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3555

【导言】此例“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范文1

天山雪有异域风情,太玄经非不识字者不能练就。童话便是那天山雪:外国的才好;童话便是那太玄经:不必用“汉字识字法”。让童话从(汉)语文教学中独立开来吧,让童话成为独立的课程。

现在蕴含在语文课程中的童话是怎么样的呢?没有童趣只有道理。因此,语文教材里的大部分童话,不能算童话,而是“教”话。比如《纸船和风筝》中小熊和松鼠,成为朋友后闹别扭,然后道歉。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故事简单,刘保法是个中国作家,创作这个童话之前实在是“主题先行”了,语言平淡,毫无童趣,道理成“说教”状。《蘑菇该奖给谁》作者邝金鼻也是中国作家,通篇故事非但没有童趣,为了讲道理,童话反而有悖伦理。一个兔妈妈有两个兔儿子: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灰兔,我真不知道是怎么生得出来的。一看就知道小白兔好儿子,小灰兔坏儿子。在娘那里哪有好儿子坏儿子,娘的眼里,所有的儿子都是儿子,不分好坏,只有是我儿子不是我儿子。更为荒谬的是故事中毫无逻辑可言的道理竟说得振振有词!兔妈妈奖励蘑菇的问题是:谁跑步出色?小灰兔跟乌龟比,胜利了;小白兔跟骏马比,失败了。小白兔受到奖励了,兔妈妈的理由是:他敢跟高手比!我不禁要问:跑步出色的标准是什么?姿态优美?道德风尚高?精神风貌好?我想一般情况只有一个标准吧,那就是:跑得快。以此标准,两个小兔谁跑得快呢?

可见,在汉语文教学课本中的中国童话实在看不到童趣,只看到生硬的说教。因此从思想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文本非但不能作为思想教育的成功,反而被孩子看轻了思想教育的艺术感染力。那么那些充满童趣的外国童话在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情况又是如何呢?

《馅饼里包了一片天》,我觉得我们是写不出的。我们得等待读过这样优秀童话的孩子将来写出这样的故事,写出孩子第一次读了就喜欢的童话,写出孩子慢慢成长以后,每读一次他的那颗随着社会深入浸透灵魂越来越硬的心就会慢慢柔软起来的童话。

《馅饼里包了一片天》,这是一个英国人艾肯的作品。幽默有趣中透出的荒诞却令人向往。《小绿狼》和《我是一只蓝》是两个法国童话,《小绿狼》作者葛舒;《我是一只蓝猫》作者米尔曼。“小绿狼”讲的是做自己最好,谁也改变不了你,你只有认同自己,才会开心起来,这个世界才美丽。“小蓝猫”其实是寻找爱的家园,最后在异邦找到了爱的家园,独特的美。

这三个童话都不在语文课本中,但都成了语文课堂上孩子很喜欢的故事。我们将这些童话作为语文内容来教学时便将教学设计的焦点落在语言训练和道德教育上去了,这样虽然还是用的故事,其实已经不再是“童话”了。今天的两位老师都做了“两截人”,一截是“传统的”语文老师,一截是童话故事老师。“传统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教语言的。然而,外国童话文本我们要教的一定不是语言,因为语言一转译后,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价值,我一直不主张汉语文课文中选入翻译文本的。翻译文本在教育中的价值应该是:文化和思想。所以翻译文本只能是思想文本或文化文本,不能作为语言文本或文学文本在母语教学中成为教学内容的。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把《馅饼里包了一片天》中这几句话读得整整齐齐,有韵律。作为母语教学,对于经过不同语言转换来的文本,语言不再是教学的中心。

那么这些外国童话在语文课上便应该是以“故事”的姿态呈现,老师应该是童话故事老师。老师把故事讲得很好就行了。而且这是一个中国人在讲一个法国童话,一个英国童话,讲述中要警惕翻译中的语言问题。像《馅饼里包了一块天》的故事,文中翻译过来的“老婆”肯定是不对的,中国人习惯上讲“老太婆”或者“老太太”,也有译本就翻成“老太太”的。讲故事,就是要用中国语调讲外国故事,这应该成为童话教学的第一道门槛。若我们承认了这是童话独特的门槛的话,那么,我说,童话就应该从语文教学中独立开来了,因为,这一道门槛不是母语教学的门槛了。

