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教案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59311

【导言】此例“教案教学设计(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个性化教学设计1

关键词:学生体验;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设计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要求从以知识作为起点和终点的教学,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教学。而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建构[1]。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基于资源、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对信息化教学的活动给予支持的各种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文所说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其使用者是学生。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支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自然其设计也要以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为宗旨,因此,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学生体验和用户体验

(一)学生体验的内涵及分类

一般来说,学生体验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界定。广义的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与教育系统交互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狭义的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本文所说的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具有自主性、过程性和亲历性等特点,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结果。根据学习活动结果的作用对学生体验进行划分,可以将学生体验分成积极的体验和消极的体验两种。如果学习活动的结果对学生在活动后的学习与生活能起到促进作用,则认为学生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当学习活动的结果并不能促进甚至阻碍了学生在活动后的学习与生活,则被视为消极的体验[2]。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下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对信息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生体验和用户体验

与学生体验相类似概念的是Web开发中的用户体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241-210,2008)对用户体验的定义为:用户使用或假想使用一个产品、系统或服务时的感知和反馈[3]。在Web产品的开发的过程中,强调以用户体验做为设计决策的中心,产品开发以实际用户的需要和目标为驱动,用户体验的设计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通过对学生体验和用户体验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借鉴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要素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和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教育产品,相对于Web产品具有明显的教学特性。为了保证产品的教学特性,必须进行教学需求分析,根据产品在教学中的作用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步骤。[4]

信息化教学资源除了遵循产品开发的一般要求外,其设计还应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确定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和设计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也是影响学生体验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可以借鉴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再结合教学设计的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就可以得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

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性和使用性的设计上,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自身功能性和使用性的设计上,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上。

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容、功能性、使用性和品牌四个方面。具体到用户体验的管理,可以对影响用户体验的四个因素从可用、易用、友好、视觉和品牌五个方面进行管理。迁移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影响学生体验的因素有:教学设计、内容、功能性和使用性四个方面。学生体验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可用、易用、友好和视听觉。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影响学生体验的主要因素和学生体验设计管理的主要因素,其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体验的影响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体验设计管理金字塔中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符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需要,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保持一致,资源的类型、设计目标是否合理。按照设计最终开发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用性

可用性是一个被大量研究的单因素,在ISO9241-11(1998)标准中,可用性被定义为:某一特定用户在特定的任务场景下使用某一产品能够有效地、高效地、满意地达成特定目标的程度[7]。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用性是除教学设计外影响学生体验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包括可用和有用两方面,可用是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可以被学生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技术上的错误;有用是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显著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易用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易用性直接决定利用教学资源支持学习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易用性主要包含易见、易学和易用三个方面。易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所有功能很容易发现,无需较深层次的查找;易学,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简单,无需经过学习或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易用,在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以更快的进行操作。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友好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友好体现在资源使用的整个过程,友好的学生体验往往决定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最终评价。友好的学生体验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主要包含:界面友好、文字友好、交互友好、操作友好等。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视听觉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中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的目的其实是要传递一种信息,由此建立学生的吸引力并向学生传递信息。这里的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的重点不是视觉、听觉信息内容的设计,而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的设计。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学生优先的设计模式。借鉴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Web产品设计的三个要素: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内容设计、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听觉设计。

(一)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是关键环节,是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找到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撑教学重难点解决的整合点,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和设计目标。在信息化教学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要符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需要,和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保持一致,保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二)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中内容设计中的内容不仅指文本,还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内容设计就是设计需要向学生呈现的信息。信息的内容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这些信息通过架构设计、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将信息以确定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传递给学生。

(三)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信息架构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中信息架构的设计是一个整理信息,平衡系统与学生需求,将信息变成一个经过组织、归类、以及具有浏览体系的组合结构的过程。良好的信息架构需要遵循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将信息的基本单位――节点,在组织原则的指导下,按照结构方法对节点进行组织。节点、组织原则和结构方法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的需要、期望和已有的经验,以易用和友好为原则,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四)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指设计人和产品或服务互动的一种机制,交互设计呈现给学生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性、可用性和友好性。交互设计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的全过程,如:登陆设计、表单设置、按钮设置等等。良好的交互设计需要信息化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操作及时、正确、友好的响应。交互设计在本质就是设计易学易用、有良好使用效果而且操作令人愉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五)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视听觉设计

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需要在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将内容信息以符合学生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不只是关心字体颜色和音量大小,还需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效率。一个没有有效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就像没有门和窗的房屋一样,虽然里面有好的东西,但没有人可以拿到。良好的视觉设计应该将保持界面设计风格一致,每一个页面的重点内容都处于显著位置并清晰呈现,导航设计要丰富准确的呈现信息架构的分类,保证在各分类间实现快速有效的跳转。在个别化教学系统中,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风格特征进行变化,在增强学生体验的同时也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学生优先的设计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学设计、内容、功能性和可用性。学生体验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可用、易用、友好和视听觉。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学设计、内容设计、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听觉设计。在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影响的四种因素和管理的五个方面,将影响因素融合到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要素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4):48-51.

