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优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参与式教学优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参与式教学【第一篇】
一、把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教学,不断激活学生的经验,保持学生在思维上参与学习。
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怎样使学生保持并拓开这份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就从课堂导入谈起吧!课的开始引导学生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我这样引入“火是什么现象,怎样使火燃烧起来,又怎样使它熄灭?爆炸和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等问题,学生对这些现象是熟悉的,但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包含的道理并不清楚,就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情绪和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维持学生思维参与状态。在学习“分子间有间隔”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讲授重点和难点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可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如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同学们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此例可讲解中毒的原理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这样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
课后小结时,可有意识的穿插生活实例,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应用。例如在讲完农药波尔多液时,可联系实际问,该液体能否用铁制容器来盛放?讲完盐以后,可问用那些方法可以检验家中的白色粉末是食盐还是碱面,选药品时也用家中常见的。并始终追问为什么,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总之,化学来源于生活,学好化学可以服务生活,如果能坚持化学教学生活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实现教学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传统的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长此以往,学生由“愿学”变为“厌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参与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课题,我采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讲内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教案,课堂上安排学生主讲,教师加以总结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采用这一方式,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对于听的学生而言,由于是同班同学讲课,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倾听观看欲望;同时讲课过程中,也有板有眼积极配合回答问题,有时“小老师”失误了,课堂上又响起了善意的笑声及纠正声。因为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所以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愉快而活跃。
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实现教学过程全员参与。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在老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或其他学生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的。因此参与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不仅会接收“鱼”,而且懂得怎样去“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便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辩论与质疑,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四、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学中的实验也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相关内容。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上一些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同时,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实验;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等。除此之外,课余还对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整体看来,学生在积极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潜力也得到了开发,收效良好。
参与式教学【第二篇】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参与教学模式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社会大众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担负起幼教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紧密结合当前高校教育形势,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革,进而根据新时期学前教育需求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高效教育和引导,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唯有如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高校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才可以为社会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促使我国学前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参与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社会积极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要想获得的更好的发展,就应该结合时展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设更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保证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而参与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得到逐步的强化,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下面本文就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参与教学模式的分组应用策略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适当的应用分组教学模式应该适当的坚持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方针原则,最大限度的追求学习小组内部的互相帮助和团结协作,促使课堂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团结协作能力,适当的在小组中进行选拔,设定6-10名小组长。同时,学校还应该按照前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教师实施科学的分组,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此外,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内成员的男女比例以及性格和学习能力等,在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不同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有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保证小组教学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还应该对不同小组学习情况加以观察,进而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过程中,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为学生课堂参与效果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小组答题教学策略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获得全面的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高校在积极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参与式教学需求设定相应的小组答题标准,为参与式教学模式中小组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保障。其一,要求抽到相关题目的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迅速起立,面向教师或者黑板回答问题,答题完毕后自觉坐下[3]。其二,教师应该注意要求答题者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并且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够清晰分辨答题内容。其三,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交流效果,促使小组合作学习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其四,教师可以将问题设定为必答和抢答两种类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特定的题目类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回答问题。其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大量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抢答,则可以要求学生在抢夺答题主动权的过程中大声喊出自己的号码,由教师判断抢答者,保证小组合作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其六,在同类型抢答问题时,学生已经参与抢答活动并承担答题任务后,则不能够参与第二次抢答,尽量给予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其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适 当的绘图或者使用教具,则可以要求学生加以演示,并且保证演示过程清晰合理,能够对其他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唯有教师按照上述要求合理组织小组答题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小组答题教学策略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才得以逐步强化,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程序
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校要想在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流程加以明确,就应该综合分析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等,促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基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应该坚持以下流程,促使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借助全面导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来说,学生只有对某些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这样,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发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将这种乐趣引申为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实践研究证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传统消极被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应该重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全面探索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表演导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广泛参与的目的,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这样,学生在良好教学情境的刺激下,自身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强化,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接受教师的指导在小组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化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针对本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而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逐层次进行深入的学习,不断实现学习目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全面落实课堂反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取得良好学习成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总结,并注意将总结结果及时的反馈给相关学习者,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下一步学习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参与效果[5]。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课堂反馈信息进行科学的利用,及时对自身教学成效加以检测,并基于教学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促使自身教学效果得到逐步的提升,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亲身感受到参与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对自身学习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为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要想保证自身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激发,为学生良好学习成效的获取以及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海蕾,刘莹。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49-54.
[2]万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4(5):83-87.
[3]付云霞。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上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77-377.
[4]熊娅莉。探析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引进幼儿体智能课程的实践意义[J].华章,2014(9):232-232.
