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精彩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精彩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第一篇】
教师:为什么六年级有那么多班,独独选择你们班,我憋了很久。
学生:这不简单吗,因为我们班是最优秀的。
教师:这么自信的话,为什么不自信的说。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吗?戴眼镜的喜欢周杰伦的,你们呢?
学生:不喜欢,因为听不清楚。
教师:我特别喜欢,这里有首曲子,听一听,闭上眼睛,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教师放音乐。)
学生:流水潺潺。
学生:听见了树林里鸟叫。
学生:青蛙叫。
生:欢乐的心情。
生:蝴蝶翩翩起舞。
生:所有动物在起舞,天籁之音。
教师:真是一群会听的孩子。只要用心听,就会与它心心相印,今天我们就学一首与音乐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这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初秋时候的一个故事,谁来读题。
生读生评:不够自信。
教师: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另一生读,师评:头一次学就把最难度的字音读这么正确。
(点评:当听钱峰老师说要上古文,觉得吃惊:小学生能理解古文吗?古文如此难懂,该怎么上?一上课,钱峰老师幽默的言语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而且钱老师叫学生读课题时,能及时灌输进古文的朗读方法:字正腔圆,为学生下面整读全首古文的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我个人认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古文的学习方法,钱老师在点评完后,我认为可以再次点拨:我们学古文还要注意什么?一个帮助学生收集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为下文学习古文提供有效的方法。)
生朗读整首古文。
第一次读感觉如何?
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
生:难读。
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不好懂,跟老师一句一句读。(师读生跟读,自由读,指生读)怎么没有掌声呢?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节奏来。
(点评:如果说钱老师上课的幽默与大气吸引了学生和在座的老师,我觉得此时钱老师能采用这么简单的教学方法更让我感动。如果是家常课,我一定也会让学生跟我读几个来回,但要在这么一种赛课中,让学生连续跟自己朗读两遍,需要多大的气魄和勇气。而且正是这么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出了古诗特有的韵味,品位出了古诗词的节奏美。一个简简单单的跟读,跟读出了多少学生对古文的喜爱。当老师再次个别抽读的时候,看着他们那自信的小脸,投入的表情,禁不住自己也想去秀一次。所以我认为,学习古诗词,教师有时需要有“给”的气魄。)
师:几遍读下来,咱们一定知道,整篇文章写了哪两个人?
师:读读第一句,你对他们有何理解?
生: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
师:哪个字告诉你?(善)读读,仅仅是喜欢吗?
生:善于。
师:读出他们的特点。(朗读句子)伯牙善鼓琴这个鼓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弹的意思。
师:这说明你会发现啊。看来读古文结合下面的注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方法。刚才我们知道,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
(生默读划。)
板书:
琴
(点评: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比如钱峰老师,抓住一个善字来理解古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感受、体会伯牙的琴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出钟子期与伯牙是知音。正是一个善字的教学,上出了语文课的语言味,也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古文也可以让学生去朗读体会,琢磨字词。减少教师的分析讲解,即使是字词的体会,也是可以让学生从朗读体会,“入情人境”的进行朗读,是有效感悟的基础。)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师:细读第一句,从什么地放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伯牙弹琴,钟子期一下子就能听出来内容是什么。
师:真好,你把古文内容理解了。
生:伯牙弹琴技术非常高超,如果伯牙没有把全部意念在弹琴上,钟子期就不会听出内容。
师:哪个词看出是全部意念?(志)读句子。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
生:巍峨具大的高山。
(生读,一共读了四位学生:我看见了高大的山;虽然读的不是很清楚,但我听到了;齐读。)
师:你看,那么多画面仅用一个“峨峨兮”表达出来。这古人写话就是简单而简约。从钟子期的话中哪里还能看出他善听?
生:我从志在高山,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钟子期话里也是高山。
生:我还从“善哉”读出。因为善哉表示感叹,说明钟子期已经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伯牙弹琴的是高山。
(请生感读。)
师:我分明听出了你的朗读中对伯牙的赞美。谁也来赞美?
