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汉语拼音教材解读及教学策略1
改变
增趣 提效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拼音教材解读及教学策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杭州余杭区天长世纪小学胡晓丽校长有关拼音教学的讲座。她主要是围绕“变”给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解读变化,第二是“改变”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中,拼音教学的目标越来越明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拼音教学的目标是这样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人教社副主任徐轶老师这样说(课件中)。
在本册教材的编写中体现了三大变化:1.教学时间后置;2.呈现方式变身,无论是字母还是音节在呈现的方式上都有所改变;3.识字数量瘦身。
第一点:教学时间后置。教材这样的编排打破了几十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固有模式,降低了开学即学拼音给孩子带来的学习困难。学生有了汉字口语发音作基础,再学拼音,就有了可借鉴、可参照的抓手,枯燥的字母符号以及拼读规则也就有了可“着陆”的依靠。
教材这一创新编排,降低了拼音教学的难度,是拼音教学实实在在的减负举措
第二点:呈现方式变身。字母的呈现方式以情境图为主,以前的教材也有情境图,单韵母的两幅和g , k, h的一幅,而这次部编教材都是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那么这些情境图到底有哪些特别的亮点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呢?首先一点画面精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13课拼音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幅图呈现字母为主的方式,而是全部采用情境图画面内容选择的都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画面柔美,内容直观。我们来看一组对比,以前的插图基本以儿童画为主《差异网·》,而现在部遍教材以水墨画为主,色彩柔和,非常漂亮。其次故事完整。每幅图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上想象,它可以有很多的情景。细细推敲,它不仅每一幅图一个故事,它还有一定的联系性。我们来看这两篇课文。两幅情境图就存在着联系。两篇课文z, c, s和zh, ch, sh, r 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两幅插图也有一定的联系。相信老师们一定能找到之间的联系,我这里就不细说了,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然后是示音示形。声母部分基本是以示音示形为主,音形高度融合,而在复韵母和鼻韵母中基本是以读音带出韵母。在音节呈现上面,都是带调音节。每个音节都能对应一个汉字,做到音形义一体。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是将“教本”变成了“读本”。教材中除了b,p,m,f刚开始学拼读和j,q,x要揭示与ü相拼的规律其他的其他的都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以an,en,in,un,ün为例,部编教材中呈现的拼读音节比较多,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拼读,其实这样的教本已经变成了一本读本。
第三点:识字数量“瘦身”。实验教科书在汉语拼音部分有70个要认识的字,而部编教材只有37个。从总量来看已经大大瘦身了,再从单课来看,实验教科书中在学拼音的过程中识字的任务是很重的。有时几乎等同于集中识字,而部编教材明显减少。
在教材改变的同时,我们老师在教学策略上可以有哪些改变让拼音教学更高效呢?2011版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是: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徐轶老师说(课件中)根据这些建议,胡老师总结出了四个策略:围绕整合,轻松,有趣,弹性这四点妙用情境图将拼音与情境有效整合,链接生活使学习变得轻松,采用儿歌游戏使课堂变得有趣,立足差异,让教学富有弹性。
第一个策略:妙用情境图来识记字母。拼音情境图有示音示形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1.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识字字母。2.我们还可以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这幅图中,粗看只有长颈鹿,狮子,刺猬,猴子,但是细细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长颈鹿的脖子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值日”,包含本课中“zh”“r”,小猴子这边还有一只蜘蛛,这些呢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会发现,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3.利用情境图学拼读。这幅图中的内容很丰富,当我们的孩子发现图中的事物后,可以出示音节词,让学生去拼读,那么这幅情境图的功能就是把音节词和情境图中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4.利用情境图练习说话,可以先是单句练说,再连句说话,再创编说话,层层递进。
第二个策略:链接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首先我们可以链接熟悉的物品。如学习ge时,可以链接哥哥,鸽子等。学he时,可以联系荷花,小河等等这些熟悉的物品来帮助学习拼音。学hua,gua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三拼音,对孩子来说拼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图片中的事物,不断地,反复念带有花和瓜的事物,才能慢慢地会拼读。还可以链接已学生字,联系学生已经学会的生字来拼读音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那么拼音学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拼音写写日课表,再写写同学的名字等等,既巩固加深了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拼音的作用。
第三个策略:利用儿歌游戏,使拼音教学变得有趣。在学拼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这些相信在座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在用。在教材中也有这样的儿歌,儿歌中往往包含了新学的音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我们在记声母的时候也可以编儿歌,还有标调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儿歌,让一些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在教学汉语拼音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手指游戏,可以是一个人完成,还可以和同学合作,回家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做,说一说,猜一猜。还可以用橡皮泥做拼音字母,这是用餐巾纸做到,就是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帮助辨析拼音,增加趣味性。
第四个策略:立足差异,让教材富有弹性。
总之我们在拼音教学中要关注教材,读懂编排意图,关注学情,把握学生起点,关注课堂,坚持边玩边学。让我们的拼音教学更有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2
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选择,应该从汉语拼音的特点出发,遵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达到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服务。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成长。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应创造大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拼音。但要注意,好的活动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还应该是省时高效的,避免开展费时低效的活动。
