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发言稿(样稿)【范例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发言稿(样稿)【范例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发言稿【第一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大课题,大学问。我想所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面。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至于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关乎很多专业的理论和知识,我想在座各位老师也都很清楚,在这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今天我就讲一讲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切身体会。
第一点是关于朗读。
作为语言教学,我觉得朗读特别的重要,朗读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一般我会要求学生首先把语音语调读标准,其次要读得整齐,有力度,有节奏。可以明显的感觉得到当同学们读得有节奏有力度的时候,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学习兴致越来越高,学习兴趣越发浓厚。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去引导同学们朗读。
第二点我想说教学设计。
虽然大部分时候教学设计都归于了流程化和标准化。但有些环节还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出更加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讲到动词时可以运用到全身反应法,老师说出单词让同学们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环保主题的单元,让学生们设计爱护环境的主题海报。这些活动的设计都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
第三点是关于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课堂组织模式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很多条件的限制,不能每堂课都应用,只能在某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小组成员一般是由成绩好的,成绩中等的和成绩较差的组成。这样成绩较差的同学能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和辅导。同时通过上台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培养。以前上台进行小组展示时,很多同学都扭扭捏捏,不敢上去,现在大家一点都不怯场了。所以我觉得小组展示是一种很好的胆量的锻炼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运用了目标语言来进行展示,达到了练习英语的目的。
最后我想说学生素养和教学质量一样重要。以前期末考试考了100分的同学,我都会买本子奖励他们,但是在学生接过本子的时候,很少有同学会跟老师说谢谢。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很失败,虽然学生考了100分,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所以我觉得学生的个人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发言稿【第二篇】
各位校长、老师们:
学校科研室安排的“教育理念大家谈”及语文组和双语组的“网上聊”,大家都积极参与和投入,聊也好,谈也好,我觉得有新颖、有思路、有个性,有的老师的确在思考、在实践、在总结。应该说,开辟这个科研场所,形式好,不拘一格,让大家点滴的火花时而点燃,马上迸发,能找到知音,达成共识,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聊“和”谈“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对教学的想法、做法或思考或尝试或经验。总之,大家关心的是教育教学的改革,说到底,我们谈的、做的、想的都离不开教学,而教学又离不开课堂教学,40分钟的课堂教学又恰恰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双边的活动。因此,结合自己的学习、认识、思考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一、现状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年轻的、有生命力、有朝气的、有美好的发展前途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校。一所好的学校除了有个好校长、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一支有潜力的、有智慧的、有发展的肯吃苦耐劳、能干有实效、愿奉献敬业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总体不错,师资素质高;这是“一高”;我们的学生来自各区及市,学生多少经过挑选,总体素质也较高;这是“二高”;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及领导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很高;这是“三高”。正是这“三高”,给了我们机遇和希望,给了我们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实践的时间和场所。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困惑和挑战。我们应充分认清“三高”,重塑自我,更好更快适应新学校新环境的工作和学习。
二、问题提出:
面临当前压力与动力并举、优生与优师共存、社会与领导期望的现实,我们全体上下没有等闲置之。我们的老师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学生的学习赢得了成绩,为社会取得了真实的效益。但是,学校正处于“发展和飞跃”关键时期,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要上新的台阶,学校需要有更高层次发展的空间,思考着如何能使每位老师的最佳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及科研的意识?怎样利用当今空前的良好优势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校?等等。因此,我们始终要有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阵地,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根弦,共同研究、探索、改革、实践,坚持不懈,努力奋发,一定会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 、四个意识
课堂教学要不要科研?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不少老师觉得教育科研对我们还很遥远,有的认为还是先把课上上好再去搞科研?有的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没时间写、没心思写?有的也觉得没那么多课题可写?等等。我觉得,上课与科研不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关系,关键的是你发现了没有?你用心思考了没有?你是否有信心、耐心、决心去完成?我认为,依靠教育科研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得益应该是教师;另一方面开展教育科研也是适合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吃老本、凭经验、按部就班、等待观望,我们应该要加大力度,从更高的层次进行理性的、有智慧的思考。课题从那里来?从身边、从课堂、从学生、从家长、从学校、从社会等。我们学校办学起点高,学校大部分老师相当有教育教学经验,当然,思考的层面不同、层次要高,比如:大家谈的“什么才算是一节好课?”在课堂教学内如怎样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在学科教学中怎样找到切入口有目的进行德育渗透?在副课教学中如何探索和实践双语教学?副课学科的教学模式及评价制度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班主任如何协助科任老师共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等等。其实,教育科研的题目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及时抓住思维的火花,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将理论组织为论文,这就是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很多成功的教师十分注重科研的意识,将之作为人生道路留下的足迹。很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功、在社会上有知名度,关键也是在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通过教育科研培养了一些管理者和教育者,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要让教师由勤奋型、苦力型向科研型、管理型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对自身素质进行自我调整、充实和完善,这不仅关系教育的现实状况,更关系着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我提出要提高四个意识:
一是科研兴课的意识。教师的历史职责“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为未来而学习,是培养学生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和创新。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应重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基础知识的夯实、学科知识的拓宽和科研兴课的思考。每节课的科研含量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着必然的关系,要提高每一节课的科研含量,必须要让每一节课都在精心思考、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的基础上完成,这样的课才能充满未来精神。衡量一堂好课,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受益,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学力是否有提高。我想,这就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探索课堂科研的问题,“科研兴课”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化大力气,不断提高认识,向书本学习,向同仁学习,向课堂要质量。
