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幼儿园教师技能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293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教师技能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教师技能【第一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17-04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1〕艺术教育领域目标从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幼儿的学习状态、艺术学习与艺术表现的关系等方面明确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追求。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多年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笔者拟详细谈谈幼儿园应该怎样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应该开展这样的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启蒙教育。它是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学前儿童,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2〕幼儿园美术教育虽包括技能教育,但不能被片面地归结为技能教育。确切地说,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融为一体,互相支持。或者说,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本质追求应该是使美术成为幼儿交流的一种方式,以促成幼儿创造性审美表现力、一般智慧〔3〕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幼儿提供个性表现与情绪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幼儿园美术教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在情感和思想上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以审美的立场去创造环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准备,以达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与幼儿个体发展目的的辩证统一。

二、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该这样开展

在明确了要什么的前提下,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在教师、幼儿、学习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心、教学与评价策略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准确定位,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

1.幼儿园美术教师

幼儿园美术教师首先是教师,而后才是美术教师,但不是专业美术教师。他们事实上是借助美术促进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目前,幼儿园一般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比较常见的是教师身兼2~3个领域的教学工作。表面上看,这样的分工便于教师将各领域的内容进行整合,但实际上教师学科本位的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的学科特点往往是至高无上的,教学活动一般都以美术学科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师在设计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创造的主动性与差异性;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听从、模仿;教师评判作品优劣,幼儿服从评判;教师维持活动秩序,幼儿服从约束等问题。教师普遍将美术教学目标偏重甚至限定为传授美术学科知识,介绍美术学科的概念、方法,对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较少关注。

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重新审视幼儿园美术教师的角色身份,会发现教师有必要将规划教学与控制教学的主动权逐渐转移给幼儿。在实践中,教师必须让幼儿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建构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4〕在多向互动式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在观念上转型,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把幼儿看作是对象、主体,还要把幼儿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生成者。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建构超越美术学科的生态性知识结构,〔5〕协调美术学科与学前教育一般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强调美术活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创新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力度,在设计活动时有鲜明的结构意识,能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系统美术教学方案。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师,其工作价值取向应该是致力于借助美术手段激活幼儿内在的表现与创作动机,促使幼儿从可能的主体转向现实的主体。

2.幼儿

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情况并不让人乐观。目前幼儿园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依然是班级授课制,大多数时候美术教学活动是以整个班级为教学单位开展的,幼儿的个性特征难以得到全面尊重。由于个体的需要、兴趣、能力、期望以及生活环境不同,这种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很多时候事实上是在弱化幼儿的个性表现和创造冲动,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

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起始能力、学习或表现风格以及年龄特征。这里所指的起始能力是指幼儿已有的美术表现技能和知识水平、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以及美术表现所需的生活体验。学习或表现风格是关于个体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信息的一些特征。由于幼儿存在着心理与生理上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获取信息的速度以及对刺激的感知与反应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分析幼儿在美术表现中的风格是设计个别化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年龄特征则是指幼儿在各个年龄段所表现出的认知、动作、社会性、能力、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在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许多教师比较偏重考虑幼儿个体的审美表现,但对其他方面,特别是社会性与情感方面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对幼儿的主体性认识不全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值得我们警惕。对年龄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在选择学习内容、设计评价方案等方面也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是对幼儿积极的内心状态的关注,积极的内心状态又是引发幼儿美术创作冲动的根本动因。关注幼儿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这是促使幼儿产生和维持美术表现与创作的积极状态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有必要关注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师幼与物之间的关系等细节内容,如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是否开放、幼儿是否拥有话语权、师幼之间有没有双向互动、提供的材料是否有效等。

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又称教学信息。教师与幼儿之间正是通过教学信息以某种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学信息既包括幼儿在课堂上以显性方式习得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内容,也包括通过隐性方式受到的价值影响。