2、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彰显汉语拼音的实用价值。
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这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
3、体现弹性设计,恰当运用教科书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开展拼音教学以前,可以为学生进行细致的前测每个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幼小一体化设计。不只在教学形式上游戏活动为主,体现幼小连接,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儿歌有较强的偏爱,在拼音教学中采用歌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声韵母,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记忆的速度。此外,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或编制歌诀,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ü上两点省写规则时,可编成这样的儿歌:“小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
教材中的插图,是根据声韵母的音、形特征配置的,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具有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插图的含义,体会编者的意图并创造性地运用插图。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老师问同学们,b像什么,学生说像收音机。左边的竖像什么?学生说像收音机的天线。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一台收音机,天线高高竖起,这就是“b”(边说边在黑板上书写)这样紧紧依靠插图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树立全局观念,不断提高学生汉语拼音的运用水平
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巩固拼音,在运用中提高能力。在学习课文、查字典、引导学生课文阅读的时候,都要有巩固拼音的意识。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3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其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给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会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其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也是学生解疑探究的协作者。刚入学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不仅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且具有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刚入学两周的学生,在上汉语拼音复习课时,认读双音节词:sī ɡuā zhuō zi,注意轻声音节,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一味地由教师主控,领着一遍又一遍地读,而应充分信任学生,发挥自主权与小组合作权,尝试拼读。会读了就站起来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指导范读,再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拼读,还给予热烈的掌声。这些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与信任下,终于展示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
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汉语拼音巩固教学中,习题形式丰富多样,更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开展有趣的巩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国标教材人教版、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苹果、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用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好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其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字母辨别能力,而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汉语拼音的掌握。
例如:在教ɡǒu这个音节时,为了巩固学生对音节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则赋予音节以意义。出示挂图观察(图为一只淘气的小狗),问:能用ɡǒu这个音节说句话吗?然后取下挂图,让学生想想刚才看到的图画,再来说说:如果你家里有狗,就根据自家狗的样子说句话。由此可见,音节仅作单独的符号存在并无意义,不利于掌握,一旦赋予音节意义,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巩固汉语拼音。
发展能力并不是在教学时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而应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规律,掌握拼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不讲复杂的发音规则,而是布置学生观察口型变化,由此得出口型的不同;在教i u ü时,让学生自己对照规律发现读音的不同,教声母时却发现口型很快复原了,声音也轻而短。这样在类比与对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元音字母与声母的不同,为复韵母和音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
听广播 b b b,爬山坡 p p p,两个门洞 m m m,一根拐棍 f f f。左下半圆 d d d,鱼儿跃起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小棍 l l l。小鸽子 ɡ ɡ ɡ,小蝌蚪 k k k,一把椅子 h h h,一只母鸡 j j j。7个气球 q q q,切西瓜 x x x,像个2字 z z z,小刺猬 c c c。小蚕吐丝 s s s,织毛衣 zh zh zh,吃东西 ch ch ch。
石狮子 sh sh sh,一轮红日 r r r,一个树杈 y y y,一只乌鸦 w w w。这些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学生在和老师创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国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汉语拼音部分,从第四课开始都编排了一首儿歌。国标教材苏教版集中编排6首儿歌,而这些儿歌既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的拼音,还可以凭借儿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ɑo ou iu一课的儿歌是这样的:“小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励一顶大红帽。”在反复朗读之后,让学生谈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你要向它学习什么?从而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
又如,国标教材苏教版“汉语拼音儿歌”中有这样一首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