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铅球教学范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52655

【导言】此例“铅球教学范例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铅球教学1

关键词:高中铅球;抛球现象;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5-02

铅球是一项对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的田径类体育项目,在进行铅球抛球过程中需要学生协调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合作,完成整个投掷过程。在高中铅球教学过程中,关于投掷铅球的技巧和方法自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什么样的角度适合投掷以及需要用多大的力度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中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避免抛球现象的发生,掌握正确的铅球投掷方法,老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教学安排。

一、高中铅球教学中抛球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高中铅球教学过程中,抛球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接触铅球运动的学生和一些女生来说,他们对于铅球的认识也仅停留在把球抛出去这一粗浅认识上,这样的思想非常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铅球投掷方法。下面,笔者将对高中铅球教学中抛球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忽略正确的动作标准

很多学生在进行铅球学习时常常抱着一种玩的态度和与同学竞赛的心理,认为谁能把铅球投的最远谁就是最优秀的,完全不理会老师对于推球正确动作标准的讲解,从而导致了抛球现象的产生。正确的推球动作应当首先为推球动作找好力量支撑点,即将球置于身体的锁骨窝处,然后再进行投掷动作。一些同学为了追求距离,盲目向外抛球,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距离,还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创伤。并且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不自信,丧失对铅球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果学生部正确认识标准的动作,一直重复错误的动作,那么自身的感知能力只会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

2、教师对于辅助动作指导练习不到位

在高中铅球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投掷方法,教师还会为学生安排一系列的辅助动作练习,但是部分老师对于辅助动作的指导联系不到位,进而间接影响到学生对正确动作的把握。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投掷铅球过程中肘关节运动的动作要领,会对学生进行俯卧撑的训练,但是一些学生在俯卧撑练习过程中对于指尖的朝向是错误的,老师没有对学生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投掷铅球时肘关节的发力。另外,铅球的投掷过程是一个动员全身力量的过程,在辅练习中老师会加强对学生通过脚的蹬转来让腿部、腰部以及臀部都实现发力,但是学生却没有将其运用到铅球的投掷过程中,进而导致了抛球现象的出现。

3、学生身体的力量素质低

在铅球投掷过程中发力的顺序首先是通过肩轴的转动,并且结合髋部的用力将支撑在锁骨窝出的铅球投掷出去,对于小臂的用力是在最后的阶段。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发力顺序不对,先进行了小臂的发力,然而小臂的力量又不够,这样就造成了泄力,一方面给学生的铅球投掷的距离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学生的小臂肌肉造成拉伤。可见,学生身体的力量素质以及发力顺序也关系到铅球的成功投掷。如果采取了错误的发力顺序或者不具备足够的力量素质,就会产生抛球的现象。

二、高中铅球教学中避免抛球现象的有效措施

在对高中铅球教学中出现抛球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后,我们应当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抛球现象的产生,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铅球投掷方法和技巧。

1、建立正确的铅球投掷概念以及清晰的动作形象

学生在铅球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建立正确的铅球投掷概念以及清晰的动作形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或者图片来开展教学活动,将铅球的投掷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通过动作细分和动作组合来掌握铅球的投掷方法。并且,老师还可以通过图片为学生展示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让学生进行辨别,从而对正确的错误的动作能够进行严格的区分。另外,老师还可以采取实地示范的方式,通过老师正确的动作示范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形象,从而更加生动诠释动作要领。

支撑脚一定要稳,两只脚与肩同宽。手上的标准方法握球手的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支撑在球的两侧以防止球的滑动和便于控制出球的方向。掌心不触球。蹬地,转体,大臂带小臂出球。对于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进行展示:

2、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投掷动作

对于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错误投掷动作老师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纠正,防止学生因一个小动作的错误而导致整个投掷过程的失败。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动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动作进行录像,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整套动作,并通过慢动作、动作定格等方式对投掷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力求做到每一个动作都标准,从而有效避免抛球现象的产生。

3、反复多次进行侧向投掷练习

让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侧向投掷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铅球投掷过程中的正确用力顺序,以及在投掷过程中身体的上臂、下臂、腿部、臀部等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从而避免抛球现象的出现。

如下图所示,老师可以在对学生几次侧向投掷练习后为学生做出如下分析,体会正确的投掷动作与投掷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

针对目前高中铅球教学中存在的抛球现象,老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慢慢感受正确的铅球投掷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参考文献: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这5篇铅球教学范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铅球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铅球教学2

