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精彩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香菱学诗教案【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香菱学诗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思维;中学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审美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等等。如果对课文的处理还停留在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疑难句子的层面上,学生就会觉得语文学习是多么的枯燥,这些优美的文章是多么的可憎,老师的讲解是多么的乏味。那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会游离于课文这一载体之外,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向四周散发,最后又回到文本。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精线串联心灵珍珠,巧问激活思维火花” 的方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此谈谈我的浅见。
“精线”即精炼、精要的主线,它贯穿全文,是文章的枝干、支架。“心灵的珍珠”即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品味。“巧问”即高质量的提问,它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研读课文,有的放矢的寻找答案。“思维火花”则指学生认真思考、勇于质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由一根主线将学生对课文零散的片面的不成熟的见解串联起来,并由此生发质量较高的问题,带着问题又再次走进文本,完成对文本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的解读,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精线”是最重要的,找到了它 ,就找到了文章的根脉。寻找“精线”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文标题即是文章的“精线”
有的课文题目非常直接的概括了文章所要描写或表达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直接在题目上做文章,提问题。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文题,我直接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说罗布泊是仙湖?仙湖怎样消逝的?作者是如何写的?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因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阅读就不会是散漫的、无序的。他们对文本的领悟和理解串联在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中。在对罗布泊的今昔对比中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忧患意识,加强环保观念,学习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我让学生将课题补充完整,学生浏览课文后将其补充为《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这其实就是对整篇文章的最精要的概括了。由这根精线我生发了这样几个问题:黛玉是怎样教的?香菱是怎样学的?学的结果怎样?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重新走进文本,很快对文本信息进行体验、筛选、重组进而完成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得出自己的观点。
二、课文中直接的语句即是文章的精线
有的课文中有非常明显的语句即是对课文最直接的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找出来,并由此生发问题。如《杨修之死》一文中,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犯了几次?这几次中如何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的?曹操的“忌”有哪些?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信息并对其分析,完成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我引导学生找出了文中“黛玉常听得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一句,由此提出问题:在黛玉的眼睛里,贾府究竟有哪些不同?学生带着再次进入文本,找出了建筑、陈设、衣饰、人物、规矩等诸多不同,并对其分析,和黛玉一起感受了贾府的华贵雍容庄严气派。
三、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精线
有的课文精线没有体现在题目上也没有在文中直接体现,这时就需要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高度概括,得出课文的精线。如《芦花荡》一文,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概括出文章的大意(不超过20字),经过全班的努力,最终精简为“老头护送女孩失误,愧疚自责,设计杀敌复仇”。我根据这根精线又向学生发问:为什么要护送?为什么不选年轻力壮的护送而选一个干瘪老头?为什么会失误?老头子怎样杀敌的?在对文本的再次解读中,学生很踊跃的回答了我的疑问,进而把握了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有听课的老师评价说整堂课完全感觉不到是在分析人物性格,而是在听学生讲故事,而这故事又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再创造。又如:《蜡烛》一文,我也要求学生用最精当的语言概括文意,在启发引导之后,学生概括出“老妇人艰难的将红军战士象亲人一样的掩埋”,由此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艰难体现在何处?如何表现出“象亲人”一样?问题不多,但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艰难”不仅指环境的艰难还包括老妇人自身的力不从心,在这艰难中老妇人对红军战士“亲人”般的态度更体现了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从文本中得出精线,在回到文本中将精线展开,这是一个概括、分析、筛选、整合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清晰明了的解读课文,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写作,让他们知道作文时也一定要脉络清晰,紧扣主题,干净利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找出精线,提出问题抛砖引玉。 将课堂还给学生,你就会看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迸溅,心灵的珍珠在智慧中闪光,纯真情感在美文中陶冶,健康的审美在领悟中提升!
