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案例【精彩4篇】
【导言】此例“小学生教育案例【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一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 中职幼师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LIN Liexiong
(Maoming First Vocational School, Maoming, Guangdong 525400)
Abstract Preschool has a unique place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you need to preschool teachers have a wealth of activities and profound 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pre-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use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vide a certain extent, to the you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profession of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interact at multiple level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a very positive teaching val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reschool and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in pre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cautions for the use of a detailed analysis, to provide relevant teaching futu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case method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认知性、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障幼师生能够快速、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从目前的学前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来看,理论性知识的培养体系较为成熟,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实现幼师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但是实践经验却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从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来看,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在教学中完成幼师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教学效率。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下转第136页)(上接第87页)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以讨论和小组合作为主,注重案例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展现案例教学的重心,即学生对案例自由讨论、剖析、观点表达和思想的碰撞。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师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二篇】
案例教学体育保健学研究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应用还是空白,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典型的“四个一”特点,即一个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笔;教师上课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则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学生当作了装知识的机器,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缺陷,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思辨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更锻炼了语言表达,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合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体育保健学课程案例教学应用实践
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注重的是对案例的讨论,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结果多元性和深刻启发性以及过程动态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角色变为导演角色,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会按着老师的程序进行。为了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老师与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组织与评价案例教学的前提,体育保健学课程每个章节都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章节内容特点进行确定。为了保证制定的案例教学目标更科学与实用,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的选择。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应具有真实性,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比赛中的典型事件,案例的情节符合客观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实感,激发学生的动力。
(2)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案例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
(3)教学案例应具备丰富的材料,包括相关报告、图表以及当事人的主诉等。
(4)教学案例文字叙述要简练、生动,结构合理,篇幅不要太长。
(5)教学案例的内容要符合体育保健学的要求,无论是综合性的案例还是专题性的案例,是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体育保健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6)案例的答案具有开发性,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策略加以解决。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较大的争论空间,能引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案例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传媒,在讲运动损伤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形式,发现教学策略,借助文字叙述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传媒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教学案例发给每位学生,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支撑材料,把握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及重要事实,掌握案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每个同学都要写出阅读提纲和案例分析报告。
展开案例讨论
上课开始,每一小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每个同学根据课前的准备都要积极发言,阐述发现的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的方案,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质询,对于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有小组长写出全面、详细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首先由每个小组长作中心发言,向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案例的分析报告 ,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评价。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提问,本组成员进行答疑,提问时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分歧,通过讨论,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路。
总结与延伸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既要扑捉有益的思想火花,也要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以表扬为主,肯定成绩,对积极发言的和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要循循诱导,对在此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分歧较大的地方,鼓励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共同思考和讨论。
确定教学评价
3.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体育保健学案例库的建设
保健学教师应精心编制适合体育保健学教学实际需要的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案例,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案例必须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过程中事实存在的一些事件,案例要具有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和答案的非标准化。
不断加强体育保健学老师的业务水平
保健学教师药全面掌握体育保健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譬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创伤学、营养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成长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道德的集合,让人的资本价值不断的增加。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还是思维习惯的养成的主要方式。基于此,作者根据自身的班主任经验并结合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实例,通过本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用教育案例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某小学养成教育的目标分析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只有严肃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以常规的行为训练作为关键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该小学养成教育的目标。小学生的行为重点在于严肃的规范,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价值探析,另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还非常浅,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一般,通过学校的训练以及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我国的教育主要强调了素质教育,关键点在于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的参与到锻炼之中,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可以说,该学校的养成教育方面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教育内化,成为规范学生的一种需要,这样才能再以后的发展中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某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理能力不强,依赖心理非常严重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和在该小学的实际调查中都可以看到,学生不仅仅活泼好动,并且才思敏捷,有一定的荣誉感能够给班级或者学校争得更多的冗余。学生有着非常广泛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所呈现的问题是,在这个学校中,一般独生子女非常多,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宠爱程度非常强,因此学生都成为小公主或者小王子在所难免,校园生活对于家庭生活教育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行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对于自己的物品没有看管好,所以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例如,学生不仅仅会丢文具用品,甚至自己的衣服也可能丢失,在作业完成方面的主动性非常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出现了过分依赖家长的情况,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下,缺失自理的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不长
学生的关键任务就是学习,认真学习也是学生的基本职责,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才能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在该校学学生行为习惯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分散,在课上能够专心听讲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发现了很多此类实例,一节课以40分钟为例,学生可能在前半部分时间能够积极的相应教师的教导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在后来的时间却一直在盼望下课、东张西望或者搞小动作,这样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对策的探讨
1.行为养成教育在该小学课堂上的应用
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上,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演讲内容,学生在进行演讲时,可以针对于本校的教育行为方案进行演讲内容的落实。例如,学生的练字行为能够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写字过程中要有哪些正确的书写知识,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活动进行积极的点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也善于听从教师的教导,这样教师就需要无时无刻的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注意,联合学生的家长,做好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例如,学生在放学以后或者上学以前要树立起清点自己物品的习惯,知道哪些物品是上课需要的,这样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能够让学生减少丢失物品的次数,使学生的自理能力不断加强。落实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纠正者,也是学生习惯的培养者,因此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还需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该小学在这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的落实养成教育,让实践教育更具有指导性。例如,可以举行所有班主任的学习和交流活动,集中全校的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探讨,结合理论实际,鼓励教师提升自己,深造自己。
2.发挥少年先锋模范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少年先锋队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基本框架,在学生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要发挥好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作用就需要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论是起点还是最后的目标都是自我价值以及自我能力的实现,因此只有先对学生进行基础培养才能实现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某小学的少先队志愿者在校园内部组织起了一些列活动,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少先队的服务活动对行为习惯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那么在课堂上,很多学校的课间管理都不是十分严格,学生在课间上的行为就有了很大的差别,要引领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行为,很多行为习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或者错,需要看这个行为在学生中引起的反响,影响好则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不好需要积极的改正。学生也需要认识到自己行为价值的实现路径,不能单纯的主观的从自己的喜好来判断行为的价值。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中间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楷模,有成为学习上的楷模的、有成为行为上的楷模的还有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监督的楷模,因此这对于学生摒弃坏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在某小学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并且随之提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以及在行为养成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阐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教育养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每一个教育者积极的投入其中,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好的行为,培养成今后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陆水红。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60秒养成一个好习惯[J].新课程・上旬,2014,12(6):70-70.
