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汇总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37068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汇总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一篇】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拟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高职学生的礼仪认知状况在笔者对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认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很多时候对做事成败有关键性影响。17%的学生认为重要,但觉得还不至于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较之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觉得可以在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礼仪不会掩盖其光芒,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才华,有无礼仪素养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讲究礼仪有虚假之嫌,认为礼仪就像一个框框,限制了言行,约束了个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随性发挥,而是隔阂受限,不够真实,表示自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用礼仪束缚自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但多数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觉到了其在人际交往、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部分实习返校的学生认识到礼仪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因此认为礼仪很重要,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礼仪教育开展状况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普及,我校30多个专业,将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实际开设的仅有6个专业,而这6个专业中有5个是旅游类专业,1个是文秘专业,课程的开设仅停留在职业礼仪层面,而其他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通过对3所院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学生的礼仪知识获取途径多来自网络和看礼仪方面的书籍自学,还有的来自学校或社团组织的礼仪讲座,很少有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礼仪知识,可见礼仪课程的开设率较低。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愿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礼仪知识,而且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应通过课堂教学。因此,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状况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就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重视不够。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融会贯通,对自身修养和个人品行的提升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认识,认为礼仪侧重说教,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阶段,从而感觉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二篇】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对整个学校的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相关工作的优点,总结出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做出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掌握一门技术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增加优势竞争力。高职院校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运用何种方法教育管理学生显得十分重要。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不完善和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只有将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显露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为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结果,才能更好的为高职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1、高校院校管理工作模式没能够与时俱进。

管理学生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处负责,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方式。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采用模式。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处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使得学生处的教师对工作中的问题不够负责。[1]此外,高职院校对专管学生教育问题的教师,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不够负责的情况。

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在近几年有所提高,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高职院校在信息化上也做的毫不逊色。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应该向前发展。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由于工作性质有一定限制,使得教师的管理业务没有得到提高。这种原地踏步的业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不能跟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好的联系起来。

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存在很多问题。最显眼的问题是,平时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关注度较多。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管理,并没有太多实际措施。经常出现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较差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做出改变,必须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不能把教育管理精力大幅耗费在单项问题上,不能做什么事都应付检查。

二、国外一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特色。

1、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专注于服务。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方法。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对应的这学期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将会作废。校内的花草、设施都交由专业人员管理。校园内没有任何垃圾。如果学生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会受到学校严肃的处理。这样严格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是高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强有力保证。若是有学生出现挂科等耽误学业的行为,学校会将学生劝退。学校还对学生的补考和重修有严格要求,达到一定次数便再无机会。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籍制度比较宽松,经常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这种严格的学籍制度,正是国内高职学校要学习的地方。

3、课外活动的条件和设施都非常完善。

完善的课外活动条件和设施,能够使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身体素质。而且多样的校内学生社团,有专门教师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丰富学生自己的技能以及日常生活。部分高职院校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学到他人的长处。这类职业技术比赛还能丰富学校文化,为学校的校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

2、不断提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扮演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3、加强素质教育。

这里的素质教育指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将教育学生的目标不断细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举办一些各式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做法,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提供专业老师指导,并对学生研发产品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高职学校要为学生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表现进行严格考查,并做好记录。在学期末给与一定奖励和惩罚。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处管理教师应该清楚地对变化的形式有一定把握,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管理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方式在面临新情况时不会显得那么尴尬。除了高职院校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也应该建立起完备的教育制度。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三篇】

(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让高职学生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和知识,能帮助他们在校园内与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用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礼仪知识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社会礼仪的基本原则;讲究仪容及仪表礼仪,有利于学生良好形象的塑造,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有人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简称为“两个教育”,即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能做事是高职毕业生的生存之本,而会做人则为能做事之基础。礼仪教育可指导学生如何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并学会换位思考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当代社会高职毕业生礼仪素养的高低也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考核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礼仪素养的高低。其次,在应聘过程中得体的着装及谈吐、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无疑是高职毕业生迈向工作岗位的一块敲门砖。

