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0248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一篇】

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政治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和重点,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保障。在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我有一些对于政治教育的体会。

第二段:教育是一种思想的启蒙。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想主观性。教育是一种思想的启蒙。我们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在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行动来激发学生思想的活跃性,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理解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掘出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优秀的品质,并且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基础。

在政治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经验的记录和积累,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影响着现在和未来。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只有将历史知识和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历史中汲取精华,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发展的规律。通过了解历史中的政治事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中实现自我和人类幸福的方向。

FCE,即频率、深度和广度。政治教育要FCE。频率就是指政治教育的有效杠杆。学生高频率地接触政治教育,就可以慢慢地了解社会和国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深度就是指政治教育的教学触及深度。我们不仅要有表面的宏观政治知识,更要深度探讨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广度就是指政治教育应包含的知识和内容,不应因政治局势变换而规划和更改。

第五段:结论。

政治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的政治运作,而且培养了我们对其的洞察力和批判思考能力。政治教育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和人类的真正需要,同时也开启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政治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给予我们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启示。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二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为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现在,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必备的一部分。在我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对政治教育的理解和体会有了很深的领悟。这篇文章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

作为一门学科,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他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磨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更重要的是,政治教育可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政治教育的方式丰富多样,但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实施政治教育的关键。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在课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积极讲解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效果。

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来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模拟议会、互动演讲、班级竞赛、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的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两者结合,方能发挥出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

4.关于突出重点的建议。

在实施政治教育时,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人群的特点来重点突出,灌输思想内容尽量贴切、形象生动。例如,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动漫、寓言故事等方式,让他们感知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荣誉,对国家、对中国懂得尊重、懂得关心;而对于初中生,可以从实际案例,切入实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符合人民利益发展的总体方向以及个人权益在其中的所在;高中生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引导,通过讨论、辩论和演讲的形式,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知见。

5.践行和规范政治教育。

教师是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全面、规范合乎教育标准的私人辅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非常重要。一个热爱教育、坚持教育,充满创新、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并具备规范性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

总之,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系到着学生的成长、着国家的发展。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握好管教形式,在灌输思想的过程中,积极引领学生,真正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的新时代人才。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三篇】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初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启蒙意义。加强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与、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初等教育面对的学生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最终促进青少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提供适应其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能力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辅助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兴趣,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团队精神。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锻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分享、服务、平等,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rnm。初等教育是青少年信仰形成的第—阵地,其从教材、教师、教学等环节得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信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信仰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丰富初等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初等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信仰教育相辅相成,依靠信仰教育提供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德育内容。青少年德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与德育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德育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其次,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文化内容。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前人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成果,铸造了中国特色的信仰风格,如果青少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就会将文化教育当做一种知识,而非一种修养,失去了初等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通过信仰教育使文化、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既能减少青少年的思想障碍,又能使青少年接受共性理解,促进其文化学习进步。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要做空谈书面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能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针对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资源少、人才少、政策少等三方面。初等教育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基础教育,表面上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文化教育为主,德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重少、教材少、手段少,从而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理论研究资源保障,造成当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仍然借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不能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文化、社交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使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部分来自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另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由于中小学学生数量相对高校较少,所以招聘的专职教师数量非常少,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可能肩负着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造成思想政治教师既不能与同专业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能实时掌握学术动态,最终造成了初等教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政策支持关系密切,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初等教育既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又没有校内政策倾向,导致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始终停留在自主坚持状态,从而使初等教育中暴露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包括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整体看,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发生在教室或学校内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外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讨论、演讲、扮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过去该课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容易组织实施,实践形式丰富多样。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创新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并需要稳定的教学团队去钻研,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靠教材手段,尽管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学校在师资力量分配方面仍然偏向于文化课程,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青少年对社会问题关心较少,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手段越单一,思想政治内容距离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越遥远,造成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枯燥、乏味等负面印象。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当前面临两个尴尬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太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太浅,又起不到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两种困境的根本是对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传播缺乏明确的定位,如果长期以理论学习和笔试为教育手段,必定引起青少年的抵触,而如果以社会实践为主,又难以找到与青少年思想政治相吻合的切入点。所以,探索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创新,是今后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与高校学生相比在理解力、社会实践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传播对象,其低龄化特点对传播媒介要求更高。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广泛采用“灌输式”方法,重“教”轻“学”的现象十分普遍。青少年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触更快,一旦采用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灌输,就容易抹杀青少年的思维自由性。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目前的“教”和“学”都偏离了青少年这一中心,教学内容没有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融合,教学手段没有与青少年的信息接受方式相结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而言是一个记忆、背诵的课程,靠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难以使青少年进行主动思考,更难以使理论内容深入青少年内心,也就无法转化成他们的世界观。这种始终停留在表面上的传播方式引发了表面上的接受方式,极易造成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形式化,失去了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教育意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低龄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青少年既是身体成长的阶段,也是思想和信仰初步形成的阶段,低龄化特点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特别是青少年对思想理论体系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浅显理解,如果不能采取多样化、有效性地教育手段,极易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然而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异常突出。思想政治课并不是语文、数学这类文化课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教师,并且多由一些主课教师兼任,对这些教师的评价,通常不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察标准。而且,尽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行笔试,但是仅仅从试卷上很难准确地确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观当前初等教育中存在的评价体系现状,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初等教育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待,在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的文化成绩优异,以考取一个好的高层次学校;学校也默默接受了家长们的寄托,将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尴尬地位。其次,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体系没有对应的实践内容,作为一项完善的考核体系,通常会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具有考试成绩这一实际指标,只能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水平,根本无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最后,评价的有效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尽管当前绩效评价在各行业中都进行了大量应用,在中小学的管理中也出现了少量的绩效评价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密切关系,而思想又容易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所以仅仅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状态进行评价,很难科学地权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基于当前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特点,探索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从初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构成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和青少年三方面;因此,对其创新模式的探索,也从教师培养、教学手段、青少年社会实践三方面展开讨论。

