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79608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小儿垂钓》教学设计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儿垂钓【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微机课件,钓鱼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示课题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一个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摆手)

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二、释题

1、“小儿”意思?“垂钓”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三、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学习生词,理解生词

稚子:小孩子。侧坐(表演理解词意)

3、齐读古诗。

四、理解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二句

(1)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看图理解蓬头的意思)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看图理解学垂纶的意思)

(2)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2、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五、理解第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

(1)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小孩为什么招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小儿垂钓》【第二篇】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大人发现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个字写出了小孩子的顽皮、天真。

但诗中那句才更能体现出孩子的天真呢?看了不同的教参,却有不同的答案。和同年级老师讨论了一下,还是觉得第一句比较合适。

在教学《小儿垂钓》这课时,我班有两个争论点:

1、学生看到图上小孩子头发梳得很是整齐,所以有学生说:蓬头的解释不能是头发乱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种发型。看看书上的图片,倒也觉得这种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丛中钓鱼,头发可能整齐吗?班上为了这个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确应该解释为头发乱蓬蓬的。

2、遥招手和遥摇手的辩论,“招”用的恰当,还是用“摇”用得比较好。学生通过表演当时的情形,知道在孩子钓鱼时,他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吓了鱼,但他又是很热情的,想帮助别人,所以在哪个情景下,他招手是十分确切的。

在教学时,我是这么做的:

1、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对古诗的意思达成共识以后,有一个女孩坚持要再说说诗意,可能感到老师不大想让她说了,她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把看注释和看图猜结合起来理解的。”多会学习的孩子呀。教师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孩子们的潜力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不就是这样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吗?

2、多种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小儿垂钓>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师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孩子们的表演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有的小组用原诗做解说,有的小组则用自己的话来解说;有的组表演时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鱼,有的给路人增加了恰当的问话,那个“蓬头稚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师问:“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熟悉的旋律唱出来?”一个孩子自编小调唱了一遍,一个孩子说能用黄梅调唱,仔细一听,还真有那回事,另一个孩子说: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来。马上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这能用梁祝唱出来吗?我也倍感好奇。听,梁祝的旋律配上这首诗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当与否,这种学习的形式学生感兴趣,最后欲罢不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是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应该是有益的。

《小儿垂钓》教案【第三篇】

教学时长

30分钟

教学过程

课件1:20.古诗两首

一、赏画入诗——品读诗句

1.人们常说“吃鱼没有捕鱼乐”,古往今来,无论老少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瞧,点击课件2:《小儿垂钓》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正在认真学习钓鱼的小男孩。这幅生动的画面曾经打动了哪位诗人?(唐朝诗人——胡令能)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板书课题:小儿垂钓)齐读课题。

2.点击课件3:诗歌一二句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眼中小男孩的模样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1)老师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孩子。

师评:(2)是呀,多么聪明的小孩子!

师评:(3)这小孩多有趣呀!

师评:(4)你把小孩读得很小很小,充满稚气呢!

3.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板书:天真活泼)

4.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观察一下他的神态,能用你知道的成语概括一下吗?(学生看图感受,用成语概括)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丝不苟(师评: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

师:瞧他那股认真劲,真是——专心致志啊!(板书:专心致志)

二、字理品诗——激发兴趣

1.过渡:是啊,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眼见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儿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

(1)学生交流作答(请你说说看,你说、)

(2)偏偏这时来了一个问路人,这就是诗歌后面两句的内容。点击课件4:诗歌第三四学生齐读

(3)有人问路,为什么小孩只做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4)哦,所以他只得不应人了!有人问路都来不及不回答了,小孩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2.字理识字——遥

(1)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是认真垂钓的小儿,我是问路人。我该站在哪里呢?诗句里哪个字提醒了我们?

生:遥

(2)点击课件5:遥师:找得真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遥”的字理,理解它的意思:这儿有一张“遥”的古代象形图片,以及各时代它的演变过程,这是篆书“遥”的写法,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在组合”的原则,“遥”是形声字,把它分解成形旁“辶”表意,篆书“辵”上部象路,下部象脚(止表示脚)表示路远;“ ”表声,它是瓦器的通称,那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古时去远处取水需要瓦器。本意是远。

(3)同学们,明白了“遥”的意思,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你们——远远的。

(4)中国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给它换个偏旁就能识记好多字。你能给“遥”换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吗?(指名作答)

生:摇瑤窑谣徭

(5)同学们认识的可真不少,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1、字理析词——招手

(1)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认真垂钓了。(提醒:怎么坐?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斜着身子坐,很舒服,惬意地坐)

(2)(自言自语)这到杏花村该走哪条路呢(用手张望)奇怪!有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干嘛呀?哦,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大声喊道)

(3)怎么都没有回答我呢?我得下去问问看。(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遥招手”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4)教学预设:

A.指名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你对我做什么手势?什么意思?生(做摆手的动作:摆摆手)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师评: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拍打扰,你学得很像。

B.指名提问:谁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给我打什么手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甩甩手)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师评:这个小儿学垂钓投入呢,拍我吓跑鱼儿呀!