(三)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礼仪具有教育的功能,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可以纠正高职学生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帮助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倡导学生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生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有助于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加强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有利于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高职学生明善恶、知是非、辩美丑,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将礼仪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普遍开设,但就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礼仪修养的现象屡见不鲜;礼仪素质诸要素发展水平不平衡,礼仪的认识、情感、品质、言行四者之间,有的成分超前,有的成分滞后,有的逆向发展;尤其是“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现象非常普遍和突出。纵观校园,不文明、低素养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不注重仪容整洁,夏天穿着背心、拖鞋进教室者不在少数;课堂上时不时能传出卡通的手机铃声;校园课桌上乱写乱画随处可见;课间的走廊上时不时有男生聚集在一起抽烟;常常有单位抱怨部分学生过于傲慢,不懂基本的商务礼仪和社交礼仪,情商不高,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自身的修养和文明素质令人失望。此外,部分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人际关系冷漠、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集体观念淡薄等不良的礼仪现象。虽然各学校已经逐步意识到礼仪课程的重要性,但部分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礼仪素养的教育。大部分学校仅将礼仪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开设,采取大班上课的模式教学,学生数量多,课时少,教学模式传统,缺少互动和实践,使得礼仪教育效果很难保证。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礼仪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

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礼仪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高职院校学制短,而礼仪规范所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对高职学生礼仪课程内容的选取,应该紧紧围绕时代,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意识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及与其岗位需求相关的礼仪教育上,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中。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着重培养拜访礼仪、电话礼仪等内容,针对文秘专业学生着重培养办公室礼仪、接待礼仪等内容,使教学贴近工作岗位,使学生能学为所用。

(二)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情境演练、小组讨论、项目化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意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训练环节,让学生在训练中揣摩和体味礼仪的规范及要求。同时,通过不断的训练,强化正确的礼仪的掌握,从而达到熟练运用并内化为良好的习惯。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除了在课堂内的情境演练、对照训练等训练外,还可以结合第二课堂等课外教育形式,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礼仪情景剧的拍摄。由老师分组并指定相应的拍摄事件,让学生组织语言对话、场景及实施拍摄制作,最后将学生拍摄并制作好的最终成果在学生中分享与观摩。采用这种情景剧拍摄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体会礼仪规范的运用,并通过情景剧的拍摄,进一步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及团队协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个人风采。例如,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通过评比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寻找校园中不文明现象活动,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等等,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

(三)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具有一致性。利用真实的职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到工作中。如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将实训场所安排在学校食堂的包房内,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味酒店服务礼仪的规范及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教学中应着重针对面试礼仪展开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基本礼仪及技巧,为学生解决求职难打下基础。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模拟招聘会,让学生通过模拟招聘,体会求职中礼仪的规范并在面试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四篇】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里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德,而传统美德是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礼仪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将成为社会公民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礼仪的核心是尊敬,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弘扬真善美,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构建诚信友爱的价值观。新形势下普及礼仪教育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1、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教育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起效快、传播速度快、学生运用得快。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将“文明、和谐、公正、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种在学生心中。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受各种思潮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思想中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普及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2、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公民道德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譬如诚信缺失,廉耻观念淡薄等;“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泛滥;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公共秩序被扰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国民言谈举止缺乏修养、国际形象不佳等。礼仪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公民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通过礼仪教育,在小事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高尚的情操,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3、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学生热衷西方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西方节日礼仪耳熟能详,却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文化。大学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群体,普及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普及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既然普及礼仪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何普及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礼仪课程,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礼仪课程。新形势下礼仪教育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成为当下德育教育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1、构建礼仪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修养的弊端。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少数开设礼仪课的院校只作为选修课,未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扩大开设礼仪课程的范围,建礼仪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行量化考核,制定相应考核制度,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来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2、礼仪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礼仪教育普遍局限于课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高职学生。因此,礼仪教育应该是理实结合,注重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通过讲座、校园文化宣传来创造一个礼仪文化氛围。例如,聘请专家定期开展礼仪专题讲座,能让学生吸收大家的思想精华,而且能弥补课堂教学局限;不同阶段的大型仪式,如“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庆典仪式”、“颁奖仪式”、“捐赠仪式”等,能让学生在仪式中学习礼仪文化;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传播礼仪规范,如职场礼仪大赛、礼仪文化沙龙等,能活跃礼仪学习氛围,达到礼仪教育的效果;一系列礼仪素养测评,如“乘车礼仪”、“服饰礼仪”、“行进礼仪”、“拜访礼仪”、“接待礼仪”、“西餐礼仪”等,能强化学生礼仪修养;用墙体标语、橱窗、校园网来宣传礼仪文化,能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知礼、重礼的理念。