(连读三位生。)
师:泰山读得特别好,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泰山很高。
生:泰山很高大,因为孔子曾经说登泰山而走天下。
师:读出王者的风范来。(指生读叹词一句)刚才同学一个哉就能发现这么多,细心学生还发现一个语气词。(兮,请生读)为什么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
生:因为钟子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
(生读。)
师:同学们,两个善哉在文章两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上面一个善是善长,而这里是赞美。再次读。
师: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想这样赞叹。
生读。
师: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刚才这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在这句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这个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放入句中朗读出来吗?
出示第二个句子: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你的江河读的特别突出,能说说原因吗?
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样,也是赞美。
(生再读。)
师:听出了江河的浩荡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读的特别好,能说说原因吗?
生:江河都是很长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里想着,钟子期把他听出来了。
(生再读。)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
出示: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
师:结合刚才的两个句子,这个是什么意思?
生:我读懂了不管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子期都知道。
师:哪里看出来?
生:念。
师:刚才上文也有一个跟念相近的词,谁发现了吗?
生:志。
师:真好,能联系上下文,上下都联系在一起理解。
(生读句子 。)
生:我认为重点应该是“必”,说明伯牙所念,子期都知道。
(生读 。)
师:是啊,同学们,当伯牙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生读)当善琴的伯牙所弹,子期必得知。这就是(读对后一句) 。
(点评:“学语文,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心感受语文。”这是此次省优质课上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一番话。短短数语却掷地有声。我想这是王崧舟老师对如今语文教学方向的一次高瞻远瞩的引领,也是对本次语文优质课的一个总体评价,而这句话也更是该我们全体语文老师所牢牢铭记,反复咀嚼的。钱峰老师在简洁凝炼、短小精悍的古语言中细细品味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两个“善”字的不同意义,辨别找到“志”与“念”的近义关系,明白古人连续用语气词的用心所在,读出了语言背后人的心情,猜测了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将古文的意境淋漓尽致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打动了学生,也打动我们听课者。正是对教师有强烈语文意识的体现,上出了语文课的“厚实、丰实”。 )
出示伯牙与子期初时的话,配乐。此时,伯牙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高兴不已。
生:快乐。
师:快乐兴奋之极。
生:庆幸,终于有了自己的知音。
师:欣喜若狂。
生:激动。
师:激动不以。同学们,伯牙把这分激动不以,欣喜若狂流淌于高山流水。此时,你就是伯牙,你最想写点什么。
(配乐书写。)
生:子期,你真可谓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和心声。
师:还能从琴声中听出心声啊“相识半天下,知音只一人”啊。
生:知我者莫如子期。
师:曾经是满面春风皆朋友,如今是有缘千里终相会。
生:子期,我所念你必定能透过琴声参透,你真是谓世知音啊。
生:我虽然是宫廷乐师,可我内心的空虚谁知小,今日遇见你实乃三生有幸。
师:你真是走入伯牙内心去了,这正是伯牙想说的。
生:没想到你一个山村农夫却听出了我的心声。
师:让我们再在高山流水听出伯牙的心怀。
(生读,齐读。)
师:这心声,这情怀,子期都听懂了吗?现在你对这句有什么新的理解?
