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基本性质》评课稿优秀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分数基本性质》评课稿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第一篇】
1、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感知、理解、提升、归纳、概括方面,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辨析、质疑的训练,尽量不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上框框,让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思考,学生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这相同的数能不能包括小数,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小数,那所得的数还是不是分数呢?为什么要零除外?大小不变能不能说成结果不变呢?等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并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想这可能也是我这节课比较有收获的一个环节了。能真正地体现自主开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两处合作交流:一个是在验证猜想时合作,由于对小组的要求比较复杂,所以我运用了多媒体优势将小组合作要求打在屏幕上,这样学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并且能对合作的效果加以对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另一个是在发现规律时合作探究,交流沟通。这时由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交流的状态,不能说是合作了。有待今后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努力。
3、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当教师个人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的实际不相符合,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语言又是有价值的,这时教师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问题了。另一个课堂生成点在其中有一个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来解释了1/4=2/8=4/16的原因,我却忘了将本节课的一个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知识点遗漏了,那就是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一个很具有探究交流价值的问题。可惜我在预设与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较欠缺,暴露出的问题也正是今后必须要努力去学习的地方。
4、练习的设计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案例中设计了:
①有探究结束后的分辨是非,
②有新课中的尝试性练习,
③有游戏活动。较好地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如何与练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评课稿【第二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手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正确改写。同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并能用除法中商不变规律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为后面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能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能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让阿凡提给三个儿子分田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等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2、乘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故事导入时,我也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三个儿子有没有吃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最新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第三篇】
沈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同学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同学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尽管是一堂旧教材的课,但在沈老师设计的课堂中,却让人欣喜的发现新的课程规范中的新理念,为旧教材与新理念的有机结合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身的体会。
1.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同学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置
(1)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把教材中的陈说性教学为猜测与验证性发现。
(2)把总结式教学为同学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探究性学习。
(3)以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化为同学为主体的同学探究性学习。
2、教学过程
这节课充沛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同学的知识积累,使同学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以“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练习题充沛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在新授过程中,沈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同学,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同学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同学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身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测——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测”贯穿全课,引导同学迁移旧知、大胆猜测——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质疑讨论、完善猜测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不只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同学的个性也充沛得到了发展,为同学的久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沈老师设计的练习题的也是由浅入深,形式多样。既复习了新知识,并让同学在练习中有所提升,组织同学自身讨论寻求解决的方法,体现了自主学习。
2023年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推荐【第四篇】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求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对于折纸活动很感兴趣,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可以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折一折、图一图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为此,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并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旧知铺垫—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巩固提高—完善总结。
课件、5等份长方形白纸、直尺、彩色笔。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先复习倒数,由同桌两人互相出题,其中一人报数,另一个人说出它的倒数。再完成分数乘法两道题,3个1/4是多少?3/7的1/3是多少?让学生说一说意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和乘法计算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倒数和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克?先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借此改编成两道整数除法应用题,并列出两个除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学生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果以千克作单位又该怎样做呢?先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试着写一写,接着汇报列式。
预设学生回答有两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千克;×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设计意图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三种形式进行观察比较,请学生说一说他的发现,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的意义都相同。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时板书课题。
完成数学书第28一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一题。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两人一组,先独立思考,在互相交流,然后折一折、图一图,动手操作研究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甲.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的影响,迁移而来;
学生乙.(4/5)÷2=4÷(2/5)=2/5
大部分学生是竖着对折,将4/5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2/5,看到4与2的倍数关系,想当然的在计算。
学生丙.(4/5)÷2=(4/5)×(1/2)=2/5
学生将长方形纸横着折,有部分学生能说出用(4/5)×(1/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
师:乙的方法:4/5里面有()个()/(),(4/5)÷2表示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个()/();(课件演示)丙的方法:把4/5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4/5的()/(),就是(4/5)×()/()。(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折法的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的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横着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占4/5的1/2,就是求出4/5的1/2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4/5乘1/2,就可得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计算过程。
结合上面几种算法,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可能是怎样的?学生乙和学生丙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可能选择。我们进一步往下研究。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问学生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当再次折纸时,学生采用自己刚才的算法计算4/5÷3的商,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刚才的的算法不适合本题。他们就会倾向于感知“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5平均分成3份,图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图出4/5的1/3”。当学生确定了这种观点后,离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就又进了一步。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的1/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么计算呢?
(2)为什么不选学生甲或学生乙这两种方法?通过验证说明丙比甲和乙方法更实用。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学生丙的方法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的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的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的开始建构认识,这时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
1.这时问学生,其它这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请学生用4/5分别除以4或5等几个整数,来进一步实验和验证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统一看法后,一起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呢?从学生的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的动机。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a÷b=a×(1/b)(b不为0)
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的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
(7/15)÷4=(7/15)×()
(5/16)÷6=(5/16)(1/6)
(3/10)÷5=()()
这样的图式训练对正确掌握分数除法的一般化算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毕竟还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图式的强化将促使学生在理解算法时有一个直观的支撑,这样的理解也就愈深刻。
(2/3)÷4(5/6)÷5(3/8)÷6(4/9)÷7
(1)将2/3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有多长?
(2)小红3天看了一本书的1/5,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要多少天?
整个练习的设计突出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安排了应用练习,尤其是第二题,还注意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始终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比较、探究、实验和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有效课堂。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验证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使课堂焕发了活力。
我设计的板书,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g?(kg)?
100×3=300(g)0。1× 3=0。3(kg)(1/10)×3=3/10(kg)
300÷3=100(g)0。3÷ 3=0。1(kg)(3/10)÷3=1/10(kg)
300÷100=3(盒)0。3 ÷0。1=3(盒)(3/10)÷(1/10)=3(盒)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方法a。2×2/5=4/5,所以(4/5)÷2=2/5
方法b.(4/5)÷2= 4÷(2/5)= 2/5
方法c.(4/5)÷2=(4/5)×(1/2)= 2/5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