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税收论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516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税收论文(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税收的论文【第一篇】

摘要:

随着我国税收会计政策的不断提出变化,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导致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断变大,针对此项问题的出现,急需相应地提出解决政策,明确当前税务会计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进一步加以调整并完善税务会计模式发展体系,旨在能够建立健全税务会计系统模式,不断满足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税务会计模式;财务管理模式;会计信息

前言

一个国家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性的不断努力和调整,通常一套税务会计模式所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因此一套完整的税务会计模式建立离不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地针对我国企业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财务税收问题,使得各项税款项目的管理实施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会使得群众对会计体系的发展前景丧失信心,因而加快建立健全税务会计模式工作迫在眉睫。

一、税务会计模式的概念

一般税务会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种是针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来说的,通常是由企业来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制来说,可以针对流转税收会计以及各种所得税、增值税进行会计核算管理,所谓税务会计指的就是通过对各种税务进行筹划,对税金进行核算以及对所交纳的税款进行申报核算的系统模式,税务会计是现代会计三大支柱之一,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的政策法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当中的税务会计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不过相对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系统会计模式,也没有真正将税务会计模式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分割开来。

二、当前我国税务会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税收模式没有完全分离

我国传统的税务会计税收模式系统并没有完全从过去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当中分离开来,税务会计系统是从财务会计模式的基础上慢慢地衍生出来的,传统的税务会计是和企业的财务会计是在一个范围内的,也就是会计学,不过实际上这两种概念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和区别,一般的财务会计指的是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有序地进行,在这种模式的税收管理下,要以共同的会计准则模式为引导。

而当前的税务会计模式主要的工作内容则是为了能够可以方便我国政府各财务税收部门进行征缴税款项目,它的主要依据模式是以我国的税法为基础的[1]。

(二)税收模式滞后于会计模式

就我国目前的税收模式发展现状来看,税收制度本身还是远远滞后于会计制度管理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当国家提出新的会计业务发展模式的时候,相应的会计政策就会在企业会计处理内容等方面进行规定,然而在税务制度改革方面却没有相应地提出各种政策措施,也就是形成了很大的时间差异,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税收模式制度没有针对可计成本以及税收收入的确认问题进行明确的设计,然而我国的会计制度模式却已经将可计成本的费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确认,而且在成本的费用问题、税率问题以及财政限额问题上没有进行特别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出现了一定的时间上的差异,从而使得我国的会计政策以及税收政策两者之间出现负差异性,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也就是我国的税收制度模式的发展进程也是要远远低地落后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进程[2]。

(三)税收项目种类繁杂

我国传统的税务模式系统中所涉及到的项目种类非常繁杂,一般包括对企业资产的税收计算,企业负债模式的税收管理,然而在真正的会计核算中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要涉及到各种收入型资产,生产经营支出,企业项目经营成本,以及企业的营业费用管理等,各种财政投资业务报表中也需要涵盖所有项目范围中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这种税收项目所涉及到的联系方有很多,要同时进行和关联方的交易并且要对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表进行处理,与各种会计处理业务也要紧密地联系起来。

正因为现如今的会计税收纳税项目进行的手段非常复杂,手续非常繁多,而且对于会计核算项目要进行非常多的项目审计,这就证明了对于税收项目的认识很难理解,各种手续项目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一般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都不能够对其进行很好的理解,甚至是连专业性的国家税收部门以及国家公务财务税收人员也不能够完全正确地进行操作,正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上存在着许多困难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财务税款的征收与管理项目的工作,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税收项目双方的收集成本,这不仅仅是违背了我国税务税收项目管理的设立初衷,同时也给企业和国家增添了许多沉重的负担,特别要说一下的是,假如这个时候的会计从业人员强行进行实施会计准则的话,就将会严重的影响到真正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使我国的税收税务项目无法进一步共同发展。

