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小学生教育案例(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589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生教育案例(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一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师生心理健康课 教学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实施纲要》指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今天的高师校园,“90后”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的主流群体,他们思维敏捷、个性独特、自我中心主义、耐挫力较差、协作意识不强。针对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针对性,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证明,在心理健康课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静态的知识讲授转化为积极的思考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对促进高师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都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师资培训的重视。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学生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师心理健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心理健康课主要依托一些没有经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的心理学教师和部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对高师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大多采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等授课形式。这种形式偏重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单纯讲解理论为主要内容和方法。虽然能使高师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但由于缺少心理辅导的实践机会,真正面对实际心理问题时,很多高师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近年来,在高师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实践中,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学习心理知识的主动性,变以往被动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掌握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

1.促进高师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有关知识、情感、意志的学习培养是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展现出来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高师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思考,主张学生自己策划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它能充分调动高师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高师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搜寻案例,甚至是撰写案例,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

2.培养高师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采取以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增强思维的流畅性,使用“头脑风暴法”,暂缓做出评价让学生踊跃发言,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师生都要认真收集各方面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做多方面的分析,学习对自己和他人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利用,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对一个问题寻找解答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3.培养高师生的教育专业素质

心理健康课中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包括教育理论中的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特别是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促使高师生思考、消化从案例中获取的教育心理方面知识,并慢慢与原有知识融合、同化。在教学的同时培养高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高师生的教育专业素质,促进高师生专业的成长。

4.有利于形成热烈、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率较高。师生关系在更深刻意义上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增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而造成的热烈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舒适感、满足感、归属感,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心理健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关于高师心理健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要根据教材、课时安排及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选择案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精选或编纂的教学案例,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要围绕当前高师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行为展开,越贴近现实的案例越有价值,越有利于高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同时还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案例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式要对类似问题的解决起借鉴、参考和启发作用。三是案例内容主要以高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参与活动、就业、人际交往等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为主。

2.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案例的实施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集体成员全员参与的原则。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引领案例讨论方向,不偏题、跑题,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讨论氛围。

(1)学生个体思考案例

呈现案例后,让所有学生仔细阅读,根据案例具体所描述的内容,学生应尽快进入案例情境,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提出的问题。

(2)小组研讨

根据学生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具体学情,把学生分成4~6人具有异质性的不同讨论小组。在小组内每个人就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之后,组内成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与互补,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习协作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

(3)班级讨论

这是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所有人员积极参与、继续讨论。一是由各小组代表阐述小组成员相对统一的观点、意见。二是各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班级所有成员共同讨论。三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理念的撞击,启发更深入的分析论证,加深对案例的思考和认知。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4)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收尾工作,是案例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处。高师生心理健康课案例教学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做出归纳总结。一是要剖析案例中涉及的相关教育心理理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是要讲解分析案例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把握节点,培养解题策略。三是进一步拓展延伸。提升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的各方面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四是教师要对各小组和小组中的成员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及时表扬讨论深入、观点新颖、热烈和谐的小组,对有独到见解、创新性观点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信心,这样更有助于其积极主动地继续参与案例教学。

3.运用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1)做好隐私保密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引用或设计的案例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或多或少地会涉及当事人的隐私,特别是的音频、视频资料,必须做到保护好当事人的隐私秘密工作。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进行必要的改编,不能让人对号入座,否则一旦泄露隐私,不仅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触犯法律有关规定,更重要的是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新的心理困扰和巨大的心理伤害,给当事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危机洞察的敏感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时要敏锐地观察班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在出现心理问题情况紧急时能够准确评价,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与有关专业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与配合,并及时传递相关信息。

(3)案例设计注重运用共情手段

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理论体系,而且要通过由外而内的过程引发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感受。教学案例的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件和问题,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体验,而对学生来说生动精彩的讲解是无法替代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加强其心理感受,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4)案例设计要体现师范性

高师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担负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高师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心理健康课案例教学既要考虑到预防、治疗高师生的心理问题,又要注重培养高师生未来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浅层次心理辅导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但武刚。教育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4]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9.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二篇】

教师教育专业化教育学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迫切需要教师教育模式从过去的学历教育转变为在较高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的资格性与职业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是说,教师专业化愈来愈依赖于教师教育专业化。”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教师教育的相关课程和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学是教师教育学院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师范生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家的要求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育学的现实教学仍处于困境。目前,对教育学的教学现状,有来自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诘问,也有来自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判,甚至还有师范生的否定,但是仍然有诸多的研究者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着走出现实困境的各种可能性。本次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探究式”教学,优化教育学教学内容和结构,使教育学教学摆脱现实困境实现教学有效性。同时,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做出努力,更是对国家“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

二、什么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和自主探究教学(或称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呈现事先精心准备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组织开展案例讨论引起学生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最终走上“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其中,案例和探究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性词语。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育学在坚持实践取向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之一。它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和探究活动两个关键性环节,使学生通过反观经验、总结提升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之上建构个体的“意义世界”,获得教师专业性,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案例,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蕴含着一定的教育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提示学生对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不同主体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对于相同的教育案例,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这是教学中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对教育事件意义建构的过程。(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教师减少讲授时间,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建立理论知识与经验世界的联系,从而重构自己的知识图式。(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元化的差别评价方式,力求公正、全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在线及留言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并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机制。

