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对外汉语教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6451

【导言】此例“对外汉语教师(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外汉语教师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行为研究;方法;特点

[Abstract]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is a systematic and introspective research in teaching practi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open, participative, purposive, timely and flexible. It can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method;

characteristics

一 教学、行为研究的定义及特点。

1.教学行为研究的定义

行为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将行为研究引人教学研究领域,在国外也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期,Stenhouse(1975)和Elliot(1796)在他们的研究中明确指出:行为研究是对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行为研究主要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Stenhouse认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积累,通过综合性的分析,行为研究的理论是可以推广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研究逐渐被介绍到我国,目前在英语教学领域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那么,究竟什么是行为研究呢?为了给读者一个更为清晰的印象,下面列举国外本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的原文定义:

Action research is a form of self-reflective enquiry undertaken by participants in social (including educational) situ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justice of (a) their own social or educational practices, (b)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actices, and (c) the situations(and institutions) in which these practices are catried out[1].

(Teachers)subject themselves and their practice to critical scrutiny; they attemPt to relate ideas to empirical observation; they attempt to make this process explicit to themselves and others through the written woal. Their prime concern is to improve their own practice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ir own concem or worry. For them, action research seems to be a practical way forward given their concern in that situation. They use and/or design aspects of their action as teacher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effective teaching and, in our view, they do so rigorously[2].

Action research is "the study of a social situation with a vie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tion within it"[3].

Action Resear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ntinuing effOrt to closely interlink, relate and confront action and reflection, to reflect upon one's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doings in order to develop one's actions and to act reflectively in order to develop one's knowledge[4].

Action research is the process of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educational decisions and adjusting practice to maximize effectiveness. This involves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delineating their teaching and leadership straegies, identify their potential outcomes, and observing whether these outcomes do, indeed, occur. Essentially, action research is examining one's own positive impact that teachers and adndnistrators have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ction research takes maximum advantage of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best source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are those most directly involved with teaching──teachers and principals[5].

通过上面的引用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行为研究的一个共识是:行为研究是教学实践中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它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因而对改进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行为研究是“什么”、“由谁做”、“如何做”、“在哪里做”的问题。可把它简单地归纳为:

①行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②行为研究是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自己制订、亲自参与并展开调查与研究的;③行为研究要由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④行为研究的目的是不断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并取得最佳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就是对外汉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它由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其目的是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

张正东先生在《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精辟地总结了行为研究的四个特点:

①研究的对象限于自己的学生或自己的活动,一般不挑选被试;②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学中或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③研究者一般就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估者;④研究方法主要属于内省/反思和准实验法。

笔者根据自己从1993年以来的学习、实践与研究,认为行为研究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具有其他一些主要特征:

开放性 行为研究是教师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态度,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把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大家,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或批评性的意见;注意收集来自外部的与自己主题研究有关的各种意见与信息。

参与性 传统的研究一般是由科研人员拟定课题并主持研究。课题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少考虑一线教师所直接面对的问题和需要。而在行为研究中,课题是由教师自己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的,他们可以就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他们自己自始至终都是课题的主人并直接参与研究。

针对性 以往的研究多是研究者对客体的研究,如教材、教法、学生等,由于教育中诸多的不可预见因素,这些研究很难做到完全符合某一位具体实践者的需要,对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并不明显。而行为研究则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活动组织、行为实施,也包括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障碍等人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改进教学实践。

时效性 行为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不必等到下一个循环才去改进,而是随着教学的推进就可以把前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新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不断地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不断地探究,能够使整个教学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灵活性 行为研究的灵活性体现在: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定出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案,小的则可以是对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具体行为的研究和改进;参与研究的人员数量可多可少,可以全体教研室教师一起参与研究解决一个大问题,或是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行为研究还具有许多特点,总之它表现的是一种对于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开放性的态度。McNiff(1998:l)指出:行为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教育看做是一个整体的实践过程,不是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或心理学或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是把课程、教材、教法、学习过程、学生需求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行为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行为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没有一个好的选题,行为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选定一个好的课题,教师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这种意识包括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的意识,以及寻求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与完善的意识。教师需要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寻求最好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来培养人。所以可以说,教师的意识是选题的基础。

选题可以从教学实践中感兴趣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想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着手。例如,发现或尝试一种新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留作业的不同方式可能会带来的不同效果;对同一个语言项目不同的解释与练习的方法带来的不同的效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通过阅读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等都可以作为行为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因为行为研究是直接针对教学的,所以行为研究的选题可以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最希望了解的和最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且的。

