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490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1

蔡有柱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2

文章摘要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国防教育的途径探索和开拓,不仅可以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同时它还能为国家防务培养后备力量。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的分析,引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国防教育的五个途径。

关键词

新形势;高职学生;国防教育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有关国防和军队有关思想、知识、技能的普及性教育。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必须在学好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强烈的国防意识、知识和技能,为国家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国防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中外历史发展证明,国防教育对国家的兴衰存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国家就强盛;忽视国防教育,放松武备,国家就会遭受战乱。虽然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们产生苟安心理, 淡化国防观念。当今的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外部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和颠覆的图谋,周边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性。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要针对像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这些“准社会公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国防忧患的意识,巩固国防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军事技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好基础。

国防教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随着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活动的日益猖獗,近年来我国国内也发生一些暴力恐怖事件, 给人民群众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如何面对和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向学生解释这些事件,就要求我们通过国防教育的形式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最大程度的形成对暴力恐怖事件的围堵和打击氛围,维护社会稳定。

国防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强烈的国防观念;通过紧张有序的军事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还能促进学生形成令行禁止的组织观念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存在着生源等内部因素和网络舆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学生思想意识有些淡薄,自律能力比较散漫,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从不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对高职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而提高学生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团结意识。

2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国防教育的途径分析

加强组织领导,重视新生军训

新生军事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学生通过2-3 周的军事技能训练,能够近距离体会军事训练的氛围,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学会部分军事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新生军训对于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全面保障和服务新生军训工作顺利开展。要创造性地丰富新生军事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军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军事课程建设,提高理论水平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提高学生军事理论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加强国防宣传,形成国防教育氛围

对于国防政策的宣传,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校园里的宣传板、校报、广播、横幅、警示牌以及格言等形式。高等职业院校要定期结合国防时事热点,开展广播宣讲和专题解读,不断提高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意识,要定期举办以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活动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征文大赛、理论讲座或是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关心国防、参与国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得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自发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国防教育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分别为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这些教育与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场地来支撑,而建立国防教育基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国防教育基地的建立,主要针对的就是军事技能教育,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现实感强和冲击力大,是国防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学生一起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或是纪念馆等,丰富国防教育的氛围,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

加强网络国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年学生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媒体。这就提醒我们,在开展国防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在网络领域同步推进。我们在国防教育课上的课件可以放在网络空间,供同学课余时间下载;我们也可以将国防法规和政策通过网站形式加以宣传,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国防事件。同时, 我们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国防知识竞赛和网上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国防教育的灌输和传递,提高国防教育在高职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因此,网络阵地是高职院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占领的制高点。

3 总结

国防教育是国家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选择,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素质教育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提升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是当前众多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国防教育的五个途径。希望这些尝试可以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艳华。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9:155-156+163.

[2] 王俊, 王希俊。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思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116-119.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2

1 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作为掌握较高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当代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中国目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各个角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到中国在国防安全上存在诸多不乐观的因素:陆海兼备,陆地疆界和海岸线漫长,这些地方在战时都极有可能成为侵略者入侵的门户;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复杂,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在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领土矛盾资源争端日益凸显;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也还没有平息;边疆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近年来东突势力日益猖獗,威胁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进而对我国领土的完整统一构成威胁。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对兵员提出更高要求。高技术战争对兵员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大批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和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人才,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科技水平,能有效掌握和使用先进装备的优秀人才。

因此,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无裨益,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加强对大学生国防知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不仅应该而且应该全面开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对大学生的国防知识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不过我们也应坚信,通过深入的,有步骤的国防知识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一定能得到增强,进而也必然会推动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和现状

高校的军事教育是指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以及军事选修课的统称。而高校国防教育除涵盖以上内容外还包括军事体育活动(如军用枪射击、军事定向等)和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国防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认为是从军事教育到国防教育,不仅是称谓的简单变换,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必要提升。

