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630

【导言】此例“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篇】

设计说明

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再跳到2和5之间(),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移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动了一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元到元,再到元。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方法一:元=1分,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元是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二:是,是,是100份中的1份,是10份中的1份。所以是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三:米看成1分米,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是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1元=1分 元=1元

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6.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二课时(四年级数学下册P22例3、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能分别描述物体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2.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两个同学根据方向说一说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位置关系。

(2)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位置与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左图幻灯片1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1067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在图中找到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吗?说一说这两城市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1、问题一: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这时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2 )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量结果,其他组评价。要求学生汇报时句子说完整,意思表达清楚。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3

小结: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的方向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北京为参照物。

2、问题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时又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4 )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结果,其他组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5 小结: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上海为参照物。

(4)引导学生把问题二和问题一作比较,讨论两问题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两问题的区别:参照物选择不同,两物体位置关系就不一样。

(5)教师:两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刚好相反,但距离是一样的。

3、巩固训练:教材第22页“做一做”,出示幻灯片6,组织学生先观察题目再说一说这两同学的位置关系。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相机出示幻灯片7、 8

(二)、教学例4:出示例4的路线图,幻灯片9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组织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

(2)组织学生思考,并汇报如:方向标,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米;有3段赛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段赛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并相互说一说所走的路线。

(4)分组汇报各赛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汇报时语言要表达完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幻灯片10 (从起点出发沿着东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达1号站点。)11 (从1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达2号站点处。)12 (从2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达终点。)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画路线示意图,先要确定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方向标、1厘米代表多少米、出发的位置等。

(4)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路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同学的描述绘制路线图,再小组内讨论每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组画的路线示意图,全班评价。

课堂小结:

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位置与方向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作业安排:教材第23页“做一做”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篇】

设计说明

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①1本练习本元,一个铅笔盒元。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练习本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元。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3=(元) ×3=(元)

8.4+=(元)

方法二: ×3+×3

=+

=(元)

方法三:+=(元) ×3=(元)

方法四: (+)×3

=×3+×3

=+

=(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第四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针对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旨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会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第二个层次:请学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构建知识网络

1.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方程的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一目了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已学的有关方程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方程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学会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展示构建的知识网络

方程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确这一板块所呈现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6、7题。

请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小结:

①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表示乘号,如4×a可以写作4·a或4a。

②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用点表示乘号或直接去掉乘号,如a×b可以写作a·b或ab;a×a可以写作a·a或a2。

③当字母与1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1×a可以写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的身高是( )厘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吨(a>5b),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 )吨。

④在自然数中,与自然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

②a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等。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篇】

设计说明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

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

(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

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生1:画图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