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通用5篇)
【导言】此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通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第一篇】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的残酷,做认知和情感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对战争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面对战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生:(齐读课题)
师:(在“呼声”下面标着重号)让我们再读一遍。
师:这是我们北京的中学生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课前都读了吗?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声音很小)
师:其实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动情,让大家都听到怎么样?
生:(读得声音大且很投入)
师:你表现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都认真读了这封信,请告诉大家,雷利在这封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雷利在这封信中呼吁“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雷利发出了“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这是一封呼唤和平,控诉战争的信,饱含着小作者真挚的感情。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封信,标出你最受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写在书边上。
(学生自由品读,教师和学生同读书共交流。)
[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反复阅读。这里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主标画、自主探究、自主品味,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篇课文,感情浓烈,感人肺腑,引导学生标出和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体会,进入情境,引发情感共鸣。这里,与文本的对话,主要是倾听。]
师:我发现同学们圈点标画写,读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最受感动的是(有感情地读第三段),我感受到爸爸虽然牺牲了,但死不瞑目,他多么渴望世界永远和平!
生:让我最受感动的是第七自然段,雷利发自肺腹的呼吁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
生:我认为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呼声!
师:对!是我们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生:我读了第四段最受感动,因为雷利的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爸爸,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太让人婉惜啦!
生:第三段最让我感动,因为分别时“我”和爸爸约好了,他回来的时候送我一顶“蓝蓝”,“我”送他一束最美的鲜花,可我们接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看到的是爸爸满身鲜血,雷利当时一定悲痛欲绝。
师:你能联系一家人分别时的情景体会,真会读书。
生:我想雷利当时一定会大声哭喊着要爸爸醒来。
师:多么悲惨的场景啊!看来第三段确实让我们感动。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那悲惨的场景,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谁想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读出来?
生1:(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时眼含泪花,声音哽咽)
师:你是用心用情读的。
生2:(读到“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时声音凝重而有力度,分明是在用心呼喊。)
师:谢谢你!让我们也听到了爸爸那声声呼唤!
生3:(动情地读。全场鸦雀无声,静得空气凝固了似的,学生的神情沉痛,老师的眼睛润湿,一切都沉浸在悲痛中,只有一个令人酸楚的声音哭诉着。)
师:听到了吗!这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在向世人哭诉。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一起读第三段,共同表达我们的情感。
(师动情描述)分别时,爸爸深情地望着我和妈妈,他答应回来的时候一定送我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生:(生接读第三段)
[学生潜心品读课文,将文中的语境和情感与自己先前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融汇在一起,生成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感情,学生需要通过交流和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的交流和朗读,依然是与文本的对话,但主要是倾听后的言说。]
师:爸爸走了,带着对和平的渴望走了,我们悲痛!我们愤恨!让我们齐读第四段,永远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爸爸。
生:(齐读第四段,听的出学生是饱含崇敬、遗憾,而又愤恨的语气读这一段的。)
四、借助图像资料,深化情感体验
师:是谁夺去了这位优秀的爸爸?
生:(齐)是战争!
师:是谁破碎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生:(齐)是战争!
师:然而战争夺去的何止这一位爸爸,这一个家庭,请看屏幕(播放课件)。
课件一:英美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激战场面,一架架战机呼啸着从航母上起飞,于是战车滚滚,炮弹轰鸣,爆炸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
课件二:配乐图片。
第一组图片:“9•11”恐怖事件中,世贸大楼倒塌的场景。
师:(旁白)这是“9•11”恐怖事件的可怕场景,随着一声巨响3000多无辜的生命被活活的埋葬。
第二组图片:城市爆炸场景。
师:(旁白)一次次炮弹的轰鸣,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却再也唤不回自己的亲人。
第三组图片:房屋废墟及百姓伤亡情景。
师:(旁白)流血、死亡、流浪……这就是罪恶的战争!
第四组图片:祈祷和平。
师:(旁白)我们渴望,我们祈祷,回到我们原本幸福的家。
师:请再看一组数据。
课件三:最近几年战争造成的伤亡数字。
(学生有的惊异恐惶,有的泪眼汪汪,全都被这带着血腥味的场景和数字震惊了)。
[这一部分是课文内容的空白,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外教育资源引入教学。由一个人、一个家庭,联想到无数个人、无数个家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画面、文字资料、声音和教师的解说等多媒体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上,更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课件的运用,适时适度,注重实效。]
师:同学们,你们的眼睛告诉我,你们都被这些惨不忍睹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字震惊了,心里有话要说吗?
