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外语教学小议【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78114

【导言】此例“外语教学小议【参考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外语教学论文【第一篇】

伴随高校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走进高校课堂。他们的民族文化受到来自主流文化的汉文化和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的渗透、侵蚀,这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保存与传承。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和西方霸权文化的多元文化生态系统中,使少数民族保持自身文化的优势,使自己的文化融入汉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从中吸取另外两种文化的精华,提高自身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这值得每一个从事少数民族外语教学的工作者深思。

二、民族学生的外语教学现状

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纲领的指导,摒弃了自己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以及少数民族所拥有的优秀的文化成果。面对富足的文化资源和纷繁复杂的文化价值观,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缺乏能动性的应对能力,致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外语教育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有效继承,也导致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校教育完全分离。同时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适应学校教育和改变生活状态的需求,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有效地迁移到学校的外语教育中。[1]

1.教学目标缺乏

我国外语教学大纲,针对普通的外语学习者。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大多照搬国家教育部出台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或者以教育部的文件为核心基础,不考虑民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校的外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完全遵照主流文化中的汉族学生的外语价值取向,外语教学的目标把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参照,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和译这些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脱离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学生基础以及民族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现实,让少数民族学生一进入高校,就面临着自己本族文化中断或者面对主流文化的不适感。由于缺乏统一的,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色的英语学习指导思想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教学路上困难丛丛。我国英语学习教材的素材大多来自说英语的国家,它们排斥中国本土文化,更不可能在这些英语教材中捕捉到民族文化的影子了。英语教材中极不平衡的语言文化生态,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里,接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会让他们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尽管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现代化英语教学的适应和主流文化的顺应方面得心应手,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至少三种语言的语码转换和至少三种思维方式的变换困境,在高校教育越来越高的文化要求、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广而深和考试难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仍然致使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显得不易[2]。

2.英语教师自身的缺陷

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对于文化的传播起着格外重要的纽带作用。现有的民族高校教师群体,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和多元文化知识匮乏,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过多了解,文化反思能力和文化批判能力的缺失,没有充分意识或认识到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所认可的行为。[3]符合本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可能被老师误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都以教育部的《大学英语基本课程要求》为参照,那么英语老师往往把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在同一教室学习相同的英语内容,完成相同的英语学习任务。教师无视少数民族学生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现实,无法体会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种种不适。大多数英语老师本身就缺乏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更别说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他们大多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只要是不被主流文化所认可的文化行为,都被定义为粗俗的、不可理喻的文化行为。大多数的英语教师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少数民族文化的培养,而一直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不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心需求与认知特点,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主流文化思维,想当然地把民族学生培养成想象的英语人才。教师本身所存储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缺失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链接,这不利于他们开展少数民族的外语教学。

3.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误解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球性的经济一体化,使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全面融入世界体系之中,对外语人才的期望更高,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国贸易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经济的全球化,这些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也为不同的文化撞击提供交流的平台。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他们经常出入于肯德基、麦当劳等带有西方强烈色彩的消费文化场所,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从小受主流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学生,储存了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但却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弘扬主流文化和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优秀的文化成果。对于主流的汉文化他们也常常表现出不适,甚至从内心深处抵触汉文化。然而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往往充满了怀疑。盲从西方强势文化、抵触主流文化、质疑本民族文化,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认同中产生混淆以及自身角色的混乱,无法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不能客观地评价本民族的文化,在远离自己熟悉的文化圈子后,往往回避本民族的文化。内心里的三足文化鼎立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质疑长期以来学习的本民族文化,甚至产生了自卑和抗拒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温润芳。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

外语教学法【第二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特点及利弊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教学法为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世界上有了语言,人们才能相互交流,传情达意。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更是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怎样教授外语,一直是困扰着外语教师的一个难题。回顾外语教学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法,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外语教学主要是在赞成语法教学法和赞成交际教学法的观点中发展的。

一、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及特点

500年以前,在欧洲,拉丁语是学校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拉丁语,主要学习和操练其语法规则,词的变化规则等。翻译是拉丁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学法在16,17和18世纪的欧洲是最为流行的外语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史上称为“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学习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和记忆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来强化记忆。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语法翻译法认为语言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一套外语语法规则。(2)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重点,听说能力不受重视。(3)外语课文与单词均附以母语翻译,并逐字解释。(4)强调精确性。(5)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6)外语教学以母语作为教学用语。

50年代末兴起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界引起一场革命。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人脑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在吸收了一定的外来语言素材后,就会自动形成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达到创造性的习得该语言的目的。 乔姆斯基强调人的语言能力,忽视了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并出现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强调意义,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的要求有所放松。在交际教学法中,语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可归纳为:(1)重视口语,即语言的交际功能。(2)学生先接触听说,然后接触文字。(3)语法一般通过归纳习得。(4)不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忽视语法。(5)尽量避免翻译。