参考文献:
香菱学诗教案【第二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陶铸在《思想・情感・文采》一文中说:“只要你是有心人,对社会主义的事物有高度的热情,对事物经常接触,时刻注意,那你就可能发现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陶铸的这些话中的有心人,即时对事物感兴趣的人。从而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1)了解学生思想,出题使之愿为表达心声。譬如:我了解到最近一段时期,学生对某一科作业过重特别反感,可对这一科老师又敢怒而不敢言,此时,我抓住时机,针对这一现实,我就出一个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并声明为学生保密。这样,学生的思想大门被打开,聚集了多日的感情岩流便喷薄而出,披文入情,言为心声,各个写得掷地有声,表情达意痛快淋漓。(2)设置情景,使之跃跃欲试。一次,我班王喻晓同学在浴池拾到一根金项链,费九牛二虎之力,想方设法找到了失主。失主十分感激,写了一封表扬信。我就在班里读了这封表扬信,并让喻晓同学谈了对这件事的体会和感想。当时,我注意到五十多双凝目而视的眼睛,肃穆的表情,以及给喻晓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我随即出一个作文题目《闪光的不仅仅是――》。题目一出,立时,学生伏案挥笔,班里只有写字的刷刷声。由此可见,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作文的效果一定是可喜的。
其次,让学生相信能写
信心是作文的动力 。要让学生增强写作信心,就要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营造轻松、自然的作文环境。告诉学生:谁会说话,谁就会写作文。其实作文就是说话――在纸上说话,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天天都在作文,只是你没用纸和笔,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回家,向父母讲述哪天哪节课上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在写记叙文! 父母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向同学介绍它的颜色、款式、质料、价钱、卖家以及穿在身上的感觉,这就是说明文!你对周围人和事的评头论足,这就是议论文!经我这么一说,学生异常的兴奋,明白了作文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对作文信心大增。
再次,让学生随意写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事物,因受兴趣、爱好、阅历等等方面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就会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出了题后,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写,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翅膀自由的飞翔,写出有自己特点,有个性的文章。
同时, 让学生会写
孺妇皆知的《红楼梦》,其中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先不讲做诗的道理和方法,只叫她自己去读著名诗人的作品,你看黛玉是怎么指导(教学的)。她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谈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黛玉的要求,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不仅熟读成诵,而且也学着做,香菱在黛玉引导下进步很快,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趣”。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他们摸索到一种方法技巧,这比单纯去给他们讲什么“作文要起承转合”强得多。
香菱学诗教案【第三篇】
“女书”又被称为“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表音文字。它起源和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所以又叫“江永女书”。女书的使用者主要是妇女。“女书”是人类文字史上一个奇迹,主要表现在:1.造型奇:不是方块字。左低右高呈“多”字的菱形形态。2.结构奇:没有绝对的横竖与提、勾、折。3.笔画奇:文字多用点和弧线组成。4.书写奇,写字时不在桌子上,一般在女人膝盖上写。5.使用奇:书写在宣纸、扇面、布帕上,广泛用于出嫁、结拜姊妹、祭祀和悼念等。6.形式奇:多为七言诗,少数为五言诗,很多作品是用来吟诵的,有很强的韵律感。7.命运奇:人死书亡,作品随之作为殉葬品埋掉或烧掉。本文试图通过女书考察中原文化与楚越文化的异同。
一、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下的汉字方正字形与楚越文化影响下的女书不对称字形
罗家伦说:“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历史的先见》)他所指的应该是北方中原文化的精髓。受儒家文化“中庸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字块方方正正,以表意文字为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女书产生的地理环境看,江永一带“地狭民贫”,人民祖祖辈辈感受到的气候恶劣,变化无常,造就了楚越文化中不屈的奋斗精神,他们会对自然进而对自身进行思考,思想活跃开放,做事含蓄委婉。如文学方面,屈原创作的《楚辞》,与北方的《诗经》齐名,成为中国文学两大源流。楚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大差异就是它不追求工整对称,规规矩矩,而是追求不对称美,求异求变化,特别是表现出对天道无常变化的疑问与反抗精神。女书的造型受到楚文化的影响,不追求对称和工稳,是表音文字。它与汉字不同,字形是长菱形文字,“多”字式体势,左低右高,稍微有些倾斜,字型弯曲细小,形状像蚊状,所以又叫“蚊形字”。女书的长菱形结构风格接近战国时楚国一带的纺织品造型,张正明先生指出楚文化中影响最多的是工艺品’中的菱形纹。“这些菱形纹变化多端,或有曲折,或有断续,或相套,或相错,或呈杯形,或与三角形纹、六角形纹、S形纹、z形纹、字纹、工字纹、八字纹、圆圈形纹、塔形纹、弓形纹以及其他不可名状的几何形纹相配,虽奇诡如迷宫,而由菱形统摄,似乎楚人有意要把折线之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江永出土的陶器有夹砂红陶、灰陶,陶器纹饰有菱形纹、文格纹、旋回纹、绳纹等。女书图案中,至今还流传着菱形纹、文格纹、回旋纹。