生:战争,你这吃人的恶魔,快快远离我们吧!
生:战争太可怕了,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它夺去。
生:战争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一旦爆炸,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希望有人拆除这颗炸弹,让它永远消失。
师: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生:我想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说,睁开眼看看吧!有多少人在战争中死亡,有多少家庭在硝烟中流浪。
生:我想说,人们快快醒来吧!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师:可是罪恶的战争至今也没有消失,战争的阴云始终没有离去,而且愈演愈烈。请看屏幕。
课件四: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动乱地区的战争和恐怖事件的文字描述资料。
课件五:战争一触即发的实况录像。
镜头1:军人上前线与亲人分别的情景。
师:这一刻,他们生离死别。
镜头2:战机、军车、导弹布阵场景。
师:这一刻,战车滚滚,炮弹上膛。
镜头3:浩浩荡荡的军队奔赴前线。
师:这一刻,他们又奔赴战场。
[战争的威胁,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难以想象的。课件可以使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具体化。]
师:请同学们结合这些资料,读一读五、六段。
生:(轻声读五、六段)。
师:请看屏幕,“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人们虽然希望和平之神永驻人间,可实事不是这样,罪恶的战争还没有消失,还在威胁着和平。
生:我的理解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平之花还没有完全开放,还很容易被破坏。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从“娇嫩”这个词读懂的。
师:你读书真细心,能抓住“娇嫩”这个词理解。
生:老师,从刚才的资料看,如今还有许多地区在发生着战争,这说明“娇嫩”的和平之花还会随时遭到摧残。
师:是啊!“和平之花”还那么娇嫩,那么脆弱,经不起战争的威胁和摧残,因此,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责任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投影第七段):“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师生:(齐读)
五、表达情感,倾吐心声
师:雷利的这封信我们读完了,可是我们的心情并没有平静下来,我们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先想好对谁说,说什么,也可以写一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自由写)
师: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心里的话好吗?
生:战争你这个魔鬼,你本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你带给人们的只有流血、死亡、流浪,我们要为你敲响丧钟,让你永远消失。
生:我想说,那些被战争残害的人们内心是多么悲哀,多么无奈,他们没有错,是战争让他们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幼小的孩子哭啼不止,成群的大人神情惶恐,人类的家园何时安宁,罪恶的战争何时消失?
生: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们,你们看到战争留下的一座座废墟了吗?看到横尸街头,血流成河的惨状了吗?难道你们就听不到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吗?你们也是有家园,有老人和孩子啊!请放下屠刀吧!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
生:我想对小布什说,小布什,你为什么这么霸道?为什么要到处发动战争?你们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死的人还少吗?你为什么不汲取教训呢?
师:问得好。
生:罪恶的战争,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们会把你彻底铲除,让“和平之花”在世界上深深地扎根,在人间开花结果,让人们都过上永远安宁、永远幸福的生活。
师:这一天一定会来到!
[将阅读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表达是情感体验的自然体现,表达的过程,又是进行阅读反思的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这些发人深醒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生:(齐读)
师:(用力加“!”)再读一遍。
师生:(呼喊着再读,再加一个“!”)。
师:我们相信,有我们这些热爱和平的人,不久的将来,世界一定会太平,“和平之花”一定会永远灿烂!