二、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利弊

从语法教学法发展到交际教学法,这是教学法的进步。但比较这两种教学法,两者各有利弊。语法教学法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课堂学习,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法,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它削弱了语言的准确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比较灵活的开放式教学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交际法下的语言是支离破碎的洋泾浜式的语法,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以杂乱无章的方式来掌握语法,学习者难以系统的掌握语法知识。

三、对两种教学法存在的争论

围绕着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争论,也出现过极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交流的频繁化,培养高层次的外语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语法教学法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法被世界各国大多数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广泛传播,使得交际法教学思想成为20世纪末具有全球影响的外语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于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哪一种更适合外语学习,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郝兴跃(2004)将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称为明示性语法教学及暗示性语法教学。两者间的矛盾无非是准确与流利间的矛盾,他希望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平衡点。秦洪武,孔凡富(1998)则提倡语法习得的渐进性,即交际法。武和平在(1999)中提出70年代以后交际语言教学思想最为引人注目。在进行交际外语教学研究时,既要有全球和历史的眼光,又要立足于本土实际。马振民的(1998)提倡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尽量更好的为使用交际法创造条件。温厚一在(1998)中提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交际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和正确运用它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张人在(2004)中揭示了内隐认知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意义。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使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语法习得中自动发挥作用。并提出内隐在认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即先内隐后外显,也就是先交际后语法。

这些学者提出,现今世界应重视交际教学法,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让学习者像学习母语一样来习得外语,而不是学习外语。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做好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综合统一。

四、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法为辅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发现,近年来的外语教学法,大多提倡交际教学法。因为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法,获得外语。儿童在掌握母语时,是先通过听说,然后接触文字。刚刚出生婴儿,我们不可能去教他们语言的语法规则,让他们说话时按规则,可是5,6岁时他们却能说出正确的母语。儿童能够说出语言之后才去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语言文字,这是正常的母语掌握途径,符合人类的语言习得规律。交际法正是符合了这一规律重视听说,然后自然地习得语法,进而创造更多的句子。

我们说交际教学法比起语法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进步,它灵活生动,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因此受到大力推崇。但是交际教学法为主并不适合外语教学。

1.缺乏语言环境。我们知道在语言的掌握过程中语言环境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母语习得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我们每天可以有机会听,说,读,写母语,不想接触母语都不行。久而久之,即使不接触文字,我们也能够轻松自如的听,说,而外语学习则大不相同。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语,接触到的也仅仅是阅读或写作,而语言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外语交际,怎么能掌握好它呢?如果学习者能够和外国朋友生活在一起或出国学习,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恶劣条件下交际法不大容易实行,而这时语法规则的系统学习就会有助于学习者对该语言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让学习者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语言的特点。对于语言的规则有了认识学习者就会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学习外语。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而忽视了它的准确性。在语言环境有限的条件下,如果再没有语法的规范,学习者根本就无从下嘴,不知该怎么说,更不用说达到流利程度。在语法的规范下,语言最起码已经准确了,在准确的基础上才会出现流利。准确是需要学习者学习的,而流利需要练习就可以达到。先学习后练习,符合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如果不先学习语法规则,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都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一旦形成语言僵化,将很难改变。

3.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注重无限的交际也是不现实的。外语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不象生活中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接触到母语。因此在课堂上以语法为基础是必要的,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做大量的交际练习,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语法知识。语法是死的东西,但交际却是活的,学习者运用死的语法,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句子。

但语法教学法也涉及到教的问题。在传授不同语法时,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向学习者传授外语国家的文化,让学习者融入到该文化之中去。如讲英语词汇时“跳”在汉语中只有一种表达,可是在英语当中却有很多。如jump,skip,bound,hop,leap,spring…传授时将中西思维差异也连带传授。再如,讲授句子时,一个句子可能从语法上讲,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外国人却从不这样说,应将外国人的习惯表达法清楚的讲给学习者。

我们在这里提出要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是要回归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法上去,而是两者相结合。先语法后交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在语法这一地基打好的前提下,才能建设交际这一高楼大厦。纵观国内的英语教学,十几年前,我们采用的可以说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听说能力得不到一点重视。学习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连一句也说不出来,学成了哑巴英语,这除了与国内的教育体制有关外,还与忽视交际功能有关。学习者学英语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近几年来,情况有了些改观,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的交际功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听力课,口语课的开设,刺激了学生对提高听说能力的渴望。此外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是有保障的。因此学习者在无限的课外生活中,可以自己利用时间加以练习交际语言,以此达到准确性与流利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2]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3]赵美娟。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界,1999,(4).