教师是初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核心,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初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理论研究现状,必须建立对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使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始终共同推进,这样才能保障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快速成长、大胆创新。

第一,依靠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觉悟。师德教育是对教师的思想品德进行的培养和教育,其教育内容和培养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既能发挥优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又能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获得更加系统的培养。师德是伴随一名教师终身的品质,依靠师德教育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将传统的学校培养逐渐转变成教师的自我修养,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向思想政治的前沿理论研究拓展,为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依靠远程教育提供优质培养资源。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高校相比明显不足,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劣势。目前远程教育在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都有大量应用,而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的远程教育目前还比较少,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开展思想政治远程教育已不是一件难事。目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为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就需要国家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在全国的地域分布,建立完善的网络授课教师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远程教育与初等教育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弥补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劣势。

(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形象化。

初等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与高校学生差别大,必须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消除其对思想政治的心理抵触。第一,寓教于乐。玩耍始终是青少年的天赋,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道理、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看,将大道理、大理论融入到青少年熟悉、喜欢的娱乐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情景剧、讲故事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富有情节的活动中获得最形象的感悟;寓教于乐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高度抽象提炼,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又可能走向了娱乐的极端。第二,改善课堂气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高校大学生,都是一门看似乏味的课程,要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必须改善课堂气氛,使青少年由强制被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主动提问、主动求索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实是在讲述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对这个道理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因此,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将拘谨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通过讨论加深青少年对看似大道理的理解,最终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实践环节多样化。

目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具有一些实践环节,包括革命根据地参观、烈士陵园扫墓、英雄报告会等,但是当青少年走出校园后,如何保证其按照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多样化。当前中小学开设了多种家校联合活动,使家长、学生、学校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与家长达成思想政治方面的一致,为青少年减少来自家庭方面的干扰。此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族兴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爱国主义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科学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可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四)思想政治评价指标差异化。

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思想的差别就非常大,同时,地区教育水平、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都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科学地对初等教育进行评价,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法。首先要按照年级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思想差别显著,在不同年级中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影响,又能够增强对教师的评价公平性。其次,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不同,他既要对学生的现有思想水平进行测评,又要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的影响,还要追踪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变化,这就需要调动多个年级、多个地区的教师进行协同研究,还要最大程度上鼓励家长参与该项研究,从而获取最全面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数据。第三,要构建基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化指标体系,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必然产生教育水平差距,教育水平的差距必然引发学生思想政治获取质量的差距,针对这种客观差距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贡献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任何一项知识体系,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一直是学习的根本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有一个误区,内容过于空泛,与实际脱离过多。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这些道理,从书本上体会这些知识,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比书本上的学习更有用。可以多让学生从课堂外的生活细节,去发现和学习。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不能单一地全靠讲授与自我理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家长及身边人的配合。让家长从生活中的细节去深化这种知识渗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感觉。让这种思想教育效果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架子,更不是纸上谈兵。一直以来,更多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书本理论,不值得学习,背好理论知识就行了。其实则不然,如果能够真正地把这种观念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制度会更加规范。真正做到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真正出发点。

