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散文(精编3篇)
【导言】此例“教师散文(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散文范文1
1.杜甫的诗《阁夜》中有这样两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70页说“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如果说百姓的哭声是乱世的音响,应该没有疑义,但说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西游记》中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写猴王参访仙道,路遇樵夫唱歌,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樵夫告诉孙悟空,这是神仙教他的,烦恼时,唱来散心解闷。这里的渔樵歌声只能说明樵夫生活困顿艰辛,不能说就是乱世的音响。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中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词句,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渔樵淡泊超脱的襟怀,这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所以,笔者认为说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过于绝对,过于武断,缺乏依据。
2.教参93页关于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著名的人是重瞳的。一个是治水的大禹,一个是楚霸王项羽,另一个就是李煜。”其中,说“治水的大禹”重瞳,笔者认为不对,应为上古的贤君舜。《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五帝本纪・第一》中关于舜是这样写的:虞舜者,名曰重华。书中注:重华,传说舜有重瞳,故号重华。据此,重瞳的是舜而非大禹。
3.教参99页问题探究四关于《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冷暖难辨的说法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依然写音乐的感染力……李凭演奏的音乐把长安城中寒冷的月光都融化了,人们不顾深秋寒冷的夜气,都在月光下聆听她的演奏。不仅如此,音乐也感动了皇帝,也来欣赏她的演奏。
关于李凭是男是女,众说纷纭,《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996页关于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中这样介绍李凭:李凭是梨园弟子,因擅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里用的是“他”,读者自然认为李凭是男子,而教参用了“她”,这就容易使教师产生混淆,李凭究竟是男是女呢?笔者认为如果不能确定男女的情况下,应用“他”更合适些。
4.教参122页《阿房宫赋》的参考译文中对于课文中“直栏横槛”的解释是“直的栏杆,横的门槛。”笔者查阅了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大字典》对槛(jiàn)的解释为:槛的本义指圈养兽类用的栅栏。引申为房子的栏杆、栏板。而对槛(kǎn)的解释为:由横木活石条制成,贴近门框地面的门限,又作“坎”。结合语境来看,这里的“槛”应读jiàn,意思为栏杆,而不是门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教师散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师散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教师散文范文2
[关键词]散打;专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6-0067-03
散打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其特殊的文化形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散打以其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和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发展心智、培养竞争意识的作用,日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并且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延安大学根据体育学院学生的需求开设了散打专项选修课(以下简称专修课)。为进一步提高散打专修课的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本文调查研究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2008级、2009级和2010级选修散打专修课的学生和教授散打专修课的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教学现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场馆设施,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学生情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问卷54份。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学生学习散打的基础
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得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绝大部分散打专修学生的散打基础较差,只有4名学生以前学习过散打,11名学生接触过散打,高达39名学生从未接触过散打。由于缺乏教授散打课程的教师以及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中学阶段开设散打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学生的散打基础较差。因此,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是延安大学散打专修课的重点。
2.学生选择学习散打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愿望、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是为了强身健体或防身自卫。这说明学生更关注散打对个人的作用,对内表现为强身健体,对外表现为防身自卫。学生对散打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等因素则不够重视,选择“学习散打是为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仅占%。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散打理论的相关文化知识,注重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学生对散打动作的理解能力
调查显示,有14名学生能够了解所学散打动作的攻防意义,34名的学生只能了解个别动作的攻防意义,6名学生不能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学习动作完全靠模仿。这表明学生对散打的认识停留在较低水平,学习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采用理论结合实战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以便更好地掌握动作。
(二)散打专修课的教学现状
1.散打专修课的师资队伍
散打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整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散打课的教师有6名,但只有2名专业教师教授散打专修课。这2名教师都为男性,年龄均在30-40岁之间,所学专业都为散打;其中副教授和讲师各1名,硕士和本科各1名。由于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师只能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掌握散打项目的比赛训练内容。这不利于提高散打专修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应增加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促使散打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散打项目的最新动态,以充实教学内容。
2.散打专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散打专修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实践和理论两部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弊端众多。教学内容以拳法和腿法为主,摔法技术几乎没有。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以相互击打脚靶练习为主,没有体现散打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散打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对动作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基本上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由教师演示固定的动作,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且教学方式单一。以上原因造成大多数学生对散打课的精力投入不足、学习不够深入,教学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散打专修课的教学时数分配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设置从第三学期起,共设置4个学期;每学期每周4学时,总共288学时。调查的学生中,%希望延长散打专修课的学时()。因为散打对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综合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散打基本功并保障学习的持续性。因此专修课的学生在进行散打基本功的学习时,教师必须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教授散打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这些知识和动作的学习都需要充足的学时做保证。由于课时不足,散打专修课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安排比例不当,甚至会出现纯技术性教学,间接地影响到散打教学的质量。散打教学不同于一般体育课教学,学生学习散打不仅是学习散打技术和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武德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德。
4.散打专修课的考核内容与方法
散打专修课的考试内容以学生击打脚靶和沙袋为主,没有散打实战比赛的内容;考核采用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并最终给出成绩的评判方法。接近一半的学生对此种考核方法表示不满。这样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程度,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的观察判断具有主观随意性,导致有的学生轻易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却获得低于实际水平的成绩。散打专修课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平时练习情况、身体条件和对散打技战术的实战运用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5.散打专修课的教学设施
目前延安大学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少,各个体育项目设施不够齐全。在对散打专修课的场地和器材满意度调查中,有%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受访教师提出购置训练散打摔法的器材设施的要求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虽然散打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但散打教学没有一定的场地器材作后盾,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学生对散打的认识停留在较低水平,学习散打的理解能力较差。散打专修课教师队伍较年轻,职称学历较高,所学专业均为散打,但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继续学习的途径只有网络、电视等。散打专修课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理论知识薄弱;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为主,没有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散打专修课学时不足,考核内容和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散打项目的场馆设施不齐全。
(二)建议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资金投入,购置体育器材设备,满足体育专业学生需求,为体育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还应该加强散打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提高散打专修课教学质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散打理论和实践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改进考核内容与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宋亚炳。广东高校学生散打运动调研[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6):33-36.