幼儿园美术学了包括幼儿需要知道的必要的美术知识、技巧外,还应包括美术活动的智力技能与相关的认知策略、生活经验与体验、美术学习的态度(即对美术活动本身、美术活动中的人、美术活动材料与工具等的认识、喜好及选择的可能性等)、美术活动中可以展现出来的交往与合作技巧等。幼儿园美术学习内容的多维性是与艺术教育目标相匹配的。这样的美术学习内容既关注了美术学科的美,也关注了环境、生活中的美。借助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能力、态度、认知、社会性、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上述的幼儿园美术学习内容有以文本方式存在的,也有以非文本方式存在的。文本方式的美术学习内容主要以教学资料方式存在。在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幼儿可以获取文本中的显性与隐性信息,实现美术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主题的指引下,善于发现生活中适合幼儿学习、表现的和美术相关的学习内容,必要时可以将这些内容加工成便于幼儿理解的具象的文本,以便为幼儿的美术学习和表现提供方便。依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将适合幼儿的非文本内容加工成文本,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4.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心

如何依据幼儿发展的可能与个体需要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幼儿美术表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美术学习需要也有很大差异,需要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2、3岁的幼儿对涂鸦感兴趣,但学与用的能力比较弱;4岁左右的幼儿对象征图形创造充满兴趣,但往往会出现表现冲动与表现技巧缺乏之间的矛盾;5、6岁的幼儿对情节画创作有兴趣,也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与表现技巧作支持,等等。

对2、3岁的幼儿,应设计以涂鸦为主的美术游戏,“玩”应该是这个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重心。在幼儿享受“玩”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感受色彩、线条、图形等的美,再逐步发现、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冲动与“学”的欲望。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涂鸦条件,鼓励幼儿涂鸦,倾听幼儿对涂鸦作品的解释,尊重幼儿的表达和创作成果。

对4、5岁的幼儿,教师应注重扩展他们象征符号的储存量并引导他们将象征符号与生活中具体的物象相联系,允许他们大胆命名自己创造的象征符号,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美术表现技能支持等。“学”应该成为这个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重心。

对6岁左右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学习情节画构思与构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胆进行美术表现等。“用”应该是这个阶段的重心。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美化生活、开展游戏,并通过自己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和创造,进一步体会艺术、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玩”“学”“用”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但彼此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往往是相伴相随的。

5.教学与评价策略

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怎样教的问题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幼儿的发展阶段。美术教学如果与幼儿的需要和理解能力不匹配,很可能会导致教学低效,甚至会引起幼儿的反感。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认为,美术创作有三个阶段:创作者对社会、自然界的视觉获取阶段,创作者对视觉形象的转化阶段,创作者的创作阶段。创作者在不同的美术创作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视觉获取阶段需要了解如何获取表现信息,如观察的技巧等。转化阶段需要了解如何转化,如象征符号的创造与联结的技巧等。创作阶段则需要了解如何创作,如美术表达的技巧等。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要有过程概念,要清楚幼儿处于美术创作的哪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二是讲究美术教学的效率,追求教、学、用合一。在关系中学习造型、构图、用色等美术技巧,注重幼儿美术学习经验的迁移,这是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技能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以帮助幼儿提高技能运用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可以理解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应仅仅是关于“好”或“差”的认定,而是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性。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决定了评价的多维性。儿童年龄与个体间的差异、美术表现过程与结果的差异、美术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差异等的存在决定了评价的复杂性。因此,形成统一的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是不现实的。唯一有效的美术教育评价只能是依据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经验背景等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差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应该欣赏幼儿的这些差异,教师对这些差异的欣赏会对幼儿自我形象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6〕因此,认可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差异存在,应该成为评价的重要原则。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借鉴松散型的有差异评价方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指引的定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如幼儿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教师帮助的结果;幼儿的作品是否更有创意了,对美术活动是否更有兴趣了,是否能接纳他人的作品;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课程计划是否符合不同年龄段美术教育的重心,等等。不同的问题可以考察幼儿不同层面的发展状态,也可以考察教师教育的有效程度。这种有差异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知识、技能、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可以了解阶段性教育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还可以为教学活动最终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6.环境创设

