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推荐4篇】
【导言】此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推荐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化学的教学方法【第一篇】
关键词:思维方法;分类思维;类比思维;创造性思维;研究意义
一、背景
中学化学在高中阶段多而杂,被学生形象地比喻为“理科中的文科”,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以“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为主,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发生变化和产生一些化学现象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培养学生思维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拟以分类思维、类比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三种典型思维形式为例谈谈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典型思维的应用
1.分类思维
分类思维是化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一类物质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更有效地学习同一类物质的性质。当问题出现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按照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不同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如在高三教学中,对于有机实验复习,由于实验繁多,我们可以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有冷凝装置的实验和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据此,我们可以得到有冷凝装置的实验有:制取溴苯、乙酸乙酯、硝基苯、酚醛树脂、石油分馏、醇与氢卤酸反应等;需要水浴加热装置的有:银镜反应、乙酸乙酯水解、蔗糖的水解、纤维素水解、制酚醛树脂和硝基苯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上述实验进一步分类,如将乙酸乙酯制取和醇与氢卤酸反应归为一类,将硝基苯与酚醛树脂的制取归为一类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种或多种物质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相似性,把一种物质的某些特征推广到另一物质的方法。巧妙地运用类比思维,能使陌生问题变得熟悉,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加强了类比思维的应用。如在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下列问题时,我们可有效地采用类比思想:如科学实验证明,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性质相似,如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过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过氧化物,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S2与Na2S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为有色:
。
(2)As2S6溶于Na2S溶液中: 。
(3)Na2S2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 。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相似的规律,运用类比思维即可解决问题。
(1)类比CO2与Na2O的反应得:CS2+Na2S=NaCS3
(2)类比P2O5与Na2O的反应得:As2S5+3Na2S=2Na3AsS4
(3)类比Na2O2与盐酸的反应得:Na2S2+2HCl=2NaCl+H2S+S
当然,类比的种类有很多,如相似类比、模拟类比、定性类比、定量类比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它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
如新教材选修课程化学反应原理的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中用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来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的做法是:给注射器中气体加压,通过用颜色的变化来表征平衡的移动。可是当加压时,由于体积的变化,针管内二氧化氮的浓度会加大,颜色会加深。考虑化学平衡的移动,颜色应该变浅。所以要观察到二氧化氮因为化学平衡的移动生成四氧化氮使气体颜色变浅并不太容易。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不观察颜色变化,能不能说明化学平衡的移动呢?我们要研究的是化学平衡的移动而不是颜色的变化啊?然后让学生思考,学生顺着思路往下想,应该可以想到:看压强的变化行不行?然后就可以讨论怎样改进创新才可以得到明显的结论。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在两个注射器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二氧化氮和空气并与一个U型压强计两端相连接,同时推动这两个注射器增大压强,观察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看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敢于创新。
三、研究意义
每种化学思维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着其他化学思维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切实根据每种化学思维方法的特性来运用,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体现为:
1.提高审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尽快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针对一些难点知识,在特定思维充分作用下可让学生更易找到入手点,降低了解题所需的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简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的方式途径和行动。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思维方法,可以使得许多易难问题简单化,更易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化学教学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以学定教;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它的起源是根据数千年前孔夫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同样,这也符合教学合一的理念。最早提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的是韦国峰老师,并给出了以学定教的最早定义,所谓以学定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依据,以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辅以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在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定教是现阶段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现今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了解学生盲目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不了解,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认识不充分,因此,教师很难给学生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氛围,进而便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仅仅是生搬硬套地进行教材讲解,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使得教学效果低下,这便是教学盲目性的集中体现。
2.教学目标单一
在进行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衡量标准。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教案中,教案设计的好坏是衡量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而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教案设计存在单一性,部分老教师故步自封,不能接受新的理念,没有紧跟时展的步伐,这样终将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3.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
虽说减负已经是现阶段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高考所造成的压力,使得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加紧凑,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思考,效率低下。
三、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措施
1.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以学定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大趋势,同样也是解决现今高中化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基本保障课堂正常高效地进行。例如: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遭遇突发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就预想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在课前,教师也应该清楚学生的化学水平以及知识储备量,减少课前准备的不匹配。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同时,还应当强化教学的系统性,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2.变教案为学案的教学模式
不论是教案还是学案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量所进行的主动的知识构建的一种学习方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师都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变教案为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变教案为学案,能够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的系统化,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规律,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方程式,充分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在生活中发现化学。
例如:在讲解碳原子计算问题时,计算1 mol的物质到底含多少个微粒呢?由此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我们定义一打铅笔是12支,而科学上将12 g的碳中12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定义为1 mol,请学生自行计算12 g碳中12含有多少的碳原子?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计算,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变教案为学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在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奎娟。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99).
[2]李慧。搞好高中化学教学的三个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1).
