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63226

【导言】此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队伍建设【第一篇】

第一是职称评审何去何从,职称评审走到今天,下一步该怎么评。统一的职称评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高等教育是多元化趋势。过去高等教育是一元化模式: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学校类型,一样的学科结构,无论是本科学校、专科学校,甚至包括中专学校,都是一个模式。现在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再用过去的模式全省统一评定职称,很难保证评审的质量,评审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和高等教育发展不和谐的现象。职称评审的最终趋势应该是多元化,评审可能还是存在,但更多的是以学校为单位,对自己校内的教师进行评定。不同学校的教授,实际学术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在评审、待遇等各个方面有所体现。前段时间我们正在推行的学校自主聘任,应当是职称评审的一个趋势。顺应多元化潮流,实现校自聘任,很多评审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个问题是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倾向。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有三个表现:第一个表现是新一轮的量化。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的量化表现形式是不看内容,只要有铅字就是成果。现在新一轮的量化和过去相比,只是形式的不同,理工科以是否是SCI或EI、文科以是否是核心期刊为衡量标准,以获奖、项目的数量为衡量标准。新的量化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导向的问题。第二个表现是学术评价行政化。现在社会上似乎认为,学术职务、行政职务高就等同于学术水平高,这有情可原,但在大学中却不应当有此认识,有的大学规定评定二级岗须是全国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这就实在太不应该了。第三个表现是“一刀切”。一是评价标准“一刀切”,特点不同的学科使用相同的衡量标准。解决这个问题不如尊重学科的特点,实行分类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各学科的发展。二是学术论文概念界定“一刀切”,学术和文化不分,只要是文章、只要是学术期刊发表的就划归学术论文,学术文章、理论文章、文化文章、普及文章分类不清楚,都属于学术论文。三是身份要求“一刀切”,“唯学历”、“唯身份”,所有的高校都在引进博士,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追求教师士的比例、某某称号教师的数量,一方面导致了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不以自身客观条件和办学定位为前提,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具备学术潜质或自学成才的不具备那些条件的人才被完全堵在了门外,华罗庚的故事几成绝响。

第三个问题是学术底线在一些区域的失守。一是学术道德的丧失。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做学问的角度,抄袭就是剽窃、掠夺别人的精神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掠夺别人的精神财富比掠夺物质财富还要可怕,但是很多人对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在一些评审中,就曾不止一次地发现申报人员,堂而皇之的“伪造”现象,将本来没有发表的文章,装订到已经出版的杂志中,重新伪造一本杂志,这无异于“抢劫”。二是学术规范的缺失。现在一些做学术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术规范,引用别人的东西不知道要加注释,表明出处。我看过一些文章,通篇没有一个注释,你能说满篇都是你的东西吗?加注释,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规范,这方面理科相对好一些,文科的问题尤为严重。三是学术创新的薄弱。1篇文章里面没有几句是属于自己的话,甚至通篇都是剪切粘贴的别人的内容。目前的问题是印刷品太多,学术文章太少,学术专著寥寥无几,找本有学术含量、原创性的、真正的学术著作很难。

第四个问题是学术从业人员的世俗化。学术从业人员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当包工头,当权威,当霸主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能把学术研究当成事业,“板凳宁做十年冷”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以学术为谋生目的的人就更少了。更多的人只是把学术当作谋生的手段,极大的阻碍了大师的产生,影响了科学文化的积累与创新。

第五个问题是学术评审的异化。评奖、评项目,特别是各种评奖,有些已经完全被异化了,甚至都成为闹剧了。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六个问题是学术研究的“”现象。所谓学术研究的有两个表现,一是全员学术,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师,什么类型的人员都要求学术工作量的考核,甚至对于在读的研究生也要求的数量,从而造成了一种假象繁荣;再就是人人都架上“小高炉”,大炼钢铁,许多人不甘为人下,不甘做助手,不甘做一般作者,至于自己的“小高炉”中炼出的铁能有何用,就不去管了。在这种背景下,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甚至跃居榜首,是喜还是忧?