我们要给母语教学“松绑”,母语教学无法承担那么多的任务。用故事保护孩子的童年,这一任务应该从母语教育中独立出来,故事课程,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本民族的故事,让孩子的童年有我们民族的文化母乳;讲异邦的故事,让我们的孩子有宽阔的文化胸怀。故事对于孩子的教育价值不在语言,也不在文学,而在思想和文化。所以无论是讲中国故事还是讲外国故事,将这样的故事文本作为母语教学的内容(课文)都是无法集中体现其价值的。

我正在做的一个实验:研发中国孩子10岁之前的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分为五类:中国神话、历史、寓言、民间故事和外国童话故事,每类20个。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故事课”,在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讲故事一节课。用故事滋润孩子的童年,也许这正弥补着现在年轻的父母不会讲故事的缺憾呢。

童年需要故事,语文教学缺少这些生动的故事的讲述。中国故事的问题将有另文讨论,于此只谈童话故事。前已述及,中国的童话,虽然,叶圣陶、严文井、陈伯吹和叶君健、任溶溶、金波等优秀的作家近一百年的努力,但总体说来成就不高。尤其选入语文课本的中国童话,学生似乎大多不感兴趣。问题便是出在我们选文的文质兼美的标准上,因为大多思想先行的童话创作的作品多不能令人满意,这也就是曹文轩的唯美童话为何让孩子喜欢的原因之一。再者,孩子对童话的喜欢往往道理在其次,新奇能引发阅读的兴趣,这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吸引人处吧。无论是《青铜葵花》还是《最后一头战象》,在语文课堂上,故事的感人处始终是在语言文学教学的背景中退到其后的。因此,将童话独立出来作为故事课程的一部分,远比将童话镶嵌在语文课程中更能体现童话的价值。

外国的童话最初的故事功能是吓唬孩子的,这一类童话是绝对无法选入语文课本的,但这一类童话的缺席,童话课程是不完整的。法国佩罗的《小红帽》,这是原始童话,小红帽和外婆葬身大灰狼的腹中,这是在警告那些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否则危险随时来临,并还会连累家人。同样佩罗的《小拇指》的结局,那个小孩子的忘恩负义,骗取了食人魔太太的钱财,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无法接受的价值观。当然随着童话的演变,从格林到安徒生,从爱丽丝到林格伦,从吓唬孩子到描述社会,从发现童趣到多元审美,今天的童话已经形成了大致被教育接受的价值:童趣、科学、审美……

可见童话不得不从语文中挣脱出来了,因为这些价值观更加接近故事在教育中承担的任务。而讲故事的人当然就不仅限于语文老师了,所以能够讲故事的所有的人都具备了童话老师的潜质。给孩子讲故事要饱含着情感,并要让孩子从故事中间去体味情感。让孩子进入童话故事的落脚点在哪里呢?就是在情感上。童话的逻辑是经不住推敲的,甚至是荒诞的,食人魔的靴子,灰姑娘的马车,都不能用逻辑去推演。童话是孩子的话,孩子的话是用直觉逻辑的,不能用形式逻辑去推演的。一旦去推演,故事的情感就出不来了。

情感体味之后,要让孩子逐渐触摸到童话的道理,但这个道理是故事中讲出来的情趣与理趣。情和理,都要用趣的方式表达。童话讲的理,和宋诗讲的理,和历史故事讲的理,和论说文讲的理,和说理散文讲的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一定要用趣的抒情意味和故事情节呈现出来。童话老师讲故事不是伦理说教的,而是动情增趣的。

与其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或者说中国小学教育缺少童话,不如说我们的小学教育中童话被语文教学侵占了儿童的情感、趣味和文化及思想,以至于童话被淹没了。童话是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它应该具有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怎样建构中国小学教育的童话课程?我没构想清楚,但我觉得跟现在“传统的”语文老师上的童话课可能应有所不同。语文老师上童话,往往带有自己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暗示。一上童话课,舍不得语文的训练,舍不得字词积累,舍不得句子体味,舍不得语言表演。