化学的教学方法【第三篇】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活动的主人,使教学变成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和创造之中,体验知识美、学习美、课堂美。
(1)学生要学会在研究中学习。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2)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增加了“家庭小实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求知欲很容易满足,这样更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去做更多的类似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2)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化学教学教案【第四篇】
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磷的性质;
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情感目标:
通过氮族元素有关量变引起质变,以及氮气性质的相对稳定性等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通过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等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在大纲中与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简介一样均属于了解层次。但氮族元素简介出在章引言部分,并且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直接给出,而不像氧族元素、碳族元素那样作为一节出现,并进行引导分析其递变规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已给学习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对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因此,在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以“思考”方式让学生归纳比较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巩固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在介绍氮和磷的单质时,是以学生熟知的化肥引入的,这样学生便于接受。由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并且在合成氨及硝酸的工业制法中都要用到氮气,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重点,大纲中要求为“掌握”层次。教材从氮分子具有牢固的NN键而结构稳定入手,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从而说明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又联系化学键的知识,从分子获得的能量使化学键断裂的角度说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从而认识氮气的一些化学性质。关于磷,在大纲中的要求为了解层次,教材在初中介绍过的磷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磷与氧气的反应。此外还介绍了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的差异,以及红磷和白磷的相互转化从而复习高一学过的同素异形体的的概念。
本节教材的编写,注重联系实际,介绍环境污染问题;注重增加学生学习举,配制了较多的图画和照片;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开阔知识,编入了两篇资料和1篇阅读。
本节的重点: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氮气的化学性质。
教法建议
在教学中应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一、氮族元素
建议教师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元素符号、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等),采用讨论的方法由学生运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知识以及学习前几族元素的经验,完成表格内容。再通过阅读教材表2—1了解氮族元素单质的一些性质。
最后将教材中的“思考”由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空气入手,通过讨论归纳出氮气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氮气的稳定性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分析氮元素的非金属较强,但形成单质后由于分子中存在NN的结构致使氮气的化学性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进而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结构性质用途。
(2)氮气与氢气、氧气的反应。
教师可通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提供足够能量时,氮气分子的共价键断裂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引出氮气的化学性质。根据非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掌握下列变化: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建议补充演示NO和之间相互转化的实验(将预先收集的一试管NO向学生展示,然后打开塞子观察现象,气体变为棕色后,将试管例立在盛水的水槽中观察液面及试管内气体颜色变化。试管内液面上升后;用拇指赌住管口取出试管,将试管正立,向试内滴入紫色石蕊试管观察现象)。根据各实验观察确定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强调不是的酸酐。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补充混合气(、、)与混合的计算:①与混合气体溶于水中,最后得到什么气体?();②与混合气体溶于水最终得到什么气体?(),气体无剩余:,最终得到;最终得到)。③与混合气体溶于水最终得到什么气体:(,无气体剩余;,剩余;,剩余。)
三、磷
通过学生已有的磷的性质和阅读教材内容重点落实以下内容:①P的非金属性比N弱,但磷单质的化学性质比活泼。②磷与氯气的反应,并指明是的酸酐,可做气体的干燥剂。③磷的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的性质差异及其相互转化,并做好红磷转化为白磷的演示。
[实验1—1]。通过白磷的保存联想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上述知识内容一般不会构成难点,应尽量让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
对于教材中介绍的“光化学烟雾”、“氮气”、“磷的”的等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播放录像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氮和磷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引导NO和对环境危害很大,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动物、植物、建筑物的危害很大。放录像NO、造成的日本东京和英语伦敦的化学烟雾事件,我国四川乐山大佛腐蚀变形,酸雨造成美国洛杉矶湖泊已无生物……(1分钟)
提问看过录像有何感受?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追问你认为防治氮的氧化物污染环境的关键是什么?
阅读指导课本相关内容。
放录像介绍目前防治氮的氧化物污染的科技信息。(1分钟)
指导阅读课本有关氮气用途的内容
板书3.氮气的用途
思考、回答
看录像
思考、回答
NO、等一旦污染空气,人类将无法逃避,无处可藏。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人类自己,我们应从方方面面注意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阅读、回答
氮的氧化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废气和未经处理的硝酸厂的废气,关键处理好废气和尾气。
看录像
阅读归纳
(1)做化工原料
(2)做保护气(如保鲜苹果)
(3)作冷冻剂(如超低温手术)
传看、观察
引言磷和氮一样是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之一。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体内都含磷,它对维持动物体内正常的生理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二、磷
展示红磷、白磷
讲解这是两种磷的单质,磷像碳一样,它的单质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重要的是白磷和红磷。
阅读指导白磷和红磷的物理性质比较表1—2。
追问白磷和红磷在某些性质方面为何不同?
提问你所学过的属于互称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都有哪些?
阅读、思考、记忆、回答
白磷和红磷在某些性质方面不同。
思考、回答结构不同。
思考、回答
金刚石、石墨,氧气和臭氧
板书1.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
板书2.磷的化学性质
(1)磷与氧气反应
录像白磷、红磷燃烧实验(初中做的实验)
追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疑白磷的着火点在,易燃烧,那如何保存它呢?
讲解少量白磷可保存在水里。
讲解是吸湿性极强的白色粉末,是
常用的干燥剂。它溶于热水生成为磷酸。请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回忆
思考、回答
白磷和红磷都可与氧气反应,发生燃烧,但白磷着火点低于红磷。
思考、讨论、回答
低温、密封
思考、回答
讲解磷跟氯气经点燃化合,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并伴有烟和雾。三氯化磷是无色油状液化,五氯化磷是浅黄色固体。他们都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板书(2)与氯气反应
思考、书写、评价
演示实验1—1磷的相互转化,观察现象。
提示黄色的固体就是白磷。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3)磷的相互转化
观察、回答
加热后,玻璃管时有黄色气体产生,内壁冷的地方(玻璃管两端)有黄色固体附着。
思考、回答
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理解
引导由此可见,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和氧气、氯气等许多物质直接化合。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存在,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思考、理解
板书3.磷的用途
指导阅读
阅读、归纳
(1)白磷(如制磷酸、燃烧弹、烟雾弹)
(2)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
小结磷的性质及用途
投影课堂练习一
1.红磷和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氧化还原反应D.非氧化还原反应
2.红磷在一定量的氯气中燃烧,质量增加了15g,其产物为()。
A.只有B.C.和D.无法确定
3.安全火柴盒的侧面所涂的物质是某一混合物,其中含有()。
A.白磷和三硫化二锑B.红磷和三硫化二锑
C.氯酸钾、二氧化锑和硫等D.硝酸钾、二氧化锑和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