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优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新偏旁同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准备朱德同志挑粮的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诱导试学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他是谁?请同学们再次呼喊他的名字。(生:朱德)(师板书)我们听到了朱德与什么之间发生的故事。(生:扁担)(师板书)我们已经了解了朱德是用扁担往山上挑粮,为什么要挑粮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2.师简介历史背景
1928年4月,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国民党就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两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了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这时,从山下秘密挑粮上山成了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3.大家看朱德准备去挑粮了,(出示课文插图)你看这就是朱德,还有那一根扁担,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扁担上写有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为什么扁担上会刻有这些字呢?(战士们藏扁担)
二引导探学
1.同学们,老师今天要代表朱德军长给咱们班的小战士下一个任务,比一比那一组的同学完成的任务最出色。(小黑板出示)
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想想: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讨论交流:
a战士们不想让朱德挑粮是心疼他,从哪些句子看出挑粮很辛苦?(出示句子)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要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让生理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b战士们每次天不亮就出发,到了天黑才回来,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出示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让生从“满满的、整夜整夜”体会朱德的辛苦,生练习积累abab的词语,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让生体会作者连续用三个动词,形象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生练习动词使用如:听广播等,让学生用三个动词进行描写某种事物,如:小猫跑过去、猛地一扑,抓住了那只可恶的老鼠。)
c正是因为大家关心朱德,想让他多多休息,所以藏起了扁担,可为什么又不藏了?
(让学生理解“敬爱”,从而感受人物品质——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4教师小结
朱德的精神感染着大家,后来战士们还编了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一直到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他海盗十三陵水库和大家一起挑土修水库。
5.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三开导活学
同学们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洒满了革命先辈的鲜血,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的就是他们。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革命故事,选一个自己最受感动的,在国庆节后我们举行一个“讲故事、祭先烈”活动,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形象生动。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是1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先已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将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体完全交给了学生,但教学时间没能很好的掌控,一节课下课时没能完成教学环节,延长了时间,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时间,从容的完成教学目标。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第二篇】
海口市英才小学
语文课六环节导学设计
授课教师
杜成转
授课班级
课 题
13、朱德的扁担
课 型
课 时
两课时
学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不怕风险路陡,不顾生命危险,走60多里山路,挑粮上山的故事。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应向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这篇课文中,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特别多,如:会师,坚守,粉碎、山高路陡,一道,翻山越岭,朱德记,越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
情感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导学准备
课件,搜集朱德同志的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学法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点拨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1、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2、读题。
1、谈话。
2、课件出示朱德像。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4、(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指名读
5、指名读课题
以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
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
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
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1、自读课文,按要求思考。
2、四小组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2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2、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四小组学生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三组读到爬山,四组读完。边读边思考,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点击填空)
培养学生学会理清课文脉络。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1、看图思考,回答。
2、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句意。
1、指导看图: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明确读书要求,训练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这句话。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
1、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
1. 学写“志”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2、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3.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1、齐读民谣。
1、民谣导入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以民谣直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小声读或默读。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抓住关键语句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本内涵。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
深化主题,升华文本理解。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完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并与前后教学有关的习题。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
1、学生体会后自由发言。
2、学生齐读。
1、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2、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深化主题,升华文本理解。
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第三篇】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又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此时,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写“必、守”。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通过朗读,会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人物的品质的能力。
情意:通过朗读理解,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谁来读一读课题?是谁的扁担?在读“扁担”一词是应改注意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复习生字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你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吗?
出示:劝、争、攻、守(读准字音,给绳子找找朋友,“攻”和“守”是一对反义词)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小节
⑴出示井冈山会师图,介绍: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我们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出示这一节)
放大: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抓住词语:储备(理解词语)
⑵自由读读剩下的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
抓住词语: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理解词语)(出示图)
尽管这么困难,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2、重点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我们都知道,朱德爷爷可是我们解放军的……(总司令),可是,他却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找一找。
⑴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这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满满的”一词读懂了什么?)
我们能不能怀着一种对朱德爷爷敬佩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呢? 齐读。
⑵战士们看到朱德爷爷这样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让我们代替战士们劝劝朱德爷爷吧,谁愿意先来劝的? 指名说。
师: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劝,他总是不肯,坚持要去挑粮食。
实在没办法了,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这个办法行不行呢?(不行)
为什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不料)
不料是什么意思呢?
⑶过渡: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⑷是的,你们看,这就是朱德爷爷当年用过的扁担,据说朱德爷爷在刻完了“朱德记”这三个字后,还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要是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了。这话引得战士们都笑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战士们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
出示:大家见了,心里想: 。
⑸是啊,朱德爷爷这种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谁来读一读?
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过渡: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爷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小节。
3、拓展延伸
⑴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⑵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等课外书。
三、生字教学
必:心上一撇。第三笔点偏左一点,第四笔撇要重笔轻收。
守:家内空空寸来守。上大下小,宝盖头稍宽,“寸”的横画短,写在横中线上
教学反思
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亚
《朱德的扁担》是继《要好好学字》又1篇介绍国家领导人的课文,它 围绕“扁担”这一种常见的器物写出朱德的故事。
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全篇课文围绕“挑粮”这一中心展开,突出了“扁担”的故事,给人深刻启发。
课文一开始,我首先交代时间的背景和当时的形式。第一自然段虽然只是简单几句,却是不可缺少的,为下面描写监守革命根据地、挑粮做作了准备。在第二自然段里,主要写了红军战士为了坚守革命根据地,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而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程又长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我在教学这句话时,重点讲解“可是”意思是虽然挑粮有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仍然争着去,谁都不后退。“每次……都……”说明战士们哪一词都毫无例外地抢着去,尤其一个“争”字,表现了战士部位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这一句话表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一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说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现了他和战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这一句表现了朱德同志挑粮的决心。这里,我着重让学生理解几个重点字词: “藏”说明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连夜赶做”则表明了朱德同志既不误明天的挑粮 ,又有决不退出挑粮队伍的意思。而“朱德记”则含蓄地暗示了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对他的关心,这三个字是对战士们好心的回应,也是自己坚持挑粮的决心的表露,使战士们越发敬爱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担了。经过对这些重点的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课文的含义也更加理解了。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