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环境资源的支持,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同的美术教育结果。主题教育环境、墙面环境以及美工区域活动环境等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环境建构中需要考虑的三个重要元素。

在综合主题活动中考虑美术环境创设,有利于丰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基本经验,也有利于教师纠正以往偏重于当前学科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弊端。

墙面环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文化氛围建构的重要阵地。好的墙面环境应该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审美刺激。功能区设置、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都要考虑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幼儿园的墙面环境是幼儿的,幼儿应成为墙面文化建设的主体。

美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延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学、用相结合的实践场地。基于美术技巧运用的高自由度,美工区域活动可以着重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精神,是艺术教育目标落实的重要领地。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美工区域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工具和场所,这应该是幼儿园环境建设的常态工作。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立足于各个元素的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2〕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

〔3〕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美术资料手册〔M〕.杭州:新时代出版社,2004:2.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EB/OL〕.〔2009-05-09〕.mhedu.省略。

〔5〕陈卫和。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J〕.中国美术教育,2003,(7):12-14.

〔6〕鲁斯・斯特劳斯・盖纳。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9.

On Preschool Art Education

Lv Yaojian

(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幼儿园教师技能【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幼儿园教师技能【第三篇】

关键词准幼儿园男教师;园长;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10-0039-04

一、引言

幼儿阶段的性别意识对个体以后的性别角色、性别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行为方式对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有积极的影响。男教师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有利于打破幼儿园固有的单一的女性化思维方式,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现代化。

社会对男性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大多持肯定态度。国内很多高校也相继在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男生。那么,作为用人单位的幼儿园究竟期待怎样的男性加入他们的队伍呢?了解园长对准幼儿园男教师素质的期望,将有助于培养机构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制定适宜的准幼儿园男教师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也有助于准幼儿园男教师进行合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杭州市西湖区23所幼儿园的园长及相关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幼儿园中15所为一级幼儿园,6所为二级幼儿园,2所为其他等级幼儿园。

(二)研究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调查。

1.问卷调查

向23所幼儿园园长发放自编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份(67%为一级幼儿园,28%为二级幼儿园,5%为其他等级幼儿园)。问卷发放形式有电子邮件发送(10%)、电话问答(45%)、现场发放(45%)。问卷调查数据用Excel软件统计处理。

2.访谈调查

本研究还对部分在职幼儿园男教师、幼儿园园长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详细记录。

三、研究结果

(一)价值认定、岗位定位与学历和专业期望

调查显示,95%的园长表示幼儿园欢迎男教师加入,5%的园长认为无所谓。大多数园长认为男性的加入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有很多好处。但男教师由于待遇、社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一般很难长期在幼儿园工作,所以有超过半数(57.9%)的园长在近期不打算招聘男教师。

在岗位定位方面,65%的园长将男教师定位为专科型教师,即专门负责幼儿体育、书法等方面的教学工作;35%的园长将男教师定位为全科型教师,即与女教师一样承担日常带班工作。在被调查的23所幼儿园中。超过半数的园长有过聘用男教师的经历,近半数幼儿园现有在职男教师。

学历和专业方面,园长的期望普遍较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5%,本科学历的占55%,大专学历的占30%。专业期望依次为学前教育专业(65%)、体育专业(30%)、艺术教育专业(15%)。

(二)专业技能期望

教师专业技能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本研究将教师专业技能分为教学技能和教育技能两部分。

1.教学技能期望

从表1可见,大多数园长将“体育运动技能”“教师口语”“电教技术”视为男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素质,而没有一位园长将“音乐、弹唱”“舞蹈”“绘画、手工”作为男教师必须拥有的首要素质。访谈发现,园长普遍认为男教师在体育运动技能方面可以弥补女教师的不足。幼儿在跟随男教师参加体育运动、获得必要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感受男性特有的阳刚气质,有利于幼儿增强性别意识,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2.教育技能期望