三 教学行为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法、录音录像法、写日志、教学观摩、访谈、问卷调查、照片分析等等。

写日志 行为研究中的日志有别于普通的教学日志。虽然它是日常教学情况的如实记录,但它应该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事件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反应的观察X以及对教学内容、活动及对象的情感、态度、认识。反思、假设、分析、感想和评估等诸多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这些是日后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和信息来源。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而获得数据的采集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记录任何一个事件的现场观察情况或描述事实、场景、过程、结果等。记录应尽量做到客观,自己的感想、反思等要有明确的注明以避免因记录失实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这可以为教师对一个学生、一种方法或一个事件进行纵向研究提供较为准确。详实的数据。

录音录像 录音录像是行为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手段。它可以真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师生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的表情、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的讲解方法与练习的设计、教师板书时对学生的安排等等。因此,它能为行为研究提供大量、珍贵、客观、准确的数据。

教学观摩 邀请部分教师(参与同一个项目研究的同事或关系比较融洽的教师)到自己的教学班上去听课。这种教学观摩与传统上的教学观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上的“教学观摩”一般是“上级领导”组织的观摩,通常带有检查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师的性质。教师为了迎接“观摩”往往要按照“大纲”和“教参”精心准备一番,甚至要进行一下“预演”。而行为研究中的教学观摩则是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效果为目的的。因此观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这种观摩往往是有针对性的。教师在邀请同事观摩自己的教学之前要交代自己的问题,与观摩者确定观摩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做好必要的观摩准备。而观摩者则主要根据问题进行观察,有时因研究项目不同,这种观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多次的观察,如一个周期或一个单元等,观摩不仅要有观摩记录,同时应有观摩者对事件的感想、想法等内容。观察后为被观察者提供自己的意见与反馈,甚至与他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反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丢失很多重要的数据信息。观摩者的意见对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弥足珍贵。

问卷 与访谈、录像、记录等方法比,问卷可以说在实施上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研究者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关于一个研究项目的大量的信息。但是问卷的设计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问卷设计中的困难往往要比想像中的大得多。设计问卷时不但要注意目的、内容和提问方式,而且要讲究语言的使用和表现形式;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详实而且要考虑提问策略,尽量避免不全面、不客观或者有诱导嫌疑的内容,以保证问卷的真实可靠性。

访谈 访谈用在行为研究中,访谈者即是课题研究的直接参与者,被访谈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同行。访谈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访谈对象是学生,则较宜采用一对多门将学生分成小组,一组一组地进行访谈)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紧张感,既能消除学生的顾虑(特别是亚洲学生这种顾虑表现得尤为明显),又能听到不同角度的反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自己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内容,并征求被访者的意见。建议和看法。在访谈时最好应做到不让被访谈者受到访谈者的影响而失去其客观性。

照片 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拍成照片,同样可以为行为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数据。虽然照片只能提供静态信息,但是它可以真实地反映诸如课堂场景、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教态和表情、学生听课时的表情、作业完成情况等真实、可靠的证据以支持研究的论点。此外,照片还可以真实地记录访谈的情况,记录访谈地点及环境、被访者的表情及位置等。因此,我们可以说照片是为研究提供实证数据、记录研究过程、提供研究报告或得到研究结果的基本数据之一。

四 教学行为研究的意义

行为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的,自它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更有蓬勃发展之势。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讲,行为研究补充的是传统研究只注重研究客体,即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而忽视对教学主导或者说本体的研究;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教师应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教养目标得到充分实现的问题;重视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发展特别是自我发展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是对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补充。从教学法研究的角度讲,传统的研究重视的是知识传授的方法,而忽视了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人的培养,即:人的基本能力的形成、人格的塑造,以及一个人的终生教育能力的发展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学法研究中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从微观上讲,由于行为研究的课题是教师自己提出的,教师又是研究的直接参与者,其研究的结果或是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是转变了教学观念,或是改变了教学方法。无论哪一条,都会直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

教学行为研究是一个大的题目,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 Kemmis,S,& R. Action Research Planner[M]. Geelong, Victoria; Deakin Unversity Press l982.

[2] Hustler,D., & (eds.).Action Research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C]. Inndon: Allen & Unwin l986.