3、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途径。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应该把礼仪教育融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中。礼仪教育的难点不是掌握礼仪规范,而是将礼仪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尽管开设礼仪课,学生也明白礼仪规范,但生活中学生不文明礼貌行为时有发生。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手册里大部分强调的是纪律,而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缺乏有力的监督。对于学校来说,纪律固然重要,制定文明礼仪管理制度同样不可忽视。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来抓,并且落到实处,必然对养成学生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兴国离不开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普及礼仪教育的力度,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推动“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宏伟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五篇】

(2)角色意识模糊,职业认同感不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都是从其他高校的校门出来直接进入另一个校门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做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许并非第一选择或者最优选择,类似的校园生活环境让许多青年教师还没有从“毕业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这个职业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某些“高端职业”来说相对不高,存在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对此不满和无奈,难以对高职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更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3)职业素养不佳,实践能力偏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办学宗旨,而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个目标需要通过教师作为载体,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历,让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主导形式。但是目前新进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职业教育教师岗位的,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薄弱且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这种职业素养现状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就高职院校层面。

(1)教师引进偏重学历化,忽视既有青年教师队伍培训。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实压力,高职院校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进青年教师的学历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这种对高学历人才的过度追求未必能够带来教学实力和实践水平的显著提升,反而导致忽视学校已有青年教师队伍培训的局面,引起教师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配置的不合理。加上教师培训工作的观念滞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脱离实际,对青年教师也只是进行上岗前短暂的形式化辅导。这种人才需求和培训观念上的偏差影响了青年教师专业化进程。

(2)教师使用过于功利化,忽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青年教师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在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常态,高职院校将青年教师的选拔、分配、使用和培养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简化为单纯的劳务关系。将青年教师在教学和实践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发展困境视为青年教师的个人能力问题,与学校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以青年教师缺乏发展潜力为借口,将那些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暂时遇到瓶颈的青年教师开除或者迫使其离职。缺少完整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青年教育人才使用功利化的倾向势必制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3)资源分配失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支持。目前,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与其他普通高校基本相同的教师职称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教师所能够获得的物质资源和发展机会与其职称等级成正相关。而青年教师一般职称低、竞争力不强,学校给予青年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发展资金不多,参与校外实践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表现方面又相差不大,使青年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发表论文以获得高职称上面。这种“金字塔”式的资源分配方式所引起的“马太效应”使得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并且也误解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

3、就政府、企业与社会层面。

(1)政府支持保护力度不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权利难以保障。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支持的重点往往是那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明显效益的项目,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这种具有基础性价值的项目支出有限,难以满足职业教育优质师资力量建设的需要。浙江省是全国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必要地调整在所难免,事业编制紧缩已是既成事实。高职院校很多新招聘的青年教师采用人事代理或者人才派遣等形式,虽有合同存在,但是在人事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人事争议,必然会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造成损害,青年教师权益维护困难。

(2)企业未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速,生产技术更新换代频繁,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实际生产操作方面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企业是讲究收益的市场经营主体偏爱有利于生产实践的实用人才,而青年教师作为技能需求者要从企业获得实践的渠道和机会十分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

(3)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层次低,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根本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为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交流平台。即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推动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未必会达到社会大众的心理期望,这种功利的社会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

1、提升个人修为,培养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第一,青年教师有必要及时转变角色,由“毕业生”向“教育工作者”转变,结合自身特长、教学需要和实践情况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获得专业发展动力;第二,青年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努力融入教师职业中,通过在科研、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增强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能力。

2、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创新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注重青年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实践、职后培养层次中的专业化目标;第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建“目标一致、专业互补、技能促进”的高职院校青年专业发展团队,合理配置团队成员组成,在竞争与合作中解决专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第三,高职院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在专业发展远景目标下,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有效契合。

3、保障专业发展权利,创造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良好氛围。

政府部门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规范人事代理制度和人才派遣行为,畅通人事争议解决渠道,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保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宣传新手段,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认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相关主体搭建“产学研相衔接,工学相结合”的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交流协作平台,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之一理应积极对接高职院校,让更多地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和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最终实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内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企业、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条件。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其专业发展是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理应获得应有的重视。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六篇】