六、布置作业
师:建议同学们,下课后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摘抄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1篇小文章。
[总评]
1.创造性地理解、使用和处理教材,取舍和丰富教材。既尊重课文的整体,又避免了面面俱到;既突出重点段落,又保持了理解的完整性。第一和第七自然段做淡化处理,而课文内容没有涉及的内容,即内容的空白,却利用了多媒体课件适当地加以补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交流有关战争的资料,也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体验。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使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实际,教师遵循学生情感积蕴的线路指导阅读,同时,通过默读、朗读、多媒体等手段,诱发情感共鸣。
3.三个维度的发展目标统一。通过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领悟到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学会阅读。同时,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对战争的愤慨之情和保卫和平的责任感,也会伴随着情感的体验过程油然而生。
4.重视朗读。朗读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注意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朗读,激发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5.体现书面表达与阅读的整合。课堂上,在充分理解课文和深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心声诉诸笔端,既是阅读反思,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事半功倍,一举两得。课后,建议学生摘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1篇小文章,更体现了阅读、反思、积累和习作的自然衔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第二篇】
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意加强词句训练,扎实基础,培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柩”“腕”“弥”“硝”4个生字,会写“执”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等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以书信形式表达的1篇文章和文章的大意。
3、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结合想象,体会作者痛失父亲的悲伤和愤怒及对父亲的怀念,初步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词句,结合想象,体会作者痛失父亲的悲伤和愤怒及对父亲的怀念。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生:预习课文,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课件、资料)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本堂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老师感到好幸福好幸福。孩子们,能把你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生:愿意。
生1:能认识刘老师,我感到很幸福。
生2: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
生3: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很幸福。
……
师:现在,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信,请看(课件出示战争场面及战争带来的后果。)
师:令人心惊胆战的炮声中,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惊慌失措的人们四处逃窜,躲避着随时可能飞来的炮弹。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大声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
师:看到这些情况,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战争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苦、残忍、憎恨、悲痛 ……
师: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质疑读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师: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过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能根据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2:他向谁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检测生字。
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先来展示一下你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师:这是本课要会读会写的生字新词,在预习时,发现哪些生字新词容易读错,谁愿来当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醒一下。
生1:“给予”的“给”应读“jǐ”。
生2:“充满”的“充”应读翘舌音。
生3:“沉浸”的“浸”不能读成“qìn”。
……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为了避免这些生字写错,谁愿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1:“妻”上下结构,下面是个“女”字。
生2:“凯”的左下部分不能写成“己”。
生3:“予 ”不能写成“矛”。
……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个词语,注意“手腕”的“腕”应读四声“wàn”。
(2)、检测课文。
师:我们再来展示一下你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这个中国孩子叫什么名字吗?
生:雷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署名处知道的。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1篇书信体的文章,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书信体的文章包括哪五个部分的内容呢?
生: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师:孩子们真能干,能把学过的知识牢记在脑海里。
师:他向谁发出了呼声?
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师:只是向加利先生发出呼吁吗?
生:向整个国际社会。
师:那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呢?
生:和平。
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贴“和平”)
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生:为了母亲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3)、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师:那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对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爸爸的怀念和赞颂及对国际社会发出的呼吁。
我爱白雪 20:22:36
(或: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三、重点探究,感悟形象。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师:那雷利的爸爸倒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把描写爸爸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一下。(师表扬会读书的学生:“孩子们真会读书,真的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哦!)
2、分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老师辅导。
3、自由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从加利先生对爸爸的高度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可以看出“我”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理解“卓越”的意思。了解“维和部队”。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人?
生: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中“两年以前……壮烈牺牲”知道的。
师: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
(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与公正的素质”)
师:“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师:大家知道“维和部队”是一种什么样的部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资料。)
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生:“爸爸的嘴张着……”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2)、从“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看出爸爸是以身殉职,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师:爸爸流了那么多的血,说明爸爸死得很壮烈。他在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和平。
(3)、从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可以看出爸爸对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充满了信心。
师:爸爸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爱妻子、爱儿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一顶蓝盔。”
师:还有谁想来试一试?
(一生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读得怎么样?
生:读出了爸爸对妈妈和我那深情的爱。
师:这句话只是表现了爸爸对妈妈和我的爱吗?和家人分别,应该还有什么?
生:留恋或依依不舍。
师:那谁再来试一下?来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还是不够突出依依不舍的味道。
师:哦,你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非常棒!从你的朗读声中,不仅仅体会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老师还听出了爸爸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们,
师:爸爸临行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他说……‘蓝盔’”。
师:这句话中的“一定”说明了什么?
生: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信心。
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肯定的语气。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爸爸的话)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齐读)
(4)、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知识的人。
师:爸爸不但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的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爸爸还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师:“硕士”的意思是:非常有才华、有知识的人。
师:爸爸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知识的人,有这样的爸爸,我们应该感到(生:骄傲、自豪)。谁想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点自豪了,还有谁想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非常自豪!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你是这位中国孩子,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自豪吗?
