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4556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精编4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册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作为平面图形家族一员的平行四边形却是第一次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出现对于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节课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构建直观的、形象化的平行四边形表象,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将

来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又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虽然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

(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案例点评〗

本案例中,教师借助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然后再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又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并在头脑中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4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2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

生:能

师:是什么平面图形,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平行四边形

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面有没有平行四边形?(出示扩缩尺、升降机图片)

生:谁能上来指一指?

师:那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谁能找一下这句话里最重要的几个词,并解释一下?

生: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生: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师:还有哪几个词?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你能上来一边用手指着一边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生:能

师: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拿出刚刚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四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边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特点呢?继续拿出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把两组对角像老师这样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角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在研究单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画图,师巡视指导。

研究单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选几个学生画的平行四边形粘到黑板上)孩子们,画好了吗?

生:画好了

师:画好了,请看黑板,思考老师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平行四边形都不一样大呢?

随意生怎么说,只要表达出底和高的意思就行

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画

注:老师画第二种情况

师:请同学们继续拿出研究单,完成研究二。不用写,能思考出答案就行

研究二:总结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师:孩子们,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小组交流到此结束,哪个小组愿意全班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来回拉动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生:具有不稳定性

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说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谁来说一说?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出示长方形圈正方形的圈)

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如果把平行四边形也圈进来,应该怎样圈?

生:圈在最外面

(三)自主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过剪、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一)出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怎么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测量出它的长与宽。)

(二)出示不规则图形1

1、请同学想一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课件演示割补过程。

3厘米

3、为什么要把它转化成正方形?

(三)出示不规则图形2:

1、5厘米

怎么计算它的面积?

2、课件演示割补过程。

小结:遇到不规则的图形首先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新学期刚刚开学,学校就给五年级同学分配了清洁区(出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你能猜一猜哪个班清洁区的面积大吗?

底21米,高7米长15米,宽10米,

五(3)班五(4)班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既然生活中遇到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初步探究,转化图形。

(一)小组讨论、交流。

为学生提供学具:平行四边形纸板、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透明方格纸、剪刀。

讨论:怎样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二)展示讨论、操作的结果

1、汇报结果

方法1:利用透明方格纸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方法2: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2、肯定两种方法的可行性,鼓励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3、深化转化方法。

教师依据操作提问:

(1)为什么转化成长方形?

(2)为什么要沿高剪开?

(3)观察几种不同的割补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只要沿高剪开都能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呢?

请同学们再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验证一下。

4、电脑演示:为什么一定要沿高剪开。

演示步骤:

(1)沿高剪开就出现了直角,4个角都是直角是长方形的特征。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相等,平移后一定重合。

(3)依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特征之间的联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小结:我们依据图形的特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但实际上,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能不能总拿剪刀先去割补成长方形,然后再计算?比如:平行四边形清洁区的面积就不能用剪刀割补,因此,我们要寻求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四、深入探究,获取新知。

1、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出示学具: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进行猜测与合情推理。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利用公式解决课前问题。

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在学生选择清洁区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课堂质疑

主要解决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斜边求出面积的问题。

五、拓展练习,开创思维。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底5厘米,高厘米底6厘米,高2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哪个算式正确?(单位:米)

383648683446

8

4

3

6

3、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底和高分别为3厘米8厘米与6厘米和4厘米

进一步巩固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先出示图形,然后再出示具体数据。

4、求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面积为56平方厘米,底为8厘米。

5、开放题:山西地形图。先根据信息猜测是哪个省市的地形图,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估计它的土地面积。

课堂小结:回忆一下今天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转化图形---建立联)---推导公式。而转化图形和建立联系这两个环节都利用了图形的特征来进行。

依据特征

板书: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五、课堂质疑。谁还有不懂的问题?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面对着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我们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思想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3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