高校的国防教育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扩充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更为关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强化思想意识,提升精神境界,它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军政训练

军政训练是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技能训练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称。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大纲》要求,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单兵队列、轻武器射击、拉练、方队等科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将内务整理、集中就餐作为训练内容,以提高整体训练效果。军事技能训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结合训练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集中教育为主,统一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采取军事知识竞赛、报告会、学习讨论等方式进行。

军事理论学习

为使大学生了解国际军事形势,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认识战争特点和规律,在国防教育中,必须将学习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军事理论课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世界军事、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队指挥自动化、高技术战争等。保证必修课程的同时,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定数量的军事选修课,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提高军事理论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如可以开设《中外军事名著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孙子兵法》,给有精力和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更多的资源。

国防教育法规

国防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行为,在现状下需要依靠相应法律法规作保障才能推动其顺利进行。必须将大学生国防教育组织开展纳入到法制轨道上来,从而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法律、法令、章程、规则、条例等,增强国防法规意识,正确认识国防法规的本质及其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国防法制观念,强化依法办事意识。加强学习《宪法》、《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等。

国防体育竞技活动

国防体育竞技活动方兴未艾,已经成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参与到国防体育竞技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磨练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对于学生军事知识的应用、军事技能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娱乐与竞争中强化国防观念。如可以开展军用枪射击比赛、野外生存训练、军事定向赛、射箭比赛等。

以上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显性层面,其内容的规范性、科学性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把握的方向做支撑和保证,因此树立可靠的高校国防教育方向尤为重要。

3 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方面不完善

目前,由于对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有偏差、不统一,加之目标不明确,因而使得国防教育活动开展缺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实施,为“教”而“教”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国防教育是军分区、人武部、军事院校的事,国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普通院校能简单地搞一点军训,开设一点军事理论课便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宣传工作不够广泛。不少高校设有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但是多是有名无实,甚至,保证正常的军事理论课程都有困难。

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国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近年,这方面固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看仍存在问题:一是编制落实不够好,按照《兵役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而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二是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高水平军事教师的缺乏增加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采用班级面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差,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在国防教育中尤其明显。

4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探究

高校国防教育应把握的三项原则

把握国家利益这一根本。我国的国家利益始终表现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外交活动等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并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开展,高校的国防教育的开展更是概莫能外。我们应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贯穿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是制约国家军事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导向,使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兴盛我荣耀,国家衰败我耻辱”的观念。这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线。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深入开展国防教育首要的应是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赋予新的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以及振兴中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明确“居安思危”这一军事思想教育重点。纵观当今世界形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话代替对抗是主流,振兴和发展经济是主体,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际环境并不安宁,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诱因依然存在。许多事实警示我们应居安思危。高校国防教育应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冷静看待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

解放思想,结合高校实际拓展国防教育,应把握以下几点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好高校军事课程要求。建立人武保卫部门和部分社区(学院)辅导员共同组成的国防教育教研组和国防教育工作督导小组。保障学校严格按照本《大纲》完成36学时的军事理论教学时数和2~3周的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严格考勤考核制度。避免高校国防教育中的“走形式,讲过场”的不良现象,端正各级从事国防教育人员的思想,引起他们的重视。

除了在健全教育监管机构外,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例会制度。学校成立国防教育研究小组,根据国防教育的计划和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宣传教育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历史纪念日或结合武装工作重大任务,通过学生活动定期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奖励制度。对在国防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或评为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处罚制度。学校国防教育监管机构报请学校党委组织部后,有权对实施国防教育中的违反国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以模铸个性。军训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多注意引导。活动是个性形成的中介,在活动中模铸个性,在活动中表现个性。一切军训活动和理论课教学工作都应不断开拓学生活动领域,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评价。同时要注重开展交往活动、集体性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改进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证实,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的气氛,可以使师生各抒己见无禁忌,自由争论不畏权威,利于表现学生的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同时,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必须使学生大胆怀疑、多方设想、探索发现、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体会创造发现的经验,体验驾御知识,发挥智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情感。