四、结论。

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青少年,重点是教师队伍,难点在教学手段创新。同时,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辅相成,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研究薄弱、教学手段单一、传播对象低龄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坚持“三化”,即教师培养长效化、教学手段形象化、实践环节多样化、评价指标差异化。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四篇】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注入了街的活力,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较先进、较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证明,它不仅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事丰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全。

1、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关于多煤体,广义上指,“多种功能单一的教学媒体的组合应用”,比如黑板、挂图、幻灯、投影仪等等;狭义上,是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后者在实际运用上就是今天被我们所广泛认同并使用的对多媒体的定义。它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特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媒体;二是以可以实行交互式操作处理信息,区别于其他现代教学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媒体教学对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其能够真正做到实现教学互动和师生互动。

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被称之为“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同学们深感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一点一滴的创新价值,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则给传统教学模式注人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它打破了传统“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模拟出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实地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使学生能够进人一种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勾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它能化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枯燥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多媒体模式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教学能大量节约时间,并增加教学容量,还可以利用音乐、录像和图片等新形式来模拟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它可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另外,除了课本上的某些实例外,老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清楚道理,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并不枯燥,也不神秘。

培养意境,激发学生情感。

思想政治课内容,很多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要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使之真正受到教育,便要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往老师在课程常常采取讲事例、案例的方法,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大部分老师朗读水平有限,其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如果能够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悦耳的音乐或是一组吸引人的镜头・一再加上一段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这样往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例如,在讲初二年级《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一课时,老师可以首先截取在电视画面上展示过的地球受到严重污染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正在和即将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这时,学生的情绪便会相对激动,如身临其境,从而下定保护环境的决心。随后,老师再总结讲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思想碰撞.激发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主要教具只有挂图、课本插图或是一些投影,这样便不能看到案例的具体进展和变化,使得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步骤,使得静止的图像变成动态的图像,显示事件发生的整个变化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和讨论,如此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其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又如,在教初二年级学生《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程时,可以先放映一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关于北京市一些市民在长假旅游中被骗的实际录像,然后跟踪报道后续其消费者权益被维护的过程,从而教育学生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最后,再用图例演示消费者“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这样,学生便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其维权的途径和程序。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情境绝不仅仅是为了博取学生的掌声和笑声,而是旨在追求知识和情感二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从而使得知识的附着和情境的熏陶凝结成一种绝对制胜的力量,达到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和探索未来的强烈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新经验。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的,“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播的本领,更多地在于其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能力。”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五篇】

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前沿阵地,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的教师认为政治是“副科”,上课念念书即可,根本不需花太多精力,谁都能上。有些政治教师知识老化,满足于现状,以为能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即可,什么天文地理音乐美术均与政治教师无关。当课本中出现了有关其他学科的知识时,就一带而过。难怪有些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大下降。

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更新,以“专”使学生信服。

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在对教材处理上不能单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或者知识老化,这就适应不了新课程的教学。在此情况下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纯政治专业知识,并不断更新,使自己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这样才能适应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例如:讲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权益》,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卫生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法律;七年级下册《共同的责任》,适合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师要分析清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个人主义”的特点与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

丰富的才华,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目光的获得,必然是一个不断摄取、不断增值、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过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才能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的知识,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才能真正让学生信服。

二、掌握丰富的各学科知识,并不断扩展,以“博”让学生喜欢。

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善于启发激励的艺术大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把学问的真谛传递给莘莘学子,在寄望与赏识的目光中,欣慰地看着亲手播下的创造之火薪传不灭。

三、专博相济,厚积薄发。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知识一定要深。能掌握完整、系统、扎实、精深的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总揽全局,灵活地驾驭课堂,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轻松学习。同时也能更好地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知识面一定要宽。早在19世纪早期,美、德教育学家就提出了“通才教育”理论,到20世纪末,这一思想获得了世界教育界的认可。当前教育的现实也迫切要求教师要做通晓多种学科的“博才”。这样的教师必然大受学生欢迎。

总之,只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学习和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做到“专博相济,厚积薄发”,必然能使政治课焕发异彩!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六篇】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2、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教师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以后的运动会、三项竞赛和其它许多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