[3] EIliott,J.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M].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l.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对外汉语教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对外汉语老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对外汉语教师2

培训的内容十分的实用,分别有汉语国际推广形势教育、外事教育;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材、教学资源及新汉语水平考试等。每个内容都以一定数量的名家专场讲座和针对性操练的形式开展,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和操练,让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充实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尽快适应赴任国生活、融入当地社会、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复合型人才。通过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培训,我对外派汉语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角色的认定

培训前,大部分学员认为国际汉语教师的作用限于教授汉语言知识,通过培训,我们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汉语,还要根据需要介绍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通过文化活动介绍传播中华文化,更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中国文化,因为自己就可以充当一本活的教材;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不仅是一名汉语教师,更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人。因此做好一个人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的角色承载。

二、对开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汉办许琳主任主围绕我国汉语推广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富有启发意义的一课,大大提高了我们这些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吃苦耐劳的决心。他们的讲话使我们明白:语言的传播和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彼此推动的;世界主要大国无一不在大力推广自己的语言文化; 我们大力推广国际汉语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学员们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汉语推广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对外汉语教学知识的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请到了诸多名人名家为我们做专题讲座,为我们创造了零距离接触相关领域的致高点,使我们有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领略大家风范和学术精粹,使我们受益匪浅。叶军教授的第一堂课,为我们的培训拉开了序幕,让我了解了国外的基本课堂形式和第二语言习得。达婉中教授送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educating the international leaders of tommorrow! .”wendy da 用她几十年的对外汉语研究与实践经验给我们揭开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每个儿童都有可能成为明日的“领袖”,前题是我们作老师的要有培养领袖的胸怀。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老师的正确引领是可以让孩子们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心。有了这种思想武装后,用充满趣味的活动课堂来吸引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充满魄力的汉字世界。达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世界各地平凡的人用自己最真诚最真实的工作获得世界上最高特殊时,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汉语的吴中伟教授给我们汉语语法课。吴教授的课上得很精彩,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我们汉语语法问题。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课充满了思考与反思。汉语虽然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学学语文到高三,整整十二年,可是当吴教授问起诸如“了”字用法、“把”字句、“是……的”、“……过”等平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嘴边说的一起词语的语法教法时,我们被问得瞠目结舌,吞吞吐吐,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惭愧和无助。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我还有很大的差距的,也提醒了我要从那方面来着手学习。黄金城和毛世桢两位教授真的让我领略都了专家的精彩,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课堂中是不应该直接地讲解汉语语法要点,我们应该去想方设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明白并正确运用汉语词语。同时我们老师们要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育法、语音等各方面的积累。

四、培养我们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工作和学习

紧张而激烈的拓展训练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堂受益终生的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生命”的重要性。素质拓展训练就开发了我们的潜能,它强调团结协作,集体精神,同时还具有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深层次的内涵。它也提醒我团队的优势,个人英雄主义的鲁莽与冲动是不好的。总之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将会把这次拓展活动中所学到的一切转化为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职业素养。

还记得那位为我们王荔班主任工作讲座的时候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她的讲述中,让我感受到我们以后的很多未知的困难。从第一次坐飞机,飞机就出了故障,下飞机箱子又丢了,line manager一开始就将她们丢掉好几天。文化的不同,环境的陌生,心灵的孤独,都是我们必须独自去面对的,让我那份喜悦逐步的沉淀了下来。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的领导王阿芹博士给我们讲积极心理学-幸福的科学。通过今天该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通往幸福的道路就在我的眼前。王老师让我们在轻松的形式中认清了自己,让我了解到自己有一颗坚强的心,积极地心态能够去和克服国外的孤独。

五、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即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一个能力。此前多数学员误以为只有跨国交际才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存在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就会出现,因此跨文化交际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更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就可能发生在国门内。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民族及宗教方面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在向外国人说明中国的情况时尽量少说空洞的辞令,提倡讲述身边的故事,因为这样外国人爱听,更乐意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做到既不要仰视发达国家,也不要俯视欠发达国家。因为我们自己国家的盛衰历史和今日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以改变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要打造良好的中国人形象,目前中国人在国际上给人的总体形象依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打造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消极看法。