(点评:钱老师让学生补充,如果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拿起笔写下来。这一读写结合,不仅丰满了伯牙的形象,更将伯牙和子期的深厚情意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淀下来。正是因为老师们能把握时机,找准切入,指导有效,形式多样,才使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达到有效、高效。正是钱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引领我们今后要走的方向。所以,这些课值得我们好好回味,细细品味。 )
生:这琴是他们之间的桥梁。
生:子期虽然是山野村夫,但能听懂子期的音乐。
师: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样才叫知音啊。伯牙和子期多么想这样像高山流水之间相伴而行。他们约定来年再在相识地方相见,伯牙满怀欣喜趁扁舟而来,然后等待他的是子期的死迅。他多想鼓一段琴给他的知音听啊。于是,他把千言万语容入了琴声。
(播放琴声。)
板书:
知音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伯牙没以前动听,但他似乎说:子期啊,你为什么不等等我。
生:我听出了琴声很悲伤,听出了伯牙对子期的这份诀别。
生:我看出了他对钟子期的怀念。
(点评:在通过斟字酌句,回环诵读,学生体会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那种知音难觅、相间恨晚的情感之后,老师说:“伯牙把自己这种情景记为高山流水,一吐为快。如果,你就是伯牙,你当时最想对钟子期说什么?”此时,学生早已融入了伯牙的高山流水之中,早就为他们的相知而不能相惜而感到无尽的遗憾,学生分明已成为了伯牙的化身,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就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学生的情感,更是伯牙的心声,将整堂课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
师:悲过悲喜,生别离,可此时,善听的子期再也听不到了,能把这份悲伤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评:悲凉。断的只是琴吗?碎的只是琴吗?
生:伯牙心也碎了。
师:伯牙所念,子期必得知。断琴绝弦,使得高山流水终成绝响,高山流水依旧,只是山谷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倒是“无琴”却“有情”啊!让我们记住这段佳话!下课。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第二篇】
一.预习反馈(略)
二.初读古文(约8分钟)
师:已经把它读通顺、读流利了,谁读给大家听,好,渐渐地举的手多了,请各不举手的。
生(林雨娴)读:全文。
师:首先表扬你,读得一字不错,很正确、很流利,不过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读起来要有节奏,你们再去试试看,能读出古文的节奏吗?
生:自由练读。
师:有谁感觉到自己初步读出了节奏,试试看。
生(赵文锐):读
师:我怎么听着听着觉得他把文中一个人的名字断开读。
生(齐):钟子期
师:钟子期是古文中的一个人名,你再来读读第一句。
生(赵文锐)读第一句。
师:对了,谁接着读第二句。
生(林祥然):读3句。
师:他读得非常投入,但是你觉得他忘记了老师的哪点提醒?
生:只用读一句
师:你觉得一句该读到哪儿?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把这一句整个读出来。
生(丁奕翔)读第二句。
师:好,你把句子读清楚了,不过,林祥然刚才在读的时候,峨峨兮这儿读得特别好,我想再听一遍。
生(林祥然)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大家也来一次。
生(齐)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会发现还有半句跟这里非常相似。
生齐读:洋洋兮若江河。
师:对了,但是,古文除了读出节奏之外,语气词读好也非常重要,你找找看,哪些句子里有语气词?
生:自由找。
师:找到了先练一练。
师:陈诗意,你先把有语气词的句子拉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陈诗意)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找得很对,读得怎么样?
生:没感情
师:要求可真高,我们在现代文里读语气词的时候,如好--啊,这个语气词要又轻又短,那么古文也一样,碰到语气词要读得又轻又短。
生:自由读。
师:请这一大组试试看。
生(一组)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哪个语气词不够好。
生(齐)答:峨峨兮
师:他们不好了,你们在他们的基础上看有没有进步。
生(一组)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怎么样?
生:纷纷议论
师:看来还是不怎么样,看来我们得请个人读。
生(一人)读: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师:不对,请大家看黑板,板书:峨峨兮若泰山,有人说是兮若泰山,我想,我这样一写,你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该在哪儿停顿,噢,对了,实在兮那儿停顿,这个兮又是语气词,那么,这部分该怎么读呢?