教师队伍建设【第二篇】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培养金城名校长6名、区级名校长3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培养省级名师4名、市级名师10名、区级名师100名、区级名班主任30名,省级骨干教师60—80人、市级骨干教师350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进活动”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入职上岗宣誓制度,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察,探索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加大教师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解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行为,及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制定实施《区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中给予优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聘任标准。

3.实行教师失德违纪行为“零容忍”。制定实施《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失范“灰名单”和“黑名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舆论监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在教育门户网开设“师德师风局长直通车信箱”,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二)加快推动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

1.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校(园)长选拔聘用和归口管理权限,全面实施校(园)长聘任制,探索校(园)长职级制,在区教育局设置科级后备干部库,制定实施教育系统机关及直属机构优秀干部定期选派任职计划。推进干部有序交流,严格落实区委关于“同一校(园)内,校(园)长担任正职满5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7年进行交流,担任正职满8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10年必须交流”的规定。

2.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优化校(园)长分类分层分岗全员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校(园)长、科级后备干部到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培训,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名校建立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历进修班,到2018年,校(园)长挂职培训率达到100%。推进名校长队伍建设,实行名校长动态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影子校长结对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三)促进教师队伍优化发展

1.改进教师引进制度。做好教育部直属院校免费师范生选聘工作,制定出台《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实施急需紧缺及高层次实用人才引进计划,从全国范围引进一批省特级、省市骨干、省市级名师,选聘国家“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或其他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

2.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由区编办会同区教育局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数,根据教学需要,每2—3年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量,实行编制动态管理。

3.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实行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教师有序交流计划。建立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与教师交流挂钩机制,评聘高级职称时,教师应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或薄弱学校2年以上任教经历,“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教师应有3年以上内部交流经历;评选特级教师、陇原名师、金城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应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4.优化教师培训机制。制定统一培训计划,整合规范教师培训工作。选择优质学校建立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形成集中培训、培训基地培训和聘用学校培训的全方位培训模式;完善教研员分学科跟踪培养、定点包片制度,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组建优秀教师讲师团,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巡讲交流活动;按照1:2的比例实行名师、骨干教师影子培训计划,形成千名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职称优先晋升等奖励引导机制;在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设立教师继续教育实训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跟班培训,到2018年,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班培训率达到100%。

5.规范教师评价机制。围绕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清理和规范教学评比活动,严格实行教学新锐(3年教龄以下教师)—教学新秀(35岁以下教师)—骨干教师(50岁以下教师)教学评比和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各级名师教学展示管理制度,实行国家、省市教学评比参赛资格申报制度和比赛成果认定制度。

(四)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1.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稳步提高名师名校长津贴、农村边远地区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水平。增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奖和班主任工作奖,按教师年均工资的5%、10%的标准考核发放。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对待,管理岗位人员退休时与教师同等享受10%工资待遇。每年按同比例、同标准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师德标兵表彰奖励活动。

2.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各学校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数,并按照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

三、强化保障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第三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1新疆职业学校“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就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提出:支持新疆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对新疆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实施“双语双师型”教学能力强化培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基本解决“双语双师型”教师总量短缺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特别是“双语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提高“双语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强教学能力和活力。为加强职业教育“双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013年,吐鲁番地区教育局制定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双语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及程序》文件,对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管理进行了严格规范。2014年吐鲁番制定出台了《吐鲁番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并与湖南省人社厅签署了2014~2016年就业对口援疆协议。从2014年至2016年,吐鲁番市共选派112名技能人才赴援疆省市湖南省衡阳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培训。

2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历史和教师现状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史。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吐鲁番师范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农校、广播电视大学、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中心、职业高中7所学校合并成立,是吐鲁番市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学院。学院前身之一为吐鲁番市师范学校,始建于1977年,自198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全市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36年未间断,先后吐鲁番市和南疆四地州培养了一万余人次的小学、幼儿园优秀师资。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教师现状及问题。少数民族教师现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40名,湖南援疆教师3名,汉族教师14名,民族教师23名。本次调查从年龄、学历、职称、双语水平、双师资格证、教学中使用通用语言比六个维度来对学前教育专业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双师教学能力进行了解。通过分析可得,在年龄维度中,30岁及以下和51岁以上占比较多,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在学历维度中,基本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比例逐年增多;在职称维度中,高级讲师占比较少;在通用语言维度中,MHK三级甲等以上的教师占比50%,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的教师占比%;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仅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比例中,还有一半教师不能全部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双语水平和资格证书获取率,是制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短板。少数民族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待提高。为贯彻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的要求,学院规定在校期间100%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还有部分教师的MHK、普通话水平等级不达标,课堂教学中还不能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吐职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学前教育专业一半教师的本科学历并不是初始学历,是工作之后通过成人教育、电大、党校、函授等方式继续教育后取得的,所修专业与初学专业大多不一致,造成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薄弱;第二,为弥补专业教师匮乏问题,出现了与其它专业共享教师情况,这些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背景,较少甚至没有到幼儿园观摩、指导的经历,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这将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三,随着学前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为快速补充师资,只能招纳一些专业相近的毕业生,后期还需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第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如音乐、钢琴、儿歌弹唱、舞蹈、美术等)教师缺少。(3)教师缺少双师职业资格证。双师型教师需具备双素质,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素质,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后,还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吐职院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教师基本不具备双师资格,缺乏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保育员、育婴师、早教师、公共营养师等,这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获取类似资格,更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的推行“多证书”制度的实施。