结合第二课堂教育创新国防教育。除了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外,还可把课外军事教育活动结合进来。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中国人民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例如,举行形势报告会,举办国防理论研讨班,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和拥军优属活动等等。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生存训练等寓教于乐的活动。

社区化管理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防教育。我校在高校社区化管理中,探索出了不少特色鲜明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和思想教育双管齐下。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军事教育与社区安全稳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的融合点,将国防教育与社区管理有效的融合能够创造出更加高效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可以解决国防教育经费和师资编制等问题。国防教育还能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可以与社区教育互相促进。

国防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该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积极的反作用。我国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国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的和平环境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国防教育是做好避免或推迟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使命的重要工作部分。因此,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吴温暖等主编。军事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卢晨泉主编。国防教育。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

3季云飞主编。新中国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4宋时轮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3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服兵役的法律责任,通过有效的高校国防教育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踊跃参军入伍的良好条件

新修改的兵役法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适当调整征集范围,删去了关于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的规定,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二是增加吸引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的内容。大学毕业生入伍后表现优秀的,可以直接提拔为军官。大学生入伍后,保留入学资格或者学籍,退出现役后2年内允许复学,复学后参加国防生选拔或者毕业后申请担任军官的,优先录取。三是将兵役登记时间从现行兵役法规定的每年9月30日提前到6月30日,以便与大学生毕业时间及普通高校招生的时间衔接起来。1这些规定,清晰地说明了大学生服兵役的权利和义务。

在校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明确了大学生服兵役的法律责任。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这里讲的不分“教育程度”,自然也包括大学生。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召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服兵役义务。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不断扩大规模,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可供征集的高中毕业生则相对减少。在一些高考录取率较高的城市,可供部队征集的高中生已非常有限。新修改的兵役法规定大学生要履行服兵役义务,不仅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而且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了征集对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兵员。

由于大学生群体将成为新兵征集的重要群体,因此,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必须承担起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扎实、有效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踊跃参军入伍的良好条件,形成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服兵役的舆论导向。通过初步的调查,现在大学生报名参军的数量与兵役法新修之前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胡主席指出:“要坚持全面办国防的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生动局面。2地方高校更应该如此。为此,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必须不断整合国防教育的资源,自觉纠正临时性、季节性的做法,不仅只注重新生入学阶段以军训为主的国防教育,而且必须把国防教育纳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把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学习与环境熏陶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切实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兵员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扞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公民国防安全意识和国防后备军的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是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需要高素质兵员作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亟须大量高素质兵员,以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要。新修改的兵役法不仅增加了吸引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的内容,而且从着眼提高士官队伍专业和文化素质,有效利用国民教育资源角度出发,提出了走开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直接招收士官的路子,要求直招士官将成为士官的重要来源渠道。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适应了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需要,优化了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加快科技强军步伐、走精兵强军之路有重要意义,也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军队现代化的发展,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更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操纵和维护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迫切需要全军官兵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作支撑。”3这样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必须具有相应的质量水平。发达国家为使大学生能够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都非常重视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搞好学校国防教育与部队训练的有机衔接。美国国会于1958年8月23日制定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还专门针对青壮年特别高校大学生制定了《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高校大学生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和650多所高级中学均设有后备役军官训练团,由国防部统一领导。据统计,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后备役训练团毕业的大学生。4由此可见,美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在军队建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

随着新修兵役法的实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国防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是要围绕高校军事课的改革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紧密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发展的新趋势,紧密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军事课改革,增加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役军人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以大学生征兵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利用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树立典型、完善制度等措施,切实把大学生的征兵工作与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不懈努力与奉献社会的精神追求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三是要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军民共建活动夯实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部队的大力支持。因此,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不能封闭于学校之内,必须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军营,通过与部队、军事院校等单位结对子,以及请老战士、先进模范来学校作报告等形式,积极拓展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空间,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