生: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听课的老师们也在读,这里怎么读是对的,
陈雪华老师:停顿是对的,强弱还要凸现,范读: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跟读
师:这样读着读着,是不是觉得文言文读起来比我们现代文更有韵味。
三.细读古文
师:很多人在预习本里摘录下了某些字词的意思,现在来说说看(指课题)这个伯牙绝弦,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轻
师:声音太轻,不过同学们专注地听,这么轻的声音还是听得清。谁再来说说,朱璟,你来说说。
生(朱璟):很轻讲述梗概
师:刚才老师大概了解了,两个同学讲的都是故事的大概,如果我们就看着黑板上的这四个字--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叶豪):伯牙是人名,绝就是断绝的意思,弦就是现在的琴,就是伯牙把琴摔碎了。
师:他这个方法很好,先把一个字一个词地拆开来讲意思,然后再合起来讲一讲,谁也能这样来试一试。
生(林祥然):伯牙是一个人的名字,绝可能是断绝
师:可能
生(齐):就是
师:继续
生:绝就是断绝的意思,弦就是琴,连起来就是一个叫伯牙的人不再弹琴
师:你刚才说什么
生:弦不是琴,弦是琴上的
师:对,我们看一个字的时候,先把它的字面意思说对,连起来的时候大家最终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在古文的文章里头,还有哪里提到伯牙绝弦。
生(何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找对了,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太轻了
生:有些地方应该拖开
师:你把乃的这里再读一读
生(何璐)读
生(齐)读
师:这句话里仅仅写出了把琴摔断吗?还宣告了什么?
生:终身不弹琴
师:好,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古文我们在小学里还是学第几次,
生:第二次
师:曾经还学过1篇
生:杨氏之子
师:这仅仅是我们学的第2篇古文,林老师建议大家学古文要仔仔细细地学,逐句逐句地把它学懂,比如说课文的第一句,我们都读得很清楚,你懂它的意思吗,讲讲看
生(陈勍):伯牙就是擅长打鼓
生:弹琴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乐
师:觉得他讲的对的举手,谁有补充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很会听他的音乐。
师:刚才陈勍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把这个字理解得特别好。
生:善就是擅长
师:你会发现这句话里有两个善,而这篇古文里又有几个善,老师把这些句子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句子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善哉……
师:这么一遍读下来,你觉得这里头的四个善意思一样吗?
生:善哉是好啊
师:两个善哉都是好啊,第一句里的善是擅长比较难写,我建议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生:书写擅长
师:很多人还要看看黑板上的才能写对,那就写两遍吧。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话,我们把它讲出来。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把它记下来,记在脑子里,
生纷纷背
师:这句话背下来了,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找一找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师:老师看到很多人在读这一部分,你是怎么感觉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叶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就是伯牙鼓的琴志在高山,伯牙弹志在高山类曲子的时候,钟子期他就是说他弹出来峨兮高大得像泰山一般,他要弹流水的曲子时候,钟子期就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就是弹得像流水一样
师:林老师真想提醒你,如果你看注释时能看得全面的话,会讲得更好,刚才哪一点没看注释
生(李奕翰):志在高山,是想着高山,是弹出来的与高山有关,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听他弹的琴能知道伯牙在想什么
生(黄炳皓):我感觉傅宏易这里有点说的不恰当,因为他说只有钟子期才会听,我感觉应该是只有钟子期才会听得懂,下面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也就是说,子期死了后,伯牙在世上找不出第二个听懂他音乐的人,于是就摔了琴。
师:我看到他们讲的时候你在画画,你听到他在讲什么
生:就是说钟子期死了后,伯牙再也找不了听懂他音乐的人,就摔了琴
师: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这部分,看着它,大家通过课外资料已经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音乐家,我想,他弹奏曲子的时候肯定不只弹出高山泰山江河一样的曲子吧,他除了弹奏出这些之外,还会弹奏哪些呢?
生:
师:这里仅仅写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应该还能弹出丰富多的曲子,他还会志在什么?
