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我的教学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7342

【导言】此例“我的教学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汇总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的教学故事【第一篇】

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十几个春秋了。回首这些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数学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一点点成功一点点长大,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幸福。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记得在教学了“直线、射线、线段”后,我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接着分组讨论,知道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看同学们好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来做个练习吧,要求按照“端点、延伸、可否度量、表示方法”几项列出表格加以区分。题目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但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呢?我灵机一动,给学生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同学们,你们比比看,是直线长还是射线长?”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很快会达成共识,但是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很多同学都不假思索的说:“直线长!”也有的说:“一样长!”还有少数说:“射线长!”此时同学们的表现、心情以及他们的心理我都尽收眼底。我不紧不慢地说:“哎呀,只争不行,请举手发言,讲出你的理由来。”“你看,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当然是直线长了。”“不对不对,既然都是无限延伸,当然是一样长。”两派学生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就是没有同学举手。我耐心的等待着,期待着……

正在这时,我看到甘同学皱着眉头,按捺不住,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激动地说:“不能比较”我的嘴角跃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是吗?甘同学有自己的观点,请他说一下,好吗?”我给他以信任的目光,他在我的鼓励下,大声说:“无法比较,就像蔬菜和土豆一样,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概念的比较!”好一个蔬菜和土豆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约而同鼓起掌来,同时个个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样子,更有甚者锤足顿胸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可是,通过这道题能激发起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说:“甘同学不但能够认真思考问题,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我握着他的手,真诚地说:“你真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大声喊:“老师,我们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时,一阵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教室里。

巧妙预设,精彩便随之而来。因为巧妙预设,一个精彩的发言,便如一粒小石子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或许有时因为意外而来的小石子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如期完成,但是它却能为孩子们带来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充分相信他们,给予他们思维的空间,思考的时间,耐心等待,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课堂的美,往往来自自由、民主、轻松、和谐、信任、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才是新课改所努力倡导的。精心设计,巧妙预设,学生一定会还以精彩!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第二篇】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十几个春秋了。回首这近十年来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学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节数学课,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 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差生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

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 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语文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活动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我在教育中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我的教学故事【第三篇】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学校订阅的一张《小学生报》,上面刊发了一则征文启事:由辽宁省教委和小学生报社共同举办“童年趣事”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

我看了这个启示,动心了。——我要组织学生参加。

我给学生读了这则启示,告诉他们,奖品很丰厚。我要求我的学生把这次大赛当作一次锻炼的机会,人人参加。

学生热情很高。人人选材料,我一个一个地过关。

班长丁立权是班内作文最好的,但是,他选了一个“胆小,害怕”这样一件事,大意讲自己如何胆小,很可笑,但是没什么情节。我问他:“你现在还那么胆小吗?你不是跟你哥哥说那天你到河沿的坟地里走一趟吗?你去了吗?”“没。”不知我的那根神经兴奋起来。我对他说:“这样,今晚上,一就去锻炼一下。我想,经历一定很有趣。”

这句话,还真的把他“将”住了,他想去,但是不敢去。他的好朋友柳国英在旁边答话了:“二胖,别怕,我陪你去!”

就这样,他去了。回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了下来。这篇作文,我知道他数易其稿,而且,亲自动笔,最后,终于比较像样子了。(在故事后面,我讲把这篇作文录给大家看)

最后,全班42名学生,有24名寄出了自己的习作。

比赛揭晓了。丁立权获得了个人二等奖,三位同学获得了鼓励奖,我们班也获得了“优胜班级”。小学生报社给我们班寄来了200多本图书。

学校召开大会,校长亲自为我们班颁发奖品,学生们可高兴坏了,从此,我们班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更高了。在此后的三年时间内,班上共有11人次发表了自己的习作,12名学生在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奖励。一时间,班内很多同学有了外地的小朋友,他们互相通信,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为这些事情,我也很时高兴了一阵子——我的学生发表习作了!

现在反思当时的做法,有这样三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一,写作为的是发表,我们能够找到机会,让他们获得发表的成功,这本身,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第二,在活动中作文。学生的作文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为了参加某一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活动。这样,写作就有了一种背景因素——参加比赛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就有了动机,成为了一种主动的行为。第三,我从这个个体作文的经过中,感受到了一点:学生习作,只有写真实的生活,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具体生动。他为我后面指导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从生活入手。

当然,用现在“面向全体”的观点来看,那时,那样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弊病,就是最后获得成功的、兴趣被强化的,毕竟是少数人,极少数人,大多数同学最后得到的是失败的体验。

此外,从获奖的学生习作之际来讲,实话实说:那时老师的水平的体现。学生自己,很难写出那样高质量的作文来。因此,教育的虚假因素,在那样的实践中,体现的是比较充分的。

我的教学故事【第四篇】

二期课改的语文教材从二年级起,每一单元的综合练习中都有几句名人名言要求记诵,这对小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多数名言都是真理,经过实践产生,通常他们的话非常精辟,含有人生哲学,理论,心得。他们的言语给人振奋和力量,鼓舞人心,有时他们的话就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或者开启智慧的一把钥匙。而且课本选录的都是一些通俗易懂并能用所学的课文来印证的。所以我在教学这些名言时,总习惯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用课文中的人物事例来诠释这些箴言警句,以丰富其内涵。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综合练习中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苏轼说的,意思是:以前那些能成就大事的人,不仅仅有无与伦比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毅力,有信心,要坚持不懈。也即是说“成功离不开过人的才干,离不开奋斗,更离不开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容易”。

我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勤奋自学成大器》《找到“神奇子弹”的人》《科学奇才霍金》等课文,就是讲了华罗庚、欧立希、霍金这些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们是如何为了他们所钟爱的事业孜孜不倦、百折不挠的。同时还要联系我们以前所学过的或者用教材中没有选录的意义相近的名人名言来强化这样的意识。“千万人的失败,都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便终止不做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用三年级时学过的《军神》中刘伯承不用麻药做眼睛手术并清楚地数出了手术医生行刀数量的课文来联系《关羽刮骨疗毒》中“令医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的英雄壮举,用《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桑兰面对伤痛的顽强毅力,刘翔《跨越新纪录》的背后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用2009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的从五岁起就照顾失明奶奶的沈阳小男孩许鹏飞的故事,告诉学生们:古往今来,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布衣百姓,要想报答社会、孝敬亲人,哪怕是对自己,想要有所作为、飞黄腾达都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有毅力去克服困难,只有百折不挠,才能获得成功,实现理想。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已知知识(包括课文、电视、电影、书刊报纸、道听途说等)的联系,并帮助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的资料收集,不仅能丰富学习内容的内涵,同时拓展外延,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假设是科学的天梯,想象是诗人的翅膀。”这是一句名言。思维要像太阳,光芒四射——这是我常常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鼓励学生的思维像阳光那样能触及每一个角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41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