二、华夏中原文化有正统实用阳刚之美,楚越文化有细腻浪漫阴柔之美
正如北方戏曲高亢直白有阳刚之美,而南戏却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有阴柔之美一样,楚汉文化从日用品到精美文物处处展现出凤飞龙游的高贵气度,“香草美人”绚丽想象的。中原人思想单纯直率,保守自闭,思维善于走直线,笔画有阳刚之美,共有8种笔画:点、横、竖、撇、捺、挑、折、勾。女书共有9种笔画:左斜、右斜、左弧、右弧、圆点、上弧、下弧、短竖、短横。没有提、勾、折与绝对的横竖。书写上擅长运用圆弧形笔划,在出土的很多楚简中笔画也多弧形,女书既有小篆体匀称的特点,又有甲骨文劲挺的姿态。行款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很多字体都是根据自然界的一些自然景象制造出来的。女书的插图一般是以意写形,想象力丰富,艺术的形象一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意嫁接移植。女书中的“八角花”图案原型与中国古代楚汉时期的“八卦镜”造型一脉相承。女书图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其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复杂多变,深受楚汉文化浪漫主义色彩的影响。
因为江永有“结拜姊妹”的风俗,又给女书添加了一层悲剧精神,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苦情文学”。在江永,女孩从小就被父母订了娃娃亲、给人做童养媳,妇女成天聚集在阁楼里,纺纱织布、做女红等。人的生理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女人便结拜姊妹,同吃同住,作为一种隐秘文字使用,只有女人能够看懂。“女书”作品的内容大量描述姊妹结交和感情生活,女书大多用来吟诵,极有韵律,作品反反复复唱出女人的苦闷与痛苦。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旧社会的妇女更是处在被压迫、被剥削、被歧视者的最下层。她们在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的四重压迫下,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学习呢?她们几乎统统是文盲,连起一个名字的权利都被剥夺,但是她们也是人,并不是牲畜。她们有思想,有感情,能知觉,善辨识。她们也想把这些感情表露出来,把自己的痛苦倾吐出来;但又苦于没有文字的工具,于是就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识,自己创造文字。宛如一棵被压在大石头下的根苗,曲曲折折,艰苦努力,终于爬了出来,见到了天光,见到了太阳。试想这是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多么伟大的毅力,能不让人们,特别是我们男子汉们敬佩到五体投地吗?这难道不能够惊天地泣鬼神吗?”(《中国女书集成序》)
如果说传统汉字是大写的男人阳刚之气,所传递的则是正统的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汉文字基本上成为男人的工具,是“男字”;而女书传递的都是女儿家的小情调,将楚汉文化中阴柔之美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看成为一种美术字。它是妇女间专用符号,是“女字”,由母亲教给女儿,传女不传男,代代相传,隐密性也就注定了它的流传不广,乃至几近失传。
三、华夏中原文化注重孝文化。楚越文化注重巫文化
从文字渊源来看,原始汉字在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鲁迅《门外文谈》)。进入阶级社会后,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里,起主要作用的大概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巫、史一类人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都有祭祀文化,但儒家注重的是孝文化,楚越文化注重的是巫文化。最初的儒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然而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对于中原人祭祀文化要求的是“敬天法祖”,通过祭祀活动缅怀先祖,对自己行事为人要求更为严格,成为一种孝文化,看重人事多于鬼神。与之不同的是,“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屈宋辞赋的重要特征,是受道家影响而信奉鬼神巫术。楚人信巫好鬼的习俗、神秘诡异的艺术、奇幻瑰丽的楚辞文学和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都是楚文化的特色,《人物龙凤图》是丧葬中使用的“魂幡”,传说龙凤能引导灵魂升天。
中南民族大学谢志民教授认为:“女书起源于甲骨文”,而中国文字时代最早的是与占卜有关的甲骨文,他们大概都出于当时的巫、史之手。女书深受楚汉文化影响,文字起源大概出于巫术或是记事,初始阶段应为古代百越人创造,有越风越俗的特点,借用奇异的事物托生,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各种与大自然万物相关的图腾崇拜。女书字符中以鸟形为象形造字基础,与楚越一带的鸟虫书有精神上的继承贯通。从内容看,女子宗教祭祀,求神保佑自己嫁个如意夫君,诉说苦情。女书文本中有很多关于求签问卦、祭神送鬼的描写。婆王祭祀文化在江永县广为流行,每年农历五月初十,许多妇女带着写有女书的手帕、纸扇到婆王庙前读纸读扇,高歌赞颂婆王娘娘,读后将女书纸和女书扇等奉献到神龛前当祭品焚烧,形成江永本地独有的女书祭祀文化。《尔雅》:“鬼之言归也。”“人死书焚”是女书的一大特点。女主人去世后,女书作品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以便她能把自己的女书作品带到“阴间”,只有寥寥少数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
