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7617

【导言】此例“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1

关键词 高校 专业素养 绩效工资

高校教师作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背负着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其重要。

一、高教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是指高校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调整和处理与同事、与学生、与领导、与社会、与工作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包含普通常识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即指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素养;能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素养;具有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能力的素养。

二、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1、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社会地位的提升,实现荣誉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教育环境的变迁,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果高校教师一成不变、不思进取,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很难化被动为主动,无法理清教学和科研的思路和方法,难以明确教学和科研的目标,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进而优化个人的职业生涯,提升社会地位,实现荣誉感。

2、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最为重要的资源,其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在经济、政治、思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的不断增多,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展,高校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发生变化,从从前的“春蚕”、“蜡烛”、“园丁”到现在的“简单执教”、随意的“拿来主义”、“现世俗化”,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分析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和缺失。所以,教师只有也唯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促进高校事业更快发展。

三、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首先,学习和思考是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优化自己的思维、激发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素养。其次,完善的培训制度是手段,各高校应制定必要的培训制度和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制。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以后,他就会关心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并且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无论是何种方式和动因促进高校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最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升专业素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集到提高教师收入多少的问题上来。教师收入的多少又在于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其中分配方案的基础性、核心性问题在于工资结构的设计。

四、绩效工资改革的现实背景及现状

五、绩效工资的基本内涵及框架

绩效工资,是以人为中心,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根据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社会服务量以及其他各种业绩作为分配要素来进行分配的工资制度。我们可以运用绩效工资结构比例的调整对教职工个人努力道路的导向作用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创新能力。根据文件规定,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础性绩效工资是国家或者省市以文件的形式直接给予的标准,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由各高校自行制定方案进行实施。

基本上,各高校制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框架为基本津贴、目标津贴、业绩津贴等部分。基本津贴:依据本人聘任的岗位确定,体现个人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担负的责任;目标津贴:依据各学院、各部门完成目标的情况和目标考核的结果进行分配,体现各学院、各部门的综合实力;业绩津贴:依据个人教学科研工作的成果、承担的教学科研项目确定。基本津贴及业绩津贴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如表1所示。

六、设计促进教职工专业素养发展的绩效工资结构

二级学院对教职工的具体情况更为了解,更清楚用何种方法、手段更为有效地激励教职工素养的提升,能做到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因此决定了我们在做奖励性绩效工资设计时,应实施打包二次分配,根据各种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及各二级学院业绩在全校业绩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如何打包。然后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总的指导原则及各二级学院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科学、合理、公平、体现绩效的二次分配方案,报学校审核并批准后按二次分配方案实施分配。

根据各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及学校发展的侧重点、大学科研程度和研究生的拥有量等,我们可以将各高校划分为教学型高校、科研型高校和综合性高校。教学型高校比较侧重于教学,是以基础学科的教育为主,且多以本科教育为重点,需要应用型技能人才,着重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时,应提高教学工作所占的权重即X4、X5。通过收入分配的导向作用,使教职工努力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相一致,致力于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型学校与普通院校相比,研究型大学较侧重于学术研究,同时兼顾教学,需要学术型研究人才,看重科研能力。因此我们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时,应提高科研工作所占的权重即X6,通过收入分配的导向作用,使教职工致力于科研能力的发展;综合型学校实施多学科均衡发展策略,专业覆盖面广,但也有各自的优势专业。人才培养应该致力于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有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并重,因此我们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时,应合理并重地分配教学工作X4、X5和科研工作所占的比重X6,来引导教职工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发展齐驾并驱。

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光包含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教育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显性知识、显性素养,还包含很难被清楚地识别和分享的隐形知识、隐形素养。隐形素养不易表达、结果分散、逻辑混乱、稍纵即逝。如想隐形知识、隐形素养转化显性知识、显性素养,化分散为聚集,化混乱为秩序,抓住机遇,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到最显著面,这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如何激励教师愿意花费这个时间和精力来化隐性为显性是个重点和难点。从绩效工资结果设计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挪出一块来专门用于此项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朱美妍等:浅议高校教师教育哲学素养[J].科教文汇,2013(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这5篇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2