[4]秦洪武,孔凡富。交际教学法中的语法习得刍议[j].外语界,1998,(1).

[5]郝兴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

[6]武和平。交际教学思想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外语界,1999,(2).

[7]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4,(4).

[8]马振民。谈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界,1998,(1).

外语教学范文【第三篇】

从读者和文本因素谈EFL阅读中的图式干扰

重语言,轻教育:探究ELT与普通教育研究及课程理论之隔离

基于语料库的HAPPEN语义韵的对比研究

词块研究与英语学习词典编纂

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与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生会话话轮转换处的会话填充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职前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

中学英语课堂环境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

文化翻译:缺省与补偿,多元与一元——“The Dirtiest Man in China”事件的启示

偏爱与契合——村上春树的翻译思想

英-汉同声传译中的数字口译错误——一项基于2008年天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口译语料的实证研究

“第二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暨国际汉语教育专题研讨会”通知

本刊改版暨征稿启事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高层论坛”顺利召开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法能力的变化和发展

从神话到动机:新闻话语的“戏剧五位一体”批评分析

英语议论文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you know习得实证研究

基于荟萃分析的语言认知性别差异研究

日语接续助词「て的误用倾向及分析

应用IRT模型分析TEM4听力理解项目的质量

从文本功能看无主语中文标语的误译

文学话语主观情态意义的翻译策略

效应幅度:外语定量研究不能忽视的测度值

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评

翻译的语境化研究——评介《翻译与脉络》

我刊荣获上海市社会科学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优秀奖

我刊入编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国外外语教学》更名扩版启事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与自主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

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产出性词汇知识附带习得的作用

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的发展特征——基于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的研究

二语朗读研究的四个基本假设

模糊限制语——表达礼貌的语言策略

EFL教学中的纠错——教师与学生的看法与纠错效果的关系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基于语篇理论体系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背诵对英语语块习得的影响

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

国内完形填空研究20年述评

教师认知视角下的二/外语语法教学——国外实证研究综述

外显语法指导的认知宏处理和微处理模式综述

外语学习与认同研究在我国情境中的必要性——回应曲卫国教授

翻译研究·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翻译研究的诠释学派

历史、风俗与王尔德的私心——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译本某些缺憾的成因

评《Doing Culture中西文化之鉴》

翻译鉴赏:一门亟待建立的学科——兼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中国学生二语阅读过程中语音激活问题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have的习得研究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抽象实体回指中所指歧义的处理策略

中国非英语专业EFL学习者强化语使用研究——基于COLSEC的调查

外语教学【第四篇】

[关键词]隐喻理论;词汇教学;作用;启示

Abstract:Thepaperdiscussesmetaphortheoryofcognitivelinguisticsaswellasitssignificanceforvacabularyteaching:inthedevelopmentofvacabularysemanticcategory,intheunderstandingofvocabularymetaphorconcept,,thefollowingenlightenmentsshouldbeseriouslytakenintoconsideration:basiccategoryvacabulary,vacabularymetaphormeaningandmetaphorextendingmeaning,andvacabularyculturalconnotation.

Keywords:metaphortheory;vacabularyteaching;significance;enlightenment

隐喻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自1980年GeorgeLakoff&Mark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一书以来,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本质上是认知的,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我们赖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实质上是隐喻性的[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频繁地接触到教材中的隐喻现象,它们体现在词汇、语法和篇章等各个层面。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词汇学习层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隐喻理论

Lakoff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conceptorconceptual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2]。总的来说,他们的隐喻理论包括的主要观点如下:1.隐喻具有普遍性;2.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3.隐喻具有系统性;4.隐喻的内在结构是跨域映射;5.隐喻的产生有经验基础。在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先从隐喻的源域(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然后把它投射到用以把握目标域(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映射关系。受话人依据此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这一过程即隐喻认知过程。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metaphor)。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如spend一词最早是用于谈论金钱,后来被用于谈论time、enegy、efforts、force、fuel等等。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如Moreisup这一隐喻给予quantity这一抽象概念一个纵向方位,因此英语中有Hopemyincomeriseseveryyear之类的说法,汉语中有“鸡蛋价格又上去了”之类的表达。实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例如:Themindisanentity就是将mind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按人们对隐喻的熟知程度来划分,隐喻又可分为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两大类。上文所提到的属常规隐喻,创新隐喻包括文学隐喻和科学中的隐喻。