[2]阮胜。传统武术文化在散打运动中的价值取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7(5):571-572.
[3]刘锐。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J].四川体育科学,2000(1):9-10.
教师散文范文3
关键词 幼儿散文 学习方法 教学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幼儿散文可以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一定的所思所感,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均可成为散文的题材。当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也走入了种种误区:如:片面强调幼儿会读会背,然而散文抽象概括的语言要背就必然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又如片面强调散文中词汇的丰富,然而散文中的词汇更多的是朦胧的、可意会而不可解释的,往往会让你越教越糊涂……
如何改进这种现象?新《纲要》理念指导我们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我们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环境中,而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而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更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活动前,我们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认为芽是指的牙齿。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很快的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
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有的散文中,新词汇量很多,如果一下子要让孩子接触那么多新词汇,又要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做解释,那会破坏散文的整体感受,影响幼儿的学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出现了5个新词汇,其中有一个词语“雨露”,我们就放到了早晨来园后教师有意的带孩子观察树叶上的露水,解释阳光雨露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如果在课堂中又讲不清楚。这样不仅化解了散文学习的难度,也便于让幼儿理解散文。
3、散文中游戏是否是幼儿熟悉。我们常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来反复感知、体验、跟诵散文。这些游戏如果都是幼儿不熟悉的,那么不但不能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乐趣,相反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幼儿熟悉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
在幼儿学习散文前,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好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幼儿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与作者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是幼儿进入散文后的第一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二步。我们知道,散文所承载的很多信息,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幼儿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此时,教师如能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获得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急于走过程,而不能让幼儿反复的、充分的感知的话,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致就会被破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大班散文诗《夏天》:树叶打着卷儿……风来了,雨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在炎热的夏天里微生物对风、雨的渴望。
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三、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三步就是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我们首先设计了这样2个关键词:“胆怯” “勇敢”,让幼儿来交流、模仿自己对这2个词的理解,最后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芽会从胆怯的小姑娘变成勇敢的小女孩呢?”每个孩子生活经验不同,你一句我一句,通过相互交流很快就理解了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就是阳光、春风、雨露帮助芽勇敢长大。
这里还强调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因为散文中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来直接描述,我们一定要放宽要求,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用动作,用比喻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意思接近,不可强求统一。例如:刚才提到交流“胆怯”一词,一个女孩就做出一个胆怯的表情,非常容易意会。因此,宽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释放孩子的紧张心理,让孩子放松的表达,更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
四、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言语训练中让幼儿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因此,散文学习要引导幼儿通过语感实践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运用的“所以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散文学习中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是最适合幼儿语言训练的一个步骤。《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散文跟诵方面我们尝试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跟诵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雪花》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高山、房顶、大地”的场景,让幼儿扮演高山、房顶、大地的角色,随着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态自由表现,自然的跟诵。又如:在散文诗《芽》中,我们设计让幼儿分别表演太阳、春风、雨露、芽等角色,分别跟诵对话语言,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游戏当中,丝毫不觉得跟诵是件枯燥的事情。
跟诵散文一定要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千万不可教师读一遍,幼儿跟读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学的无味,教师教的很累。
五、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在保留个另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的原则,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依照散文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词、句、段等,拓展原作品意境。可以说,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是幼儿散文学习的第五步,是拓展、提升的环节。在这一步中,我们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散文结构是否适合幼儿创编。哪一个地方可以创编,可以创编到什么程度,等,教师都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对幼儿创编能达到的效果要有一个心理预期,不是说拿到什么散文都要求有这个环节,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创编。
例如:中班的散文《芽》,整个散文优美,词句精练,并且有角色的互动,适合让幼儿感受欣赏,就不适合幼儿创编,教师不能强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增加这个环节,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其次,创编内容是否简单。是否是幼儿通过简单的迁移就能够做到的,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直观的,因此教师选用的创编点应该是简单的,由简单入手,适当累加,便于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迁移,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例如:散文诗《绿色的眼镜》,《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等,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通过自己简单的迁移就可以达成,容易获得满足。
最后,已有框架结构是否熟练。幼儿创编散文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结构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对创编结构已经达到熟练程度,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迁移经验,进行创编。但如果原有的节奏没有掌握,那么就谈不上还能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一个散文活动还没有让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幼儿仿编,导致无效,只能起到形式主义的反作用。我们说,一节课不求完整,但求有效,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在熟悉样本的基础上,帮助拓展,展开创编环节。
例如:在大班散文《蒲公英》教学中,教师如果整堂课只给幼儿欣赏了2遍,没有跟诵环节,也没有一个示范,就要求按照图谱提示来又画又编,最终导致幼儿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不会”。
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它只是我们进行散文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它并不是一种模式,我们觉得教师更需要灵活的取舍,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学习散文的五步曲中,我们更强调的是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重视幼儿的感知学习,重视幼儿的体验行为,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等。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些,我想,也就解决了散文教学中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