一、加强对实施绩效工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学习,让教师理解政策。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出台的,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教师的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普遍拥护与欢迎。但是网络和媒体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这些不同声音和认识问题,我们要从政策及其实践等方面及时加以澄清,进一步统一思想,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绩效工资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平稳顺利实施。

目前对实施绩效工资应正确理解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实施绩效工资后地区之间教师工资收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二是如何正确认识有的地方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工资增幅不大甚至有所减少的现象;三是如何正确认识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与分配;四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校长、中层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关系。

根据有关的规定,教师基础性绩效部分(70%)已按岗位设置每月发放,而奖励性绩效部分(30%)则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施行。

如果说,把绩效工资比作一块香甜的大饼,原来的初衷希望能干的、肯干的、多干的能够多分点饼,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能够多吃点,吃饱点,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蓄备力量。然而,现实中因为操作的问题让老师们认为,原本一块应该平均分配的饼,现在有了区别,心里有不平衡。毕竟十个手指有长短,人的能力有高低,在大多数老师经过努力却不能获得均衡的情况下,原本团结的教师群体,看似融洽,内在却有心结。如此绩效工资抑制了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让原本能力不很强却肯干愿干的老师也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美好设想就受到了阻碍。但只要我们在开始把这块70%加30%的饼策划成100%加30%的饼,让教师正确认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的关系,那么相信每位老师心里将怀揣感激,更加兢兢业业,在不同的层次发挥自己不同的能力。

二、监督学校制定的绩效奖励方案,稳定教师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改革,关键的一点就是规则的重新修订,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的程序。绩效工资最大的亮点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要让亮点闪光,则要对各学校制订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调查,加强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方案难以做到大家都满意、人人都公平,起码也要让人感到基本公正,让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反映,而不是一味让方案强行通过,留下一堆不满和怨言。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我们要坚持学校制订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成立由教师代表组成的领导组,方案制订后一定要公示并要有五分之四以上教师人数同意方可通过并实施。

在确定学校各类人员(含行政人员、级、科组长、班主任等)的补贴时,学校要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防止学校行政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不合理地高于教师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要让最优秀的教师、贡献最大的教师拿到最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时还要处理好不同学校各类人员之间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

绩效工资的施行,也为我们打造团结向上、精悍高效的教师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其中我们可以利用绩效工资灵活的机制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比如发挥新教师、青年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的进取精神;发扬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助升老教师对教育的余热。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提倡尽量以教师团队的形式来竞争、考核,这样既能减少个别教师会因自信心不足而掉队的现象,又让教师在团队的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也能使个人行为在团队成员的相互督促中受到制约,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绩效工资强调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从现实讲,一方面,教师的劳动分为隐形投入和显性投入两种,目前的绩效工资考核项目难以覆盖教师所有工作量;另一方面,教师的绩效除了学生学习成绩外难以在短期内衡量其为培养人才所做贡献程度;第三,某些考核项目标准和考核方式可能会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故师德的建设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在实施绩效工资中要坚持以师德水平为核心内容,逐步形成名师评聘、举荐机制,真正实现师德标准不合格一票否决;要从新的视角研究和探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职业幸福感和事业精神。

四、将高质量的绩效沟通贯穿全过程。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教师绩效改进过程中,绩效沟通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常常是简单地要求教师签字认同学校给予的考评结果或改进方案上。绩效沟通是保证教师绩效达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学校领导要把沟通的重点放在了教师未来的发展层面上,在绩效达标过程中保持与教师经常性的沟通,及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并注意进行绩效沟通时一定要让教师对他们的绩效变化保持应有的敏感性,让他们明确实现高绩效的方法和时间。在此前提下,学校领导再授权,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产生对绩效产出的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使他们更乐于主动做出改变,而又不伤其自尊。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3

1. 我国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

国务院决定,义务教育学校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实施效工资是;有利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2. 我校探索实施绩效工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

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番禺区高瞻远瞩地将普通高中纳入实施绩效工资学校的行列,而我校作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番禺区政府合作办学、共建共管的一所独立高中,是广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肩负着在院校合作背景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任务及积极探索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功经验的重任。