六、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判断

对外汉语教师3

一、中华文化传播客观上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随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的依存度进一步加深。一方面,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越来越关注,了解我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希望了解、熟悉中国情况的群体急剧扩大,汉语人才的需求迅速攀升;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外部的市场、资源,中国人不断走向世界。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接受中国、认同中国。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种,网络、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友好往来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但笔者认为:汉语国际推广是文化传播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吕必松教授认为:“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华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使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具体实施者,中华文化传播的使命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师直接面对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成效。国家汉办2007年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明确规范。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是合格的汉语教学者,而且也应是出色的活动组织者。

首先,国际上汉语学习人数的急剧增长,客观上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据国家汉办消息,目前世界上有4000多万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另外,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也急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市为例,高等留学生人数过万人,专、兼职汉语教师(含退休返聘教师)不过140多人,大部分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带课,专任教师远不能满足需要。

其次,汉语学习者需求的多元化,客观上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许多汉语学习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有的想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关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和民族、宗教政策等,有的想学习中国武术,有的对中国音乐、书法感兴趣等。汉语学习者需求的广泛性,要求我们的汉语教学者不仅能提供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还要有其需求相匹配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再次,为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是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的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中国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要了解不同国别的教学习惯,吸取各国教学之所长,为已所用,提高教学实效。

最后,中国需要被世界认同、了解的客观现实,也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经济的调整发展及影响力的提升,我国与一些国家在能源、资源、市场上存在竞争,还有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发展心存顾虑,“中国”、“中国崩溃论”在世界上还有“市场”。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和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客观现实,需要我们尽快地将中华和谐文化、和平理念传播出去,需要我们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取得世界人民的了解和认同。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不能满足中华文化传播的需要

新中国自1950年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以来,广大对外汉语教师付出了辛勤劳动,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许多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已成为所在国的重要领导人、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据报道,在广西桂林求学的越南学生中,曾有5位担任过越共政治局委员,22位担任部级领导,更多的则成为了知名企业家和学者。对外汉语,从单纯的语言传授变为一门科学,王力先生曾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新型学科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没有一支数量充裕的专职对外汉语教学队伍;现有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汉语专业出身,其本身的汉语基础不扎实;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将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难以适当国际化教学的需要;一些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不深厚,难以适应文化传播的需要等。其原因主要是:

1.对外汉语教学管理体制多样。以笔者所在武汉高校为例,管理体制就有三种形式:其一,成立国际教育学院,配备专任教师,如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其二,虽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但教学由中文系负责,骨干教师由中文系派出,如华中科技大学等;其三,没成立专门的机构,其教学、管理工作委托中文系、外语系,其教师也由两个系教师兼职。如此管理体制多头,专职教师编制不足,高层次人才难以留下。另外兼职教师数量庞大,且流动性又较大,素质提高难以实现。

2.对外汉语教师的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一,自2005年停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后,没有组织新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素质没有规范标准;其二,大多数高校在聘任对外汉语教师时,也没有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准入制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无从谈起。

3.部分高校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例如,认为其学术价值、技术含量不高,对其教学不重视,对其教学法的研究不深入;对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不重视,没有给予足够的编制和经费,导致该进的人进不来,该留的人留不下。

4.对外汉语教师的考评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相当一部分高校不考虑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将其与其他学科等同起来,对其研究课题、论文、考评等做同样要求,致使一些教师没有把教学当作第一要务,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5.轮训、培训制度没有建立。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大,新进人员急剧增多,但教师的轮训、培训制度没有很好建立完善,导致国内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及时普及,不能很好地借鉴国外同行好的教学经验。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中华文化传播大局

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客观上需要中华文化加快对外传播的步伐。中国传统的和谐、和平、儒家、道家等文化精髓,和平崛起、科学发展等理念,现行法律、政策、制度等也需要得到世界的了解、认同。吕必松教授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做好汉语教学,关键在教师,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实现中华文化传播,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笔者通过十余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深切感受到,好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具备语言分析和语言比较能力,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法。其次,要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医、武术、戏曲、书画、舞蹈、音乐等知识,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三,要有对国情的把握能力和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对留学生提出的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选举制度、法律制度、计划生育制度、高考制度、科学发展观等问题予以正确的解答。第四,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通过对外汉语教师的言行,要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第五,要有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善于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实效。第六,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懂一点琴、棋、书、画方面的知识。

建立一支素质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对外汉语教师的准入制度。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比较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办法,建立完善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新进入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规范;对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轮训考试,逐步淘汰不合格老师。