[2]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武汉:湖中师范大学,2003.

[3][7]刘静,孙向红。什么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完整体验[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4-106.

[4]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个性化教学设计2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4-04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不断整合,带来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也催化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兴起与发展。伴随着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等理论的提出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我国逐步进入繁荣阶段。然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它是运用先进的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媒介、策略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系统化过程[1]。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后备军,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未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师范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时,一定要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解透彻,明确培养的重点,运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严格遵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切切实实做到科学合理、全面高效的培养。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教育领域,引发“教育信息化”备受关注现象,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设计被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2]。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目前,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还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运用的有以下两种定义。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资源,科学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最终成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卓有成效的自我成长者[3-4]。

2)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5]。

对比乌美娜教授的传统教学设计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6]),可以看出,两种定义的指导理论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而后者则主要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它们都强调系统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目的,但前者更突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而后者则无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如表1所示。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几个基本设计环节如图1所示。当然这些环节的顺序不一定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对完成课程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要达到的水平的描述,是教学设计的输出。教学目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避免了教学的经验性和随意性[7]。一方面它指导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资源等的选择,另一方面还充当了学习效果检测的依据。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习者的一般特征、认知风格特征以及起始能力特征等。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有关认知、情感、社会、兴趣、性别等方面的特征都影响着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与学习者的特征相符合,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3)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者必须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有助于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和深刻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过程,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如图2所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以保证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功能。

5)学习环境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学习环境包括上课地点(室内或室外)、室外环境状况、室内设备配备情况(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机房)等。学习环境还可以理解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将各种资源和工具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支撑、补充学习活动。

6)学习资源的选择。学习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培养学生学习、锻炼能力和发展思维的材料、设施、工具、机构、人等,包括教科书、印刷品以及各种教学媒体、网站、社会文化机构等。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提供多种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利用。

7)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定向情境、迁移情境)、学习模式(协作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和学习方法(随机进入式、抛锚式和支架式等)的选择等内容。

8)编写评价量表。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制定一套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评。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全面、科学地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以此检测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质量。

信息化教学设计特征及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除了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外,还具备它独特的特征: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质性评价[8]。

这两个特征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要素中,形成更具指导意义的教学设计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帮促者,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起引导、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来支持学习;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以及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协作学习”;5)注重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多样性评价。

2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点

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环节,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可归纳为学习目标分析与编制能力、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能力、学习情境创设能力、任务与问题设计能力、学习资源设计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以及评价设计能力等。每一项能力都非常重要,而且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笔者认为,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中,学习情境创设、任务与问题设计、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的培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牢固掌握这几项能力有助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力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与实际经验相似的学习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生动性、丰富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知识、固有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任务与问题设计能力 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并不是随意的,首先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问题的解决,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其次,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最后,问题的设计在确定的概念理论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能给出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实践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资源设计能力 在建构主义下,学习资源不仅指外在于教师和学习者的物化了的材料,还应包括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物化材料包括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复合型”资源(试题、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电子图书、文献资料等)以及各种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支撑其学习活动的各类软件资源和硬件系统,并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总和。

学习策略设计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安排各元素的程式和方法的能力。常用的学习策略有支架策略、启发式策略、探究策略、竞争策略、角色扮演策略等。在学习策略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为主的主观原因和以“学习内容和目标”为主的客观原因等两个方面的因素。