生:会。
师:把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连成一句话,自豪地说一说。
(出示课件: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和平、爱家庭、有知识。)
生:爸爸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有知识的人。
四、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这样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怎能不让雷利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能够早日归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的头上啊! 好,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个中国孩子雷利,你和爸爸约好了,你和妈妈捧着鲜花到机场去接他。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胜利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面,好不好?好,开始!
师激情旁白:机场,醉人的鲜花、蓝盔、拥抱、热烈的掌声、欢乐的笑声、照相机“咔嚓、咔嚓”拍照的声音,那将是多么幸福的场面。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们的幸福表现在脸上吧!老师都感到幸福了!爸爸胜利归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
生:凯旋。
师:雷利和妈妈接到了胜利归来的爸爸吗?
生:没有
师:爸爸为什么失约了呢?
(播放课件:哀乐声中,灵柩归来)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和平!”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心情怎样?(难过、伤心、痛苦、悲伤等)。
师:(出示课件: “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 )
师:同学们,请想想这几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
师: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师:还有谁想再试一下?
师:是可恶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让我们用这种又又悲、又痛、又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好吗?
师:读得真好!老师看到了你们眼中的泪花。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恨,是对爸爸深切的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同学们,爸爸在呼唤什么?
生:和平
(师贴“和平”)
师:(出示课件:“爸爸的嘴张着……和平!”)爸爸临死前充满着对和平的渴望,谁来试读一下。
(生试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雷利的的爸爸一起,向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发出呼吁,好吗?
师:面对着临死之前还在挂念着和平的爸爸,如果你是这位中国孩子,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一定会完成你未了的遗愿,长大后也做一名维护和平的战士。”
生:我想对爸爸说:“爸爸,你是一条好汉,你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师:雷利又是怎样来评价爸爸的死呢?
生:“他的死是光荣的……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师:(课件出示:“他的死是光荣的……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把这首英雄的赞歌向爸爸倾诉吧!
五、拓展阅读,心声共鸣
师:让我们和雷叔叔一起呼唤和平,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和平之唤》。(课件出示《和平之唤》)
和平之唤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师:战争,这个可怕的恶魔,它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它毁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雷利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 的呼声,这个呼声仅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吗?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唤的原因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第三篇】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1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预设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预设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呼声”。——入情
二、
1、播放课件: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及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
2、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者创设声像情境,努力实现诗歌、诵读、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在学生了解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
3、谈话导入课题。
三、以疑导引,聚焦“呼声”。——传情
1、据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预设问题二:他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三:为什么他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四:难道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3.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检查读书情况。依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轻纱 薄雾 草丰林茂 繁花似锦 古树参天 著名古刹
轻柔 清脆 清纯悦耳 悠悠扬扬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bo)
(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o)雾 著名古刹(cha))。
(2)第二组注意通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四、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动情
1、 层递性拓展训练: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设计意图: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情境创设:
①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②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五、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煽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并再现灵枢归来的场景。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相机出示: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齐读、配乐情境引读、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教学策略:换位思考,移情体验。)
3、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在第2自然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相机出示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抓住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想象引读、自由读、齐读、评价读,比赛读,范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进一步升华情感。)
六、激发想象,训练表达。——激qing
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任选)说:“ ”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继续交流。
第二课时(简案)
一、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二、拓展实践,升华情感。——延情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3、总结升华。
三、指导十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四、拓展与作业。
1.学生质疑。
2.作业: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教学设计说明
一、文本内容简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1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生长点分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语文课堂的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对照教学目标,导学本课,可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达成生成的自主建构。
1.在情境中生成建构:本课伊始,让学生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诗歌朗诵及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画面,通过声像创设情境,学生“入境始为亲”,师相机导之: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情动辞发”,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
2.在引读中生成建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学时应注意抉微探幽,引领学生“抽丝剥笋”,亲历文本,努力破解语言隐含的信息。在徜徉语言之河后,学生自然生发情感及个性感悟。如:抓住“两年多来”,“对妻子说”“对儿子说”“听见了”“呼唤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内涵,采用想象画面、回旋复沓式的引读方式,学生切己体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展开多维体验,把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终努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在品读中生成建构: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说说: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学生在潜心会文之后,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雷利眼中的父亲──自己眼中的雷父是个怎样的人?
