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人际交往的论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996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际交往的论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人际关系论文【第一篇】

摘 要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和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班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和谐的班集体人际关系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从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各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班集体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关系。班集体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中师生、生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起的关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教育功能及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和调整措施。

一 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教育功能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的纽带,没有协调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有真正团结的班集体

班集体并不等于几十位学生简单相加的算术和,学生只有在共同活动中通过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后,才能形成群体。如果班里的几十位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听课,从不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可想而知,那班级将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个集体。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源

对学生来说,一天之中,他们与同学的接触最多,受其影响也最深。优秀的品格――正义、爱心、慷慨等从来不是某个孤立学生的品质,它们必然是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受别人影响而形成,进而也对他人施以影响。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孕育学生完美个性的肥沃土壤。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当学生在班集体内具有有利地位时,他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体系中也能表现其特长和施展才能,当他的这种能力被班级其他成员所珍视时,他就会在相应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并努力与其他同学协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创设的条件,能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和管理功能。

二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对于班集体建设的教育功能是相当大的,然而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在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定会遇到许多障碍。如班内学生有关是非、善恶、美丑的一般观念,在对人的品格和事物性质的基本评价及态度方面,通常有较大的认知距离,从而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矛盾。但最主要的障碍是学生对于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定位,也就是学生在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体系中确定或取得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有利的地位通常会很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干部的定位

有些学生在没有当班干部时与同学相处和谐,深得人心。但当了班干部以后,在班级中居于有利地位,以前很亲密的朋友反而疏远了,由于没有情谊性关系作调节,有时很难开展工作,以致威信下跌,使班集体建设难以顺利展开。

2、“头领”的定位

有的学生有很多朋友,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但由于其他方面能力的缺憾,集体并不委任他办理重大事情,由于他在公共关系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就常常会由集体的积极分子变成消极的成员。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在小群体中争取有利地位,甚至使小群体偏离集体,或不惜以任何代价达到引起同学们注意的目的,这种代价会导致各种恶作剧和偶发事件的产生,因而阻碍班集体的良好建设。

3、“沉默者”的定位

平时常听同事谈到某同学时说“这个同学有他没他一个样”之类的话。确实在每个班级里,都可能有几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不引人注目,似乎在班级里不起任何作用。他们大多在班内受到排斥、歧视,甚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或“替罪羊”。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容忍它,就会使其他成员变得麻木不仁,对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产生销蚀作用,有碍班集体的建设。

可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面临着较大的障碍,那么,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如何去排除这些障碍,调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呢?

三 调整人际关系的措施

1、优化集体背景,丰富人际关系

第一,运用组织手段,建构关系网络。教师可运用组织手段,为学生提供日益扩展的交往范围,建立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从而使每个同学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集体建设中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如变单人活动为多人合作活动,进行小队与小队之间的各种竞赛,让每个学生都能与其他同学和谐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享受到集体的温暖,也同时把温暖送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从而使集体变得生机勃勃,健康成长。

第二,采取接纳态度,引导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就是没有正式规定的自发形成的群体,如班级中的伙伴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结构也比较稳定,有较高的凝聚力、功效性,所以对于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既要承认他们的存在,又要积极引导。而对于那种反集体的非正式群体,可采取情感疏通,积极引导的方法,逐步使它们与班集体的关系趋于正常化。

2、创设教育情境,克服定位困难

为了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克服由于定位困难而带来的情绪波动,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功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影响。如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这一阵地,通过演小品、哑剧、小辩论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如信赖情境、成功情境、挫折情境、道德选择情境等,使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受到教育,从而使班集体的生活具有强大的情绪吸引力。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克服自私、冷漠的情感,从而逐步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3、改变控制方式,优化师生关系

为了成功地调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班主任首先要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调整,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对班集体人际关系的结构有着一种举足轻重的影响。班主任必须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并使他们居于有利地位,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实践中会发现,如果某位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冷落,那其他同学也会避开、冷落甚至鄙视他。可见班主任应认真、慎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在师生交往中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实行符合教育要求的适度控制,真正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所以,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应把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做教育的真正对象,并积极开展工作,使班集体建设能较好地发展,学生也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条件下正常交往,共同愉快地完成学习和其他任务,并形成各种积极而高尚的品质,从而大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曾仕强、刘君政。人际关系与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3]黄正平。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方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人际关系论文(本站推荐【第二篇】

论人际关系

彭赛男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11级英语一班2011310407)