参与式教学【第三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角色转换; 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6-01
创新教学模式,是当今教改的主题。我是一位中学教师,我校近年也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那种“灌输”的沉闷气氛,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探究新知、体验新知、巩固新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现我就构建新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做出什么样的准备,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改实际,谈以下四个看法:
1 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准备:由原来课堂上的“演员”变为当今课堂上的“导演”
新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转换,要从原来课堂上的“演员”变为现在课堂上的“导演”,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传统模式的长期影响,广大教师教改观念的普遍滞后,教师心理的准备不足,已成为构建新模式的难点。为些,应提前让教师作好相应的思想准备,让教师领悟到实施这一模式的意义、原则、方法和策略,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论,认可对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从而自觉地把自己原有的“演员”角色定位,转变为“导演”角色定位,变“要我实施新模式”为“我要实施新模式”,把教学改革化作自觉的行动,为全面构建新模式奠定良好的实施主体条件。
2 教师业务素质的技术准备:由传统个体备课变为年级学科集体备课
学生主体参与型模式的实施,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情境设计。 创设情境是学生主体有效参与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心境进入学习过程。学生“探究”意识强不强,“参与”积极性高不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科学与否。而情境的创设,不同课时有不同的知识特点,难度不一,作为教师个体,要创设好每课时情境的思路和水平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方式可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循序渐进以“问题”为载体。 “问题”载体的设计,是新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情境设计一样,单个教师在一个学期里,要设计好几个课时容易,但要贯穿各学年始终,个体的力量、水平、素质显然不够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甚至积极收集、借鉴外校、外地关于某一课时的智慧,显得极为重要。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新知、拓展创新空间。 新模式就学生获取新知的途径,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是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和以往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自主探究的环境中来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获取对新知的体验。这一过程中,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能学会,能做,能说,能探索的结论,集体备课时都应做出明确的定位。
3 教师亲和力的情感准备: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变为“和蔼可亲“的引导者
实施新模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改变教师那种过度威严的现状,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倾注爱心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当老师平日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上课时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慈爱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学生就会对老师有感情,自然地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只有师生互敬互爱,气氛宽松,爱在学中,学在情中,学生毫无心理压力,才可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主体参与、创新发展才能从可能变现实。
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学生心理安全感。 当学生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不要急于作出评价,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让他们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相反,如果不宽容学生学习上的失败,就等于堵塞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道路,就会打击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思考、有创新。质疑的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教师能因有些学生所提问题不是教材里的内容就置之不理,而应视问题的种类,因势利导。总之,要让学生们为自己提出问题,能得到教师认可、并获得数学新知而兴奋无比,使学生充分尝到动脑筋、爱问为什么的乐趣。
4 教师课堂组织的能力准备:既需预案在先、成竹在胸,又要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学生主体参与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一般要经历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展开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组间交流补充——形成创意见解——操作学具验证——自我评价、归纳总结——开放性练习、拓展知识等过程。
科学分设讨论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首先是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少,不利于讨论交流和相互帮助;人数太多,不利于性格内向学生的个人充分展示。其次是成员搭配,小组内成员按成绩好中差搭配,性格外内向搭配,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较好。再次是明确任务、分工到人。
认真拟定讨论制度。 学生因性格不同,对学生讨论不进行制度上监管,就无法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因此,要拟定课堂讨论制度,规范学生讨论时听、说、交往的具体要求。比如:听,要学生养成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善于把同学的解法与自己的比较。说,要有敢说的勇气,每位同学说话时声音要响亮,条理尽可能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交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参与式教学【第四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参与式教学 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在这其中参与式教学脱颖而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是教学领域的参与式活动。它坚持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习者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1]。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参与式教学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参与式数学教学需要“新”
1、理念要新。
要走进参与式教学的课堂,必须转变理念,用参与式的理念引领教学,并能把这种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否则就会导致穿新鞋走老路。如今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如同春风化雨,已成为时代教育的需要,它体现了“互教互学、师生互动、积极参与”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需要有新的师生观,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思路要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以“复习、例题、结论、练习”为主的教学思路。从复习旧知识导人新课,虽然能很快找到新知识的导入点,但问题在于没有给学生提供知识检索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参与式的数学教学的流程基本是“创设情景、探索交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创设了这样个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分吃西瓜时,四人各得一个西瓜的四分之一,但八戒嫌四分之一,第二个西瓜主动要了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但是吃完西瓜发觉没有四份之一的大。听到这里学生们都笑了。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想。”师:“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被调动起来了,并且产生了探究知识的欲望。
3、手段要新。
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认知特点因材施教,要善于合理利用教具及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选取一些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建构知识。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可以多采用一些教学玩具及智力游戏,这样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好胜心理较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辩论,这样问题就可以在学生的探究、辩论中得到解决。
二、参与式数学教学需要“活”
1、教学灵“活”。
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始终没有通用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参与式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参与式数学教学注重“算法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教案、教参的束缚,教法要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鼓励他们的正确算法。若有困难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适时点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如教学 “240-70=?”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能只会出现两种想法:24个“十”减7个“十”得17个“十”,即170;140-70=70,100+70=170。其实教师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用其他的方法,如:“200-70=130、130+40=170”; “240+30=270、70+30=100、270-100=170”;“70-40=30、200-30=170”。以上这些方法,如果学生难以理解,就不能强加给他,如果是比较便捷的,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算法,可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到学生当中,将其介绍给大家。
2、教材用“活”。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做到尊重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融合教材但不游离教材之外,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生活中的数学不可能全部纳入教材,因此,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贴近实际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材料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有一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小勇同学无意间打碎了,他很想配上一块,但是玻璃已经被打碎,碎片不太完整,无法拼凑出原来的尺寸。能否仅选几块碎玻璃就配出与原来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着这些碎玻璃图片,进行着思考和想象,过了一会儿,大家热烈地展开了讨论。这个情境来自于生活实际,又包含着明晰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要学“活”。
参与式数学教学注重学习活动,它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探究,思维才能得到启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理念要新、思路要新、手段要新;教学要“活”,教材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