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3742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一篇】

[摘要]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其办学层次的具体体现,加快推进现代化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重要性和面临问题进行梳理和思考,并提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考。

高职院校档案是其档案公众资源的有效保藏,是科研、教学、管理、学工、决策、其他活动等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影像资料的历史记录,是现代社会档案价值的历史认同,直接影响高校建设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高职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既是高校发展原始累积,又是高校发展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凝结。

一、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是检验其建设水平高低的有效标准,也是衡量院校层次的重要标志,是其先进制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档案规范化管理已引起全国很多高职院校足够重视,细化翔实、完善具体的档案资料是现代高校建设发展的历史再现,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淀,也是评估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载体,更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基点,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规范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领导对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不强许多高职都是中专校升格的,一些领导干部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工作迟滞于学校其他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远远跟不上社会和院校的高速发展步伐,而经费投入少,设施陈旧,现代化技术设备几乎没有等,都是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客观因素。(二)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制度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档案制度不健全,归属机构混乱,没有系统化,工作由各系部专兼职人员完成。由上至下的分层管理模式,对完成归档任务的下级部门人员的奖惩收效甚微,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性,消极怠工等都制约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三)人员岗位不稳定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身兼多职,事情繁杂,任务繁重,既要承担其他工作,又要承担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能有效管理收集每年的档案材料就非常不易,何谈规范化管理,有时人员调换频繁,缺少培训和交流学习,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稳定性差,责任心不强,直接影响收集工作的落实。(四)硬件设备落后高职院校经费主要用于软硬件建设,档案规范化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指导方针,院系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没有统筹性和计划性,档案室只是简单的由面积不大的教室改造,设施非常落后简陋,连防渍、防虫、防火、防腐、防有害生物等基础设施都不全,何谈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和一些现代档案管理的必需品,更谈不上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五)管理模式呆板和利用率低下档案管理模式还是以前的纸质打包、捆绑上架等,模式呆板、手段低下且形式单一,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现代社会各种新生事物显得极不协调,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应用网络技术,档案利用率非常低下。

三、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若干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意识档案规范化管理程度的好坏跟领导层档案管理意识有绝对关系,领导意识决定档案管理的好坏,领导重视才能引起部门重视和全校员工意识加强,才能有正确的档案制度和决策,高水平、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是院校意识的具体体现。从发展眼光出发,管理层应该跳出传统思维,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员工应该紧跟学校意志,夯实档案管理基础,使院校档案管理规范化上一台阶。(二)狠抓规范化综合管理水平院校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标准,将部门档案纳入院校统一管理之下,加快学习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使档案管理从单一纸质向多种形式载体提升,提高院校档案管理水平。(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水平院校可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再兼职其他工作,专心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和细化档案资料,提升档案管理层次。学校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使之所学知识适应现代化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能完全胜任现代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注入,全面开展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和系统建设,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网络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五)增强师生档案意识高职院校应根据需求针对学生开设一些档案知识讲座,拓宽档案意识渠道,加强档案宣传力度,增强师生档案意识,彻底改变档案管理观念,增设档案志愿者岗位,让有志于档案管理的师生志愿加入档案管理队伍,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档案服务领域,转化档案管理服务知识经济的观念,档案规范化管理始终跟随知识经济的发展,档案就到哪,尽早实现档案发展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二篇】

1.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与当前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衔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高职生生源质量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很难立即解决,但是高职院校也应对此引起重视,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制订有针对性、有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确定专业层次与类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有特色、高质量、可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学校的特色与声誉。

2.明确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明确艺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基础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绘画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教学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体系设计中,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性和实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向,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错、横向排列的基础课程群,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构成完整、合理、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使学生成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设计、管理、施工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与专业院校间的差异,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三篇】