[摘要]新入校的高职生对新环境有多方面的不适应,搞好入学教育十分重要,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同学关系教育、安全法纪教育、专业教育及学习方式教育、励志教育等,主要途径有做好迎新和军训工作、开好班会和开展好课外活动,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好的入学教育可以先入为主地为新生设计奋斗蓝图,为新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大专院校普遍重视这一问题,但其入学教育一般是在新生入学的最初几天组织新生进行,内容大多以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学校规章制度为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还应该再多一点、细一点,并且入学教育不是一两次就完成了的,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最初半年更应该根据新生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生活和学习。

一、高职院校新生思想和心理状况。

高职院校新生既有同龄人共有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和特点,又有与同龄人不相同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其主要表现为:

(4)恐惧感和孤独感,这是由于新生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对新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新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入学教育内容和途径。

1.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与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多数都是外地生源,部分新生由于对环境和同学的陌生而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以致无法安心学习,因此,这个问题最好在入学初期就得到解决。新生都是初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而且年龄只有十八、九岁,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大多数新生也没有住过集体寝室的经历,突然间面对来自各地的陌生同学会感到很不习惯,寝室里又是七、八个人住在一起,时常还会因为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发生一些不愉快。因此,新生入学初期,无论是领导还是辅导员、任课老师都要对新生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要经常深入寝室、课堂,与新生交心谈心,了解新生所思所想,为新生排忧解难,同时要仔细为新生做好各方面的介绍和解释,如,学院软硬件设施、学院周边环境和本地风土人情等等,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本土生活;还要充分利用晚上休息和军训休息时间组织新生做些小游戏或拉歌比赛等活动,帮助新生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和距离,同时还要教导新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宽容、忍让的道理,最好打印一些有关同学之间、寝室内部和睦相处的资料,专门抽时间组织新生学习,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不适应期,尽快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2.安全与法制纪律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人身安全教育,刚步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大家都想对学院所在地有更多了解,可能会独自或三五成群到处游逛,所以很容易发生危险,要告诫他们尽量在校园内活动,如果要离开校园最好找老生陪同,以防迷路丢失或对环境、交通路线的陌生而发生意外。其次是财产安全教育,初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新生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自己掌管较大数目的生活费和一些贵重物品,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知所措,要告诉他们除了每月支出的生活费用以外,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而且密码不要用生日或手机号等容易破解的数字。如此之类的细节,都要一一教给新生。贵重物品同寝室同学要相互关照,长时间离开寝室要锁好门,共同形成一种“守家”意识等等。再次是消防安全教育,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是可怕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要教育新生,不私接电线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并要教给新生一些消防常识,一旦发生意外首先切断火源,扑灭火苗,同时拨打119或学院保卫处电话,最好将学院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领导以及系领导、辅导员、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打印,发给每个寝室贴在最醒目处,以便新生急用。有关安全教育问题还可以摘录一些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组织新生学习。

法制纪律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新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很多高职新生对前途感到迷茫,部分新生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些甚至会发展到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违反校规校纪或触犯法律,所以要认真做好新生的法纪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手册》、《高等教育法》等,讲解校规校纪,违纪处罚条例、奖学金条例、住宿管理规定、水电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可以请公安局等部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有关法制方面的讲座,结合典型事例以案说理,以事论理,效果会更好,为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和寝室之风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教育及学习方式教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这就要求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如何让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新生入学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新生虽然进入了高职院校,但却对前途悲观失望,因此,向新生介绍高职院校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以及新生本人所学专业目前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确所应掌握的岗位能力,为实现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方面一个较好的做法就是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

除了要搞好专业教育外,还应该努力抓好学习方式教育。由于高职教育与中学教育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的不同,许多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知道怎样学习,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进行自学,导致整天无所事事,浪费大好时光。为使新生尽早改变中学与高职院校不接轨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可以邀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教师谈学业,介绍学习方法,还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使新生尽快掌握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新的学习习惯,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4.心理教育与励志教育。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有幸能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基本上可以说是竞争的胜利者。但部分新生自认为高考发挥不好,没有进入名校,读高职院校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部分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发现,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环境下,以往的优势不复存在。加之高职院校的学习从内容、方式到要求都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感到不知所措,而产生自卑心理。具有以上两种自卑心理的新生常常会情绪萎靡不振,对前途悲观失望,因此万万不可忽视高职新生的良好心理发展教育。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教导新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可以用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大有作为的实例以及许多省、市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如,目前深圳市的高级技工就享受硕士生待遇等的事实引导教育新生。还可以请本校往届优秀毕业生做亲历报告或请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使新生化解消极心理,振奋精神,树立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1.做好迎新和军训工作。