江永县有瑶、汉、苗、壮、侗等17个民族,瑶汉杂居,既有楚汉文化的影响,又有浓厚的中原文化传统,还杂糅了瑶侗文化的遗风。这里既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和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又有母系氏族的女性管理家财的习气;既有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又有不落夫家的婚俗。所以,女书在发展变化中,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多元文化的包容汇合。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是内容和目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践、交流、改进、提高。勇于实践是关键,不断学习是重点,使用恰到好处是核心。不可为运用而运用,也不可“好事多事”而舍近求远、本末倒置。现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各种手段的一些尝试和初步认识。
1 简化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学无非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写字和写作)等诸方面能力,并借助文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载体,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理念,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运用例谈
1、配乐朗读。朗读教学从来是并将永远是语文教学形式的经典科目之一,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朗读教学的效率和档次提高一个等级是方便易行的。读,然后配好音乐,配上图片或动画,直接追求“声情并茂、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语文老师可以选择性地下载优秀诵读视频,与学生一起欣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欲望。老师如能亲自诵读并制作出诵读音频或视频作品,其示范力量和推动力量自然是可以想象。例如,我曾经录制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朗读材料不仅受到历届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他们的收藏,而且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情景动画。网络音视频十分丰富,语文老师可以信手拈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触发点。这些素材大致可以分作四类来使用:知识讲座类,情感教育类,是非辨识类,习作训练类。
例如,《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表现当代军人献身国防的无怨无悔,引发少年学子不尽的感慨唏嘘;FLASH动画《小蚯蚓的遭遇》不仅呼唤起学生的悲怜之心,而且生发出学生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学生观看探讨之后的习作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文体表达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每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视频材料都是学生的精神大餐,单是里面的“颁奖词”内容就足够我们语文课堂去学习和挖掘的。
很多公益广告,小而巧,如《妈妈,我也给你洗脚》,贴近生活、贴近人情,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请这些制作短小精良的公益广告走入课堂,往往会事半功倍。
3、影视剧片段。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根据中外名著拍摄的影视剧极其片段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以点带面,开启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热爱经典名著的大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香菱学诗》的教学,一句“香菱可谓是《红楼梦》里边命运最无端悲惨的女性”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悲怜之心。师生一起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第一集视频,了解香菱的身世。然后老师简单向同学们讲解香菱的悲惨际遇,进入“香菱学诗”。“苦难的人儿偷闲苦学诗歌”的事实激发出同学们静心研读课文的动力。可喜的是,此节课后,同学们纷纷向老师讨要《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问《红楼梦》、谈《红楼梦》、读《红楼梦》蔚然成风,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切感开始走近《红楼梦》。
结末的体会自然是:名著导读的“导”至关重要,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和学生一起研讨名著,不仅是使命,更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寻求方法性和科学性。
4、看图作文。这也是传统的语文习作训练科目之一,在报纸、杂志上,在网络,在课堂内外,发现有价值的图片(情景)随手取来,作为习作素材,在目前信息技术手段日益多样的条件下实现起来真是太容易了,只需要老师是个“语文的有心人”。