二、实施绩效工资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1. 亚当斯 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和认知失调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他把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

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4.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单位政策、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

三、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1. 让教师最广泛地参与制定方案的过程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一方面要重视程序公平,在方案的设计中程序要民主、科学,要公正、公平、公开,让教师理解和支持决策规则;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公平感受,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成立方案起草小组。起草小组的18位代表由各组别推荐产生,并充分考虑代表的年龄、性别、职称、职务、岗位,使起草小组的广泛代表性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

起草方案。起草小组进行了一个多月地深入学习文件后,每位成员都起草和提交一份方案,然后开会讨论,轮流发表意见和相互听取意见。

工作小组修改方案。起草小组将草案提交给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开会认真听取起草小组汇报、阐释草案后,再次讨论和修改方案。

宣传学习方案。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工作小组印发再次修改的方案给全体员工,并组织学习和讨论,收集更多的意见,对方案作进一步修改。

表决方案。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投票表决方案,最后方案成功地经过三分之二以上员工的同意,使日后方案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制定方案的程序要民主、开放。从方案的认同度和实施效果的角度看,方案的制定程序的合理性有时比方案的内容还显得重要。学校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程序上充分体现了我校“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管理特色,使方案得到较高的认同度并得以顺利实施。

其二,方案的实施要严格、公开。考核分配方案一旦经过教职工大会通过,一般不再改动,如果运行时发现考核分配方案有明显漏洞或显失公允,修改方案仍然要遵照制定方案时的程序进行。

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各项得分必须有原始数据,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学校将考核结果及绩效工资分配情况进行公示。

2. 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绩效工资的相关政策是绩效工资推行的基础

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各项管理。要顺利实施绩效工资方案,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就要让教师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广泛地支持学校的分配方案,就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绩效工资的相关政策,这是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保障。

3. 明确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是发挥绩效工资作用的关键

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一种分配制度上的改革,改革就会有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必须让全体教师清楚认识分配改革的原则。我校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重视以下四个原则:

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绩效贡献。

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重视激励,促进发展。

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全过程要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让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广泛发表意见。

重视教师主观上的公平感受。要在制定绩效工资方案中充分考虑教师的公平感受,避免引发较大范围或较大程度的不公平感。学校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多倾听教师意见,了解感受,及时发现和调整教师心理层面的潜在问题。

重视不同岗位间有差别的相对公平。要重视贡献与报酬在不同教师中有着一致性。要明确中层干部、级长、科组长、班主任、科任和教辅人员等不同岗位的职责与要求,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绩效贡献,评估各种岗位的劳动确定相应的报酬。

重视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程序公平。程序公平比分配公平更重要,所以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程序上的民主性、公平性和公开性,让教师有要求和申诉的权利。

4. 以精神奖励弥补物质奖励的不足是实行绩效工资的有效补充

根据“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了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中,既要以奖金形式给予教师奖励,也要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心理特征,多对教师进行证书、奖状或提拔干部等方式的奖励,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强教师主动发展的动机。。

学校特别注重通过奖励项目的设计来凸现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方案的设计既兼顾了普利性原则,如设立了节日慰问金、出勤奖和基本工作量等普利性的项目,又体现了激励性原则,如设立岗位津贴、超课时工作量、岗位履职考核、评优评先和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激励性项目,特别要在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有大比例的体现。同时,通过各种检查及评优评先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自身专业发展和科组专业发展中去。提高师德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奖励标准,制定《广东二师附中教师科研、竞赛奖励条例》、《名教师评选方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方案》、《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分子评选方案》、《高考奖励方案》、《科组长、备课组长考核方案》、《先进德育工作者评选方案》和《优秀教师评选方案》等。这样,学校就能通过设计方案的激励项目达到引领教师专业化化发展的目的。

四、探索实施绩效工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 教师学历、职称迅速提高,名师队伍快速壮大