二是效益第一意识。课堂教学一定要讲效益,讲效益意味着讲教育科研、讲教育质量、讲教学时间。不讲教育科研,其课的流向很难指向未来;不讲教育质量,教与学在低水平上运行,一害学生,二害教师,更害的是国家和社会;不讲教学时间,实质上是不计教学成本,任教师与学生在无效或低效的水准上消磨时光,是可悲的不可容忍的浪费生命的行为。教学的效益是指用最短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从问题设疑、激发思维、培养能力等方面,适当、适宜、适度应用适合学生、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取得教学的最佳效益就是赢得了教学的质量。
三是和谐发展的意识。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调动和组合有限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各种教学因素的和谐配合、协调发展。我们知道,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体现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体现在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因此,我觉得营造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显得犹为重要。我认为作为教师,弘扬师德,“爱生”是核心。师生间的感情因素对教育教学成败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得到学生的拥护和赞赏,我们教育教学的成功会走向更加成功。
四是继续教育的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一次学校阶段的学习就可以应付终身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社会各部门的人员,因为工作目标的演变,工作结构的更新,新技术革命及新科学的层穷不出,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来了解、掌握和发展。作为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更加要义不容辞加倍学习、提高素质。就当前二期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从教材来讲,过去都讲“教”教材,以教材为中心,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比较狭隘的。而现在课改提出问题是怎样用教材“教”?教材“教”,不能把教材作为“范本”,而要求教师不光要用好教材,解释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要以教材为圆心,逐步向外延伸,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前者讲的“教”教材,是对教材负责的“固本教学”,是在教书,而后者讲的用教材“教”,是以人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是在教人。教育改革责无旁贷, 教育的现代化也呼吁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实践和事实也表明:继续学习愈自觉、愈深入,其思想愈充实、素质愈完善,这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研究的繁荣,课堂教学效益的增强,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沿着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条科研轨迹发展。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位老师会凭着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信心和勇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升自我、培养能力,以科研领先,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改革中。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发言稿【第三篇】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普遍基础差,是困扰我们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们的工作,就要在弄清他们究竟差在哪些方面、差到什么程度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在我们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没有必要完全按照课标的要求去要求的学生。人们经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什么是更好的,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更好的。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严格的按照课标的要求去开展教学工作,去要求这些学生,学生就会由学不懂而不想学,由不想学而讨厌学,进而出现应付我们的现象,上课不专心,不积极参与,课后要么照抄作业,要么不做作业,其结果就是作业交上来都对,一到考试又都不会。如果我们换一下教学目标,设置一些学生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一段时间一个目标,循序渐进,情况兴许就会变得好起来的。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事情,比如,有人向我们借钱,他一张嘴说要借十万二十万,我们恐怕就会马上推辞,但是如果他说要借一千两千,我们恐怕就没有推辞的理由了。
现在,全社会都在学习实践,我们就应该顺应潮流,不折不扣的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到实处,落到课堂教学上。让每堂课,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魏书生说,师生产生松懈感、懈怠感,常常是发展目标出了问题,或是发展目标过高,望而却步,或是目标过低,松弛懈怠。所以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还是应该适当放低一些才对,也就是说要给学生适合的教育,让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向前爬。
二、坚持抓好学习细节,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的学生基础差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毅力。过去一直为人们所看重的“以读书求发展”的努力文化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已经难以延续,我们如果还按照过去那种说教的办法去要求学生,有作用但往往不会持久。那么,当这种传统的办法已经变的效力不大时,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把他们放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的活动中懂得学习、理解学习、学会学习。
在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的细节不外乎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预习、听讲、讨论、探究、练习、笔记、做作业、完成练习、纠正错题等,我们提倡抓好学习细节,就是要把这几项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大家平时就没有这样做过,而是强调我们要把这样的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再实一些。简单地说,就是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抓好这几项工作,老师都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样抓,长期的这样抓,学生就会积久成习,习惯成自然。如此,大家共同抓,抓共同,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磨练,他一到什么时候就会知道干什么,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要绝不懈怠地一点一点的去做,最终让全体学生养成大事做不来,小时赶快做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学习能力
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尽可能地用阅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听讲”。在他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老师只就也们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疑、讨论、实验、调查、探究……对他们没有提出问题的教学内容,除非其十分重要且这里的“没有问题”,只是因其认识缺陷而呈现的“假象”以外,教师都应坚决地屏除于教学计划之外,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为此,首先要求我们对学生能通过阅读来学会知识有坚定的信念。并且在他们已养成某种依赖心理、不肯或不能主动阅读时,也坚持不去讲解或演示那些大多数学生可以自己读会的教学内容。
其次,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尝试的“学案导学”,用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给学生多种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及通过教师示范或举例,具体指导学生发现关键词、核心概念与文本逻辑线索的方法,都不失为有效的指导方法。
第三,学生阅读的效果,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考核及各种反馈手段来调整和巩固。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要采用不同的和激励手段:有时可以通过学业测量的方法,有时也可以让先学者为后学者讲解或辅导,有时还可以布置各种综合性、展示性的作业等。