本人曾经在某漫画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图片:年幼的孩子不畏艰险码起凳子为自己作“生日倒计时牌”,他正不辞辛劳地爬上去更换时间――273天,他的身后是不知所措的爸爸妈妈。我将此图取来,要求学生先给图片取个名字,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文。同学们的兴趣点爆炸了,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立意、不同的人物身份角度汇集出一曲习作练习和思想教育的深情交响乐。有一次早读,学生磨蹭着不读书,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背”字,于是有三两个同学开口了;我又在后面写了几个小字,“会了吗”,更多的同学开始读书了;我再画上一个“?”,“!”,直至“……”,教室里读书背书声震天了。下节课我制作了一张图片,先前黑板上的文字符号作背景,前面画上了讲桌和老师,取名《早读铃响过……》。我将图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看图作文,可以想见,学生会心地怪笑之后,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佳作”。当然,这得益于个人娴熟的电脑绘图技术了,算得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经典范例。
5、作文评改。对每名同学的每篇作文都进行精批精改是作文教学的要求,但仅仅止于“精批精改”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对老师辛辛苦苦的批阅学生并不以为然,比较麻木。他们“提笔能作文,搁笔就不管”,“你批你的,我写我的”真让老师哭笑不得。电子白板为老师提供了示范机会:错字别字、标点符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评点寄语的批阅过程实时展示,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养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良好文风,其作用和效率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大幅提升。电子白板的其他演示功能这里不作赘述。
6、论坛诗社。语文课堂的延伸,搭乘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快车,我们大可利用网络空间,开辟班级“论坛诗社”,培养喜爱文字的人,造就为文字而欣喜忧愁的人。班级群共享、个人主页、QQ空间、个人博客、微信、电子板报等等的层出不穷,都为语文教学的自由腾飞插上翅膀,关键看语文老师怎么“引导”和“制宜”。
7、课本剧。课本剧将课文课堂教学和德育、美育结合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之中,既培养了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对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本人在此要表达的是,整个课本剧的排演过程可以充分发动学生的能动性,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更加精美的语文实践成果。例如本班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本剧《羚羊木雕》,获得2013年集团艺术节课本剧表演第一名。《羚羊木雕》从剧本编制、场景服装、道具设计、背景图片、背景音乐、人物配音到后期完整音效,全都倚仗多媒体信息技术。
8、教师下水。语文知识和语文技巧当然离不开语文老师的精心讲解,但语文老师的“下水”实践对学生的指导性、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电脑、网络为语文教师下水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本人多年来边教学边笔耕,不断完善充实了《个人教育文集》、《守望你的青春》、《个人散文集》等集子,供学生阅读、借鉴。“写作”是什么?简言之不过是两个词,即“记录”或“叙述”。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人和事,许多的细节学生并不见得引起注意,我作了记录,演绎成了“作文”,学生阅读之后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其启发效果大大胜于枯燥讲解“作文材料的取舍技法”,很好地解决了“记录什么”“怎么叙述”的问题。看自己老师写的作文的兴趣远远高于看任何“优秀作文选”。学生是越看越有味,后来,学生们开始不甘于作“旁观者”了,也参与到这“记录生活”的行列里来,再后来,还有了讨论,甚至有了争论。哈,这样不是很好吗?过去一向提倡的“教师下水文”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实践。
9、资料整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梳理积累,可以有计划地发动学生分工协作,达到增强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双重目标。例如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做好字词、修辞、语法、文学常识的整理,初中三年下来,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语文资料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本人也亲自整理《单句标准格式》、《与比较学习》等资料发送给学生保存学习。
10、表格运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好表格,便于比较学习,更有条理,更有层次。语文老师一定要学会做表格,这是语文知识提炼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电脑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本人制作的《红楼梦人物图谱》、《整理亲属关系,增强亲情体验》、《新闻结构训练》等表格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11、网络运用。网络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几乎随时需要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检索,不必等待,信手可得。人物故事、名言词句、经典篇章、音画素材等等无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更难得而可贵地是,“疑点考证”在从前的教学中往往以“等老师课后查清楚了之后再和你们讲解”终结,现代网络条件下“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各种说法和理解的海量参考资料,师生一起探讨、甄别、选择,将会呈现多美好的语文教学境界!