三、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制度机制,真正把新修改的兵役法落到实处

各级组织特别是高校在贯彻落实新修改的兵役法过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对高校来说,就是要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制度机制,真正把新修改的兵役法落实好、贯彻好。

首先,要积极作为,确立国防教育是“首要职责”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国防建设要有清晰的认识,真正把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摆好位,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切实将其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为适应新修兵役法的要求,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高校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主动作为,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引起各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投入。国防教育是国家行为,国家对国防教育经费来源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因此,高校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对于高校国防建设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为国家培养优秀国防后备人才的目的。

其次,明确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在学校内部的隶属关系。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家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以下的各级地方机构中,高校国防教育的提法已出现淡化的倾向,学校国防教育要求的重点仅仅局限于“学生军训”,有的甚至把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就直接以“学生军训工作”来命名,这样的名称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认为高校国防教育仅仅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造成了目前许多高校将国防教育功能简单化、局限化、季节化,致使大部分的高校对国防教育积极性不高,将其作为政府分派的强制性的额外任务来完成,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简单应付,在人力物力精力上不舍得投入,没有达到高校国防教育的理想效果。因此,要确保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权责明确、隶属清晰的组织机构,克服高校国防教育兼职化、业余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为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稳定的组织保障。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4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R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80-03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综合预防;学生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传染病。AIDS已广泛分布于全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控制AIDS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健康教育是预防AIDS的最有效手段[2]。据有关研究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的HIV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而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就占了80%[3],且多数生活在云南、四川、广西、新疆等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4]。当今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7~24岁,成为我国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5-6]。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预防AIDS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严峻性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7]指出,截至2007年11月20日,全球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已超过3 300万,其中15岁以下人群约为250万。我国卫生部也于2007年11月29日公布《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8],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 501例,其中AIDS病人62 838例,死亡报告22 205人。2007年,国家卫生部、UNAIDS、WHO联合对我国AIDS疫情进行了新的评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 其中AIDS病人万, 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因AIDS死亡2万。目前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的态势,性传播与吸毒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有关资料显示[9],我国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二是AIDS高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交易的主要通道,比较容易获得;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特别是缺乏专为少数民族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四是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变,但由于发展不平衡,使部分地区文化、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据文献[10]报道,目前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仍在明显增加,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风险

大学生由于对性健康知识的缺乏、无保护措施的、开始的低龄化、有增多趋势等问题均可能形成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AIDS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感染AIDS。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高校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他们中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阻力,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学实施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但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是侧重于生理解剖知识教育,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预防意外妊娠以及生殖保健服务的知识和信息的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忽略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忽视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大学生增加以及全球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等客观现实下,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使青少年特别是使大学生暴露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之中 。

民族地区高校与其他高校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病预防意识上的差距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值青春发育后期,性机能的日益成熟与性冲动的强烈刺激让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桂西北民族地区高校1 897名学生性观念与的调查发现,有%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发生过边缘(包括拥抱、接吻、抚),%发生过婚前,初次时使用安全套占%[11]。这一调查结果与柳晓琳等[12]的调查报道较为一致,与徐永芳等[13]的调查结果差距较大,反映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性观念和预防性病、艾滋病意识观念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差距。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的风险更加严峻。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 在对待AIDS的基本知识方面,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某高校不同学历师生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不知道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对HIV/AIDS十分恐惧[14]。另一项调查显示,%的医学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的大学生认为可感染AIDS;%和%的大学生认为可通过注射疫苗和口服预防性药物能预防AIDS;%的学生认为对HIV感染者应集中管理;%的学生担心以后与HIV感染者在一起传染AIDS,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同时还有 %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获得AIDS相关知识[15]。说明高校学生对AIDS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对AIDS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加大高校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是为减少大学生传染AIDS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3 高校AIDS预防机制