摘要:高职院校工会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落实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思考和梳理高职院校工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社会职责的实施途径,对团结广大教职工,增强学校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四篇】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本来应该围绕着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发挥引导和梳理的作用,使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更加顺畅和高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办学目标。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通常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权力较为集中,学校决策也是自上而下的,此种行政化的管理导致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渗透着传统的政府部门科层制思想,侵染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官本位现象非常严重,一所学校俨然像一所小衙门,等级森严,官味浓郁,校长、院长、处长、科长行政职位包含很浓的官僚意味。很多学校的最高领导校长、书记,俨然就是一个“小诸侯”,决策一言九鼎,开会一言堂,一个系主任往往在系里也俨然就是一方霸主,教授副教授都只是系主任这个行政领导的棋子,资源大都被这些行政领导所控制,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资源往往都是向这些领导讨、要、等,没有一些自主权。并且很多高职院校的行政机构众多,官员林立,比如一个三四千学生的高职学校,要配七八个院级领导,加上校办、教务、人事、科研、学工等等行政处室领导,各类行政级别的官员就有好几十人,甚至近百人,设立正处长、副处长、正科长、副科长、正主任、副主任、党总支正书记、副书记等等各种官职头衔,学校里充满着某某长、某某书记的称谓。更有甚者,有些小的机构往往就几个人,甚至就两三个人,却有正副处长或正副书记,真正办事的只有一两个人。而这些部门这些人一旦有了这些官衔,往往就会有高高在上的官员思想,不会亲自动手去做具体事情,总是想着挥挥手指挥别人去干,哪怕职员只有一两个,因为受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觉得当领导就应该有所谓领导的作派。最为重要一点就是,学校这些行政领导,有时候严重侵占了教学和科研的资源,本来可以用来改善教学和科研的资金,他们可能会巧立名目用于行政开支或其他开销。网上有报道说一个高校的后勤处长占有的学校资源远远高于很多教授所拥有的用于科研和教学的资源,由于行政的干涉和侵占,使得很多高校的资源偏离了教学和科研的原始目的,造成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滞着学校的教科研的发展。

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高职院校一些主要的行政管理部门各学校基本都差不多,但有一些组织部门的设置随意性就比较大,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会相应地设置一些管理机构,有时候为了应付学校的一个应激性事务,学校党委会一开,就产生一个新的职能部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校为了分流引进人员,巧立部门,任设岗位,所以造成很多高校除去教务、学工、人事等主要的职能部门之外,各高校又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行政机构单位,很多机构,功能性并不是很强,有时可能对其它职能部门形成职能障碍。有些院校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设置过于细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行政机构非常臃肿,行政人员的队伍和整个师生队伍的配比不够合理,这些职能部门中有些部门工作职责轻,工作内容少,工作方向不明确,于是工作的时效性和紧迫性明显不够,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高校的行政管理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都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行政模式设置行政级别,有着很强的科层制特点,领导与老师之间如传统的官民之间关系,工作中以行政命令和指令为主,与高等学校教育有点不太相符,偏离了高校以学术自由为主体的管理轨道。这种行政化的管理容易使行政权力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的普通教师和工作人员没有参与管理的决策权,学校的很多事务基本上由行政领导决定,其他人员都只能被动顺从,从而失去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学校中行政权力的地位非常高,学校的所有事务都或多或少受到行政机构的干预,行政部门的定位也很容易出现偏差,这些部门将自己放在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位置上,忽略了行政管理工作服务性特点,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与普通教职员工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开展。

部门职能定位不准确。

由于管理部门林立,管理职能相互之间就有交叉和重叠,有的部门职能定位模糊,职能定位不准确,师生员工有时为一件小事跑几个部门,互相推诿,难以界定。有时又出现同一件事,又有不同的部门在管着,而要求又不同,出现不知是谁做主的情况。

管理专业化水平有限。

其实,管理是一门学问,行政管理,尤其是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它要求要有专门化的管理队伍,要有合乎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规程,也就是要有专门化的管理水平。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进入门槛比较低,专业化水平有限。很多时候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岗位成了解决就业的平台,各种专业,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有些学校还解决了很多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甚至有些退伍转业的军人还担任一些部门的领导职务。真正有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寥寥无几,这样的行政管理的队伍很难说有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水平。

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考核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考核水平上,考核标准过于泛化,考核方式也是敷衍了事,考核等级就是合格、优秀几类,激励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些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考核成了行政人员人际关系的考量,基本没有实质性的考核意义,调动不了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因为考核的失公正性,严重阻滞了行政管理队伍的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五篇】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的通知对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督促国内职业院校深入理解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努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就是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所以高职院校应紧跟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步伐创新办学思路从行政管理改革入手进一步健全办学体制机制的各项建设方案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职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推进学校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工作。