3 几点体会
语文教师做好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要学会“搜索”和“下载”的必要技能技巧,把握好“下载”与“下水”的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的信息处理能力。由“课件”向“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提升,过去单一的课件形式已经容量有限和过于机械了。语文老师要做语文的有心人,用好手机,捕捉鲜活的生活细节和生命状态作为语文教学素材。教师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小软件,助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比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PPT演示文稿、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GIF或SWF动画制作等等软件都是应该熟练掌握的。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语文教学向深度发展正经历这样的过程:由引出内容、提高兴趣,向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发展,由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向参与过程、体验情感发展,向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人文素养发展。语文老师们,让我们加强学习和交流,紧跟时展步伐,勇担信息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 殷飞飞。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的飞翼[J]. 学苑教育,2013,07:28-29.
香菱学诗教案【第五篇】
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是怎样教与学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几句描写:“人都到那里去了?读书!”“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是寿镜吾老先生在教文言文 ;《红楼梦》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写诗,黛玉给出了熟读名家名篇的建议,香菱每天在灯下苦读,越读越觉得有味,不知不觉地吟唱起来,最终真的写出了新巧而有意趣的诗,这是香菱在学写诗。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古人教文言文的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读。朱熹曾说过“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就早已确定了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王力先生曾经提到:“我们在研究古汉语的时候,对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应该首先抓哪一方面呢?我们应该抓词汇方面。”理由很简单,语音对理解文章内容影响不大,语法古今差别也不大,只有词汇古今差别变化最大,所以理解文言文的难点在词汇上。词汇量的增加并不是靠练习就能达到的,主要是靠多读。因此,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有效的语言积累。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条件,而读和背诵是促成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习得语言。只有通过读,学生对文中的词汇、词语搭配、语气、句式特点等渐渐领悟并接受,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提高。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指导学生去读呢?
首先,要有范读。正确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切入口,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扫除各种文言障碍。毕竟,文言文的创作年代距今久远,有些字的读音古今差别很大,各种文言特殊情况也使语句的节奏、停顿与今天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提供范读,这样,学生才有“音”可“依”、有“调”可“循”。沈复《童趣》中的“项为之强”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是读jiāng;韩愈《伤仲永》中的“余闻之也久”一句的断句为“余闻之也/久”,而不是“余闻之/也久”。在范读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朗读,讲清朗读要领,让学生把握重音、轻音,掌握好语速、语调、语气,少讲理论,注重朗读实践。教师的示范不仅要有语音的示范,还需要有表情的示范,这样范读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和韵律。但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留些时间让学生练读,鼓励学生单独朗读,用心体会。
其次,还要精读。精读就是重点地读。读什么?读那些最能表现课文特点的重点词句、文段。文言文的语气和人物复杂微妙的感情、文言文的精彩内容和内在的精神气质,单靠教师的分析是讲不透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和仔细揣摩,才能获得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与深刻理解。精读的时候要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从而表现出文章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哀伤处还它个哀伤”。学生对课文的精彩处进行品味,尽力读出文中的精妙和独特意境,读出词句的美妙、准确等,并通过品味语言形成语感,产生心灵共鸣,获得美的升华。如对于韩愈《师说》一文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读的时候要读出面对现实的遗憾和不满之情,最好还能表现出摇头叹息的神情。精读有时还要读出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喜悦、哀叹与忧伤来,甚至读出那些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运用诸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进而深层次地领会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文章的主旨。
再次,重视集体朗读。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有相互暗示和提醒的作用,朗读者能及时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纠正了错误,同时对提高记忆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好处。文言文大都是音节整齐、长于对偶、工于对仗的,具有声韵和谐流畅、抑扬顿挫等特点,通过集体大声朗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就能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音乐美,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欣赏品位,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感情。
最后,兼顾多种读的方式。除了前面谈到的几种常见读法,还有默读、速读、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读等。默读是无声的阅读,利于对文本的理解,适宜于个体读;速读可以很快地把握全文的思路,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分角色朗读,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适宜于对话式的文本;小组竞赛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文言文的性质及教学目的标,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各种读法,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形象,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味,进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