内容提要:社会是一张网,个人只是网上的点,其实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在以某种方式与别人联系。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际关系的成功,与人协作也就是认识别人的价值,借用别人的价值,哪怕是在最纯粹的理论研究领域,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关 键 词:人际关系 沟通 友情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益处 据统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某地被解雇的4000人中,人际关系不好者占90%,不称职者占10%;大学毕业生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平均年薪比优等生高15%,比普通生高出33%。对于一个人来说事业的成功,其中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人类是群居型动物,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中只有做到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才可以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开拓一条宽广的道路,没有非凡的交际能力,也就免不了处处碰壁。这本身也就体现了一个铁血定律:人脉就是钱脉!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确是这样的,在美国,曾经有人向2000多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其中三分之二都是这样的一个答复:“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美国钢铁大王以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就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来自你的情报站,情报站就是你的人脉网,人脉有多广,情报就有多广,这是你事业无限发展的平台。换句话说,职场人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是“人”。对他们来说,“人的情报”无疑比“铅字情报”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情报”,越能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方便。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生命中的“贵人”,在关键时刻或危难之际能帮我们一把。贵人相助确实是我们成功的道路上宝贵的资源,他可以一下子打开我们机遇的天窗,让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直接进入成功的序列和境界;他可以大大缩短我们成功的时间,提升我们成功的速度,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

二、朋友之于我“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那些再苦再痛的日子,因为有你们相伴而美好。人生道路很漫长,我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他们,或许跟我早已不再联系,或许我们昨天还在一起聊天,或许我们相隔天涯,或许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但相识我就要珍惜,有缘千里来相聚,认识就是难得。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经常联系朋友的人,有时候很想念他们。人各有志,从小学毕业到现在,我遇见了无数的人,但真正联系的却寥寥无几,不是不想,而是大家太久没见面,难免生疏,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排斥我—所谓的大学生,我和他们的观念似乎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同,我有一套属于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有自己的处事态度。我知道,沟通是加强联系的关键,不要求嘘寒问暖,但该有的问候还是不可缺少,一个电话真的有那么难吗?放下不安于恐惧,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吧。真正懂你的也只有朋友,将来陪你共患难的也少不了他们。“此时无声胜有声”,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

不变的是曾经拥有的那一份友情。我曾做过无数的梦,梦见阔别已久的好友来看我,梦见曾经的敌人和自己称兄道弟,梦见我和他们毫无距离地相处„„梦终究只是梦,想想而已„„我知道,即使再远,只要心中有牵挂,距离不算什么,我们,那帮曾经的好朋友,会永远在一起。

大学,我们都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时候,似乎与他人交往并不完全只是交朋友,单纯的友谊已经是难得,但我相信,一直渴望着那一份最初的纯真,用心经营,一定不会失望。

二、怎样维持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得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1,要塑造“好人缘”的公众形象

2,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有人说在这里讲大道理没用,但事实上如果你不懂得这些道理,你会很容易在交往中犯上一些错误,一次两次没关系,但多了的话你就会慢慢觉得很难跟别人相处得好,换句话说,你的人缘会越来越差。所以记住这些道理,时刻警惕,当你有一份好人缘时,你就会发现你每天都会过得很快乐。

[参 考 文 献 ]

1、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2、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人际关系论文参考【第三篇】

摘要

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寝室人际关系并不和谐,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本文欲寻求解决之道,并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用“家”文化的文化内涵来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

关键词

“家”文化,寝室管理,人际关系,大学生

寝室,作为大学学生管理中的最小单位已经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学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逐渐遭到破坏,寝室的不团结不稳定因素日益彰显,大学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得不引起我们有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注意和思考。

1大学寝室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寝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为紧张和密集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目前的大学生80%以上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娇惯和社会的宠爱往往让这些孩子在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接受与他人共享生活空间的现实,在内心深处就对同宿舍同学有一种排斥与戒备心理,因为接触频繁,室友成为假想敌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排斥、戒备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深深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每个人都在家中恃宠而骄,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导向,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我是“小皇帝”“小公主”理所当然的认知心理,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敏感心理,戒备之心就事出有因了。

个人习惯带来生活不协调

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域,隶属不同民族,又各自按自己地方、民族、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碰撞,由于个人习惯的不同带来的寝室人际交往难题也就层出不穷了。

2大学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带来的危害

面对这些人际关系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其非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学生心理负担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初始,更是大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在一个人际交往紧张的氛围中生活势必会造成精神紧张,带来心理负担。

演变社会危害

长期的孤独和心理负累会导致人个性的一些偏差。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危害社会的事件,比如某农业院校在寝室中发生的杀人案件,某同学因睡觉呼噜而被室友嘲笑甚至传到网络上,因长期被室友嘲笑,寝室人际关系十分紧张,该同学就养成了孤僻的个性,这件事成了导火索,该同学在凌晨3点多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刺入了录下他呼噜的室友身体,本该和睦融洽的同学演变成了悲惨的凶杀。这仅为一例,寝室室友间发生的吵架、动用管制刀具甚至被逼发疯的事件近几年层出不穷。