C.指名提问:请你给我们比划比划,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给我们表演了。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招招手)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师评:这小儿在专注学垂钓的时候还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D.谁还有不同的手势?请你来

生:(先做摆手再招手的动作:先摆摆手再招招手)叫问路人不要喊了,再走近来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师评:这个小儿可够聪明的呀!

(5)一个“招手”,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其实呀,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让我们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6)点击课件6: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招”古代象形字图片和其演变过程:它是会意字,篆书形体象手,表示用手招呼人:从召,表示招呼;召同时也表声。本意是打手势叫人。

(7)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摆摆手动作),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招招手动作),叫问路人走近些

再回答。这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真可爱!这样的招手,钓鱼助人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当我冲你们大喊的时候,你们心理的感受就应该是诗中的哪个字——生:怕点击课件:诗歌三四句

(2)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3)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歌后两句。(学生品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是挺认真的。

师评:钓得很专注呢。

师评: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会认“垂、蓬、侧、莓、苔”五个生字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从前学过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你背的这首诗描写了追黄蝴蝶的孩子,非常有趣。同学们,今天要走进我们课堂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小朋友,当时诗人把小孩儿叫作“小儿”、板书:小儿。这个小孩子在做什么呢?

板书垂钓。这儿有一个生字 垂,谁会读?多指名几个读,齐读。来,一起读读这个词:垂钓

你能通过这个词想像出这个小孩儿在做什么吗?(钓鱼)

是的,这首诗就写了小孩子钓鱼的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板书:唐 胡令能)

他笔下的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把这首诗多读几遍。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词语,准确朗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听见一些同学大声地认读生字,真会学习。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认识诗里的生字朋友

垂、蓬、侧、莓、苔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齐读

3、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

4、认读词语

CAI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草映身、招手、不应人

师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美!

5、将我们认识的字词朋友放回古诗中,自由地读一读,试着把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谁能把古诗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6、师范读

让我们赶快走进古诗去看看这个小孩子究竟是怎么学钓鱼的?

三、情境导入,理解品读诗句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CAI仔细看图,看到了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用几句话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只用了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这副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贴在黑板上

指导朗读

这个孩子是怎样坐在河边钓鱼的呢?我们学一学吧!

全班表演侧坐 你们侧坐的样子和诗里的孩子一样可爱。这样坐着,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啊!

孩子侧身坐在绿绿的莓苔上,周围的水草郁郁葱葱,密密层层遮住了他的身体,这就是:草映身!

孩子小小的,水草密密的、高高的,把孩子小小的身体全遮映住了!

指导朗读。

咦,孩子为什么要找一个水草这么茂密的地方钓鱼呢?

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孩子钓了好久,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大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他屏住呼吸,静静等待鱼儿上钩。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来,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这两行诗吧 (板贴在黑板上)

生答 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他招手不回答路人,怕把鱼吓跑了。

师演:正在孩子专心钓鱼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远远来了一个路人问路,来,我就是这个路人

你们就是钓鱼的稚子!(演):“小朋友,请问你杏花村怎么走啊?”

你们怎么都这样摆手,

不出声回答我啊?|(怕得鱼惊)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我问路时,你们心里在说:

(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读这两行吧)

孩子心里还会说?

路人来问路时他远远就招手不回答路人,怕鱼儿受惊了不来上钩。他心里说:别喊了别喊了,别把我的鱼儿惊跑了

小组比赛读

齐读

4、就是这短短的四句诗,把这样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灵专心钓鱼的孩子带到了我们面前。想象孩子可爱的样子,让我们把整首诗完整地读一读吧。

大家读得真好,这个同学啊还带着动作在读呢!我们一起来带着动作读一读吧!

5、CAI音乐

清澈河水里,鱼儿自在游,绿绿莓苔旁,孩子静等候。

头发蓬蓬乱,水草绿幽幽,路人来问路,远远急招手。

合着音乐,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古诗,看谁能把古诗背诵下来。

(把板书摘下)

6、合上书,结合图画,我们自由地把古诗背给同桌听听吧

7、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村晚》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诗中描绘了不少可爱的儿童形象,例如我们从前学过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宋代诗人雷震写的《村晚》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大家借助拼音自由的读一读吧

指名一二,齐读

描述诗意

五、作业

今天《小儿垂钓》里的稚子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翻开书83页再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一边看一边想想插图和我们学的古诗相比还差点什么?

我们拿起彩笔画一画吧。

《小儿垂钓》教案【第五篇】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97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