所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我们的教育给孩子讲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如何去讲这些童话故事。教好玩的童话,教能陪伴着一个人慢慢成长的童话,教让一个人每读一次心肠都为之一软的童话,教不断地延展着情与理的童话。那么怎么去教这些故事呢?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平衡和吸纳、内化应该成为故事的落脚点,而这个过程应该就是故事的讲述,可以是不同人的讲述,不同形式的讲述,但一定是在讲故事,而不是教文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这4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范文2

一、英语故事教学的优点

1.培养学习兴趣

各年龄段的孩子都爱听故事。一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因为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神往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言里获得感悟和引发思考。

2.培养多种语言技能,发展学生思维

故事教学能提供多方面的语言训练活动。学生为了听懂和获取故事内容,他们会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去推断和猜测词义,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其次,讲述故事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再次,改写故事或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用大脑思维的过程。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陶冶情操,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故事教学的背景下,不仅学生爱学,教师也爱教。在英语故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以及理解一些简单的生活哲理和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给彼此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在故事教学中进行词汇的积累

故事教学为词汇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一个很大的空间。听故事时,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使学生在单词方面的困难迎刃而解。如教学“颜色”词汇时,我利用书中的“颜色”词汇创编了一个“寻找彩虹”的故事,让学生在“寻找彩虹”的过程中掌握“颜色”词汇。同时,我还让学生把彩虹画出来,以便更形象地帮助他们记忆“颜色”词汇。

2.在故事教学中进行句型的学习

句子的表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轻松、灵活地掌握句子呢?简单的英语故事中的语句一般都具有重复性的特点,而且这样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于是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句子的表达。如在操练句型“Are you...? Yes, I am./No, I’m not.”时,我利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样,本来单调的句型操练便因为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而变得其乐无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所学句型。

3.在故事教学中掌握语法

语法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最头疼的问题。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到底该如何使用。其实,我们可以把语法知识的学习融入充满趣味的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相关语法知识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3 It was there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教学中我借用了孙悟空过火焰山、借芭蕉扇的故事。通过课件显示,师提问:“Where is the Monkey King now?where was the Monkey King a moment ago?”引导学生根据故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含义和用法。

4.在故事教学中了解英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该语言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在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 Halloween时,我根据英美国家Halloween的风俗习惯,创编了如下故事。

On Halloween, Mary and Tom came to Mr Black’s house. There was a pumpkin lantern in Tom’s hand. They knocked at the door and asked, “Trick or Treat!” They got some sweets and gifts. Then, they went to Mrs Green’s house and asked, “Trick or Treat!” But Mrs Green didn’t give them any gifts, so they colour Mrs Green’s white cat black.

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学生们在笑声中了解了英美国家的人们在Halloween的风俗习惯。然后,又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这个故事。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积极参与。

三、故事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的故事要注意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故事要有趣,吸引得住学生。

2.选择的故事要适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和理解力,防止语言过难,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要过于幼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3.选择的故事要有拓展延伸的空间,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性;导入;新课教授;作文;阅读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多种故事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糅合在一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故事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一、构建故事性的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构建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故事性导入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导入形式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将抽象的语文课堂形象化,也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将故事化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讲授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一则小故事,即:母亲给孩子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则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到亲情的价值,之后,再顺势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构建故事性的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是直接影响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关键部分。而有效地将故事与新课教授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将故事带入课堂,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有效的故事情节中掌握知识,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端午节的由来》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故事形式的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构建故事性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但很多学生都比较畏惧写作文,所以,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性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通过故事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在作文教学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即:大头儿子的梦想是做一名宇航员,可是,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并不支持他,认为他是在胡闹,所以,大头儿子每天都不高兴,而且,爸爸妈妈还要求大头儿子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试想,如果你是大头儿子,你应该如何和爸爸妈妈沟通这个问题?你的梦想又是什么?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故事中产生共鸣,进而写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讲述有效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也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四、构建故事性的阅读教学

构建故事性的阅读课堂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讲故事中开阔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讲故事,可以讲教材中的故事,如:《提灯女神》《夸父逐日》《孔明借箭》等,也可以讲自己读的课外读物,如,《三只小猪》《丑小鸭》《苦儿流浪记》等,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自己阅读过的文本讲述给其他学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课堂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故事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故事的魅力,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课堂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范文4