迎新和军训是新生工作的两个重要关口,这两项工作做得细、做得好,可以减轻新生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使新生和新生家长对学院产生信赖感,同时对辅导员顺利做好今后几年的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入高职院校的新生,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突然变化和陌生,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有些甚至会产生恐惧感。在迎新工作中如果能适当地对新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从各方面体贴、关心新生,及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就会使新生感到有如回家的温暖,心理压力就会得到适当缓解,给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军训是新生步入高职院校学习的第一课,是教育部要求每一个大学新生的必修课,是磨炼新生意志、增强新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最好课堂,也是观察每个新生行为及个性的极好时机。军训中,新生由于身体疲劳,其个人言行和品德会毫无遮掩地真实展现出来,这时观察到的新生情况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因此,通过观察新生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为人处世行为、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再结合档案中记载的新生以往表现、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奖惩、是否当过学生干部等,就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每个新生情况,为今后班级管理、班干部选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储备好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新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教育。

2.开好班会和开展好课外活动。

班会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阵地,有计划地开班会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千万不可走过场。班会的形式和内容应当多样化,可以是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阶段小结;还可以举行节日、纪念日的庆祝活动或各种主题班会,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审美观等;也可以组织道德、纪律、民主与法制等问题的学习、讨论、辩论等。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方式教育等都可以通过班会进行。只有将班会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才能适应新生的特点,满足新生的求知,关心时事政治,抒发思想感情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才能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达到教育新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课外活动是新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培养新生的志趣、丰富和活跃新生的生活,促进新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精心组织和指导新生课外活动也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要根据新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个性特点等有计划地动员和组织课外活动,要从多方面着手,如思想品德、学术、科技、体育、文娱、实践等[1],方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有些活动还可以让愿意负责这些项目的新生组织,让有特长的新生一展才华,不参赛的新生当好拉拉队和做好后勤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使新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3.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是新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集体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教育学生个人;而在教育个别学生的时候,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什么情况下适体教育,什么情况下适合个别教育,这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就一般情况而言,笔者认为,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教育工作应该偏重于集体,教育全体新生树立爱校、爱专业、为实现人生价值奋力拼搏的思想;大约一个月后,就要偏重于个别教育。当然要做好个别教育,必须熟悉每个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个性特点,这就要求经常深入班级和寝室,了解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的形式主要是班会、报告会、课外活动等,个别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和个别帮助。需要提及的是,个别谈心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针对所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不同新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好谈话的地点和谈话的语言技巧[2],以便使谈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与新生个别谈话并不仅限于发现了问题,其实在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与新生轻松地个别谈话,新生会感到对他(她)的关心和重视,会促使他(她)产生新环境中争取新表现的强烈愿望,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总之,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想得越周到、做得越细致越好,而且入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不是集中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的,而应该依具体情况,穿插在军训中、平时学习中,分期延续性地随时进行。

[参考文献]。

[1]肖雅琴,胡现敏.搞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之我见[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5.

[2]肖雅琴.高职院校辅导员语言运用技巧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77.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七篇】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叶净.关于技工院校班主任分层次德育管理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6(12).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八篇】

高职院校现在正在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发展着,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人才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称赞,所以现在高职教育的未来不可限量。既然都是要培养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那自然要从培养的角度出发,研究怎样才能让人才具备的能力更全面,创业教育就是其中的必要环节之一。所谓创业教育,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才能,如果在学生时代锻炼他们的这种素养,那么未来的中国很有可能多几个成功的企业家。本文就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激励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首先,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现在国内外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创业例子,尤其是在美国,90后创业成功的年轻人屡见不鲜,中国的学校中也在不断涌现这样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社会经验,如果能对他们开展创业教育,相信更能让他们跃跃欲试,取得不错的成果。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实力雄厚的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为内蒙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性人才,其办学口碑和办学质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如果能够在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学校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生到这个世界上,必然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时候闪光点发现的早,有的人发现的晚,而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发掘出来。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发掘学生创业潜力的一个最佳机会。通过创业教育,很可能会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发现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说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开展创业教育。