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我校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大大增强,教师专业化成长效果显著,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学历,教育硕士从实施绩效工资前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43人。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撰写论文,高级教师从12人增加到现在的41人。目前,我校有广东省名校长1 人,广州市教研中心组成员1人,番禺区特约教研员2人,番禺区新课程实施学科中心组成员11人,番禺区教育学会学科分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3人,广东省骨干教师3人,广州市骨干教师4人,番禺区骨干教师7人,番禺区名校长名教师研修人员4人,教学能手和名师队伍快速壮大。

2. 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绩效工资的实施不仅是一种“多劳多得”的量化考核,更重要的是一种“注重实绩、优绩优酬”激励性的考核,实施方案将工作的重心引向教育教学,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来,追求高效课堂,追求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最重要的追求。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4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要求,将绩效工资与教职工履职和业绩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坚持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教职工倾斜,积极推进和完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原则;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原则;坚持量化考核、注重实绩原则。

三、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在编在岗的教职工,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发放

1.绩效工资的发放由学校自主确定分配方案,依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要体现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严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2.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做好教职工考核评价工作。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充分考虑学校不同岗位和各类人员的情况,实行分类考核,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职工作出全面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3.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经全体教职工大会通过后实行。

4.绩效工资可以按月发放,也可以按学期或学年发放。

五、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工作,妥善处理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和教职工队伍的稳定。

2.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指导和监督学校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5

一、 学校现行绩效工资发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分配观念在部分教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端的是“铁饭碗”,按档案工资发工资天经地义;有的认为绩效工资就是简单地加薪,变相地发福利,绩效工资只能比档案工资高不能低;有的认为自己资格老就应该多得些;还有的担心考核方案不合理,竞争不公平,领导从中循私舞弊等。

2.量化评价标准把握难

考核指标难量化,操作更难。如工作量标准问题。对于学科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要相对好一些,最起码的,可以从周课时数、批改作业量、教学效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来进行。但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工作量的标准怎么定?怎么去衡量教导主任完成了他的工作量?怎么去衡量教辅人员完成了他的工作量?尤其是现在的学校,人浮于事的很多,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其他人员比例远远大于规定的比例。此外,还有隐性工作量问题。做教师的都知道,其实在学校规定时间以外,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找学生谈心,偶发事件处理等。而这些工作是别人看不到的,也是无法进行考核的,你做了多少,学校怎样给你计算工作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学校规定的标准以外的,我们教师就可以不再去做?

3.绩效工资“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一是重“量”轻“质”。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发放。这就说明,70%的绩效工资部分仅根据教师的工作岗位数量发放,教职工工作质量的好坏评价只有30%。具体实施中,工作质量好坏评价又缺乏严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二是绩效工资重“资历”轻“能力”。绩效工资发放中大部分学校又是按照教职工的工龄长短、职称等级发放,对教职工能力体现缺乏考核。三是绩效工资重“一刀切”轻“自主分配”。绩效工资主体缺失,学校积极性不高。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大多数是由当地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共同制定,以文件形式下发到校,要求各学校校长按照文件实施,无法照顾到各个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这样,绩效工资实施后“千校一面”,学校没有操控权,学校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二、 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机制的实践探索

我校实施“三优联评”与“津贴档差制”、“效益工资模糊制”的措施以来,建立了能上能下、奖勤罚懒、褒优汰劣、优质优酬的分配管理机制,绩效考核依据所有在岗人员的实绩、贡献大小,采取“工作量化到分,实绩质化定等,多元评价奖励”的方法进行考评,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这样,促使教职员工们自觉履行岗位责任和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普遍反映“工作有压力了,责任感增强了,干活更有劲头了”。

学校教职工的绩效工资由班主任津贴、非教学岗位津贴、课时津贴、月考核奖、期考核奖等五部分构成。班主任津贴与班级学生数量、班级月工作常规考核、班级学期考核挂钩,按照评价等级发放。非教学岗位津贴在教职工聘任前公开岗位职责、岗位考核细则及岗位津贴数量,个人申请、竞聘上岗、按月考核、分等级发放津贴。月考核奖与期考核奖根据教职工工作态度、考勤、教育教学常规、教育教学质量等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在量化基础上实行模糊发放。模糊发放的前提是考核方案、发放方案公开、考核与评价过程与结果公开,但最终考核奖励的金额模糊。课时津贴发放主要依据“三条水平线”评价结果确定。“三条水平线”为:A、上年度课堂教学评价等级;B、上年度的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反馈结果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C、上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等级。然后,按照考核划等的结果进行发放。具体发放按照课时津贴档差表发放。根据教师上年度三条水平线实际评价等级,享受课时津贴,然后在每一类中按综合评定结果靠档计算(师范毕业生第一年为见习岗)。

