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7545

【导言】此例“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③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活,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⑤学习第三: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⑦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课时二

(一)自学课文

①自由朗读全文。

②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

③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感知内容

①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②指名复述课文叙述的两个生活“小镜头”。

(三)交流体会

①你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想说些什么?

②你平时生活中有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四)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老人让座。

②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忙着在山上种树。

四、教学结束:

课外作业

读名言,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将心比心》教案【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其二:“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震撼力。

二、教学设想:

每个单元都有1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认识和体现独立阅读课文的价值,是我长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抓住阅读提示、简化阅读线索、提高阅读实效。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用好阅读提示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让这样的方法经过多次的强化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之在拿到1篇课文后,知道如何有重点、有层次地去开展阅读,在一定的时间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难点:

1、学习如何学习独立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七课《尊严》中,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母亲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板书课题:8#将心比心。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a、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方法:

1、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独立阅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同学们的确观察得很细,独立阅读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在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讲的要少一些,主要依靠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学到的一些阅读方法自己去读懂课文,它给我们的自读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自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着重解决哪些问题,用铅笔做好记录。

3、我们把阅读提示进行梳理,发现了这样三个问题: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课文哪些的地方让你感动,和同学一块儿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看法。既然编者给出了这样一组问题,我们就要善于借助这些问题展开阅读与思考,这是独立阅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b、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顺、读通、读正确。抽读。

1、现在,我们就留出一段时间,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进入独立阅读,建议大家一边读一边作些批注,并有意识地组织语言准备参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个故事其实蕴含了两件事情,谁来说说哪两件事?可是,在阅读提示中,编者只提到了“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你怎么理解这个提问?是啊,母亲怎么样对待别人显然是这个故事的重点情节,所以,编者抓住了重点情节、重点人物来提问,那么,谁能组织一下语言,比较简要地说说母亲是怎样对待那个屡次为她扎错针的实习护士的呢?

(2)请同学通过朗读来为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场面,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母亲,就是两句简简单单的对话,可是只要你用心读,你会读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感动。自己小声读一读,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感动?

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那个第一次给病人扎针的护士,假如你是那个手上被扎出青包的病人,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母亲看实习护士额上的汗珠时眼神是平静的,她对实习护士说话的语气是平静的,母亲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你从两个“平静”里体会到了些什么?

是的,母亲就是一个平常平凡的人,她只是一个朴素的想法——将心比心。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看似平静实则让人充满了感动,也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场面。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也读到了这个朴素的真理?遇事时将心比心,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温暖。

(4)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认为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语言方式来表示将心比心。

(5)其实,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内容正是母亲朴素的想法,也正是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建议同学们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把它记在心里。

教后记:

一、注重方法培养:

在本节课中,我继续沿用以往的重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理念,设计了“抓住阅读提示、简化阅读线索、提高阅读实效”的教学思路,尤其是对学生如何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方法指导,相信经过强化练习以后,学生学习独立阅读课文会比较得心应手。

二、注重多形式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这节课上,采用多种评价手段,针对孩子的回答情况,分层次地做出简短而热情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不足之处:

教师“导”的痕迹过于重。

从教学设计来看,整堂课都是老师引导着学生在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的不够明显。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第三篇】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最后略读1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两个“心”,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指的是别人的心,那么将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课文讲谁将心比心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带着问题各自轻声读课文。

②交流: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

引:能说说她们的做法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简练、概括地说)

过渡:真能干!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浅显很朴素。但是,朴素中饱含着真情,朴素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师相信,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深受感动,那么就把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划一划,再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批注。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读课文。

过渡:好,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第一件事

预设: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指名多人读。

评价: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识,但她却如此主动如此真诚地帮奶奶,多感人哪!在这感人的举动背后,阿姨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指名读,你受感动了吗?

引:于是,她就去主动为别人的妈妈开门。这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将心比心哪!同学们,阿姨做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而作为奶奶的孙女儿“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更是——温暖了许久。

过渡:阿姨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老师相信,妈妈做的这件事一定让你更加感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读——讲——读——补充——读

扎了两针、鼓起青包——疼

师:针眼处都鼓起青包还不要紧吗?

师:是呀,母亲此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这位护士急需要她的鼓励!同学们,这就是——将心比心哪!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师:母亲的话语虽然很轻很轻,但是这句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再次读。

过渡:母亲高尚的言行背后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谁来读一读下面的一句话。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指名多人读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是否再次被感动了呢?

交流,回到课题。

指导朗读时结合课文插图。

引读: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你读懂了吗?

③引读总结(课件随机出现):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年迈的老奶奶进商场时,我们会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妈妈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初次扎针的护士屡扎不中时,

我们会报以她鼓励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做到将心比心,当同学不小心碰落了我们的铅笔盒时,我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当 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有些同学特别会思考,特别能写,那么你也可以多写几节。

⑤交流。

机动:小小组组合成一首诗歌。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

我们心中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们人间处处将温暖如春。

四、课外阅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学参考中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将心比心》一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将第一条教学目标改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这样要求更具体,重点更明确。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所以我将第二条教学目标改为“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这是1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重点。针对我们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已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往往只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善于吸收别人回答中的长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将第三条教学目标改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落实手段

为了达成第一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1、自由朗读时采用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向别人请教。检查朗读时请学生提醒难读之处,有重点地进行领读。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重点句,相机指导朗读。3、三次引读结尾段,希望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了达成第二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时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用_______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结合朗读指导,进行说话训练。

3、抓住结尾的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

4、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为了达成第三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自读课文,自己解决读文关。2、自己感悟文中感动之处。3、交流时以自己站起来发言为主,老师点名发言为辅的形式进行。

三、教学困惑

困惑一

“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

困惑二:

请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对部分爱表现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会频频把握机会。但对那些平时就不愿发言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真的被课堂所遗忘了。这又该怎么办比较好呢?

四、教学反思:

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给学生留下“帮助人求回报”这种印象,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有学生说自己没钱坐车,有同学主动借钱给他。这时我追问他:“你帮助过他吗?假如他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办?”学生的回答是“他曾经帮助过我,我也会帮助他。”还是有钻入课前所担心的圈子之感。假如当时我能换一个追问对象,问问借钱给他的那位同学,问他为什么会主动去帮助别人,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将心比心》教案设计【第五篇】

第8课《将心比心》这是1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

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9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