3目前寝室日常管理现状

既然大学生寝室中问题层出不穷,危害又如此之大,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就应该加大寝室管理力度。几乎每个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都很重视寝室管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便是寝室管理很重要,寝室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管理好寝室便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尽管如此,目前的寝室日常管理方式依然相对落后,很多方面并不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管理模式落后

大学生公寓是一种新事物,是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也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1]可是在管理方式上却依旧延用高校过去那种“封闭式”、“家长制”传统管理方式,而且在这种高压的管理模式之下根本不利于管理者和学生的沟通,从而很难发现学生中潜在的人际关系问题。

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

大学生寝室的管理者主要由两种人员构成,一种是主管学生辅导员,一种是公寓管理员。

(1)前者虽具备足够的学生管理知识与管理理念,但是繁忙的工作以及身为教师的骄傲感很难使他们真正走入寝室,经常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地位,轻则规章、重则制度,摆脱不了“家长制”“一言堂”的传统观念,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2)后者虽然时时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些人更多的是学校外聘的临时工作人员,既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更不具备学生管理能力,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工作无非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学生是被执行者,既如此,便难以与大学生产生正常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往往与学生之间在管理问题上发生冲突,甚至有激化矛盾的可能。

4寻求突破途径

面对着新形势、新问题,寝室管理必须寻求突破途径。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学生的教育,返璞归真,向老祖宗求取真经,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历久不衰的奇葩,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笔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觅到“家”这一独特文化内涵,在学生管理中引入“家”文化概念,用“家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寝室关系达到和谐状态。

“家”文化引入寝室文化——“室友”化“血缘”

“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我们说“家国一体”“国家”,就是这种特殊意义的展现和延伸,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化又一个攻之不破的真正堡垒,即中国人的家。可以说不理解“家”文化就无法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解开中国文化延续五千年历久不衰的真正秘密所在。“家”是血缘,“家”是归宿,任你远行天涯,依旧要心心恋恋一个温馨的所在——家,任你皇族贵胄,依旧要遵循游戏规则“家天下”,所以,“家文化”便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中,我们要把“家文化”引入寝室文化就是要把这种精神的认同引入寝室,把室友关系转变为血缘关系,把人际关系转变为家庭琐事。大学生远离父母亲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那便让“家”这个概念盘亘在寝室,尽力营造出家的氛围。

组织活动进寝室——酝酿“家”的情理逻辑

有了“家”的形式,便要创建“家”的情理逻辑。“家”的情理逻辑是非理性的,“儿不嫌母丑”“情人眼里出西施”哪一个是理性的?现代人就是太理性,太现实,反而丢弃了老祖宗的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是要营造出这样的情理逻辑,家人之间何必计较?全凭感性岂太理性?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室友之间的这种非理性情感。

辅导员进寝室——解决“家家难念的经”

辅导员不是执法者,要转变观念,走进寝室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倾听,要断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解决“家家难念的经”。我们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权限,不代表我们要放任管理,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在念不好自家的“经”的时候就要我们辅导员老师介入。辅导员老师要做调解员,要做心理咨询师,做思想政治指导者,送政治思想教育进寝室,送心理服务下寝室,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决学生的心理偏差。

5结论

“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是由血缘、情理支撑起的中国人心灵的归宿,它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度过了五千年的光阴岁月,必将继续伴随中华民族繁衍生息。90后的新生代自然也在“家”的护卫下幸福的成长,虽不擅人际交往,却难掩血缘亲情,对其进行“家”文化的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正常的寝室交往,构建良好的寝室氛围,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西方文化严整侵蚀的今天能够重拾传统文化,回归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传统文化再闪光辉。

参考文献

[1]刘惠东。公寓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07,7:79-81.

关于人际关系论文【第四篇】

摘要 目的:本文着重于初探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的研究。方法:选取712名苏州大学本科生,分别接受情绪调节方式量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的评定。结果:大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有很大差异,男生偏向重视调节,女生则无明显偏向。针对悲伤和害羞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害羞进行维持调节的大学生比那些运用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是重视调节学生的倍。结论:当下大学生对于害羞、悲伤等情绪的忽视调节欠妥,对于悲伤、害羞、愤怒等负面情绪,建议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宣泄以及积极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和人际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 情绪调节; 人际交往; 学生