(四)税务会计没有实质性工作项目

传统的税务会计项目只是简简单单的财务会计管理的一种,而是所做的工作只是流于表面,在很多企业范围内对税务会计项目的管理并不是很重视,这些负责税务会计项目的工作人员有的并没有相应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所以也就无法进行专业的会计税收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大范围内的税务会计工作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工作,一方面这些工作人员有的是从其他部门后调过来的,对于税务会计工作模式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基础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运用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管理,而且也缺少科学性的系统认识,不能够进行正确的税务会计系统工作,尤其是在关于财务税款缴纳申报阶段以及会计财务税款项目的核算阶段都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经验的。

三、健全我国会计模式的相关对策

(一)加快调整财务税收分离模式

要想健全我国的会计模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快调整我国的财务税收分离模式,企业需要根据关于财务会计的有关规定和方法来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与对比,同时也需要相应地去减少核算工作所耗费的资金成本,所以说将财务会计和企业的税务税收会计进行分离至关重要,设计的新型会计模式一定要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将国家的税法和会计管理制度相融合进行发展,当遇到差异的时候,企业必须要主动地进行调整,由内而外地进行企业活动方式兼顾,只需要大体上保持和谐稳定状态即可,在具体的财务会计税务工作上面要进行细化调整,遵循相互靠近原则,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工作,计算出正确的应缴纳税款费用,从而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一步调整财务会计模式,使企业能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健全税务会计合并制度

事实上,我国的税务税收体制并不是单一性质的,而是属于一种复合型的税收体制,尽管我国的财务税收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它们两者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存在关系,虽然两者各自的职能目标不尽相同,但实质上都是要促进税务会计模式发展的,目前两者出现分离的模式。

因此,我国要相应地健全税务会计合并制度,确切来说,是要加快转变所得税的调整工作,针对所得税在我国税务税收比例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情形,相应的流转税收的比例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所以我国必须要建立一种以流转税收和所得税税收并重的会计合并制度体系,完善对所得税和流转税的会计管理。

(三)完善税收项目内容

随着我国税收业务项目的不断发展,我国税务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建设与完善当中,因而在对各种税收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健全税收项目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针对项目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加强对税款内容的核算管理。

一般企业税收项目的内容和种类比较繁杂,所以在进行税收项目管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落实好,例如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营业税问题,所得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规定,明确企业应交税款的项目都是什么,从而扩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一般的税收项目的分类比较繁多,所以也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要明确税收项目的范围,并且还要相应地进行简化财务税收项目的工作流程,让全社会都可以支持并且投入到税务会计模式的建设当中。

这就要求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树立起正确的税收项目管理意识,将税务税收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当作重点项目来进行,科学运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管理,同时还要加强与关联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性地了解到关联方的变化需求,提高我国税收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水平,让他们有能力来从事税收项目工作,加大对税收项目工作内容的管理力度和能力,使得健全后的税收项目内容能够更好地进行项目审计工作,完善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使这种会计模式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健全税务会计体制

要想健全我国的税务会计体制,已经不再是我国自己的事情了,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务会计体制也不断受到国际税务体制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税务会计项目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税务会计工作,而且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水平也不高,这就要求必须要加强税务会计模式发展调整,让企业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进,一个国家的税务会计体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所关联的项目有很多,这就要求了企业要能够跟得上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从而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来,在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加强改进自身的税务会计体制建设,不断吸取经验,还可以随时调整体制变化,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改进,有条件的企业或者部门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去到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参观,考察他国的税务会计体制与我国的有什么区别不同,取其精华,让我国的税务会计体制建设变得更加健全并富有创新力和活力。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税务会计分离模式中依旧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国在建设会计模式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调整税收模式的分离发展力度,同时还要健全我国的税务会计合并制度,完善相应的税收项目内容组织结构,最终健全会计税务体制,旨在能够促进我国的会计税务模式能够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敏。事业单位税务会计改革思考与建议--西方发达国家税务会计模式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借鉴意义评述[J]。现代商业,2013,34:225-226.

[2]王姿兰。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257.