2.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单位和机构设置进行规范。要在师资、机构、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和条件,对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科学测定。凡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一律取消其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格;取得教学资格的单位要规范其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一支满足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侧重于教学成效的评估,突出语言教授、文化传播这个关键来制订考核指标,让对外汉语教师把关注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来,放到学生的学习成效上来。对志愿者的考核评价,要突出教育效果,坚持考核与使用相结合。

4.建立、完善教师轮训、培训制度。为加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普及,学习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方法,应建立完善几个制度。其一,有计划地安排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与国外孔子学院的教师进行轮岗,相互学习;其二,国家汉办定期分片组织对外汉语教师进行培训制度;其三,各省每年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定期轮训、培训制度;其四,各培训单位每月组织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轮训、培训和教学法的研讨,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5.组织开展国家、省级对外汉语教师技能“比武”。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职能竞赛,通过竞赛调动对外汉语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其自身教学技巧和水平,让学汉语和教汉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6.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质量。要根据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军。

7.建立对外汉语教师的津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专职对外汉语教师的待遇,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投身于对外汉语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内部资料)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01).

[4]胡明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04).

[5]邵敬敏。关于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反思[J].语言文字应用,1992,(02).

[6]姚芳。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青海社会科学,2009,(06).

对外汉语教师4

关键词:对外汉语;泰国;就业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在国际大舞台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国际上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汉语热这一现象的生动反映,汉语逐渐走进泰国,自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开办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地处该区域桥头堡位置的广西,人文传统、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与东盟国家接近,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向泰国输送汉语教师最多的省份。对外汉语专业在泰国的就业前景良好。

一、 泰国汉语教学开设现状分析

(一)汉语开设的院校

目前泰国有国立大学66所,私立大学54所,这些大学都设立有外语系,如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兰勘恒大学和宋卡王子大学等,这些大学均把汉语教学放在了在大学人文学院的外语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当的规模。还有一些大学的汉语课被列为副主修课 ,另有部分大学汉语为选修课程,教学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

据泰国教育部统计, 2003年泰国全国中,中文学校遍布泰国各主要城市,曼谷及中部地区有22所,其他各府有91所,均为华侨社团所办。中文学校绝大部分为小学,因此,在中文学校学习的学生多为7- 13岁的小学生。按泰国当局规定,中文学校只能在一年级至四年级教授中文,每周授课10学时,必须使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汉语教材。

(二)汉语语言中心的设立

2001年以来,专门教授汉语的语言中心增加得很快,甚至到了难以统计的地步。语言中心都是私立的,主要教授英、法、德、汉、日、韩、俄等多种外语。这类语言中心规模较小,教师多为兼职,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多为在职人员,汉语课程以口语和阅读为主。1991年在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设立的汉语中心侧重于研究工作。1992年泰中友协创办汉语中心,从事汉语教学和中泰文化交流工作。1993年曼谷东方书院第一次招生。这些语言中心的设立,加大了汉语教师的需求量。

二、 泰国汉语教师的师资状况分析

早年泰国华文教育的老师来自第一代华人的子女,父母是华侨,在家里讲汉语普通话或某种汉语方言,这些华侨汉语教师的语言基础相对比较差,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语音语调不够清晰。汉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中文学校的教师,特别是老年的汉语教师多是 20 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国内大学毕业后到泰国任教的。他们汉语基础好,教学水平高,工作上认真敬业。而目前在中文学校的一些汉语教师,多生于泰国,在泰文学校学习 4—5年汉语后,留校任汉语教师,他们自身汉语基础比较薄弱,汉语教学必然受到影响。

三、 对外汉语专业在泰国的就业前景

由于泰国各大中小学和高校都相继开设汉语课程,而本土的汉语老师又受到国家规定的汉语从业资格证的种种限制,所以泰国汉语老师相对比较稀缺。主要表现在:

(一)汉语教师待遇偏低,师资相对匮乏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

泰国中小学汉语师资普遍不足,许多学校汉语教师严重流失,同时又很难聘请到合适的中文教师,使教学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中文学校教师资格审批程序繁琐,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考试才能获得。泰国当局虽然取消了汉语教师泰文程度通融考试法令,但对中文学校的教师人数却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中国籍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需要新的汉语教师队伍的加入

泰国中文学校所使用的汉语教材大都是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引进的,其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词汇老化。泰国的有从业资格的教师大多为泰国老华侨华裔,他们的知识面比较陈旧,所以需要新教材的引进,以及新老师的指导,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毕业生普遍得到泰国汉语学校的欢迎。