生:泉水 高山 森林 草原 密林 树林 树林里的动物
师:看来,自然间的很多景物都会在伯牙的琴上流淌出来,我觉得在学这儿的时候,如果让你来填,你会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密林,钟子期曰:善哉,密密兮
师:我觉得有一些人是单郑逢在预习的时候摘录在本子上,可供大家借鉴
出示: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依依杨柳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师:读错这个字了淙,正音
我们再去读读这些美妙的词语
生齐读。
师:现在再去填,你会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月亮,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白玉盘
生:伯牙鼓琴,志在草原,钟子期曰:善哉,青青兮若草原
师:还会弹奏出,有些同学读了一些词语,就能把它用起来,运用词语的能力很强,这样吧,我们把书上图画空白的地方写下来。
生写。
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师:有人在打哈欠有人在伸懒腰,有没有同桌写的不一样的举手,先来听听这些写的不一样的同学,看谁是放声朗读
生:伯牙鼓琴志在青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青烟
生: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钟子期曰:善哉,汩汩兮若清泉
生:伯牙鼓琴志在花木,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听到这儿,我发现你们三个人总是把钟子期割裂开来,希望下一个不会了
生: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青青兮若芳草
师:像他这样该怎么读,大家读一遍
生:青青兮 若芳草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师:又有问题,该怎么读
生:皎皎兮 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水,钟子期曰:善哉,清清兮若清水
生:伯牙鼓琴,志在云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云雾
师:铃声响了,同学们讲了那么多,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先上到这儿,后来他们两个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下节课再学习。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作业:【第三篇】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第四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且吟且诵素课生香――《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黄婷婷
评析: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王任
黄婷婷
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琼海市教坛新秀”“琼海市先进教师”“海南省首届教学能手”“海南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崇拜的名师:王崧舟。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视频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1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师边板书边说)
师: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生:读过了。
师:这是一个准和谁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师: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
师: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点评:解“绝”的字义,介绍背景,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师:请打开课本第137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
师:读得真准!“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都是表达感情的。
师: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生读)感谢你为我们作出的示范。在“哉”和“兮”的后面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读得很有味道。)
师: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
师:孺子可教也!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请两名学生读全文)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i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难度比较大。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出示)
生: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一样!”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出示句子)
生:“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师;(语文教案 )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出示句子)
生:“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师: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出示全文)
(生齐读课文)
点评:前三个步骤的检查,落实了初读环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目标。通过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难理解的词句,为学生读好课文以及后面讲故事作了很好的铺垫。整个环节,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为教学中“密”之妙,前者疏,后者密,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朗读背诵――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师:咱们合作读一读。(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学生读写伯牙的句子,老师读写子期的句子。)
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师:渎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能!
师:相信你能行!(学生试着背诵)
点评:书声琅琅,熟读成诵。从初读到半填空背诵,可谓水到渠成。学生读得尽兴、入味,背得轻松,全在预设之妙。素读,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古文学习的方法,“素”,却有味;“素”,却满堂生香,如茉莉,如淡菊,幽香沁脾。
理解故事――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1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 兮若 !
善哉, 兮若 !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众笑)
师:没听懂我的琴声。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众笑)
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
师:我志在依依杨柳。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你听懂了!我志在皑皑白雪。
生:(很有感情的)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师:我志在茫茫大海。
生: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
(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灵犀。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老师课前发下的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师配乐《琵琶语》,学生练笔。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并要注意书写的速度。)
师:谁来说?没写完的可以口述。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知我者非你钟子期莫属也!”
师:“善哉”道出了你心中的想法。
生:善哉!善哉!吾终于遇得一知音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若狂啊!
(生再读,读出了伯牙的欣喜若狂。全场掌声。)
师:你能用古文的形式来写,你的古文底子可真厚!佩服!
生:善哉!善哉!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全场掌声)
生:善哉!善哉!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全场掌声)
师:是呀,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齐)知音!
