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香 菱 学 诗(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5533

【导言】此例“香 菱 学 诗(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香菱学诗【第一篇】

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的情节。

1.概括的过程。

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香菱学诗【第二篇】

第20课香菱学诗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66--175页。香菱学诗,源于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向往。学诗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不断的揣摩和体味,在林黛玉的教导下,香菱完成了由学诗到作诗的迁移。她的学诗心得,也为读者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理解香菱“诗魔”的称呼。

2.理清香菱学诗的过程,并且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体会古诗语言的准确、优美。

2.通过对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分析,把握香菱的痴性和勤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获得启示,达到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一2.通过香菱所学的古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之精。

◇难点

能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写作和阅读有所帮助。

◆教学突破

通过对香菱和黛玉的语言、神态的比较,体会两人性格的区别,以及她们对艺术的共同崇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叹香菱》的磁带、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以及关于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布置预习作业 。

◆学生准备

搜集《红楼梦》的资料,阅读关于香菱的评价。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由歌入文,解说诗意,引起学生兴趣。1.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记忆,并给予置疑并对作者、作品进行介绍。                       和补充。

2.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2.在预习和交流的基础上,把握学诗的

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六个阶段。

3.结合学诗阶段,通过人物的表现,感3.从作者描写的细微处,理解香菱和黛

知人物形象。                          玉的性格特点。

4.引导学生从香菱学诗中获得启发。    4.能够从香菱学诗的故事中获得于己

有益的启示。

一、由歌入文,理清学诗的过程(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叹香菱》,并解说诗意,引导学

生了解香菱的性情、才情。

2.结合预习,组织学生交流,回答:香菱

学诗分为几个阶段?

L

1.听教师解析,并结合自己的预习,给

予置疑或补充。

2.在预习和交流的基础上,回答:分为六

个阶段。读诗(王维的五律)——讲诗

——读诗兼作诗(杜甫的七律)—一研

诗—一评诗—一梦中得诗。

二、把握人物行动,分析人物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有哪些

表现给你印象最深?

2.提问:香菱灯下读诗,读了多少?读

谁的?有什么收获?表现了她怎样

的性格?

3.提问:香菱作诗,黛玉指点“措词不

雅”,作者是如何描写香菱入迷研诗。

的?表现她怎样的性情?    。

4.香菱这样认真地学诗,和林黛玉的细

心、正确的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找

出黛玉给香菱建议的语言,从中体会

她引导的恰当和分寸。

1.回答:灯下读诗;茶饭无心,坐卧不

定;人迷研诗;因“闲”被称“诗魔”;梦

中得诗。

2.回答:凡红圈选的都读了。读的是王

维的五律。“领略了歇滋味”,可以和

黛玉讲诗。表现了她勤奋、持之以恒

的性格。

3.回答:写她的行为:出神、抠土、皱眉、

含笑、嘟哝,表现香菱的痴性,正符合

宝钗称她为“诗魔”。

4.能够体会到黛玉的因材施教和逐步

深人,如读诗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

象、由写实到浪漫。从而领会黛玉的

聪颖、善良和大气。

三、组织讨论,从香菱学诗获得启发(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香菱学诗的过程,

就是对语文体会、领悟到迁移的过程。

请学生从香菱的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

获得启发。

各抒己见,能够从学诗的六个阶段

获得启发,如:读诗——读写结合——

写诗,说明阅读与写作是互动的,要善

于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技巧。再如,仿

照所读诗作进行写作,在写作初期,可

以练习仿写,学会一些好的写作格式或

方法。

本课总结

本课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一个身世凄凉的孤苦女子,从出身富家到为奴为妾,她的一生如同浮萍一般悲凉凄惨,因此香菱学诗这个故事,是她的才情、痴性的最大外现。浸淫在艺术的殿堂里,香菱寻回了自己,“诗魔”正是她追求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表达。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香菱(诗魔)

读诗(王维的五律)一讲诗_读诗兼作诗(杜甫的七律)一研诗一评诗一梦中得诗

黛玉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比较香菱和黛玉的形象,从二人的命运诗人手,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的不同和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由此引导学生探讨二人爱诗的丽源。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所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不擅长的古诗。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去把握人物性格,从黛玉为香菱做的学诗建议和计划人手,寻找与自己学习的共同点。

补充资料

《叹香菱》根并荷花二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学诗【第三篇】

一、合作探究:

说说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

(一、)资质好,领悟力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里“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理解很快,这说明她的领悟力是很高的。之后论诗,更显示了她非同

一般的理解能力。

侧面烘托:

黛玉: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玉: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探春: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二、)她的态度:乐学、善学、苦学。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态度?

(1)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4)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

(5)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6)每次说话都是带着“笑”的:笑吟吟、兴兴头头、从梦中笑道

2、香菱学诗的态度还从她作诗三次,前两次失败,不气馁,终于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到。 分析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第一首: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评语: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评语: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宝钗评语:不像吟月了,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众人正笑,便都争着要诗看。

切合香菱的身世,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

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悬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苦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二、课堂小结:

1、小结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资质好,领悟力高。

(2)她态度好,乐学、善学、苦学。

(3)老师指点得法--尤其是黛玉。

(4)大观园的良好环境。

2、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三、评说人物:

文中着墨较多的有三个女性,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说他们的性格吗?

香菱:聪明好学、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志趣高雅、矢志不渝、执著追求、成绩斐然 黛玉:敢为人师、助人为乐、学识渊博、诲人不倦 、才华横溢、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宝钗:通情达理、关爱他人、学识丰富、善解人意

四、课堂拓展:猜猜这是谁?

1、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2、“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克拉丽丝

3、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受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胡屠户

启发:要把一个人物写好,必须对其进行细细的刻画,即描写。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等。

香菱学诗【第四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        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一、交流预习

1. 温故知新

展示收集的资料:

①关于《红楼梦》

②关于曹雪芹

③关于香菱

2.探索新知

①字音

王摩诘          应瑒         颦儿        诲人不倦

香榭            鳏鳏         沁芳亭       怔怔

②释义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③文学知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           家。

二、互助探究

1.互助学习

①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②  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小组内及小组间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2.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三、分层提高

1.分层练习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2.交流提高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四、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要点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2.出示知识体系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

五、巩固反馈

1.当堂检测

①整理课上发言,写1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②填空。

⑴《_____》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⑵《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⑶《_____》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⑷《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2.互助过关

独立思考后课堂交流。

作业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1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42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