关键词:铅球,出手初速度,出手高度,出手角度

前言:推铅球是一项古老的投掷项目,它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那是人们推掷沉重的石头进行比赛。在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就设有男子推铅球比赛。正式的女子推铅球奥运会比赛始于1948年的第十四届奥运会,铅球的重量为4千克,一直沿用至今。铅球也是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科目之一,它的特点是要动员全身肌肉的力量,用最大的工作距离和最快的速度把铅球投的更远。由于铅球与其他投掷器械的构造和质量不同,与其他投掷项目相比,影响其远度的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世界优秀的铅球运动员。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推铅球技术的发展

推铅球运动从产生至今,虽然已经历了660多年的发展过程,但技术演进的最大变化是伴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发生在进入20世纪至今的这100多年里。具体来说,推铅球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侧向滑步推铅球阶段、半背向滑步推铅球阶段、背向滑步推铅球阶段和背向滑步与旋转推铅球技术并存四个阶段。

对推铅球初始条件的分析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推铅球的远度就主要由初始条件决定了,铅球一旦出手以后。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在空中飞行的阶段就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了。论文参考网。对于铅球的教学来说,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大的远度,如果能把影响远度的各个因素发挥到最佳值的话,那么这个队员就达到了技术的最佳化。他就能在现在的身体素质上发挥最高的水平,达到最大的远度。

器械出手初速度

出手初速度是指铅球出手瞬间相对地面的速度。在当今的田径运动的项目都朝着加快动作速度的趋势发展,速度是各项运动技术的核心。田径运动的最终是速度重于一切。专项速度是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最直接的因素,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间接的相关因素。所以说,在影响推铅球远度的因素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能使出手初速度稍微的提高,投掷的远度就会明显的增加。从物理学中的斜抛公式中可以知道,运动器械飞行的速度值与器械所获得的速度的平方值成正比。论文参考网。即铅球的远度取决于铅球出手瞬间的速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与日常的训练中,一定要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想尽办法增大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并且要正确的掌握和使用基本技术,从而取得良好的初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器械出手角度

在现在的许多教科书和很多文献之中,将出手角度和最佳出手角度混为一谈而实际上二者并不相同。出手角度是出手瞬间抛射物的瞬间速度方向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然而,当铅球队员的出手高度、出手速度固定时,有一个固定的出手角度能使铅球推出最远的距离,这个出手角度叫做最佳出手角度。它与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有关。对这两者应该综合的考虑清楚,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应该首先考虑该采用何种技术动作,多大的出手角度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出手速度,然后在考虑出手角度对远度的影响作用。根据力学的物理原理,物体抛出的最适宜的角度是45度,否则抛出的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落地的距离。但是在铅球的最适宜的出手角度实际上并不是45度,因为第一铅球在运动中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的影响。第二是由于运动员推铅球的出手点与落地点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那么铅球的出手角度究竟多大才是合适呢?有这样一个公式,供我们参考:sinθ2=v2/2v2+2gh.[2]比如:一个身材高大的优秀运动员,他推出的铅球的出手高度为米,出手初速度是13米每秒,计算出他的合理的出手角度代入公式就可得到角度是41度多点,这样投的才最远。然而,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都会有不同的最佳出手角度。实践中,世界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出手角度范围在35到39度之间。

器械出手高度

出手高度是指铅球出手瞬间距地面的高度。铅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一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臂长、以及对这个专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过,在以往的著作中,对出手高度对飞行远度的影响是孤立进行研究的,没有考虑出手高度的改变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虽然有研究显示,如果铅球的出手高度能增加米,则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就可以提高1%。论文参考网。但是随着出手高度的增加,其出手速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的关系,当出手高度超过了最佳值的时候,反而会使其出手大大的减少。因此,在考虑出手高度时,应该在先考虑出手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增加出手高度。

3. 结论与建议

随着知识和科学的进步,使铅球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推铅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对推铅球的成绩都有影响。然而,出手初速度对成绩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以后的训练中,要着重提高运动员的出手速度,就要运用力学学理,加长铅球的运动路线,尽力缩短在该线路上的时间。

在训练中,要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练习,还要在选材时,选那些身高体壮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黄化礼。全国中学田径教练员[M].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宋晓娟,廉立新。铅球出手力学问题的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5.