4.在想象中生成建构:教师抓点辐射,唤起共鸣: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强烈比照。
5.在“移情”中生成建构:设计“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一叩问,这里配哀乐,并辅以灵柩归来的场景。教师借助“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策略,带领学生走进角色,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三维互动,催生心灵震撼,达到 “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又提升了学生情感。
6.在对话中生成建构: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谈谈在段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并说说你的感受。在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并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悟之后,师追问: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说些什么?进一步升华情感,交融情理。
三、设计构想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注目文本情真意挚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第一课时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总策略,运用 “以疑导引,细读文本,动态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教学。教学时以“情”为切入口,顺学而导,让学生在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脉搏与作者情感脉搏形成强烈共振,最终求得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建,和谐发展。因此,我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构想教学:
(一)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全息阅读。
教学时,可抓住“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感悟父亲形象”和“体味丧父之痛”,凭藉“呼声”提揳全文,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简驭繁,凸显重点,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二)以疑导引,细读文本,实现生成建构。
教学时,可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在学生据题质疑后,聚焦“呼声”,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诗歌与画面的视听情境中,在品读父亲形象中,在“两年多来”, “呼唤的是”等的引读中,在对父亲履约如期而归的想象中,在“你是雷利,会说些什么?”的“移情换位”中,在“你想对雷利说些什么?”的对话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
(三)顺应言语欲求,引导潜心会文,激qing诵读。
首先,开课伊始,教者可创设声像情境,实现诗歌诵读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其次,在文本解读中,紧扣一个“情”字,抓住一个“愤”字,引导学生含英咀华,以心契心,此“情”此“愤”,感同身受。“道始于情”,教学时可用语言传情,用幸(对雷利父亲履约而归的幸福场景的想象)与不幸(雷利父亲牺牲)的比照参读铺垫,用哀乐渲染,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言语材料的深度拓展中,披文入情,激qing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其间的读可以有侧重情感表达的外显的有声有色的练读、演读、悟读等,也可以有侧重于思考与想象内隐的默读、想象读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第四篇】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残酷,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非常幸福。但是,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依然饱受着战争的摧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世界和平。下面我们就一起看异端关仪他们的影象资料。同学们边看边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那些维护和平的人又是谁呢?
出示维和部队遭阻击的课件
2、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3、那些维护和平的人,有谁知道他们是谁?是从那些地方知道的?(学生回答)
4、教师简介维和部队,蓝盔
5、导入:很多威吓战士为了和平,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他乡。雷利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失去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雷利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出示课题,质疑
1、这是一封雷利写给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信中缅怀了他的爸爸。老师有这样几个疑问:(1)他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你们愿意帮老师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信的正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可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互相取长补短。
3、学生读、交流,教师巡视。
三、解答质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引导体会感情并指导朗读。
3、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还认为他的爸爸是个不守信的人:
(1)我们明明相约——
当我和妈妈捧着鲜花如约——
可爸爸却失约了,我们接到的是—— 看到的是——
(2)看到这种情形
如果你是雷利,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妈妈,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爷爷、奶奶,你会——
4、失去亲人,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5、那爸爸,他为什么要失约呀?(板书战争)
6、爸爸是个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他用生命捍卫和平,即使牺牲了,他的嘴还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他会呼唤什么呢?(板书和平)
7、指导朗读
8、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平又是多么宝贵,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会要—— 不要——
把你的选择大声呼喊出来,让我们每个人都听见!
9、老师听见了你们的呼声,失去父亲,心中万分悲痛的雷利又会发出怎样的呼声呢?(学生回答,大声呼喊)
10、像雷利这样被战争夺去亲人生命的孩子,仅仅是雷利一个吗?(不是)
11、是啊,从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到1996雷利写这封信的51年里,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甚至在作者写这封信之后的十多年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1、你还知道世界哪些地方的人们还在饱受战争的摧残?
12、请看一段影象资料,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学生交流。
14、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老师觉得只有一句话能表达我们的心声,那就是我们要——
15、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是为了——
16、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让更多人听见雷利美好的心愿。
17、这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更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再次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像雷利一样渴望世界充满和平,愿意像雷利父子一样做保卫和平的战士!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订立方案。(写标语 画宣传画 给总统写信)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五、小结:
老师相信世界人民都能听到我们中国人民和平的呼声,我们的世界也将是一个真正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的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⑵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⑷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⑸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⑹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⑺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