[2]魏永松。小议小学数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速读(中旬),2014,17(4):280-280.
[3]赵昌波。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25(6):146-146.
[4]徐维维。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8(35):334-334,335.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四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突出特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总结评述三个基本环节。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运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就应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公共教育学,是各类师范院校为非教育专业本科、大专以及一些教师培训班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担负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目标不明、教法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在工商管理界和法学界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这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案例应该包括实际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从教育学的独特角度,可以这样来给案例下一个定义:所谓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即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学习者对于教育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是进行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精选案例。依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是教师准备的第一个环节。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期刊、杂志、相关案例选编书籍等渠道搜集、整理、选编了几十个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力求保证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鲜明的目的性、问题性和丰富性,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案例基础。
2)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仔细通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明确案例的背景,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然后还要思考学习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或遇到的问题。最后,还要评估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是一边倒,还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习者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习者的思维。[1]总之就是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2)学习者的准备。首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由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其次要让他们明确自己有对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的责任,应该做好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习者应熟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内容,有时还要写出个人阅读笔记。总之,学习者既要做好分享成果的准备,也要做好为别人提供可以分享的成果的准备。而且,还应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2]
2.课上的实施
(1)呈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案例:给学习者印发文字案例;教师自己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事先将文字资料发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准备,以角色扮演方式来呈现案例。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是为了丰富案例引入形式,使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例如,在讲到《教师与学生》这一部分时,引入“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案例。
首先由老师讲述引出第一段: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然后带感情地愤怒地讲述第二段: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贱’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
第三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事先将材料发给学习者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王老师,其他同学扮演下面的学生:
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2)提出问题。将案例以各种方式呈现以后,教师会向学习者提出几个让他们讨论的问题。一类是案例概述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整体上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把握,加深他们对案例的理解。这类问题如:“在案例中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或原理?你认为中心的问题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分析问题,引导学习者将教育知识原理和案例事件联系起来,在运用原理对案例事件分析的过程中达到既深化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对案例问题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境的认识。这类问题如:“你认为在该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合理吗?为什么?”第三类是教学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情境提出的,其目的是希望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习者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对他们以后处理类似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类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案例中的教师,你如何处理她在课堂上遇到的情况,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在这节课后你又会怎样做?谈谈你这样做的依据。”[3]如上面所举的案例,就是通过以上几类问题来进行设问。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
(3)小组讨论。事先将学习者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上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坐座位。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习者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同时,要求学习者认真听取每位组员的见解,尊重每位组员的想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与想法,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要求学习者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才会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有价值的观点。在学习者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督促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讨论,有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4)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是学习者展示他们关于案例的小组讨论结果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讨论解决各小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本次案例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首先,教师通过对案例所设问题的回顾,把课堂引入正式讨论阶段。然后选出2-3个案例的中心问题让学习者有重点地进行讨论,其余的做出一些提示。在就某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时,一般都选定一个小组做主题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发言。为了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教师发言不多,尽量把时间留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多发言、多思考、多做出决定。教师也不会批评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只是在学习者作无谓争论时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最后,经过一番斟酌、思考甚至是辩论之后,留下2到3个备择方案。
(5)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述。即对案例分析以及学习者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总结,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主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案例讨论中的闪光点,并提出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注意穿插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教育原理,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如上例,教师总结评述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重点强调教师的爱与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二是从学生观的角度,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受其学生观的支配,重点引出学生的基本特点;三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重点揭示师生关系内容中的情感关系、认知关系、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在个别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指导发动学习者自己来做评述总结,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全班讨论时,师生最终确定出2到3个备择方案,但教师在总结时绝对不会否定前面小组讨论时的备择方案,都会向学习者声明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答案往往是多元的,让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结述评后,还要求学习者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解决的问题,以及尚待释疑的问题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原理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要求500-800字。
三、提高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没有一定数量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得到普遍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应与教育工作者、师资培训人员和其他一线教师共同合作来收集和编写案例。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编写和选用更具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经验,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
2.处理好案例研讨与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
教师应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案例所涉及的具体要素、因果关系、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的本质;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与其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过渡到相应课程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中,直至把对具体案例的钻研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而为一,使案例教学产生较大的理论价值和最大的教育功能。[4]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案例背景应该非常了解,有一些专业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经验和教学技巧。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观念、知识层次结构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挑战自己、完善自己,以案例教学的实施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管理和评估,重视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积极组织案例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领域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还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广泛参与,建立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
总之,案例教学是笔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教学的实践表明,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与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将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2]马治国。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