关键词故事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故事的导入与输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50-0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故事教学法就是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绎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教学运用故事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故事中有学生喜爱的角色和有趣的情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都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目标语言;故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如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呈现,就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1.提供意义完整的语言输入

Hendrickson 曾指出,在英语故事中所包含的语言、语用、 言谈和文化特性,为学习者极大限度地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出。简而言之,通过故事中所营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

2.突出语言的表意功能

故事可以将一个个无意义的词汇变成有意思的连接。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有助与学生记忆。单板无味的词组会因为在某一个情景中的运用令人记忆犹新,故事情节就是完成这一蜕变的使者。

3.实现多维课程目标

故事丰富的语言输入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故事所创设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故事的结构可以作为学生语言拓展的支架。对故事进行复述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故事教学法的展开方式

牛津教材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地保障,更多经典而生动的英语故事被编排进了教材,有趣的故事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些素材呢,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导入方式

1. 图片导入

图片是孩子阅读故事的最好助手,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时,又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几乎所有的故事教学材料,都配有了形象的插图,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来展开故事。在教5A《Froggy's new job》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发现,青蛙Froggy的特长与弱点,谈谈Froggy可能做的工作和不可能做的,并说出各自的理由。通过分析,孩子很快掌握了Froogy is good at swimming/ jumping/diving. He isn't good at flying/ singing. He can be a good lifeguard.在讲诉这个故事时,还绘声绘色地加入了表演。想象力丰富的几个小朋友还把自己想象成其他的小动物,并以《My job》为题讲诉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2. 问题导入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什么"是他们探寻未知世界的最大动力。在故事中融入问题,并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逐个抛出问题。能很好地把握住他们的新鲜感,而此时,也是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的最佳时机。如我在教5A《Yaz, the food and the fire》一课时,利用三个大问题层层引入教学: does Yaz live? do they eat? 3. Why do they like the cooked meet?期间,我还用其他的小问题来追问和提示。很快的,孩子们就在对问题的追寻中了解了故事。

3. 情节导入

在对故事的教学中,每一个前景都可能成为后一个情景的线索,这样的铺垫贯彻于整个故事的始终,我们的教学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情节。如我在教:3BM3U2《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ant 和grasshopper的日常活动,从基本句式He likes doing sth. 中熟悉两者不同的生活习性,随着季节的变化,故事情节的推进,两者的生活轨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跟随着故事的主人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故事讲述完,他们也自然悟出了两个小动物的不同特征,lazy 和hardworking.

(二)输出方式

1.复述故事

对故事进行复述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先要求学生进行分段式的简单复述,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整篇复述的要求。而对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关键词汇,语句的提示来进行段、篇的复述。如在教5A《The journey of Little Water drop》一课,相对于其他故事内容,它显得比较抽象,科学性比较强,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在黑板上通过画小水滴的旅行图,把水循环的过程进行了演示,孩子们在板书的提示下,很快就复述出了小水滴的形成过程。(附图)

2.表演故事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同时也乐于表演故事,特别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因此,在对故事进行了讲解、教学后,对故事进行表演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对角色进行适当分工,表演时,可参照课文故事,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如在教了3AM4U3 《Seeds》一课后,有的小朋友将自己想象成seed,边讲述边表演了自己的生长过程,而有的小组则分工合作,有故事的讲述者,有seeds的扮演者,而且在表述中,也注意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切换,表演得非常成功。

3.续编故事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与交际,故事的教学也可以灵活地被利用起来。我们在讲完了一个精彩的英语故事之后,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故事改编、表演等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时也可以适当拓展些书面的练习作业。在故事教学中,故事的创造者不一定是老师,还可以是学生。因为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学生会比老师创造出更好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开拓一个编故事的空间。

三、故事教学法的启示

故事教学具有情景性、整体性、表意性和功能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故事可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从学生的能力出发,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故事,达到锻炼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目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故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容忽视,我们要重视以故事为载体的语言活动。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浦。 教学专题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M].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60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