大部分园长将“设计教学活动的技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的能力”排在前三位。此外,园长还比较关注“与家长沟通的技能”与“科研能力”。只有极少数的园长比较关注男教师的舞蹈、戏剧、文学创编能力。

(三)特殊技能期望

1.体育技能期望

调查显示。大多数园长认为准幼儿园男教师应擅长的体育项目依次是武术(85%)、跑步(70%)、跳绳(70~/6),还有部分园长比较关注轮滑(65%)、篮球(55%)、足球(45%)这类广受幼儿及其家长欢迎的体育项目;少数园长比较关注羽毛球(25%)、跳高(25%)、乒乓球(100A)这些传统体育项目。

2.电子设备与相关软件熟练使用技能期望

调查显示。大多数园长都认为准幼儿园男教师应熟练使用的电子设备及相关软件依次是电脑(95%)、PP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85%)、DV(75%);还有部分园长比较关注男教师的数码相机(70%)、Excel表格处理软件与Word文字处理软件(70%)、Flas制作软件(65%)、常用杀毒软件(60%)的运用能力;只有少数园长(20%)比较关注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熟练程度。访谈发现,园长认为男教师在掌握电子设备基本操作的同时,还应承担部分电子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

(四)职业相关素质期望

表2可见,50%的园长将“敬业精神”放在第一位,56.25%的园长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二位。43.75%的园长将“实践能力”放在第三位。由此可知,园长普遍认为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相关素质。

(五)交际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期望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园长认为男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男教师身处在一个女性较多的环境内,应该为人豁达,不斤斤计较,懂得与人交流和分享。

此外,大多数园长(80%)认为准幼儿园男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素质是耐心、爱心、豁达,有30%的园长特别强调细心,还有的比较关注果断、勇敢及坚毅。

四、分析与讨论

(一)园长对准幼儿园男教师男性特质的期望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体系的差异

综上可知。园长最关注的不是准幼儿园男教师的学历或专业,而是他们是否喜欢孩子和具有阳光开朗的个性以及鲜明的男性性格特点。园长最期待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具有鲜明男性个性、

有运动特长的男生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因长期接受“女性化”的课程教育,且长期生活在女生群体中,被“同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许多男生抱怨部分课程内容具有明显性别倾向(gender-specific],还有一些男生提到自己是班上甚至全校唯一的男生。现实环境导致他们失去了一些男性谈话(men’s talk)机会。

目前,许多幼儿师范学校仍沿袭传统的完全针对女生的培养方式,教师教育存在显性或隐性的性别偏见。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几乎完全是为女学生设计的,例如,在舞蹈形体、手工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男生的要求同于女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案例中的教师大多是女教师。比利时学者Vandenbroeck和Peeters对学前教育专业教科书所作的调查发现,在1635幅教科书插图中,男性出现的次数不足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园长对准幼儿园男教师男性特质的期望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体系的差异非常明显。

(二)园长对准幼儿园男教师专科型岗位定位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体系的差异

已有的很多研究普遍认为,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应把职业角色定位在体育、书法等专科教学工作上。比如,于晓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应把自己定位在专科教师上,如体育教师、武术教师、棋类教师及各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的设计者、组织实施者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者、管理者、学前教育机构后勤保障人员、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诸园和刘海,王佳媛等也提出了类似观点。本研究从园长的角度,也验证了已有的很多研究的观点。