二、隐喻认知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学外语的学生整天拿着一本词汇大全背记单词,片面追求扩大词汇量,而真正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外语读物和能用外语进行日常口头或书面交流的外语学习者则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词汇量太小,二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核心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没有掌握多义词的强大的表达力。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认识多义现象及其词语的语义扩展方式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多义词的词义扩展不是任意的,毫无规律的,而是有理据、有规律可循的。弄清这种理据和规律无疑会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多义词的各种用法,从而扩大其接受型和产出型词汇量。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教学正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3]。Laufer认为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metaphoricalextensionsofmeaning)是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4]。Sweetser指出隐喻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5]。如果他们能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国语者的认知思维方式,认识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联系模式,外语学习者或许就能按这些方式从一个多义词的已知义项推导出或更好地理解其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未知意义,从而有利于记忆和灵活使用该词。因此,词汇教学中应把隐喻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隐喻的认知机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1.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范畴化指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并赋予语言符号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过程。在经验世界中,范畴具有不同等级。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模糊的认知过程。隐喻思维的延伸在形成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网中起了重要作用,大部分隐喻思维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我们知道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dove、ros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这说明这些基本范畴词被用于隐喻频率最高,其语义变化最多,发展最快。而人们认识新的抽象概念时,总是与已认识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似和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以“床”为例,它的基本义又有河床、冰床、机床、苗床、花床、矿床等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温床。英语中也有abedofroses、abedofnails等,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了其动词意义:把……栽于苗床,为客人安排床铺。这些都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如:faceofamountain,faceofabuilding,faceofawatch;mouthofahole,mouthofatunnel,mouthofacave,mouthofariver。如eye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指人自身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眼睛”、“中心”:theeyeofatyphoon台风中心theeyeofaneedle针眼。不仅是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英语中许多词都通过隐喻以中心意义核心产生多层意义。不难看出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据统计,英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发展而产生的。

在词汇教学中,根据认知范畴理论,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重点讲解中心意义,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推测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能够重点突出,融会贯通,最终达到灵活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2.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6]。如:下列表达方式可以证明Argumentiswar是一个隐喻概念:Yourclaimsareindefensible./Heattackedeveryweakpointsinmyargument./Hiscriticismswererightontarger./I’demolishedhisargument./I’veneverwonanargumentwithhim.可以看出,争论是一场“舌战”,有进攻、防守、反进攻、输赢等,“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概念是借助战争概念来理解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跨域映射的图式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7LifeofaSalesman的文章有:

HetakesthefirstunsteadystepsonajourneytoPortland’sstreets,the[ZZ(Z]battlefields[ZZ)]wherehe[ZZ(Z]fights[ZZ)]’[ZZ(Z]enemies-a[ZZ)]crippedbodythat[ZZ(Z]betrays[ZZ)]himandachangingworldthatnolongerneedshim-are[ZZ(Z]gaining[ZZ)][ZZ(Z]assembles[ZZ)]his[ZZ(Z]weapons[ZZ)].

从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作者利用了隐喻概念Makingalivingisabattle.这里上战场作战的图式结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象地再现主人公生活之艰难。再如概念隐喻:Lifeisajourney,人们对具体行为journey的经验基础上对抽象现象进行理解,如果只从字面意义来理解life,其语义是很单纯的,但用journey的隐喻结构来理解,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丰富的意义是来自人们的亲身体验,这体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通过隐喻才能言传,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隐喻语言一旦被其他字面语言代替便索然无味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概念隐喻讲解词汇、课文,学生学起来既生动有趣,又会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最终达到记忆与运用的目的。

3.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

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作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很多术语都是利用隐喻扩展语义得来的,如:computervirus,network,informatiohighway,address,E-mail,floppydisc,cyberspace等。计算机设备和运行过程也无一不是从隐喻而来:copy,store,retrieve,memory,download,databank,diskdrive,read,write,output,input等等。新词产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借助于旧词构成新词,在其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也在起作用。如航天学的moonwalk,lunarrover,earthrise,softlanding(软着陆),linkup(靠泊),splashdown(溅落),blackhole(黑洞)等等。还有heartbridgingoperation[JP+3](心脏搭桥手术),airbus(空中客车),aerotrain(悬浮列车),futureshock等。了解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也可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

综上所述,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是有深远影响的。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隐喻理论,如隐喻的图式结构、隐喻相似的本质、隐喻的创造性等,使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隐喻观,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词汇与词义的关系,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最终促进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发展。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中国人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象征着吉祥和王权,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悍的守卫宝藏的巨兽,是贬义词。所以亚洲四小龙,英语不译为“fourdragons”,而译为“fourtigers”(四小虎);汉语中说嫉妒别人,会说某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表示嫉妒却用green(绿),说“green-eyed”等等。所以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另一方面,通过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Lakoff,G.&[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4.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6.

[3]董宏乐,徐健,梁育全。外语教学中的概念流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140-144.

[4]’sinawordthatmakesithardoreasy:Someintralexicalfactorsthataffectthelearningofwords[M]//InMcCathyM&:Description,:CUP,1997:14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97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