[3] 蔡浩刚。影响推铅球远度因素的生物力学分析[J],商丘社,2003.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4]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5] 刘冬顺。铅球最佳出手角度的力学原理分析及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6,3.

[1] 陈功 男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铅球教学3

[关键词]场地发现法 站位 标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16-02

前言

笔者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场地发现法”教学。此方法严格遵循铅球教学的渐进性原则,并注重下肢技术的教学,避免了只重髋部技术和上肢技术教学法的不足和弊端,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法、访谈法。

二、如何理解 “场地发现法”在铅球教学中的使用

在我国的铅球技术教学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铅球场地教学。这种方法的原理根据在于铅球教学循序渐进性原则,尤其是下肢站立稳步方法的运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在铅球教学非正规场地与正规场地的随机转换,逐步渐变的发掘问题并且及时自我改正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易上手的特点。

三、铅球场地发现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众所周知,铅球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例如难度由易到难,强度由弱到强,层次由浅及深,长度由近及远,场地由不正规到半正规再到正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四种具体的铅球教学场地。

1.两线两点间隔(图1)

2.两线四点间隔(图2)

3.两线四点间隔标距(图3)

4.圈内两线四点标距(图4)

如右图,黑色的脚印是运动员在做准备工作时站位的区域,脚印则是经过滑步后下肢应落于的区域。a为两脚前后标记,b为铅球场地中心,c是投掷者和未掷者前后拉开范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后场边缘线的位置所在,d线是跃动起步掷线,e线为dc线平分线,dc间距为米。

四、“场地发现法”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遵循渐进教学原则

因为我们是通过对铅球教学前后步骤的归纳得来“场地发现法”的,所以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该教学法都应该遵循课程的内容和场地设施。首先要按照先后顺序由第一到第二,逐步到第四步骤,它们分别是原地背向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标距推铅球和正式场地背向滑步推铅球。总而言之,在进行实际的推球过程中,务必要按照圈外一圈内二的次序,限制线先隐藏不现到逐渐显现的原则。假如在开始阶段就出现限制线也就是图中的d线,会影响到滑步的速率。但是如果首先把距离显现出来,会造成学生们追去距离和成绩忽视投球技术的培养和学习。假如一开始就进入到正规场地圈内投球,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压力,身心无法放松,还会造成对正规场地的破坏与浪费,反而得不偿失。

(二)保障学生安全教学

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在教学前组织等额平均分配小组,每组站成横排,可以指定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帮助维持纪律并辅助教师。同时为了使时间效率提高,教师和小组长应该及时做好前后小组的训练学习衔接工作,上一组即将练习结束,在场外练习的下一组及时补上进行场内练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时。教学时,教师应该时时注意观察学生动作姿势,及时给与正面的强化和侧面的削弱,适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并且要训练学生听口令和信号,不要犯规错失机会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危害,防止投球时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导致的不必要的身体伤害。除此之外,教师和组长需要做好督促工作,让拾球者将投掷过的球快速送回,来缩短前后学员的训练时间。

(三)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体育老师应该提前到达教学场地,依据本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从上述列举的图示中挑选适合于本次课程教学的场地设计,用材料将其画好,使场地清晰。如果课前准备不足,就不会有实施铅球场地发现法教学。

(四)课中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教学,加强铅球教学的辅练习

场地改革有利于下肢,尤其是在双脚技术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躯干和上肢的各种技术的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有徒手的练习和持球的辅练习。在教学练习中应该先徒手练习,再进行持球的练习;先用轻球,后用重球的练习;先慢动作进行练习,后加快速度练习;先进行分解练习,后才是完整练习;这样的过程能使铅球技术不断进步。

五、“场地发现法”在铅球教学中的积极效应

(一)使学生准确掌握技术

在铅球教学中,老师较为注重蹬地转髋,常常忽视了学生两脚站位以及滑步后两脚落位与最后用力的蹬地转髋技术、左侧支撑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上课时学生经常将两脚平行开离来做用力的动作。学生两腿在髋横轴两端联结,转动髋轴受到站在地上的两脚位置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要使学生髋部转向投掷方向只能是其两脚离开地面,出现跳起推铅球的错误;髋部转展的限制使躯干与肩部的转动跟着也受到限制,这样既破坏了左脚到左肩的“左侧支撑”技术,又会形成右腿单一用力的错误性动作;躯干和肩不能转向投掷方向会使得学生掷铅球的时侯过早出手。这样缩短了铅球做功的距离,而且还会使铅球飞出场外。教学中滑步和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易犯错误和纠正办法:

