企沟通渠道有所增加,各项事业取得很多成效,但在思政课反馈渠道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思政教师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提问,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被聘请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学生提交作业批改,课外交流等。提出问题到得到反馈相对困难,其中存在诸多原因:1.学生对思政教师给出及时反馈的迫切性远不如对专业教师来的强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待遇”差别明显;2.思政教师尽管已经逐渐重视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但认识程度依旧不够,多采用口头或者简单书面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3.学校在反馈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激励制度,教师投入其中积极性不高;4.企业对“未来职员”职业素养教育要求高却重视不足,导致思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合作难度大,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企业现实需求,针对性不强。
(二)当前各方使用的反馈机制严重滞后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前,在思政课教学反馈过程中,相关机制建设更显滞后。1.思政教师与学生常用的反馈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批改学生作业后意见与建议不能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即使事后学生得到反馈,由于实效性和针对性等原因效果大打折扣;2.思政教师与学生家长虽都有“共同利益追求”――让学生在校能有更多益于自身发展的收获,但无奈思政教师自身承担教学任务及其他教科研工作较为繁重,加之建立与家长沟通渠道“成本高昂”,由思政教师主动建立与家长沟通反馈机制困难重重;3.虽然当前校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但受到思政教师自身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价值有限”,思政教师“下企业”极易被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任务边缘化。而学生利用企业实践,希望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目的也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同时多向反馈机制的缺乏,本就需要聚沙成塔才能显现出效果的却成为鸡肋。
(三)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功能的要求复杂
一个涉及多方同期使用的反馈沟通平台,师生、学校、家长、企业甚至是政府管理部门都有可能成为使用者,其中功能架构较为复杂,是目前本研究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1.各方需求不同:师生、学校及家长,较为关注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环节中各角色所需关注的问题和调整内容;企业和政府分别又是从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角色出发,需要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功能架构,而且多部门沟通协调,难度较大;2.各方反馈惯用方式存在问题:就目前流行度较广泛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各有客户群,交点分散,不合适多方同时使用,加上自建反馈平台难度大,成为反馈机制建设长期困扰的不利因素;3.各方对反馈机制建设期待不同:就接受口头访谈调查的学生、家长和企业,非常明显反应出不同的需求――一般、非常好、看使用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半开放式的反馈平台将会对他们的校园生活隐私将造成威胁以表示拒绝。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的各种问题显现出“积重难返”的倾向,甚至被认为是无用功,部分学生不能接受,甚至有些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也没能更多投入财力、精力去破解遇到困难,这直接导致围绕“机会成本vs预期效果”争论不断,担忧难以得到落实。
三、改进反馈机制建设的探索
加深认知,探索渠道、厘清目的,不断建设、完善思政课与其他多方的反馈机制,完善现有思政教学中关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反馈渠道不健全、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构建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之间关于职业素养多向反馈机制,突破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脱离现实的困境。
(一)提高多方对反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联动,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让其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在职业素养习得中成长。1.完善学生经历工程激励制度,鼓励思政教师通过课堂引导、课外辅导、参与学生社团和活动等形式,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改革,重设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对其自身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提高带来的好处,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易接受职业素养熏陶;2.思政教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机制,让家长能够掌握学生更多在校信息,主动参与到学生成长的各环节,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企业经历工程制度,鼓励思政教师下企业时“带着问题沉下去,托着成果浮上来”,帮助思政教师更好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过程得到企业师父、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等多方的综合化职业素养教育。
(二)加强多方联系和探索反馈机制建设
利用和完善现有思政教师教学反馈机制建设为主,通过聚沙成塔效应推广反馈机制。就目前经费有限情况下,传统的QQ、微信仍然是沟通学生和家长的主要渠道,更多还需要企业、学校甚至政府管理部T的投入;另外目前也在尝试联系如智联招聘、58同城,希望能引起此类人力资源型公司对人才培养过程延生至大学阶段的关注兴趣,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建立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互动信息反馈机制,甚至建成集教师教学意见和建议反馈,家长对子女在校信息跟踪和意见反馈,行业企业反馈当前用人需求变化和把关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求职信息,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多功能综合性平台。以此弥补目前我校在推进小班化教学和现代学徒制中师资力量不足,社会需求变化迅速,家长、学校、学生、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为我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途径。
(三)理清多方在反馈机制建设中的真实需求
通过完善思政教学在“师生”、“家校”、“校企”间的有效反馈机制,搭建起高效的反馈平台。1.师生能对作业、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时间久了,遗忘了,甚至沟通不便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2.家长通过得到学校反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工作情况,避免“报到来一次,再来毕业了”、“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些什么,学得怎么样,除了一张成绩单,其他什么都没有”,“家校”联合推动学生成才;3.企业用人需求的明确,有助于大学生一进校园就成为“定制班”人选,利用良好沟通反馈机制,掌握学校培养学生情况;4.学校则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思政教学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以化解思政在高职院校中面对专业“围追堵截”的尴尬,为破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难局进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2]刘志勇,朱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3):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