(一)在校园中积极宣传创业思想。

校园是一个活动量和人流量特别大的区域,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校园里的设施和资源进行创业思想的宣传。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大,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因此除了在校园进行思想宣传外,还可以组织开办这样的专题演讲会,或者学校安排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老师,开办这样的课程,鼓励更多的学生选修这门创业课,从国内外活生生的实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也是为了更好地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团队中去,树立未来靠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让自己的目光变得长远,不拘泥于现在的视野和生活。因此,在校园中进行创业思想的宣传是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一步。

(二)举办创业大赛,开创创业平台。

内蒙古地广人稀,但是各种资源比较丰富,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于乌海市,距离鄂尔多斯、包头和呼和浩特距离都不远,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所以适合在校园里举办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外适合做的创业项目也比较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学校有义务也有能力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鼓励学生参与。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还可以采取奖励制度,对那些创业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也为了能够更好激励其他的同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自身的能力。相信这样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兴趣来,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三)学校拓宽融资渠道,为创业提供帮助。

创业初期,每个学生不可能拥有客观的创业资金,那么学校既然要举办创业大赛,就应该解决本金问题。既然乌海市的地理位置如此优越,那么学校就应该在筹集创业本金上多下工夫,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请求周围大企业的赞助,以后多为这些赞助过的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这些赞助商也一定乐于投资,因为一方面能够为自己公司的未来打下基础,更能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学校要努力筹集相应的创业资金,合理分配给每个参与创业的学生,让他们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最核心的地方,这样一来相信他们最终的创业成果也不会让学校让自己失望。有了这三个途径,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一定可以开展的顺利又有效,也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结束语。

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每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创业在如今的21世纪大环境下,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白手起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但至少每个坚持创业的人都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马云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阿里巴巴不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吗?十几年前的中国,当这个小个子的男人放话要建立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黄页的时候,试问又有哪个人不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所以说,创业的梦想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实现,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为了未来不懈奋斗的精神。高等院校有这个责任支持每个学生的创业梦想,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只有努力支持学生实现他们的抱负,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我们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尖端,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家。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九篇】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专业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防止发生表象化与泛企业化、趋同化现象,为了有效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应该着力做好转变理念、完善制度与明确主体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内涵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历经十年的发展,但没有意识到文化培育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高职教育向内涵发展,要求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一、专业文化的概念辨析。

在研究专业文化过程中,首先要认识专业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人化”与“化人”,“人化”就是依据人的需要对世界进行的改造,将人文性质赋予一切事物;“化人”与之相反,就是将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传授给人,使人得到教育与发展。在掌握“文化”的内涵以后,我们就能够意识到:

一专业成员创造了专业文化,主要由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创造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但自本质上讲,创造专业文化者还主要是其成员。

二专业文化主要归专业成员使用。专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则要求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与认同,同时促进专业成员的发展。

(一)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发展起来的,更多关注本身的硬件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如何招生等问题,而没有顾及办学理念、文化选择、责任使命等问题的重要性,形成了办学相仿的局面。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高职院校都出现了招生难与以评促建促改等问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则必须要提高内涵质量,实现向“后示范时代”的转型。在此值得提出的是,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内涵质量必然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但必须肯定的是其核心工作就是提高专业内涵质量。而专业文化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详细来说,具备高质量的专业文化不但有利于使内部成员更加认同自己的学校,而且可以使高职院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人,而不是制造人,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技能,而应该是结合培养、塑造与发展人的实践区域。所以,在这个意义可以说,高职院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但要重视提高人的专业技能,更应该重视培养人的`专业品格、人文精神与健全人格。但要想达到上述目的,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只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的,还需重视专业文化在教育人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专业文化建设的表象化。

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的时间较短,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理论界也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研究,因此,自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都不能全面理解专业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当中,有的高职院校认为在教学场所张贴一些职业操作规程与名人名言就是专业文化建设,这是一种不能全面认识专业文化建设的现象,过于简单化与表面化,表明很多高职院校还不能正确认识专业文化的内容,这种认识不具备精神支撑与理念引导,因此在专业文化建设中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泛企业化。

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借鉴企业文化当中的精髓部分,以补充自己的不足。但是假如不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一味应用企业文化的标识,有的院校将企业制度和文化标准全部应用于专业文化当中,使专业文化建设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有的还会阻碍专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中,要认真对待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工作,要控制好引入的“度”,才能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一)理念先行,提高专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产生了“文化休克”,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正确认识专业文化建设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学校办学的议程当中引入专业文化建设内容,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专业文化意识,可以利用学习交流、理念宣传与讨论研究等做法,使专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主体明确,确保专业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

不可否认,专业文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专业成员获得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也包含学生更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一种生活样式,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人来开展,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水而缺乏人气,缺少了激情和活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做好好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更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明确建设的方向和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以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确保专业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2]沈楚.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高职文化建构[j].江苏高教,,(2):133.。

[3]王丹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4]李坤,丁佟倩.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专业文化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03).