尽管语文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基础性的阅读能力的责任,要教学生学习识字、解词和通晓文义,但是,他们无法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数学或者物理书籍。因为,每一门可以称为科学的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术语系统和表述认识的规则,都是对社会与自然事物的独特的观察与分析的角度及成果,所以,只能由熟悉本学科理论知识系统的专科教师,来承担指导阅读学习本学科书籍的责任。
四、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作保证就落不到实处。教育之道,尚礼仪也尚权谋,在人心也在技艺。我们更多的只注意了教学技艺的提高而没有注意到教育的权谋,这也可能就是往往班主任任教科目成绩比较高一些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使学生在每一位老师的严格管教之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的学生,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不善于有计划的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字迹潦草;习惯于听老师讲,预习和课前准备不充分,甚至无准备;不会作课堂笔记,有的甚至根本就不作笔记;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进行课后复习;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有的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往往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突出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我们的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其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
其次,要让学生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
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一是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想读而读不好”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较难,不会读”;
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高考也不考书本,不必再读”;
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
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三是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面对现实,我们有时候也显得很无奈,很无助,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挣扎着,在为学生的改变而努力着,很辛苦,很劳累。对此我想把魏书生的秘诀告诉大家,魏书生总是能够把繁复的工作分解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在用承包责任田的办法分给下面的人去做。其结果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他则落的清闲,我们是否也尝试着这样做做。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虽然会因为学生的不主动而产生许多的教学上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这而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该坚信,付出就有回报,坚定不移的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搞下去,逼着学生动,推着学生动,拉着学生动,只要他们动起来,成绩就有提高的可能。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发言稿【第四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通过梳理刚才呈现的两个课例,我觉得大致能理出一些路径和思路。
首先两堂课都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创新需求。
第一节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贺老师从学生熟悉的魔方导入,让学生巧妙的感受等积的转化。接着通过让学生设法求出橡皮泥、土豆、硬币、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很好的诱发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贺老师为每个学生了充足的实验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探究的需求,同时老师创设一个便于学生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能从课堂上看到学生呈现的各种精彩。第二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谢曲波老师借助学生熟悉的场景建立空间观念,不断创设疑问、制造冲突诱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给学生了充分的创新机会,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老师课前谈话的设疑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始游戏“寻礼物”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思考,从而产生了要有统一的规则的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准确表达一个人的位置的方法。然后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洁、准确的方法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创造,学生的创新激情迅速点燃,学生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于是出现了板书中的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通过对比、抽取共性,自然引出了数对的表示方法。
创新因需求而生,创新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两位老师通过营造创新的氛围、创设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正是这种民主、开放环境下,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畅所欲言、精彩不断。
其次是两堂课都注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课贺宾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猜测、讨论、实践、操作、观察、比较、计算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让学生想方设法思考如何测量各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程中始终关注了两种数学:一种是等积代换的,如可变形的魔方、橡皮泥,水测法求土豆的体积。还有一种是的转化的,要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应想办法对它进行转化。如用水测法测量土豆的体积,贺老师让每组成员先讨论交流方法再实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始终让学生体验感悟: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引导学生想出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整个过程老师舍得花时间、给空间,学生在交流、思考和实践中感悟各种方法,经历着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第二堂课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形象到抽象的演变:实物—方格图,这条线细腻且清晰,形成结构,融会贯通,借助“数形结合”,很好的渗透和拓宽了“坐标”的。另一条主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列与行的方法”—“自己的方法”—“数对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谢老师引领学生探究活动层层递进,每一次递进、转化老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反思和质疑,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经历过程是创新和能力培养的关键。老师是否敢于放手、给予学生探究、质疑、争辩的时间,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述的机会和空间?是否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暗示、替代?只有这样,学生创新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落实。
在培养学生创新和能力方面,两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第一节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提升少了点,关于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缺乏结构化的梳理和提升,没有整体视野。整节课学生质疑和思辨也感觉少了点,像学生想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都可以吗?有什么问题?可以怎么改进?老师缺乏预设和引导,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也没有思辨的意识。第二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缺乏大问题的引导,缺乏大问题学生思维就缺乏大的突破和价值的提升,整节课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和力度不够。教学方式也略显单一,学生的兴奋点没有激活,所以出现了超时。
培养学生创新和创新能力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需要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反思,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