然而,目前国内很多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并没有对准幼儿园男教师进行专业的岗位定位.而是沿袭了传统,将他们与女性等同定位为日常带班型全科教师。以浙江省某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男生同女生一样学习各种教育理论课程、五大领域教学法以及声乐、舞蹈、美术、钢琴等技能;在“全实践”过程中,男生与女生一样跟随幼儿园带班女教师学习组织五大领域活动和完成日常保育活动等。学前教育专业很少甚至未开设本研究中园长所青睐的相关体育课程。也没有针对男生性别特点而制定的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在这一方面,国外的一些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已尝试修订培养计划,引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如丹麦有学校引入了“体育和户外活动”(spor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课程,比利时有学者做了一项更加关注男生的课程体系的修订和实施工作,实验结果肯定了这种修订的必要性。此外,对于制定完善的、性别中性的、兼顾男女生的课程大纲的必要性也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半岛诸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诸多实践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我们的学前教育培养体系也亟待重新修订。

五、相关思考

(一)目标定位:凸显与强化男性的核心竞争力

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区别对待男女生。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目标,应凸显与强化“个性阳光开朗、擅长体育运动、熟练掌握电子设备及相关软件、动手能力强”等核心竞争力,以便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准幼儿园男教师。

(二)课程体系:关注与提升男生的性别特质

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应制定与实施专门的男生培养方案,关注与提升男生的性别特质与潜在优势。比如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差别化教学,即在规定总学分的前提下,尝试针对男女生性别特点拟订可以达到规定学分的两种甚至多种课程培养方案,以避免某些课程给男生带来额外的压力甚至尴尬。

有研究者提出,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针对男生制定一套有特色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加大体育、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等课程比例,或者以增设选修课的方式,增加棋类、武术、球类、轮滑、游泳、柔道、跆拳道等课程,与女教师所擅长的科目形成互补。

调查发现,男生普遍对舞蹈课感到尴尬不自在。对此,培养机构可允许男生选择性参加舞蹈课的实践学习,可改为见习欣赏,或改设一些适合男生的体操课程。同时,男生可选修体育专业的部分课程,例如,在学习跑眺等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武术、跆拳道、轮滑等适合低幼段儿童开展且为他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学习这些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帮助男生胜任幼儿园体育、游戏和其他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帮助男生养成运动员气质,培养他们落落大方、轻松自然、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的阳刚之美。我们相信。这种男性的气质和美就是一种环境,一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素质的环境。

此外,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在男生培养课程体系中,可适当增加电子设备及相关软件(如Excel表格处理、Word文字处理、PPT演示文稿制作、Flas制作等)以及一些常用电子设备维护与维修方面的课程。

幼儿园教师技能【第四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幼儿教师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80-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正确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助于合理指导幼儿教师培训。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被看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因为幼儿教师如何学习完全反映在他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被认为是由标准指导的根植于教师工作、聚焦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且完全适合教师成长的终身化。由此看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为达到其专业发展目标,从专业思想、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尤其是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方面。

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明显。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但要负责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还要对幼儿日常起居、安全管理等方面展开全面细致的工作。目前幼儿园师幼比例失衡,幼教老师缺乏。家长从自身考虑出发,对园所提出各种超出实际的要求,幼儿园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直接将这些任务转嫁到老师身上。多数幼儿园实行责任管理制,老师竞聘上岗,工资奖金福利与各项考核制度挂钩,造成老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园所安排的园本培训无暇顾及,产生了职业倦怠。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提起幼儿园教师,大多数人从“学高为师”的传统思维出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一方面,对于幼儿教师的期望值甚高,希望在培育幼儿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发展能力,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只是简单地照看孩子,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因此,幼儿教师在社会上,并没有感受到相应的职业崇高感和自豪感。

3.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幼儿教师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多数教师并未接受正规的培训,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幼儿园没有条件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导致幼儿教师缺乏基本的幼教专业知识。

4.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偏低。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广,因其教学对象心智未开,性情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听故事,这要求幼儿教师能歌善舞、琴棋书画、广泛涉猎。但实际由于教师所获得的技能渠道有限,职后发展意识不佳,技能发展停滞不前,加上平时幼教工作繁重,教学任务繁琐,导致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偏低。

5.幼儿教师教龄短,师资紧缺。

幼儿教师具有年轻化、教龄短、专业师资欠缺的特点。年轻化、教龄短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经验,专业化程度不高。