[5]胡小凤.专业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助推器[j].机械职业教育,2013(09).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第十篇】

(1)教育教学观念不开放。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封闭,思想落后,教育教学观念不开放,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将管理视作服务的意识,这是影响教学管理的首要问题。

(2)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分为教学管理系列、学生管理系列和后勤管理系列3个模块,在部门设置时将部门分成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两大块,这样的机构划分缺乏一个负责综合协调和指挥的机构,使得部门间的交互协调效率低下,可能存在中间过程烦琐、冗杂的情况。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错误主要分为2种:一是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而忽视职业技能训练,二是过于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理论基础学习。这2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错误在于都忽视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

(4)教学设施条件不完善。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相应的教学资源提升速度却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实施的要求,从而导致缺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缺乏紧贴专业岗位技能又重视理论的课程与教材,缺乏融工学为一体的校内训练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且缺乏相对充足的教学管理经费等。

(5)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尤其对于过程管理的监控较为忽视,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升质量监督的力度。其次,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教师与师傅密切配合的培养成果反馈系统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目前融合家长、学生、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于一体的社会综合反馈系统还不健全。

2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1)教育教学观念不开放。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只顾着自己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不管与自己工作相关环节的管理者及其管理机制。因此在庞大的高职院校管理链中,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秩序。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同的管理者之间要积极沟通合作,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很多管理人员没有服务意识,自身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对服务对象和所在部门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这种风气严重阻碍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内容的创新发展。

(2)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主要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对其机构划分不科学,机构间的协调指挥部门职权不清晰,导致部门间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的效率低下,过程烦琐。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工作在各个机构前沿的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清楚该学科的发展目标,可以运用恰当的方式来组织本部门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机构的改革,从而代替一味发布指令的传统教学改革方式,有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

(3)应该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考虑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重理论基础和生产时间的结合,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使教学计划对于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要注重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调整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注重技能与素养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人才培养全面进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4)应该完善教学设施条件。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合格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必须配备相应的满足教学要求的设施。一方面,根据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合理配置教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使教学设施条件与学科建设相适应,采用定期行业调研的形式,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评价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设体制,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其次,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建立一批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校内外实习培训基地和网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培训基地可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并且可以完成产品加工、学生实习训练和毕业生就业等多重任务。再者,考虑到行业与学科间紧密相关的性质,高职院校可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和教师走出校门,步入行业内部进行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训,这为高职院校教学设施提供了广大的校外来源。

(5)应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以工学结合为主,因此应该转变传统的只注重教师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督的观念,而要更加重视行业与产业等社会力量对于教学质量监督的作用,使这些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质量监督、评价的全过程中。要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学校首先要加强对校外实践的体系监控,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走访、专项督导等方法对校外实践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且促进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其次,可以通过行业、企业、毕业生等社会力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可以采用社会调研、合作企业访谈、用人单位会谈、毕业生采访等方式,征集与高职院校紧密相关的社会阶层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意见,从而丰富教学质量监督的方式,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3结语。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要使得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需要在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建立分级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系部和专业教研室对教学任务进行重点管理。

(2)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可以提供多种方式聘请行业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或是组织院系教学人员到校外进行调研学习,使得教学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3)建立相关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的多样化。只有制度落实了,才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真正提高,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人员和不同的教学任务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从而真正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秩序与教学改革之间的矛盾。

(4)在校内外成立职业培训基地,使传统政府主持的职业技能培训、上岗培训等内容由高职院校来组织,这样不但可以使培训机构的种类更加齐全,并且可以使高职院校扩展办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益和高效率的双丰收。

(5)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所以必须加快教学管理的网络工程化建设,使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更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并且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更加开放,更加适应教学管理改革发展的要求。

作者:张静静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4]赵岩,陈飞宇,陈彩云,等.浅谈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12):20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03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