(三)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使得汉语教师供不应求

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导致了汉语教师的供不应求,汉语教师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缺口,许多比较偏远的学校因找不到汉语教师而无法开设汉语课程,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汉语已逐渐成为泰国大学仅次于英语的一门外语。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学习汉语的需要,不少大学开设了汉语夜校和周末班。以此可见,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文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改善,对外汉语在泰国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好,汉语教师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师5

当前,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生源激增,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相应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师资存在的优势。(1)基础知识方面。第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汉字、虚词、对外汉语教学知识、中华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基础较扎实;第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技能,即汉语阐释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等方面能力较强;第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2)知识能力方面。第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本体理论知识较扎实。第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攻关能力较强,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较全面。第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掌握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较丰富,培养、不同水平不同学历留学生文化传播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参与能力,以及外语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等方面方法得当。(3)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方面。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第二,评价指标全面;第三,评价手段先进;第四,评价主体多元。2.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存在着媒介语弱势的问题。谈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时,首先要区分自然语言的集合和外语的集合。在自然语言的集合中,教师都是本国人用本国语言讲课,在讲课时对语言的应用能处理各种决定;在外语的集合中,教师是典型的非本族语言者,并且从没有在说第二语言的国家居留过,所以像对待本国语那样自然作出决定比较困难。新疆高校外汉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自然语言的集合。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课程的态度和他们在实践中调整思路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评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对目标语言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背景、教育水平、对自然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精通程度、教学经历等;第三,对外汉语教师对教学程序变化的态度。对外汉语教师的态度和培训是新的教学程序的一部分。据统计,新疆高校36%的对外汉语教师只能凭借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其余能够使用媒介语教学的情况为,6.22%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俄语,45.78%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维吾尔语,7.2%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哈萨克语,4.8%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蒙古语。沟通不畅,使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2)部分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知识欠缺。目前,新疆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成分复杂,既包括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也包括从双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历史、新闻、教育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文科专业转型而来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从汉语言文学、历史、新闻等文科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对欠缺第二语言教学的丰富经验,没有系统、扎实地学习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课程。从外语专业尤其是俄语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能与留学生顺利沟通,但相对欠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系统知识。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因为学习了新疆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能够与中亚跨境民族留学生进行交流,具有语言优势,而且学习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也有对母语非汉语人群进行语言教学的经验积累,能较快适应对中亚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但针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毕竟有很多不同之处。同时,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对欠缺汉语文化、文学知识和古代汉语等语言知识,此外,他们的汉语知识也比较薄弱。3.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不断提升能力的机会和环境。(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经常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环境。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疆高校一直缺乏让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环境。2008年年底,国家在新疆筹建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2010年6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自治区教育厅在乌鲁木齐市举办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揭牌仪式。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能够在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这个平台上进行科研探索,但目前新疆仍然缺乏一个常态化的类似于研究会、学会这样的平台,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虽有所感,却无法实现常态化的学术交流。(2)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赴内地进修学习的机会,也缺乏在新疆本土倾听来自内地专家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的机会。与内地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比,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进修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机会十分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水平的培训机会相对来说非常少,赴海外交流访学的机会更是难得。没有统一的培训过程和观摩研讨机会,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仅凭借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传播祖国伟大语言和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自豪感支撑自己的工作,这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完整体系,既是处理教与学各类关系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也是贯彻这些理论、原则的一套方法和各种技巧。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既概括了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又区分了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上的不同侧重点。这样,就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搭建起了结构框架。综观新疆高校这几年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新疆个别高校仍然以结构为主的综合法为主,课堂讲练不多,但是多数新疆高校有很大的变化,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上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在读、写、听、说等技能上全面要求。在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上,新疆个别高校只开设了一门精读课,但是多数新疆高校还开设了单项训练技能课。新疆高校编写本土对外汉语教材较多,但体系不一,如《大众汉语》、《大学汉语》、《商务汉语》等,但在结合功能加强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新疆高校编写的本土对外汉语教材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交际”,在把“工具”放到“交际”中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此外,新疆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般都是学习、借鉴内地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如,新疆师范大学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经验,搭建起了以中亚研究为重点的本科教学理论研究的结构框架;针对中亚留学生尝试“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留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使用不同特色的教材;实施分技能设置课程的教学安排。所有这些变化和成绩,将在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整合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发展新疆高校留学生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7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