国家政策支持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AIDS病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IDS的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其中对高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1998年国务院专门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16],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各高校都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规划。2004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17]又进一步强调了各级大中专院校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机制的重要性。2006年初国务院又重新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18],进一步部署各级学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指标、行动措施与保障措施,为不断完善高校AIDS预防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建立高校AIDS预防机制 一是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以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长期规划”,审定学校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年度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确保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科学化、规范化进行;三是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使高校艾滋病预防工作长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时刻掌握校内艾滋病疫情,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4 高校AIDS预防措施

加强AIDS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业务知识的培训,因为教师的性知识、态度、观念和性道德都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许多预防AIDS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不了解AIDS防治的基本知识,难以胜任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有调查显示,%的教师希望在教师培训中学习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 %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方法[11]。其次是要组织有关人员和学生代表深入到民族地区高校所在的服务区域,认真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重点探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或桂西北独有的民族(如仫佬族、白裤瑶族、毛南族等)生活习俗与HIV感染的关系,从中寻找民族地区高校预防AIDS的途径和办法,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有计划地举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面向全体师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AIDS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国家相关预防与控制政策; 在高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探讨; AI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待HIV/AIDS的态度、预防措施等。同时对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将AIDS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性教育结合起来,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AIDS教育的前提,针对在学生中存在的现实性,加强性道德教育,开展安全教育、男性责任感教育、女性自尊自重自爱教育。通过这些讲座以及各种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发挥大众媒体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一直都是在我国青少年中进行AIDS预防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除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版报等传统媒体外,因特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有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学卫生书籍、报刊杂志及文艺书籍等,其中医学卫生书籍占%,报刊杂志占%,文艺书籍占%,影视占%[19]。Kate[20]的研究发现,20世纪末在校大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得性知识的比例已明显升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充实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和预防AIDS知识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外,通过网络、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世界AIDS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对大学生预防AIDS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挥在校大学生生力军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生源广泛,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回到家庭所在地开展预防AIDS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这项活动面向基层,走进千家万户,是一种投入小、社会效益大的公益。在大学生中持之以恒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为我国防控AIDS的流行作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在校内开展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和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中,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一是学生以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活动;二是以校团委、学生会牵头,举办与预防AIDS相关的专题班会、专题版报、专题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育形式,既有利于对上述专题讲座知识的巩固,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与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预防AIDS的良好习惯。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防艾工作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预防AIDS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一个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环境,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学校开展预防AIDS专题教育可以对增强学生的知识、态度等起到显著的作用。有调查显示[21],学生同家长或家庭中其他成员谈过AIDS问题的比例为% ,同朋友谈论的比例为%。因此,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同时参与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可采用双向方式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每一届大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 HIV/AIDS的态度、预防知识及性观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是对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AIDS知识获取和态度转变等方面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整个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师资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是对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性的检验。因此,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是为进一步修正高校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AIDS预防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AIDS的流行特点和易感青少年群体的分布状况,决定了高校控制AIDS流行的关键在于预防。而目前高校在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中,性接触这一传播途径的预防极为重要。因此,高校构建和完善AIDS预防机制,大力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5 参考文献

[1] 周正任。 医学微生物学。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23-327.

[2] 汪华,主编。 艾滋病防治实用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文献出版社, 2004:1-4.

[3]任学锋, 余冬宝, 主编。 艾滋病防治媒体报道参考手册。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28.

[4] 荼高强,徐徐。 论艾滋病病人的人权保护。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3):297-298.

[5] 王立秋。 全球艾滋病流行进展。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 8(1) : 3.

[6] 李光明。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22(6):116-118.

[7] 国际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2007-11-2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2007-11-29.

[9] 何慧, 主编。 极乐的暗礁―20世纪无药可救的艾滋病。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0.

[10]田应娟。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对艾滋病歧视的调查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173-174.

[11]熊翠欢。 河池学院大学生性观念和的调查。 中国校医,2008,22(2):193-194.

[12]柳晓琳,王琴。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探讨。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21(5):69-70.