情绪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了解,也未必人人都能调控。日常生活中,因情绪失控造成的悲剧和失误比比皆是,再加上生存压力产生的催化剂,好情绪、好心情着实难觅。情绪是个体对重要的机遇或事件作出适应的生物反应倾向: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1]。Lzard[2]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情绪调节最早出现于发展心理学领域,根据调节的努力程度,情绪调节可分为重视调节、忽视调节和维持调节[3-5]。重视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努力使某些情绪增强。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情绪淡漠症的患者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忽视调节主要指对强度过高的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躁患者的狂躁强度,使之恢复平静;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的维持和培养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使这些情绪维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围。能力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6]。依据文献[7]所述,本文将人际交往能力定义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所具备的能力特质。大学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有影响,尤其对大学生个体健康化人才发展起较大作用[8-9]。本文将着重研究三种情绪调节方式,分别为情绪忽视(简称忽视)、情绪重视(简称重视)、情绪维持(简称维持)。从主动交往、广交朋友、冲突解决、情感支持、语言表达五个维度测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为苏州大学各个校区本科生共712名,包括文史类207名、理工类100名、艺术类14名、医学类391名。其中男228名,女484名,年龄18~22岁,平均20岁。

方法

情绪调节方式问卷 这是一个自编问卷,用于测量生活中对10种基本情绪(内疚、害羞、快乐、厌恶、痛苦、兴趣、悲伤、愤怒、恐惧、羞愧)进行的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重视型调节。调节频率用“1-从不这样,2-极少这样,3-有时这样,4-经常这样,5-总是这样”表示。

数据转换 将每种情绪在三种调节方式的使用程度相加,得到10种基本情绪的调节量,根据调节调节量的大小,将各个情绪的调节分为忽视、维持、重视三种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方法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采用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1988)的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CQ)[10],结合中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文献综述、访谈即开放式问卷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由主动交往、广交朋友、冲突解决、情感支持、语言表达五个维度构成。数据转换:将各项目评分相加,得到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平均数,大于等于3分表示人际交往能力良好。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大学生对10种情绪的调节方式 由表1可见,对于不同的情绪,其调节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对快乐的维持调节明显高于忽视调节,对兴趣的重视调节最显著,而对厌恶情绪普遍采用的是忽视调节,对内疚的调节则三种方式差距不大。

三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性别差别比较 由表2可见,对于内疚、快乐、愤怒和痛苦四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男生的情绪调节方式偏向于重视型,女生则比较偏向于维持调节和忽视调节。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交际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归结果 表3反映了人际交往能力好的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是否有差别,用 字2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在10种情绪中,害羞和悲伤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对害羞和悲伤采取不同调节方式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交际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反应了对于害羞进行维持调节的大学生比那些运用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是重视调节学生的倍,而对于悲伤和羞愧的忽视调节比重视调节更难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

3 讨论

情绪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情绪联系着个人情境,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目标、信念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11]。本文初步探索了情绪调节方式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情绪与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生理基础。Lazarus[12]情绪状态标志着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生物性动力状态,每一种情绪都代表着某种适应动力。情绪调节发生与情绪感受过程之中,情绪调节就是在感受情绪时忽视、重视、宣泄的倾向。良好的调节能更好实现情绪的适应功能。   按照Gross[13]的情绪同感模式,人们在感受和表达情绪时,总是要考虑情绪发生的原因、情绪表达的时间、地点及形式的适当性,所以,在情绪感受过程中调节也同时发生。从10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来看大学生对于快乐的维持调节明显高于忽视调节,对愤怒的忽视调节明显多于重视调节。另外,对恐惧、厌恶、羞愧等情绪,大部分人会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但是分重视忽视两种选择不一,对内疚的调节则三种方式差距不大。

性别差异 情绪调节方式与个体内部情绪相关模式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个体内部情绪相关模式涉及由生理、文化及学习决定的许多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包含着复杂的生理、文化及学习因素,就成为情绪研究的重要变量[14]。本研究表明,情绪调节方式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对于情绪的调节多采用重视的调节方式,女生则倾向于选择重视与忽视调节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调节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所具备的能力特质。在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调节方式的表格中显示了在10种情绪中悲伤、害羞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对于悲伤、羞愧进行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对于害羞,则是采取维持调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好。

综上所述,合理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处理自身发展、社会交往等问题。而当下大学生对于害羞、悲伤等情绪的忽视调节欠妥,对于悲伤、害羞、愤怒等负面情绪,建议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宣泄以及积极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和人际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Gross J J,Levenson R suppression:physiology,self-report,and expressive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1993,64(6):970.

[2] Lzard C psychology of emotions[M]。New York:Plenum,1991:27-57.

[3]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xx,37(4):517-523.

[4]方平,李改,刘金秀。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xx,19(5):60-65.

[5]李璇,侯志瑾,黄敏儿。社交焦虑大学生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探索及指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xx,19(2):231-233.

[6]王翔南,程一波,周玲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xx,8(22):63-66.

[7]黄敏儿,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15(6):438-441.

[8]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xx,28(11):1031-1032.

[9]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16(5):489-491.

[10]方翰青,缪宁陵。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7(5):69-73.

[11]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xx,12(6):115-120.

[12] Lazarus R the primacy of cogni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9(2):124-129.

[13] Gross J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

[14]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xx(14):19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7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