三、“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我以“教育的构成”这一章中第一节“教师”(所用教材为张乐天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育案例是典型的、包含一定教育问题的事件。让学生觉察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激发他们思考、自觉开展探究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找合适的案例,并在案例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二是在引导上做文章,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产生疑惑。在讲授“教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通过呈现案例“一个孩子弄坏金表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母亲和老师分别是怎么对待这个孩子的,以此分析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之间的区别,并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呈现。表格如下: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性形成初步认识,为理解教师是专业人员以及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做好铺垫。

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

看到老师给出的问题后,学生总是急于知道答案。然而也很容易只求答案不顾其他,表现出求知欲望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思维训练的结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探究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由简到难、步步设疑的原则。通过引用国际上对教师地位的认定,以及我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规定,提出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然后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1)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人员。通过问问题:教师像什么?引出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经验性认识,“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人梯、指挥、教练、火柴……”课前,教师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教师的名言警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2)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提供国际上公认的职业专业化的标准,对比教师职业,梳理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立足于自己的经验性知识,不仅形成“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科学认识,还得到了较好的学术思维训练。

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个体的、情境的,而且是在共享性学习中习得的。合作性学习和讨论是关键的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交流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面对同样的情境和问题,学生会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而提出不同的研究假设。教师根据研究假设、学生人数、自愿选择将班级合理搭配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在强调小组讨论的规则之后,再让各小组进一步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最后提出各组的问题解决策略。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构成,各个研究小组,分别用PPT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此环节的基本流程: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提问、评价——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要求:一个小组在展示PPT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展示研究成果,既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肯定,又能给他人带来思考和启发。知识是习得的,也是生成的。有一个研究小组在其它同学提问时,想到了衢州市最美教师,很可贵。这一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结果

评价反馈是探究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升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对以上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专业理想形象。这一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师范生在后续专业发展中持续努力的强大推动力。基本流程:首先,通过和学生一起共同回顾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教师”。其次,和学生一起用图示(知识树或者知识结构图)将本堂课的内容再现出来。再次,每个研究小组对其他组的成果展示、回答问题和提问评价等情况进行总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做出总结性评价。最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用可能的方式(文字、图画等)设计自己认为的理想教师形象,并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任务同时发到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中,便于学生及时查看,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在线交流。这样,教学活动就不会受课堂限制,而延伸到课外。

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在反馈中得到提升。通过师生、生生相互评价,每个人都能从教学活动中受益,学生成长了,教师也得到了发展。

四、反思与建议

“案例——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思考和成果展现。本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研讨(探究)案例、总结评价,学会探究和反思,锻炼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案例”和“探究”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两个关键性词语。通过案例和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是有限度的,主要表现在:

1.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这种教学并不适用于教育学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内容,个人认为,“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就不适合用来讨论探究。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做好几项工作:首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再加工;其次,搜集、整理有效的教育案例和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另外,将课程内容和教育案例相匹配,完善PPT教学课件。

2.它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比如学校对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及其他教学管理规范等的各种规定。教学改革需要管理改革相配套,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弹性学时制是有必要的。

3.它还受到学校教学环境的限制,比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物质保障,教学设施的配备不仅优良,更要适宜。

参考文献:

[1]刘尧。尽快提高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7-8-27(5).

[2]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文件,2011.

[3]骆风。走出困境——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状况的回顾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1997,(04).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三篇】

案例教学体育保健学研究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应用还是空白,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典型的“四个一”特点,即一个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笔;教师上课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则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学生当作了装知识的机器,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缺陷,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思辨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更锻炼了语言表达,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合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体育保健学课程案例教学应用实践

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注重的是对案例的讨论,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结果多元性和深刻启发性以及过程动态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角色变为导演角色,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会按着老师的程序进行。为了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老师与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组织与评价案例教学的前提,体育保健学课程每个章节都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章节内容特点进行确定。为了保证制定的案例教学目标更科学与实用,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的选择。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应具有真实性,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比赛中的典型事件,案例的情节符合客观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实感,激发学生的动力。

(2)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案例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

(3)教学案例应具备丰富的材料,包括相关报告、图表以及当事人的主诉等。

(4)教学案例文字叙述要简练、生动,结构合理,篇幅不要太长。

(5)教学案例的内容要符合体育保健学的要求,无论是综合性的案例还是专题性的案例,是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体育保健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6)案例的答案具有开发性,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策略加以解决。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较大的争论空间,能引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案例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传媒,在讲运动损伤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形式,发现教学策略,借助文字叙述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传媒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教学案例发给每位学生,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支撑材料,把握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及重要事实,掌握案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每个同学都要写出阅读提纲和案例分析报告。