(一)管理观念滞后。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人才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指导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质量改革,但现代化管理理念并没有随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改革工作的开展而被真正树立。落后的管理理念已直接成为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瓶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普遍存在服务效率低、态度差的现象,许多教师、学生深感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办事难,事难办”。

(二)机构庞杂、权责不清。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都致力于精简机构,然而,高职院校仍旧遵循旧有的机构设置,而且随着行政管理人员的增加,机构设置也仅增不减。庞大的高校管理机构重叠、臃肿,导致学校权利、职责分散,甚至出现权责交叉的现象。行政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协作能力差,行政管理效率整体偏低。

(三)高职院校内部体制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但各种制度和机制较分散独立,缺乏统一的章程作指导,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体制机制。虽然随着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建立了学校章程,但没有将学校章程建设和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统一,实施效果不佳。

(四)高职院校办公自动化水平总体偏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层次不一,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多数仍采用以纸质为主的办公方式,行政管理人员依靠手工操作、跑腿送办,传输信息时间长、办公水平低、工作强度大,办事效率差,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斥资建设信息化网络,但信息化网络并没有得到有效、普遍的应用,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学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强。

高职院校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现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建设发展升格,原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管理能力较差,而近年来吸纳的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往往流动性较大,无法沉下心投入到学校的行政管理建设,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岗位,人才流失情况普遍,学校往往难以建设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铁饭碗”的意识在许多职工的心中存留,导致职工竞争意识不强,未形成在管理岗位上继续深造和学习的认知。

(一)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行政管理观念创新是行政管理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行政管理观念。首先,应注重高职院校领导管理观念的更新。每年要选派高职院校领导、管理干部随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出国(境)培训、研修,开拓管理干部国际视野,学习国外高等院校管理经营策略,提高高职院校领导管理水平。其次,要自上而下树立“服务”理念。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服务高校教学活动的后勤保障部门,应摒弃“官本位”思想,自上而下有意识地宣传、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彰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切实配合教学教辅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二)科学设置校内机构,建设学校章程。

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现有的行政管理机构,革除多余的、陈旧的部门机构,调整、合并、精简学校管理机构,协调各部门、各学院的关系。各高职院校应依法制定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章程,形成“一校一章程”,以章程为学校“母法”,理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后勤、财务、安全、对外合作、学生社团和组织等各部门、各学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议事规则等,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完整的制度体系,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各项工作加以规范和引导,使教职员工的各项工作都“有规可依”,切实做到以“制度”管理学校,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三)建立健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各学院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情况,不断调整学校与学院的关系,并逐步建立校院二级甚至是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校的行政管理权力中心逐步下移,同时完善学院的决策机制,激发学院的发展动力。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指导、配合和服务学院教学、管理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理性化。

(四)行政管理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高职院校应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推动行政精细化管理工作,将行政管理的服务焦点聚焦到学生、教师等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精细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的资源浪费,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学校竞争力。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也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内在需要。高职院校首先要在学校建立良好的执行力文化,弘扬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要不断建立完善执行机制,分别建立、完善督办机制和问责机制。有专门的人员及时跟踪各项会议、工作决策的落实、进展情况,督促办理。而对会议、工作决策执行不力的行政管理者要予以问责,有效杜绝和避免管理人员的不作为、推诿、懈怠等行为。

(五)推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办公自动化(oa)系统,并根据学校实际工作需求将学校日程安排、会议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短信通知、督办文件等行政工作添加到oa系统软件模块中,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管理技术,在大学内部建立一个多任务、多功能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和日常工作信息化,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将行政管理人员从繁杂、低效率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上,不断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其次,要设立专门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直接统筹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负责,组建一支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参与学校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同时,要积极召开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培训会,对学校各部门的文件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