3、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进校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哪个,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雏鹰争章”活动的体验,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按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要求,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一次次争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机会。

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乔拉克铁热克镇孟布拉克小学。

20xx年6月13日。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七篇】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多元化,导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帮助政治认识不足、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从尚未完成自然人、生物人平稳地向社会人过渡,并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项任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考验。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方法落后、单一,仍受到“一刀切”“一锅煮”等原有教育模式的束缚。[1]很多高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管理学生的一种辅助方法,而这种教育方式要求大学生必须服从某种要求,过分强调个人来适应他人、群体、社会,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不够;(2)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存在偏差。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涌现出很多需要充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市场运行法律法规尚需完善,且受到全球多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严重影响;(3)网络环境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必需品,但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开放性与隐匿性及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技术的不健全,却对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导致某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3]网络中存在的暴力、色情、迷信信息和各种欺诈新闻的出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大学生的自我迷失,且网络往往成为敌对势力对高校采取思想渗透的媒介,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4)竞争压力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率竟达11%~15%,甚至超过这一范围。大学生人才济济,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失去原有的优越感、竞争压力变大、产生自卑心理,与此同时,很多独生子女承受着太多来自家庭的期望,增加其竞争压力,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引导与自我教育结合的方法。

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其本身的矛盾斗争所决定的,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与前提是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会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价值取向是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其独创精神与独立自主精神,然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以教育者为主导,认为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确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挖掘器自身的自律潜力,导致人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沉睡的状态,影响了教育对象的思维活力的展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预想的结果。大学生应接受因外部压力而带来的心理矛盾斗争,而这种心理矛盾变化的趋势与学生的控压能力的培养是由教育者采取的引导方式决定的,不仅应重视教育引导的成果,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4]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是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了解自身心理层面存在的劣根性,培养学生的引导与改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观念抓起,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认知循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人格特质,这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目标。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秉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表现为学生将自身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采取主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选择、去体验、去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寻找答案,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开发各种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创造自由与开放的教育氛围。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评析、政治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在校外,组织学生通过人物采访、红色旅游、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其个性整合拓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5]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认识,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不管是从人的本质意义来说,还是从人的心理结构来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或者工具,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内部知、情、意、行的一致,涉及到体验、实践、认知、内化等主要因素,表现了人的知识与能力、理智与情感、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发展。我们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全面统一的,一方面,应实现教育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教育的工具价值与理性价值也应该统一。实践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应首先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融合,再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率,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从实践活动中真实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意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卢梭曾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与感觉是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的,体验是现代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与感觉。

1.重视校园网络管理,摒弃有害信息。目前,多数高校都设有校园网,给教师和学生上网提供便利,为其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为保证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以及网络的畅通,许多高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还需重视校园网络软件的建设和加大管理力度,借助软件来过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屏蔽恶性网页,实行对网页以及论坛的规范化管理。2.重视大学生网站的建设,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对待网络。大学生有很强的变现欲、求知欲,学校的宣传部、团委等机构,应指导大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与大学生的需求息息相关,符合大学生的个性需要,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认识与技能,进而提升大学生网络应用水平。此外,学校应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力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综上所述,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秉承严谨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教育精神,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方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2]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4]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

学生教育的政治意义【第八篇】

政治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能力,进而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当前社会风气复杂,各种挑战与冲突层出不穷,让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加强政治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自身经历出发,谈一谈加强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经验。

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政治教育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为重要目标。因为良好的政治素质不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关乎每个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在我看来,加强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能够成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公民,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地维护社会和谐。

其次,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辨别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盗版、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最后,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政治是一门高屋建瓴的学科,学习了政治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思维范围,激发创新灵感。

第三段: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

在我读书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政治教育,并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比如,学校定期为学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政治课程,包括课堂听讲、思辨游戏、辩论等等。这些课程不仅普及了国家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等基本知识,同时也能够唤起学生立志追求光荣、追求真理、追求独立思考的强烈欲望。另外,学校还注重在社团活动和校园宣传中引入政治元素。设置了形式多样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自我的主题活动。

政治教育贯穿于全部学科教育之中,要使政治教育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需要学校和老师以及家长树立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并需要对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实施。我认为,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首先,政治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互动探讨、活动体验,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之中。

其次,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纳入政治教育范畴,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

最后,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对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和管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

第五段:结论。

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政治教育,使其真正贴近学生生活,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和拓宽视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透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的熏陶。这样,就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负责任、有思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10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