3吐职院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双师型”教师建设途径

设定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倾向于技能课教师招录。近三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数量的大额度增加,学院为快速补充师资,专业教师准入制度不太严格,只要具备研究生学历,所学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内某门课程比较贴近,即可招录,后期再进行相关培训。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招聘中建议考虑以下四点:第一,在专业课教师招聘时必须本硕专业同为学前教育专业或必有其一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另一专业为育学类所属专业;第二,所招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具备一定的水平等级,即MHK四级甲等以上或普通话二级以上;第三,加大专业技能课教师招聘,如音乐、钢琴、美术、舞蹈、书法、手工等课程教师;第四,招聘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某一类职业资格证书或在规定时间内能取得相关证书。对招聘的专业教师从所学专业、国家通用语言的水平等级、专业技能、资格证达标规定、限期达标要求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提供教师练兵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本专业、学院、自治区组织的说课、讲课、教学设计、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班主任技能大赛等,以赛促改,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学前教育发展前景动态了解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专业技能课教师在三笔字、绘画、舞蹈、手工制作、弹唱、游戏创编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持续提升自身双语教育教学能力。双语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学院和教师内外同施力。从学院层面来讲,根据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局《关于加速推进中小学国语教学全覆盖工作的意见》,学院制定了《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学习培训方案》,通过网络系统培训平台在线学习国语,每天一小时,直至取得有效的MHK证书并达到完全胜任国语教学的要求。学院对不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的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参加培训或自主学习,考核合格后继续留任,不合格者实施转岗分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教务处对教师上课是否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督查、规定教师和学生交流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在校期间使用普通话;学院还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效果检查和评比、建立校内“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等措施来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从教师自主发展来讲,教师通过网络培训或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基础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教师语言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学习借鉴等方式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依托湖南职教对口援助学院的优势。2017年11月14日,在《2015-2017年湖南职业教育对口援疆》基础上,学院与湖南11所高等职业院校签订《2018-2020年“院校联专业”对口援疆》协议,其中长沙师范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对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项目管理、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各援疆学校根据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发展实际需要采用长短期结合、双结双促的机制,即选派二年、一年、半年的支教教师或兼职专业带头人,援疆教师与学院教师“结对子、结亲戚”进行帮扶,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双语能力、实验实训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充分利用好定向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近年来,新疆通过实施《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计划》,通过“免费、特培、定向就业”的特殊方式为新疆各地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补充师资队伍,通过与内地23所省属师范类院校联合进行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加强师范教学教法培训、加强汉语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双语教学能力。免费师范生专业对口、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良好、国家通用语言过关、教学能力强,毕业入职后能很快的胜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林。专业化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

[2]吕青。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跨越式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

[3]郭璇。双语教育背景下伊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探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6.

教师队伍建设【第四篇】

***中学是建校五十余年的传统名校,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以德立校,立足发展,追求和谐,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依托“依法治校,文化引领,民主决策,寓教于乐”的办学策略,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加快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进程,并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团结、奉献、拼搏、创新的镇中精神,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中学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在四十多岁,但老师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仍然取得骄人战绩,中考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为了克服教师老龄化且伤病严重的问题,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我学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健全完善管理体制、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师表风范。

依托教研活动,优化教师整体素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 。

实施“青蓝工程”,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开展集体备课、教研,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推门课、说课大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强化对年青教师培养,也促进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

规范评价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

首先,我们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年级主任岗位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 其次,充分发扬学校民主。在工作中,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

努力方向 

1.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多方争取,申请吸纳青年教师。

2、组织开展更多有实效的、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发挥老教师的积极引领作用,促进本校年青教师队伍尽快成长。 

3、重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106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