(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有效性,所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通过培养管理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进而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其次要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高职院校应鼓励行政管理人员通过进修、学历提升、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开拓视野、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并将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最后,作为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国家教育部、各级教育部门关于高职院校改革、建设的文件、政策,紧跟国家、教育部门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探索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路径。当然,高职院校也应出台相应的奖惩办法,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对工作出色、对学校建设助力的教职员工予以奖励,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职院校应把握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契机,更新管理理念,拓宽办学思路,长期坚持深入实践,不断探索改革路径,以改革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3]钟婷.新时期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j].经营管理者,,(11):251.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六篇】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手段和可靠的临床效果,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作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过程虽然与现代医学不完全一样,但两者的服务对象与目的却是一致的。

有资料显示:在西医各科80%以上的医师在临床中使用过中医药。因此,西医院校医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在西医院校开设的这些中医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让西医院校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了解,认识中医学的唯物论和辩证观,并具备一定的辨证论治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继续学习中医或应用中医药处理一些常见临床病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打下一定基础,这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唯一的一次接触中医学理论的机会,对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祖国医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困境很多,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如何提高中医学的教学质量,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西医院校每个中医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滨州医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开展了中医学的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教学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谈一谈我自己的粗浅认识。

1、中医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各西医院校一般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这几乎成了中医学教学的瓶颈。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包含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及中医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几乎是中医专业课的浓缩版,这些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学700多学时,而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仅为51,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医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也就是西医各门基础理论课程之后,和西医的内、外学科同时进行,这时的学生已具有较系统的西医理论知识,习惯于用人体解剖和生理、生化的知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中医学产生抵触心理,难以理解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并且西医课程多,分量重,使得学生必须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从而挤占了中医课学习时间。

再有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用处不大,因此教师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多采用全部为理论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学生而言,虽然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或者在养生保健方面值得提倡,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因而对中医学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医学缺乏认同感,上述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学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2、中医学的教学意义。

通过对一些综合医院的门诊药房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科,也就是说西医临床各级医生正在广泛地使用着中成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成药治疗疾病可以弥补西药的一些不足,成为西药的很好补充,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由于一些西医大夫中医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临床病症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这就难免有给病人用错药的时候,基于上述原因,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让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一定的中医知识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然,因而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为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使用中医药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还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大夫正在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而西医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今后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3、中医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通过认真备课,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包括安排授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用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环节都进行仔细琢磨,尤其是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在绪论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告诉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中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临床进行授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努力做到对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讲起课来才会使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质量,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影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将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的'诊治经过播放出来,把望闻问切四诊融于一典型病例之中,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中医临床,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弥补他们没有临床见习的缺憾,同时亦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充实、完善中医学网络课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答疑、布置作业与网络指导学习、网络测试等,做好网络辅助教学工作,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基于案例学习(cbl)、团队导向学习(tbl)、引导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cbl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体会证与证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案例的中西医对比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四诊、脏腑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定的pbl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能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并避免学科间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密切师生同学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健全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中医学授课过程中将课堂互动、课堂测验、实验报告、pbl教学、学习论文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了解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对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的考核,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实践、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团队意识与协作意识,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践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引用模拟门诊,模拟大夫接诊环节让学生们体验准医生的感觉;积极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活动,让教师们在授课中带着自己的科研课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体现“早临床”、“早科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针对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特殊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临床、科研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最终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用现代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21世纪医学发展需要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七篇】

xx高职院校是广东省一所全日制普通公办院校,本文以该职业院校为例,分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和专业结构。该职业院校共有101名行政管理人员(含图书馆人员),以本科及专科学历为主,占全部行政管理人员的%,该学院行政管理人员职称主要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副高和正高职称行政管理人员较少。而且行政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渠道不清晰,职称为副教授或教授的行政管理人员多是从教师岗调到行政管理岗,现在很多学院不允许行政管理人员申请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列的职称,但是对于申报研究系列的职称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支持,这导致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未来职称发展存在迷茫。该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以40岁以上中年行政管理人员为主,占%,年轻行政管理人员较少,一方面行政人员管理经验较丰富;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行政人员官僚气息较重,不易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该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较多样,但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方面背景的人员较少,因此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学、人际沟通、公文写作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二)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效率低。