1.学生们滑步结束后很容易使左脚尖落点太靠前或两脚在一条直线上,右脚向内转不足90°~135°,这样髋关节的转动方向和膝关节的屈伸方向就不会一致,致使髋部很难向前上方挺展,于此同时,左膝受关节形状以及结构的限制,致使左脚站立不稳,不能有效的“制动”。课上在场内可以用发现法标明落脚位置,还要配合示范,学生们很快就可以记住右脚应该落在场地中心并应该与投掷方向成直角,对于左脚应该积极摆压落在右脚后跟延长线上,两脚之间距离约为50~60厘米,并自我及时纠正练习。

2.学生在一开始练习时不能在直径是米的铅球场地内灵活运用滑步距离,发挥其高速与瞬间爆发力,学生们滑步的起动很慢,并且无力,滑步距离太短就使两脚着地点和持球的距离过近,就可能影响推铅球的距离,一般情况可能少~3米。在铅球场地利用发现法让学生们重复去做蹬地、摆腿、滑步、踏点练习,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加快滑步距离与速度。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上肢技术做“蹬、转、送、摆、挺、撑、推、拨”的完整最后用力,就会明显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

(二)有利于组织教学,减少无效时间,便于调节课的密度,增加练习时间

在教学中,每个班级人数都超过40人,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有质的提高,又有量的飞跃,组织教学难度很大。针对这一情况,铅球“场地的发现法”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练习的位置并知道怎么练习,练习完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巡视,遇到错误动作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学生自觉练习自我发现改正而快速地“各就位”减少了教师组织教学时间,达到了“精讲多练”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组,让学生严格按照发现法的画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好四种图中的一种练习,通过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由于人多练习次数少,达不到运动量的问题。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我们所说的发现法就依据铅球课的不同内容对场地进行设置,会使学生对场地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课中,场地限制不断加大,学生就会在练习中产生紧迫感,这样不利于教学。要是不能按照场地要求去练习就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在场地标出投掷距离时,学生会跃跃欲试,使学生们好胜心理在看谁投得远的推球过程中得到满足。这样,学生们就能看到自己每次练习的效果。学校中学生们为达到国家的体育锻炼标准,取得铅球的好成绩就会自觉努力的去进行投掷练习,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学习意志,展现出好的投掷成绩。

(四)有助于上课的纪律和安全,能保证上课的有序性

“场地发现法”把投掷者之间划分成四个区域,分别用横线和竖线来划分,由此形成了上下左右四个矩形。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避免投掷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而且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活而有序,有条不紊。同时采用四个方向的教学手段可以减少教师的口令负担和用嗓压力。

六、小结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场地发现法”是铅球教学法中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场地发现法”遵循教学渐进性原则,适宜初学者,对于初步掌握和巩固推球动作,尤其是下肢技术动作,建立技术概念是有较好的效果的。同时“场地发现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对课堂的有序和安全教育;对教师减少组织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进行研究的时间短,对学生掌握和适应等问题未做数据统计,只是笔者和学生进行交谈及自我体验之后的浅见。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近一步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只是初步的。

参考文献

[1]黄岁梅。铅球场地逐渐加点加线教学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

[2]黄春雷。背向滑步推铅球衔接技术,浙江体育科学,1997(4).

[3]吴向明。试析铅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13)

铅球教学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92—01

利用密度的知识可以对市场上很多事物的真伪进行鉴别。因此,学好有关密度的知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意义重大。

例: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问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

分析:要知道铅球是否用铅制造,应先求出它的密度,再与金属铅这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来判定它是否是铅制造的。

解:已知m=4㎏,V==×10-3m3.

根据密度公式ρ=可以获得铅球的密度。把已知数据代入上面的公式中,可以得到

ρ=

=4㎏÷(×10-3m3)