加强税收优惠管理论文【第二篇】

加强税收优惠管理论文

一、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一大特点是,内容多、规定散、补充繁、变化快。这种状况虽然充分体现出了税收优惠政策的灵活性,及时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意向,但从整体上说,这样的优惠显然缺乏系统性,也不够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大为降低。实施中,这样的税收优惠对征纳双方来说都难以准确把握,加大了征纳双方的成本,容易形成新的税收漏洞。而税收优惠政策较低的透明度,也与WTO规则不相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投资环境,不利于外资的引进。

2.税收优惠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约

由于现有税收优惠范围较为宽泛,临时性税收优惠所占比重较大,同时税收优惠分析、评估制度和预算制度尚未建立,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再加上在税收优惠作用的估价上存在着过分夸大的倾向,致使税收优惠逐年递增。据估计,每年全国各种税收优惠的税收额在1000亿元左右,大致相当于全国同期工商税收的11%~12%,有的省份高达20%左右。由于有些政府支出项目,必须采用一般财政支出的形式,而这部分支出必须通过政府

取得足够的`税收收入来满足,若税收优惠规模过大,势必影响政府的财政的收支平衡。

3.税收优惠存在错位现象

要实现某一社会经济目标,既可以依赖财政直接支出,也可以依赖间接支出——税收优惠;既可以采用税收优惠,也可以采用金融优惠和其他优惠政策。选用何者,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目前由于对税收优惠效应的不适当夸大,以及对各种优惠政策的分析、评估制度尚未建立,造成税收优惠范围失控,效应低下,政府预期难以达到。这是税收优惠的越位。

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范围的逐渐明晰,税收优惠的“缺位”问题日益暴露。税收优惠的范围与政策取向,取决于财政职能的需要。据此,税收优惠的范围和重点应随着“全能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换,而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是一个过程,转向过程中出现“缺位”不可避免,但新的税收优惠活动领域界限不明,转向速度过慢,甚至滞后于体制的转换,则会延迟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甚至延迟体制的转换。

二、加强税收优惠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税收优惠法制

为改变税收优惠多、散、乱的局面,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国务院,制定单独的税收优惠法规。可以考虑在总则中规定税收优惠目标、原则、方式和审批程序。分则中或按税种或按优惠目标分章,将当前各税种中的税收优惠的具体项目、内容、办法、立法执法权限等,归并整理后一并纳入税收优惠法中。同时应注意税收优惠的时效性,除优惠政策制定时应加强预见性外,对税收优惠法实行定期修订。税收优惠法的制定实施,可以加强税收优惠法制的规范性、透明性和统一性,防止人为因素的越权减免和攀比减免,有助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同时又便于征纳双方了解,堵塞税收漏洞,吸引外资。

2.逐步建立税收优惠分析评估制度

为改变税收优惠过多过滥的局面,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税收优惠分析、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税收优惠项目,按照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进行彻底的清理整顿,对各类骗取税收优惠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惩,对保留下来的税收优惠项目加强执行监督,对拟发布的新的税收优惠项目,必须经过成本效益分析决定其取舍。

3.明确税收优惠的活动领域,加快其转向

按照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结合税收优惠的特点和性质,在不改变公平与效率平衡的基础上,将税收优惠的范围限定在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如国防、教育、卫生、治安等。现阶段特别要注意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社会保障体系、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和大型公益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税收优惠的转向上,可以而且应该早于财政体制的变革,如此才能及时反映国家的意图,发挥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尽快解决税收优惠的错位问题,为财政体制转换服务。

税收的论文【第三篇】

提纲:一、税务筹划环境税务筹划环境的定义和内涵,目前理论界尚无定论,一般来说,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税务筹划活动的所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总和。

(一)税务筹划的法律环境,包括立法和执法环境(二)税务筹划的经济环境宏观上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冲击以及一些具体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微观上包括纳税人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