高职院校没有规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工作结果的好与不好难以比较。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将工作不出大差错作为对待自己工作的要求,没有动力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明确的工作标准必然导致不完善的考评制度。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容易使行政管理人员养成“不干不错,多干多错”等明哲保身的'消极习惯,他们往往注重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很少甚至不会主动考虑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提高效率。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重经验管理,轻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常常抱怨每天忙碌不已,但却感觉没有什么收获,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首先行政人员每天忙于应付日常琐碎的工作内容,却对每天每周每学期的工作缺乏计划和总结反思;其次行政人员每天陷入琐事急事之中,对于事情不区分轻重缓急,常常导致每天一直忙于处理紧急而不重要的事,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没有有效完成,时间管理意识和方法有待提高。

(三)高职行政管理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及个人持续学习滞后。

目前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总体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理论、政策的探讨。面向教师的培训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及下企业实践,培训类型及内容均很广泛,而作为要求具备会说、会写、会沟通、会操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却缺乏相应的专门的系统化的培训,如公文写作能力培训、文件归类能力培训、礼仪知识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等。即使一些学校不定期开展了校内培训工作,但也往往是不分类别和层次的粗枝大叶式,理论宣讲太多,务虚太多。不能结合实际,不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抑制了其专业化的发展。首先是缺乏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工作后忽视自我的成长和提高,缺乏用发展的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工作对人的要求;其次是由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处在相对稳定和安逸的坏境,缺乏内外部竞争,使得行政人员的危机意识较弱,没有压力和动力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最后行政人员中一般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后又被家事所累,没有精力和时间为自己充电。

(一)优化学历、职称结构,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学历和职称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对于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首先,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人员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鼓励部分优秀行政人员有计划地提高学历,攻读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同时提高引进的行政人员的学历要求;其次,明确的职称晋升渠道有助于行政人员不断向既定的目标发展。明晰行政人员的职称晋升渠道,对行政人员职称申报给予详细的指导和支持;最后促进年轻行政人员的快速成长,实施“老带新”的助青成长政策,促使年轻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方法;同时增强“老”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理念,要清醒意识到自己是服务于教师和学生,而不是管制他们。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善考评制度。

制度建设是行政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基石,行政人员专业化的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引导和保障。高校行政管理作为一种职业,须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高职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在岗前进行系统培训,修完规定的课程或获得相应学分,考试通过后才可获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的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评价出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高职各行政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务特点,制定较为详细的、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实效性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改善行政人员考核层次过于简单的问题,加大考核结果的区分度和影响力。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行政人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公平公正的考评制度,促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得到认可,使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脱引而出。

(三)加强高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高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训应有计划性、系统性、目标性。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必须结合高校资源条件和管理人员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第二,培训内容多样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因此培训内容还应涉及公文写作、文件归档、管理方法、礼仪知识和人际沟通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第三,培训形式丰富化。培训形式应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进行相应调整,尽量采取讲座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游戏等的方式,使学员参与培训过程。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学习科学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人员为自己的工作确定长远的和近期的目标,远离安逸区,规划每天的工作,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时间管理方法的学习,学习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干扰,改善拖沓的坏习惯,赋予工作任务优先级,制定周密计划等等。行政管理人员应注意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水平,提升自身核心价值和专业化水准。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第八篇】

提升行政管理决策科学。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按照不同信息主题内容如人事、教务、学生、教工等进行资源归类,建立记录高校所有信息资源的体系和基于网络的跨部门信息整合为特征的信息库,建立和规范信息采集、维护、更新和使用制度,搭建以绩效管理为驱动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统一数据访问接口,避免信息系统重复建设、重复劳动和机构臃肿所带来的管理漏洞和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让数据流转起来,达到多部门协同办公的目的,形成信息化行政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工作效能。

首先,提升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者中重要性的认知,强化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中的实践作用。行政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和新动向。其次,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反馈等环节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信息监管制度,对信息的挖掘、分析、传递和发布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存储;建立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系统保障制度。第三,完善和升级信息化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设施是保障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措施;软件技术如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从管理层面大力推进信息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是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第四,高校行政管理机构需定期对管理者进行信息业务培训,了解最新的信息化发展的动向,掌握一定的先进的信息化工作方法和技术,培养行政管理者对信息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13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