说明:①课时数为任教学科课程周节数乘以学科课程系数后n个学科或班级数的总和。

②课时津贴计算办法:月教学总工作量×起始津贴×课时津贴系数(月教学工作总量=周课时数×课时系数)。

三、 完善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机制的思考

目前,虽然关于教师绩效工资发放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实施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工资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笔者认为,只有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机制,才能真正与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教师绩效工资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做出突出实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的精神保持一致。

1.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职工绩效工资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以能定薪的工资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实行按岗定酬与按业绩定酬相结合,以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办法。根据不同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复杂程度等情况确定岗位所占绩效工资额度的比例,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2)坚持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既要打破平均主义,使职工的收入与本人的实际岗位、实际业绩、实际效益紧密联系,又要妥善处理单位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绩效工资分配关系;既要拉开差距,同时又要避免差距过大;既要体现按劳分配,又要按人性化操作,奖勤罚懒不罚老弱病残。

(3)坚持绩效考核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绩效工资与效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挂钩,结合岗位特点,确定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依据岗位职责和岗位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对教职工实行年度考核与月考核、期考核相结合,实现岗位绩效工资的动态管理,真正实现岗变薪变,绩优薪优。

2.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职工绩效工资机制的主要对策

(1)工资与编制挂钩。由教育、人事、编制和财政部门按照“核编不定员、定岗不定人、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原则,同时考虑适当向边远山区教师倾斜,根据编制和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实行学校绩效工资总额包干。另外,对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还可采取按综合考核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办法,按一定幅度递增(减)。即学校绩效工资总额按上述分类办法核定后,对年度学校整体考核评价结果好、考核优秀的单位,可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结果较差的学校,可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

(2)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机制,公平、科学地核定个人绩效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制将教职工收入直接与岗位责任、工作绩效相挂钩,绩效工资应与工作人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合理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实行主要按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质量计酬的绩效工资制度,贯彻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工资金额浮动、效益工资模糊、合理拉开差距等原则和方法,把教职工个人收入与本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落实绩效考核,有效地调动教职工劳动的积极性。

(3)区别对待需要照顾的教职工。学校教职工年龄、文化、身体状况千差万别,老教职工、身体状况差的教职工是否一定存在照顾的问题?在竞争择岗上,一视同任;在择岗完成后计算工作量时,可以考虑将工作量乘以其工龄,再除以全校的平均工龄,其值的2至3倍,作为老弱病残教职工的工作量,可以视为是对老弱病残职工少干点工作的认可。在此基础上,老弱病残教职工多干工作仍会多取酬,但少干也应少取酬。

3.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职工绩效工资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1)强化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宣传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的意义,破除平均主义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提高教职工参与面,消除对改革的恐惧和抵触感。

(2)合理制定分配方案。分配方案涉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制定方案时,要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各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提交职代会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考核细则;教职工对考核目标接受认可方能执行,业绩考核目标一定要在干部群众之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

(3)严格业绩考核。业绩考核是绩效工资制的核心。考核不科学、不合理或者不公正都不可能发挥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势,工资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进行严格考核;要及时公开考核制度、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运作程序等;要按月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打分;要让工作量与工作效能相结合得到教职工认可;业绩考评要公正和客观,考评信息公开,渠道畅通;考评后,要将目标业绩和实际业绩的差距及时反馈给被考评者,达到及时沟通的目的;要开展绩效面谈,对业绩不佳者,要帮助和监督其制订完善的计划,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或提供改进的条件,达到鞭策后进的目的;对业绩优秀者,不仅要给予物质奖励,还要给予精神奖励,从教职工多方需要出发鼓励优秀者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74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