(三)税务筹划的社会环境根据国外税务筹划的经验,税务筹划市场不但拥有成熟的市场群体和筹划意识,更重要的是存在发达的税务代理中介市场和行业自律组织。

二、我国税务筹划环境分析(一) 法律环境分析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税法体系级次较低且税法体系较混乱,执行起来较困难。

二是基础性法律建设的不健全,不仅仅是税法体系的全面建设问题,而且会影响到税收实体法的贯彻执行,最终立法上的不健全税务筹划权成为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权利。

(二) 经济环境分析宏观上,我国财政预算体制采用基数法和指令性税收计划,税收任务指标不符合实际且偏高,征税难以依法进行。

另外,税收政策的缺漏影响公平原则。

长期的制度的漏洞及空白在提供税务筹划机会的同时也能助长投机心理和不法行为的泛滥。

微观上很多企业纳税人的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自身专业素质较差,难以从宏观上系统的选择纳税筹划方案亦或是纳税筹划意识淡薄。

(三) 社会环境分析部分纳税人的行为表面上看是税务筹划行为,但实质上却违反了税收法律与政策的规定,甚至是实质上的偷税、逃税行为。

国内人才短缺,特别是与国际税收接轨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且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独立性不强,行业自律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等等,这些都给纳税筹划社会环境带来改善的空间。

三、税务筹划环境的优化(一)法律环境的优化(二)经济环境的优化(三)社会环境的优化

税收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第四篇】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税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税收调节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内在性、固定性和低成本的特点。税收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途径是:调节资源价格,调节环境成本和筹集发展资金。

关键词税收可持续发展功能途径

1税收调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手段,发挥这些手段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例如,利用宣传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就能增加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心和了解,增进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这一点使用其它手段就达不到。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广泛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内在性

利用税收手段参与环境管理后,环境问题上的税收负担与相关市场主体(企业或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为维护切身的经济利益,市场主体不得不把税收负担纳入视野之中重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迫使市场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把外在的环境问题内在化了。

固定性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筹集环保资金一般只有三个渠道:利润、收费和税收。首先看利润,它由环保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所决定,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管理水平所影响,是起伏不定的。例如以营造公共绿地为主旨的上海绿地开发总公司1993年实现利润8000万元,当年投入4000万元开征绿化用地967亩,全年新增公共绿地450亩。但是上海绿地开发总公司并不能确保每年都实现1993年的利润水平。从收费看,由于它的强制性并不强,征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特别大,因此作为一个来源渠道也并不可靠。我国某些地方征收排污费时就出现过“协商收费”的现象,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讨价还价。而税收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取得的,具有无偿性和强制性,它的数额由国家法律事前就确定下来,征纳双方并不能相互协商。

成本低

我国已经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税收监控网络,税务部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迅速地与任何市场主体建立税收征纳关系,利用税收参与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因为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为主的流转税,而涉及环境方面的特定目的税则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小税种,它们的收入额在全国税收总收入中只占一个极小的比例,所以从总体来看环境管理方面的税种的税收成本是比较低廉的。

2税收调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途径

调节资源价格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信号,市场主体就是依靠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经营和消费行为的,通过对土地、矿产等若干自然资源征税能够改变自然资源的价格,调节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数量,进而影响自然资源的配置。其原理可以通过图示说明。图1某矿产品市场的均衡如图1所示,假设某一矿产资源的供给曲线S0与需求曲线D的均衡点位于E,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开征资源税后该项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都发生改变。政府征收数量为T的税收后,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到S1位置,与需求曲线在F点形成新的均衡。新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P1=P0+T,Q1=Q0-M,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由此可见,对一项自然资源征税能够提高它的价格水平,减少供给数量,减少需求数量,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我国目前涉及到资源管理方面的'税种有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以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课征对象。有人认为资源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不同资源开采者之间由于资源贫富程度之间的级差收益,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在分析土地的地租形式时曾指出资本主义地租具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垄断,矿产地租的这三种形式基本上都存在。1994年税制改革后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所有矿产资源,征税品目有黑色金属原矿、其它有色金属原矿、非金属原矿和盐。因此,资源税不仅调节不同企业的级差收益,而且调节不同企业的绝对收益,调节矿产资源的价格水平,有利于矿产资源的节约和廉价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调节环境成本