6.幼儿教师专业意识淡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幼儿教师都不能在短时间完成身份角色的转换,很多幼儿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教育理念、教育教法,按部就班的教学,认为只要照看好幼儿即可,这样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三)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1)幼儿教师社会职业地位认同度低。幼儿教师的社会职业地位随着国家的关注不断提升,但是职业认同度仍旧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职业,并没有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多数人认为幼儿教师有爱心有耐心即可,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培训,也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声望不高,社会职业地位认同低,这样负面的社会影响,会不同程度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2)幼儿教师教学负担重,经济待遇不高。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幼儿一日教学活动的工作,而且还要对幼儿起居生活进行悉心的照料,不但如此,还要对园所环境进行创设。尤其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各个园所试行竞聘制,幼儿教师要定期进行职业考核,技能考察,教师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很大。然而,工资薪酬方面却不高,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2.个体因素。

(1)幼儿教师主体意识不高。受到社会传统思维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幼儿教师就是所谓的“高级保姆”,无需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之园所为教师提供的专业培训有限,机会很少,同时平时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过大,都让幼儿教师无暇顾及专业成长培训,只是疲于应付,没有真正起到专业培训的应有效果。

3.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管理机制不完善,研究氛围不浓。幼儿园的管理机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保证。只有幼儿园能全面彻底地贯彻执行,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就需要幼儿园建立良好健全的管理机制。但是实际生活中,多数幼儿园研究氛围不浓厚,缺乏专业人员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动力。

(2)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个环境主要包括同行教师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身处同一个园所,接触到的环境大相径庭,但是教师专业发展千差万别,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同化作用,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是这样的道理。

二、网络环境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一)资源共享多样化

网络环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便捷多样的信息资源,从资源内容到资源形式无不体现着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涵盖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及多需求的资源,同时满足不同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手段丰富化

信息技术下,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丰富并且功能强大,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不同程度地引用网络技术来丰富教学过程,并实现远程同步、交流合作,最终完成教师知识建构、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

(三)交流评价高效化

幼儿教师因其特殊的教学对象,经常会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多种突发状况,因其从书本中获得的教育机智速度缓慢且灵活性不高,而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幼儿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育问题解决、教育方法经验等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咨询,快捷有效地获得指导和帮助,用最新的方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及难题。

(四)协作学习便捷化

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实时地开展协作学习和教研活动,优势互补,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复杂、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网络环境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网络环境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服务平台。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必然离不开飞速发展的科技,只有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资源共享策略

新世纪,幼儿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得益于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所以我们应该从基础着手,从网络资源建设开始把关,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1.完善网络资源建设机制。

也就是说,在网络中建立健全资源的存在标准,规范教育资源开发的程序,净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环境,网络资源的管理者是关键的环节。应不断完善网络资源的建设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发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的资源需求。

2.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教育资源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地发现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优缺点。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资源,应该建立对资源内容、资源形式等方面的有效评价标准,使得幼儿教师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幼儿教师使用资源的积极性。

3.完善资源审核机制。

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分散、无序和混乱,幼儿教师在选择过程中存在多种困难和障碍,完善教育资源的审核机制,选出符合教学活动的优质资源,并能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分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提高园所教学信息化

1.树立正确的应用理念。

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活动繁琐,对于新兴技术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顺应时代的要求,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2.网络资源使用技术培训。

加强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得教师在掌握信息工具的功能和用途上更快捷,提高教师搜集、加工、运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为信息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的获得、网络资源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充分地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教师要在分析课程内容、步骤和细节的基础上,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信息资源和工具,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三)建立幼儿教师培训网络数据库

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们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们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帮助其缩短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专业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而言,要能在从业者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发展知识与能力结构,增长科研能力水平,帮助老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

[2]杨迪,刘爱书。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黄绍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06).

[4]蔡其勇。幼教改革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