=×103㎏/m3

由于铅物质的密度是×103㎏/m3,可知这个铅球不是纯铅制成的。由此可知利用密度知识可以对某些物质的真伪进行鉴别。

另外,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即m=ρV或V=m/ρ,可对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进行计算,进而对物质进行鉴别。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利用假设的方法来判定该铅球的真假。假设该铅球就是铅这种物质做的,利用题目中已知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出该铅球中所含铅的质量,再与题目中已知的铅球质量进行比较,来判定其真假。还可利用题目中已知的铅球质量与铅这种物质的密度比算出铅球的体积,再与题目中已知铅球的体积进行比较,来判定该铅球的真假。这样以来,通过运用密度知识,假冒伪劣产品不攻自破。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该铅球密度×103㎏/m3,查密度表可知铁的密度×103㎏/m3,铅球的密度比铁的都小,看来该铅球也不是用纯铁做到。由此引导学生,这个“铅球”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现在要判断铅球的成分,就要知道合金的概念和其他的科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混合物密度的计算。

分析该铅球的组成,因为该“铅球”的密度是×103㎏/m3,纯铅的密度是×103㎏/m3,所以该“铅球”是一种假冒伪劣产品,它是由密度大于×103㎏/m3和密度小于×103㎏/m3两种材料组成或多种材料组成。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混合物密度的计算。将上面例题改为:

一个用铅和沙子组成的实心球质量为4㎏,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为则这个铅球中所含铅和沙的质量比是多少?二者的体积比又是多少?(已知ρ铅=×103㎏/m3,ρ沙=×103㎏/m3)

分析铅的质量加沙子的质量为4㎏,纯铅的体积加沙子的体积为×10-3m3,借助铅的密度和沙子的密度来表示二者的质量或表示二者的体积。然后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得出结果。

解:⑴设铅球含铅的质量为m1,含沙子的质量为m2.根据题意可知

m1+m2=4㎏ …………①

m1/ρ铅+m2/ρ2=×10-3m3………②

再将ρ铅=×103㎏/m3,ρ沙=×103㎏/m3代入上式得:

m1=㎏ m2=㎏

所以=729∶3271

(2)设铅的体积为V1,沙子的体积为V2,根据题意可知

V1+ V2=×10-3m3………①

ρ铅V1+ρ沙V2=4㎏………②

再将ρ铅=×103㎏/m3,ρ沙=×103㎏/m3代入上式得:

V1=×10-3m3

V2=×10-3m3

所以通过上面计算,学生可以对这个假铅球的制作过程有所了解。

铅球教案范文5

提出问题应建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上,它是表现以学生为主的内容。乔治·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课内或课外以及社会的有关问题,作为教师是很喜欢和关注的,并尽可能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解答。但在实际上大多数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的练习题,很少能提出有分量的实质性问题。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敢于课前、课堂中提出一些见解、观点来,并争取在课堂中得到解决。教师要有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解决它。例如,在初二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中,原理的得出并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实验证明它的。所以我在课堂前创设情境,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万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石头沉到水底还受到浮力?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所以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几次测量木头、石头所受的重力,木块、石头在水中所受的重力,木块、石头排开水的重力。在实验中提出一些看法、一些质疑,看看自己在实验中找到什么答案等等问题来。想想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在酝酿之后即能计算出重物所受水的浮力F浮=G排。在问题中得到析疑,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样的效果是明显的。在课堂中如果没有设疑、质疑这一环节,而直接推出F浮=G排,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或者也是机械性地接受。通过经常性创设情境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也愿意多提问题,学生也由学会变成会学了。当然问题多了并不等于质量好了,课堂分为活跃并不等于教学效果提高了。

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般来说会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如何分析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方式来分析问题呢?如何抓住这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从现代的教育观来讲,虽然这一环节教师唱主角,但学生的参与进来是很重要的。教师必须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上来。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有这样一道题:两个实心球的体积相同,其中铜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而铅球则从桌面边缘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则:A、两球都在桌面上时重力势能相等;B、铜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大于铅球的重力势能;c、两球的机械能始终相等;D、铜球的机械能始终大于铅球的机械能。这是一道机械能转化过程的题目。大部分的学生遇到这类较复杂一点的题型是较为模糊的。因此,在分析题目前,我提示学生注意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分析:因为铜的密度大于铅的密度,而两者体积相同,所以铜球的质量大于铅球的质量。它们都在桌面上时,所处高度相同,因此铜球的重力势能打,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势能逐渐减少动能逐渐增加,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但它的机械能并没有增加,所以铅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小于铜球的重力势能,因此铅球的机械能也始终小于铜球的机械能。所以选择B、D正确。学生在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知识点的因故关系联系起来,不但掌握了分析复杂题目的要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更自如,同时也会觉得学习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把答案直接给予他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才是关键。

解决问题的强弱,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就目前中考、高考试卷已转向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工作成败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05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