展开案例讨论

上课开始,每一小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每个同学根据课前的准备都要积极发言,阐述发现的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的方案,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质询,对于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有小组长写出全面、详细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首先由每个小组长作中心发言,向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案例的分析报告 ,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评价。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提问,本组成员进行答疑,提问时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分歧,通过讨论,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路。

总结与延伸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既要扑捉有益的思想火花,也要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以表扬为主,肯定成绩,对积极发言的和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要循循诱导,对在此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分歧较大的地方,鼓励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共同思考和讨论。

确定教学评价

3.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体育保健学案例库的建设

保健学教师应精心编制适合体育保健学教学实际需要的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案例,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案例必须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过程中事实存在的一些事件,案例要具有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和答案的非标准化。

不断加强体育保健学老师的业务水平

保健学教师药全面掌握体育保健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譬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创伤学、营养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四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突出特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总结评述三个基本环节。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运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就应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公共教育学,是各类师范院校为非教育专业本科、大专以及一些教师培训班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担负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目标不明、教法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在工商管理界和法学界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这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案例应该包括实际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从教育学的独特角度,可以这样来给案例下一个定义:所谓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即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学习者对于教育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是进行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精选案例。依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是教师准备的第一个环节。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期刊、杂志、相关案例选编书籍等渠道搜集、整理、选编了几十个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力求保证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鲜明的目的性、问题性和丰富性,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案例基础。

2)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仔细通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明确案例的背景,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然后还要思考学习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或遇到的问题。最后,还要评估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是一边倒,还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习者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习者的思维。[1]总之就是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2)学习者的准备。首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由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其次要让他们明确自己有对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的责任,应该做好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习者应熟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内容,有时还要写出个人阅读笔记。总之,学习者既要做好分享成果的准备,也要做好为别人提供可以分享的成果的准备。而且,还应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2]

2.课上的实施

(1)呈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案例:给学习者印发文字案例;教师自己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事先将文字资料发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准备,以角色扮演方式来呈现案例。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是为了丰富案例引入形式,使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例如,在讲到《教师与学生》这一部分时,引入“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案例。

首先由老师讲述引出第一段: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然后带感情地愤怒地讲述第二段: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贱’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

第三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事先将材料发给学习者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王老师,其他同学扮演下面的学生:

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2)提出问题。将案例以各种方式呈现以后,教师会向学习者提出几个让他们讨论的问题。一类是案例概述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整体上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把握,加深他们对案例的理解。这类问题如:“在案例中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或原理?你认为中心的问题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分析问题,引导学习者将教育知识原理和案例事件联系起来,在运用原理对案例事件分析的过程中达到既深化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对案例问题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境的认识。这类问题如:“你认为在该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合理吗?为什么?”第三类是教学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情境提出的,其目的是希望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习者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对他们以后处理类似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类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案例中的教师,你如何处理她在课堂上遇到的情况,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在这节课后你又会怎样做?谈谈你这样做的依据。”[3]如上面所举的案例,就是通过以上几类问题来进行设问。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

(3)小组讨论。事先将学习者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上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坐座位。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习者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同时,要求学习者认真听取每位组员的见解,尊重每位组员的想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与想法,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要求学习者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才会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有价值的观点。在学习者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督促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讨论,有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4)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是学习者展示他们关于案例的小组讨论结果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讨论解决各小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本次案例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首先,教师通过对案例所设问题的回顾,把课堂引入正式讨论阶段。然后选出2-3个案例的中心问题让学习者有重点地进行讨论,其余的做出一些提示。在就某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时,一般都选定一个小组做主题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发言。为了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教师发言不多,尽量把时间留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多发言、多思考、多做出决定。教师也不会批评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只是在学习者作无谓争论时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最后,经过一番斟酌、思考甚至是辩论之后,留下2到3个备择方案。

(5)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述。即对案例分析以及学习者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总结,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主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案例讨论中的闪光点,并提出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注意穿插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教育原理,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如上例,教师总结评述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重点强调教师的爱与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二是从学生观的角度,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受其学生观的支配,重点引出学生的基本特点;三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重点揭示师生关系内容中的情感关系、认知关系、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在个别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指导发动学习者自己来做评述总结,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全班讨论时,师生最终确定出2到3个备择方案,但教师在总结时绝对不会否定前面小组讨论时的备择方案,都会向学习者声明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答案往往是多元的,让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结述评后,还要求学习者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解决的问题,以及尚待释疑的问题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原理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要求500-800字。

三、提高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没有一定数量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得到普遍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应与教育工作者、师资培训人员和其他一线教师共同合作来收集和编写案例。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编写和选用更具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经验,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

2.处理好案例研讨与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

教师应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案例所涉及的具体要素、因果关系、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的本质;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与其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过渡到相应课程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中,直至把对具体案例的钻研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而为一,使案例教学产生较大的理论价值和最大的教育功能。[4]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案例背景应该非常了解,有一些专业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经验和教学技巧。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观念、知识层次结构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挑战自己、完善自己,以案例教学的实施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管理和评估,重视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积极组织案例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领域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还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广泛参与,建立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

总之,案例教学是笔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教学的实践表明,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与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将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2]马治国。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4):24-27.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4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