实践表明,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市场机制往往容易导致有害的外部经济效益的产生和发展,而对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产生和发展难以起到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直接目标往往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促使企业采取把某些、甚至全部成本转嫁给他人或社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例如企业和消费者的环境污染行为就是把其应该负的处理废物的成本转嫁给外部的典型表现。政府解决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不是去限制各种社会需要的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税收手段迫使企业的生产成本能够体现社会的污染成本,即将其转嫁到社会的处理废物的成本加进企业产品的总成本中,促使企业重新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选择对社会来说最佳的生产技术和产量。这就是所谓的“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现假定一个社会的洗涤剂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某洗涤剂厂的厂商均衡用图2表示;图2A企业的厂商均衡从图2可见,当产量为Q1时,A企业的边际成本(MC)为EQ1,它与产品价格(P)和边际收益(MR)相等,即MC=P=MR。此时A企业实现了厂商均衡,达到了利润最大化。但是,这种均衡只是未考虑该企业对周围环境污染条件下的均衡。如该企业生产造成的废弃物不加任何处理而排入河流造成环境污染。相当部分的环境污染可用货币计量,例如它会降低饮用水质,增加自来水的生产成本;它会导致疾病发病率的提高,损失部分社会收入并增加医疗费用。能用货币计量的由企业生产引起的成本称为环境损害成本。环境损害成本包括社会损害成本和私人损害成本。私人损害成本是指企业在给社会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会给自身造成损害。当产量为Q1,环境损害成本为AE时,从社会角度看,生产Q1的真实成本将不再是EQ1,而是AQ1(AQ1=EQ1+AE)。如果AE由A企业承担,产量Q1会招致亏损,它会把产量由Q1减到Q2(Q2为MC′与P和MR的交点E′上达到均衡时的产量)。问题是,在单纯的市场机制下,A企业为维护自己的最大化利益仍然会把产量维持在Q1水平上,而将社会成本转嫁给其它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外部负效应”。

需要补充的是,环境污染也有可能造成私人损害成本,为保障自身利益,A企业将私人损害成本内部化的动机是存在的。当它为了消除产量Q1时对自身的损害追加边际成本BE,MC会向左移至MC″,产量从Q1减为Q3。此时私人损害成本为BE,社会损害成本为AB。如果政府征收环境保护税或污染税,数量大于社会损害成本AB。那么A企业从经济效益出发,不愿付出较高的污染税,继续追加边际成本AB治理环境污染,MC″就会移向MC′,产量从Q3移至Q2,从而使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社会成本下降,社会效益上升,即形成了“外部负效应的内部化”。

税收调节环境成本的第二个方面是鼓励对废旧物资的开发利用。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对无专用发票的废旧物资准予抵扣进项税额。废旧物资的再资源化能相应地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耗费数量,有利于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废旧物资的再资源化能直接将污染生态环境的废物变成生产资料,从而直接减少了大量的污染源,促进对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在开发利用废弃资源的过程中能降低纳税负担,增加经营收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增长。筹集发展资金

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命题。而人们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第一推动力,使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有机结合,构成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过程。当然,资金的筹集可以采取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但是,对于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的公共基础设施来说,由于它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的特点,加上它作为公共物品又具有使用上“非排它性”和利益上的“非占有性”两大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由政府筹集和配置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不能通过市场获得的福利。公共基础设施是生态经济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般条件,它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公用和共享的基本设施条件,如能源供应公共运输、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设施,而政府的财政收入由税收、国债和规费收入三个渠道组成,但税收收入构成其主体部分,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因此,税收在筹集社会发展资金,合理利用生态经济资源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传栋 资源生态经济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4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