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精准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好学生发表时间 3439228

精准教研通过系统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良性互动与持续发展的生态。下面整理的优秀范文,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1.本选题的意义

精准教研,即教研内容精准确定,教研方法精准实施,教研队伍精准培养。精准教研为教师提供了应对变革挑战的集体力量,为教师建立起学习的有力支架。

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共建优质教研愿景,发现并提出教研实践存在的问题,构建从实践状态走向优质愿景的可能机制和路径,将教研打造成教师愿景一致、行动统一的教育教学行动,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课题基于本校发展特色与传统,聚焦初中教研活动,以引领教师团队专业成长为指向,以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作为教研组实践的具体内容,以同伴互助共同分享作为实践的有效形式,着力探索并落实精准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生态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改革。

各教研组进一步探索以“四级备课”为基础,对教研活动的主持人选、组织形式、时间地点、注意事项、考核办法等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评价量表及管理措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每个教研组根据学校方案分别制定细化办法,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做到各级教研精准有效。有效兼顾学习“面”的广度与“点”的深度,增强教师对初中课程与教学的认识,提高思想境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向“四有”好老师迈进。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1.研究内容:

①梳理传统教研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传统教研模式因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教研内容空心化、难成系列等劣势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各方面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样碎片化、无序化的教研环境中专业引领不足。

②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结合学校发展特色,构建“精准教研”教研新机制。学校教研应将多元的教研主体联系起来,形成“共研”机制。同时应当找到国家政策与学校本土经验互动下所产生的互通的“问题”,问题即课题,将这些“问题”作为学校教研互动的主题。它能够让个体在相互融通和多元共生中获得专业发展,形成学校精准教研文化环境。

③精准教研机制的路径建构及实践研究我校以“四级备课”方式为抓手,积极探讨包括备课方式、跨学科教学、情境化教学设计、学科活动实践、大单元教学、高效课堂等专项内容的精准研究与实践。“四级备课”方式从高到低分四个层次进行,分别是学期备课、月备课、周备课、日备课。紧紧围绕“育人”和“选材”目标,统筹研讨各学段、各学期的学习任务。

精准教研机制着眼于大教研活动,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整本书到单元设计,有层次有步骤开展教研,进行教学指导。动态备课,开启研究型备课模式,发挥集体合作备课效能最大化。力求多维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研究目标:

①构建精准教研机制。厘清教师之间、教研组的结构与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师之间的深度参与和互动交流的方式与内容,结合具体案例,探究精准教研机制的要素、内涵、路径、策略等系统性变革。

②营造“精准教研”新教研机制下的教研文化。结合学校七十多年教研方式的变革实践,把学生的高质量成长、学校高质量育人生态的良性循环当作最终目标。

3.研究思路:

研究视角:本课题从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这一视角,在创新教研机制方面尝试大胆研究与实践。通过备课、上课、教研组内合作、跨学科合作交流、跨学校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研究和实践“精准教研”教研机制。

4.研究方法:

文献法:研究围绕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理论等,通过中国知网等广泛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立足研究前沿,借鉴和学习相关研究最新成果,增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问卷调查法:在研究不同阶段开展问卷调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调查收集有关问题和现状资料,广泛搜集研究中教师的认识和行动变化数据,不断调整和完善研究计划与行动。

经验总结法:及时记录研究经历与灵感收获,采撷精彩教研活动的瞬间场景,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

案例研究法:通过研究鲜活的案例,展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并增加资源共享和团队协同进步。

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促进学校良好育人生态的形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43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