[13]徐永芳, 周吉, 莫秀娟,等。 广西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4-975.

[14]熊翠欢。 高校不同学历师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6:990-992.

[15]高秋菊,薛春洪,刘 辉, 等。某军医学院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79-80.

[16]廖文科。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 23(1):4-5.

[17]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意见。 2004-5-29.

[18]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2006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99-100.

[19]刘达临,主编。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上海:三联书店,1995.

[20]KATE media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the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of unmarried rural Chinese males,2000(East West Centre Summer Seminar 2000 Report).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5

关键词: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29-02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探索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对于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普及高校国防教育,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把高校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高校国防教育是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依据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此,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活动”三位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内容进行了具体落实,特别是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更是集中进行了强化。实践也证明: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由于社会人才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素质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以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为培养对象,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状态。它要求学生用更多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试图通过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增强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出人才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也鲜明反映出合格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防教育恰恰是一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兼顾的教育形式。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修养。这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能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素质教育,使高校素质教育得以更加完善和谐地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并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全体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渗透作用。同时,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化遵纪守法意识、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国防教育的开展,使得高校可以更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内容,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领导机构、教育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然而,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1.认识存在偏差,国防观念淡薄。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问题主要体现为国防教育目标狭窄。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内容上侧重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没有将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定位于更高层次的人才素质培养,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国防素质教育体系。学校认识的偏差使得高校国防教育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编制配备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有问题。同时也导致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参与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的热情不高,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受阻,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

2.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技能训练、国防活动等途径,教育方式单一。同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也更多采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将国防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军事技能训练缺乏长效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军事技能训练缺乏连贯性,不能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3.教育队伍匮乏,教育保障不力。在多数高校,从事国防教育活动的专职人员配备不齐,通常是以一支“杂牌军”形式出现,主要是学生工作辅导员、部队专业干部、学校党政领导兼而代之,教育队伍保障不到位。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职军事教师,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能应付了事,教育成效不明显。就专职军事教师队伍而言,也存很多问题,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学历结构偏低,职称问题更是突出,军事教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使得教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4.学科建设缓慢,教育后劲不足。从1985年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试点到今天,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挤占了高校部分教学资源,部分高校主张将军事理论课与“两课”合并;高校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方向、学历提高等问题因没自己的学科依托而面临困境;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客观要求必须寻求国防教育学科的建立。

三、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创新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要在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争取各方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关键、促实效,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水平。

第一,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完善高校的教育功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国防教育工作。首先,强化国防教育是高校重要职责的理念。明确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高校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国防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现途径,在充分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范围,并系统性地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二,创新国防教育开展形式,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成效。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紧跟时展的新要求,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内容;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并通过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素质培养、考评机制实施等途径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要积极利用新生军训、大学生征兵、军事技能竞赛等环节作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切入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把国防教育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娱乐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化、系统化。

第三,加强专职国防教育队伍建设,保障高校国防教育良性发展。具有较好素质的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不断健全国防教育机构,配备专职国防教育人员。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国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既要有学历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同时,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军地联谊、调研学习、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途径实现国防知识的共享,尤其要充分发挥部队单位、军事院校的专业优势为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军事教师,进而逐渐建立起一支符合时代要求、政治过硬、专业精湛、作风优良的国防教育队伍。并从政策上、职称上、资金上给予扶持,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学术环境,引导国防教育队伍健康发展。

第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夯实高校国防教育基础。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科定位,清楚高校国防教育与“两课”的关系;规范学科规划,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确定学科建设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细则,使其既能指导全局又能关照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规范,教学条件的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学科建设创造条件;重视科研团队培养,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通过科研水平提高来推进学科建设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国防教育新机制,构筑国防教育新体系,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号:JY10-101]

参考文献:

1.梁仕新,张丹虎.浅论高校国防教育的着力点[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3)

2.杨玉中。浅谈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4)

3.陈宝华。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4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