3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许多在职教师未接受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培养,导致其在教案的编写上仍沿用传统方法。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培养显得意义重大。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要求,高校在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增加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强化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知识的学习 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大都通过开设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来实现。而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为基础,并教授学生对Word、PPT及Excel等部分办公软件的基本简单操作。可以说,它只是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对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完全没有提及。另一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虽然设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设计环节要素等方面的知识,但仅用一个章节来论述,大都处于对理论泛泛而谈的地步,根本无法达到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目的。因此,应在师范生的课程中增加相关课程的开设,如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本《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手册》,以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适当鼓励学生用新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设计,以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环境下的典型教学设计模式有基于项目的模式、基于问题的模式、基于设计的模式、基于绩效的模式等。如将基于设计的模式与基于绩效的模式应用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基于设计的学习(即DBL),包括概念化、创建与测试以及获得知识这三个基本的环节,它是把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融入设计的任务和要求中,学生利用一定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来支持学习,其学习的结果则反过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9]。它是开放的、非线性的、自由的、循环的模式,如图3所示。绩效技术本起源于教学设计,只是其后来脱离教育领域而在商业领域获得充分发挥。在基于绩效的模式下,教学设计者不只是注重绩效结果,其实他们更注重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让学生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牢记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刚接触信息化教学设计,许多师范生总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几乎不会或者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基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情境创设、任务和问题及资源设计难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多大意义。而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师范生终究会踏入教师行列,所以高校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在学校里尽可能轻松、高效地学习,获得管用的生存和成长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恰好也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总目标的观点契合。所以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渗透到师范生的骨髓中显得十分关键。

让学生熟谙信息化教学环节,使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做到轻车熟路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框架。师范生只有熟悉各个环节,才能在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特征、认知风格、起始能力)、教学环境分析(包括国家及学校各部门对教学的政策、现有的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情境分析(包括定向情境、教学情境、迁移情境)以及教学评价量表分析等。

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强化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 教师在上信息化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应加强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如多让学生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设计,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评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效果。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到学校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为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进行实践研究,不断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3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应用,记住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而离子在电极上放电顺序不做要求)。(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练习、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3)本节内容中关于电池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动机。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全面推行新课标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课的开始,应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课的开始和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在《物质的聚集状态》这节课中,必须明确决定气体微粒间距的因素是什么,设疑:(1)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温度)(2)节假日放飞的气球最后到哪儿去了?(压强)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把激发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1.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2.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3.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的化学教学方法有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教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教后反思是教学设计的有益部分

我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有以下反思:

(一)教材处理方面。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程包含教材、教师、各种资源,因此本节作以下调整:

1.从生产、生活事例引入新课,增加二氧化硫污染的3个图画和污染来源的视频,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改两个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师生合作设计了二氧化硫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方案,对课本漂白实验作了改进。因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环保。

3.结合所学的知识,增加让学生讨论二氧化硫的污染现象及防治方法。

(二)在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力求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从知识结构角度去讲授。具体处理如下:

1.讲授SO2的性质力求提要求,让学生设计可行性实验。

2.整个过程设计多次合作实验和问题探讨,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合作互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情感、态度方面。在教学中努力体现STS教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兴趣,养成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终身学习化学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辩证看待二氧化硫,本节除了讲授二氧化硫的危害,还讨论了几种变害为利的做法。

该节课最终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难点,调动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感到今后的教学有待优化:如何更好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汇报和学生评价方面。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应有一定的策略,如四人一组还是三人一组,谁是小组负责人,谁是小组代表发言人,等等,应事先安排好。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我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4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设计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存在着学习效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重复性教学和题海战术教学的现状,导致教学效果差,成绩不理想。根据以上问题,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一、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论述

1.有效教学的定义。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学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从而使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有效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有效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过去重复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要求,其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一致。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实事求是,结合教学环境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完成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特征分析

1.改变教学观点。传统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教学活动,选取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决定。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2.重视学生情感。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少注重学生情感因素,只关注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因此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下降视为学习不认真、不刻苦的原因。在新课标下,更注重学生与学生交流环节,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见解和想法。

3.注重学生发展。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质疑精神,不能一味要求学生追求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独立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发问,学生之间讨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想法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教学中,用少批评、多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重视教学过程。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用什么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使用何种方法进行问题思考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和进取精神。

三、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高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又担心学生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控制力不强,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但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更差,学习成绩下滑。因此许多教师不得不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教学的理论无法联系实际。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经验不足,不思进取,即使明白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么开展教学活动,还是照搬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使一些培养学生的先进理论无法得到运用。

四、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想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情境的设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情景中感受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求和中,教师可以将猪八戒在高老庄理财的故事应用到数学例题中,猪八戒为了获利,向孙悟空借款投资,孙悟空告诉猪八戒每天借款的数额、利息和借款的累积天数等。学生被新奇的故事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

3.教学方法的设计。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掌握的重点和学习方法不同,因此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效果更突出。在几何内容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寻找助学工具,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提问的设计。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提问式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问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函数教学活动中,提问学生常常答错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思考答错问题的原因和思考过程,让学生明白错误原因。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能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合作能力。

五、结语

有效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一定要明晰有效教学的优势,积极开展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新民。浅析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2]郑波。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3]吴耀强。基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等数学教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559311