师:(板书: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坟墓,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他想: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是啊,子期不在,留琴何用啊!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
(全班深情朗读)
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点评: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前后两句形成强烈落差。教师“遵路识斯真”,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用煽情的语言,让学生回环复沓读,沉浸于故事的“知音”文化中。后用资料拓展,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情意深深打动了学生。
传唱知音――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渎课文。)
点评: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背诵古文,达成了本课“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曲终而意未尽?借1篇古文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经典文化之旅,教师的“大语文”观可见一斑:
总评:
“素”在词典里的一个义项是“本色”。、黄婷婷老师这节《伯牙绝弦》是一节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它突出了朗读教学,讲究吟咏,从头到尾,书声琅琅,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古文的意思也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其义自现”,体现了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的特点。
一、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吃准教学重难点
黄老师的这节课目标简明,过程简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却很好,这篇古文课后有三道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三道题正是编者意图所在: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黄老师很好地理解了教材编排意图,确定了适度的教学目标,吃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己读懂古文,感受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
二、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文教学要避免一种不良倾向,即为应付考试,一字一句串解意思,使古文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文的兴趣,这节课黄老师从介绍故事背景入手,以“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这一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用素读的方法,先让全体学生读正确,通过一起找古人摇头晃脑读书的感觉为引子,采用师生、生生合作读的形式,融有效的古文朗读指导于老师的范读之中,并以积极的评价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懂读熟,使1篇流传千古的知音文化短文成了学生的积累。
三、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感悟知音文化
古文教学要避免的另一种不良倾向是:忽略语言的表达形式,过于挖掘人文内涵,一味拔高,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在体会知音文化内涵,感受朋友间真挚情谊的环节,黄老师用语言创设了当时“一个鼓琴,一个倾听”的情境,通过配乐,教师扮演伯牙,引导学生关注“善哉,
兮若
”的形式,体会伯牙子期间“所念”与“必得”的心灵相通,黄老师还通过写话训练,既迁移运用了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又巧妙地突破了“理解知音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可谓踏雪无痕。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解读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 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的故事,相信,他会带给你历久弥新的启迪。还记得故事写了哪两个人吗?(板书:俞伯牙、钟子期)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
二、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A: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个字读懂的?(善是什么意思?)
B:谁能读出他们的特点?(应该注意哪个字?)
C:伯牙和子期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板书:琴)你们从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也告诉了我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D: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勾画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A: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你是怎样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B:预设1、整句话理解,谁还能结合具体字或词谈一谈?
预设2、①善哉,哉是语气词,善哉用现代的话说说就是什么?(妙啊,好呀,棒极了。)这个善和前一句的善字意思一样吗?
从这个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谁能读出你的理解?
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语气词是什么?(兮)为什么一句话中连用了两个语气词?(强烈的赞叹)让我们带着强烈的赞叹来读一读这句话。
②峨峨,伯牙的琴声使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泰山?(雄伟、高大、挺立)读出你看到的情景。
③志在高山,从哪个字体会到琴技高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C:同学们,读古文就应该向刚才那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它的味道。
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看看这句话,再看看上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B:他们在句式和写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大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这句话中又是如何体会到伯牙善弹,钟子期善听的?
C:两人一组,读句子并交流感受。
D:指名读句子,说感受,指导朗读。
E:伯牙的琴技如此高超,他的琴声中除了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水,也许还会有(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波光粼粼)
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
当我弹琴志在清风时,你会对我说:(提示:谁能仿照书上的话来夸夸我?)
当我弹琴志在明月时,你会对我说:
当我弹琴志在波光时,你们会对我说:
谁还能自己说说这样的赞叹?
F: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音乐吗?他还听懂了什么?
C: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琴声子期能懂,伯牙心声子期也能懂,(板书:心)这样的朋友才能叫--知音(板书:知音)
D:能得子期这一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谁来读出这种感觉?
E:下面,就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一同分享知音相伴的乐趣吧!(课件播放:高山流水)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A: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向这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于是,伯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谁来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话?
B: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他碎的只是琴吗?短的只是弦吗?
C:此时,他的心情又是如何?(悲伤、悲痛欲绝)谁能读出他的心情?
D: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刻,他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在书上写一写,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用古文。
E:谁来读读你写的话?再读读书中的话。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师结语:“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绝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绝唱,高山流水依旧在,人事已全非,只是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后人由于伯牙绝弦的传说,就认为弹琴时弦断,则听众中必有知音在场;或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很多传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伯 牙 绝 弦
琴 心
俞伯牙 钟子期
知 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